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代人的观念也许不好改变了,但下一代还是可以有办法改变的,例如工匠和商人的子女,给予他们合理的读书入仕的机会,当来自这些阶层的人和士人阶层联系紧密了,这种阶级之间的差距,自然会缩小。
当然,商人没有地位,却从某种程度上,掌控者国家经济秩序的稳定性,所以对于商人,也要加大控制和限制。
这就要通过法律来实现了,给他们定规矩,尽量控制他们对社会稳定性的影响力,这一点我是外行,朝堂上有很多相公会有详细的办法的,将来你可以从他们身上多学习。”
大壮忽然想到了什么,“如果是这样,杨家的利益必然会受到一些损害的。”
杨怀仁当然知道这一点,杨家就是靠经商发家的,所以杨怀仁明白一个豪商,是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影响国家稳定的。
所以他不希望那样,宁愿自己的利益受到一些损失,也不愿意看到社会不稳定的局面出现。
钱对他来说早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在赚取巨大的利益对他来说意义不大,他只求有了足够的资本去实现他的梦想,这就足够了。
杨怀仁淡淡道,“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杨家的财富足够子子孙孙过上安逸的生活了,不需要再谋求更多的利益。
何况有你的保护,我也不担心他们将来会受到什么伤害。”
大壮忙道,“请父亲放心,不管将来如何,孩儿一定会保护好杨家的。”
杨怀仁相信大壮的话,不过他还是语重心长道,“我知道你会的,只是如今你我身份有别,你不能再喊我父亲了,万一被有心人听到,对你我都有不利之处。”
大壮的申请忽然变得有点黯然,他也明白这一点,只是在他心里,虽然接受了他不是杨怀仁的亲生儿子的现实,但仍旧无法接受不能再唤杨怀仁父亲了。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孩子忽然间失去了父母和兄弟姐妹,成了一个孤儿一般。
杨怀仁也安慰道,“我只需要你知道,不论什么时候,我和几位母亲都会在背后支持你保护你,其他的形式上的东西,都不重要的。”
大壮点点头,他也明白了一个让他感到安慰的道理,不管他还能不能喊杨怀仁父亲,他们之间的那种亲情是不会变的,这才是他内心深处最大的依靠。
杨怀仁也担心这件事越说他们俩都伤心,忙转变了话题,“如今朝堂上的官员,也许有些人不讨喜,很迂腐很固执,但他们还是有各自的治国能力的。
善用他们的能力来帮助你治理国家,这才是为君之道,反而是某些阿谀奉承却不学无术之辈,绝不能重用。
这就是近贤人远小人的道理了,贤人有时候性情很古怪,也很令人讨厌,但他们的内心是忠君爱国的,这样人即便口无遮拦经常顶撞君主,但还是要重用他们。”
第1972章:大壮的忧虑(下)()
杨怀仁接着道,“有他们在,朝堂上就能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整个国家才会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相反的,那些处处讨好你,处处拍马屁的官员,就是小人了,这些小人会私底下结交朋党,暗中侵害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才是绝不能重用的。”
大壮点点头,“孩儿受教了。”
杨怀仁也知道太具体的建议他不能说太多,说多了反而容易让孩子想多了,不过还有一件事他不得不提,就算是提前给大壮打好预防针了。
“你小弟大羊在辽国成为储君的事情,你应该知道了,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大壮心里明白,当前大宋最大的外事,就是和辽国的关系了,目前辽国有点乱,这是所有大宋的有识之士都愿意看到的。
大壮听到父亲问的这个问题,也联想到以前杨怀仁教育他们的一些道理,聪明的他早就就发觉,父亲的心里有一个天下一统的大梦想。
他以前也没太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父亲的梦想一定是好的,所以觉得天下原本就应该是一统的,但对于一个宋人来说,统一的天下,领袖应该是大宋。
后来他成了太子,皇帝葬礼期间他无聊的时候,也想起过这件事情,也想了很多种情况,但最终的结果差不多都是一样的,既然他是宋朝的太子,未来又是宋朝的皇帝,那一统的世界里的领导者,不是他就是他的父亲。
现在父亲问大羊在辽国做了皇储他怎么看,他忽然有点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杨怀仁的表情并不严肃,而是淡泊而轻松,他笑道,“别担心说错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想法就说什么。”
大壮放松了一些,缓缓道,“孩儿知道父亲的梦想是什么,所以大羊弟弟能在辽国成为储君,孩儿一点都不奇怪。”
杨怀仁会心的笑了,起码从这样的回答里,他能知道大壮很聪明,也早就明白了他的内心里一直是什么想法。
其实这个主意也并不是杨怀仁策划的,是鬼姐忽如其来的想法,才有了今天的局面,当然,杨怀仁也出了不少力。
不过对于这件事,至今他也有了模棱两可,大羊如果真能在辽国继位为帝,他也搞不清是好事还是坏事。
如果大壮和大羊兄弟俩能和睦共处,然后民族的融合便能顺着他理想中的方向,用经济和生活的简单方式逐渐实现。
但如果大壮和大羊兄弟俩有了别的心思,那就不好说了,到时候反倒是杨怀仁这个当爹的夹在中间两头为难了。
天下一统的梦想,实在是有点大了,这一点杨怀仁也承认,不过他觉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经过检验的。
所以即便他觉得有些事不一定会在他还在世的时候就能实现,他如果他能给后代打好一个基础,这个梦想在将来也一定会实现。
大庄继续说,“大羊弟弟如果能成为辽国的皇帝,孩儿一定会和他好好相处,让大宋和辽国能成为真正的兄弟。
将来也一定能兄弟一起努力,实现父亲天下一统的梦想。”
杨怀仁内心里莫名的有点激动,不管大壮将来会怎么样,起码现在能有这个想法,就足以让他感到欣慰了。
他觉得有些话,也是时候跟大壮说了。
他问道,“大壮,你觉得如果我们汉人和包括契丹人在内的其他民族融合,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大壮意识到父亲这么问的深意,也不打算隐瞒内心里的真实想法,认真答道,“我认为,民族的隔阂,一定会在将来不断的消除,民族的融合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当然,孩儿认为这种民族融合,也是分主次的,我们汉人数量庞大,历史悠久,天然的就会成为这个主体,而其他民族,会自觉地成为被融合的一方。”
杨怀仁点点头,大壮的想法是对的,虽然他也还没搞清楚为什么汉人会是主体,但他的想法已经和切合自己的想法了。
他给了大壮一个满意的微笑,接着给他解释道,“你说的不错。不过咱们汉人能够成为主体,并不是简单因为咱们汉人的数量多,财富多,土地多,而是因为我们灿烂的文明和体系完整的文化。
虽然还不能说我们的汉人的文明发展到现在就是完美无瑕的,但相对于契丹人等民族,我们的文明无疑是最先进的,也是传承有序,最优传承性的。
看看我们汉人的历史,有时候也许是使用了武力的手段,但更多的时候,汉人的武力并不是绝对的强者。
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是我们汉人融合了周边的民族,最后形成了现在的民族统一的主体。
这是什么原因?关键就是我们汉人的文化,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强大。
即便是现在,我们的文化依然在影响着周边的国家,甚至是更远的地方,不光是契丹人,包括高丽人,倭国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民族都在学习和效仿我们的文明体系。
他们也觉得我们的文明体系和文化体系是更先进的,也是体系庞大的。
文化的融合早就已经在潜移默化里在慢慢实现了,民族的融合也必将是必然的。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过程简单化,尽量减少这个融合过程中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战争,比如杀戮。
战争的根源是生存资源的争夺,你想想,如果我们愿意拿出我们的资源来和其他民族共享,他们的资源也可以被我们所共同开发并使用。
当不用通过战争就能共享所有资源的时候,战争就显得没有意义了,单纯争夺权力和利益的战争是没有基础的,不但得不到人心,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而民族的融合也会自然而然的形成。
这也许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和一段很曲折的过程,但我相信,这一定是历史前进的方向。”
大壮忽然变得很激动,“父亲,我知道我改如何去做一个好皇帝了。”
杨怀仁长出了一口气,“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是一位好皇帝的。”
第1973章:拒绝封王()
大壮心情大好,有了父亲在背后支持他提醒他,他对自己成为一个好皇帝也有了足够的信心。
也许是太高兴了,他兴奋地说道,“父亲,孩儿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封您一个真正的王爵,让您做真正的王爷。”
这就涉及到以前的往事了,赵煦当年为了和耶律跋窝台斗气,口头上封了杨怀仁一个王爵。
但这个王爵只有口头上赐封,没有册也没有印,所以严格来讲,杨怀仁当时算不上正式意义上的王爷。
可皇帝的话也不是随便能收回的,赵煦的话那也不是一点意义没有,所以杨怀仁也只能顶着那个虚不啦叽的王爷名头。
外人嘛,不管是发自内心的尊敬还是有其他讥讽的心思,称杨怀仁一声王爷,他也没什么好说的。
杨怀仁不在意这些虚名上的东西,但大壮他们这些孩子们心里,其实是替父亲鸣不平的。
论父亲给大宋开疆拓土的功绩,就算被赐封一个真正的王爷,他们觉得父亲也当得起,可一个虚名的王爷,反而显得皇帝和朝廷不重视父亲。
杨怀仁是理解的,除开国以外,大宋朝就没有过任何一个外姓王,太祖皇帝“收复燕云者为王”的遗愿至今还挂在紫宸殿里。
也就是说,除非有人能帮助大宋收复燕云,否则就不会出现外姓王。
所以杨怀仁的王爷名头,是非常尴尬的,但这件事他也不会去埋怨赵煦一时冲动,至于别人腹诽什么,他就当没听见。
现在大壮忽然间提起要给杨怀仁封王的事情来,确实有点突然。
杨怀仁觉得,大壮的想法是好的,说到底还是为了他着想,想给他一个真正的王爷当当。
杨怀仁心里当然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王爷,这种好事,干吗不愿意呢?
可此一时彼一时,如果是赵煦真正册封的王爷,杨怀仁绝不会拒绝,他为大宋做的事情,比起那些朝堂上更多在耍嘴皮子的文官们做的可多太多了。
就算封他个王爷,他也觉得理所当然。
可现在不同了,如果大壮继位为大宋皇帝,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他为王爷,那别人会怎么想?百姓又会怎么想?
他为大宋立下的功劳不会是大家关注的重点,他们更多的会把杨怀仁被封王和当今的皇帝曾经是杨怀仁的养子这层特殊关系联系到一起。
而朝堂上的文官集团,只会觉得杨怀仁这是打算进入朝堂上的权力核心,将来准备独揽朝堂大权了。
若是这样,朝堂上的争斗就会烽烟再起,杨怀仁就是文官们斗争的目标。
这可就麻烦了,杨怀仁好不容易把章忽悠走了,朝堂上才要安静一下,要是大家再继续相互猜忌相互争斗,那整个国家可真是消耗不起了。
杨怀仁也不想伤了大壮的心,耐心地说道,“这件事,我觉得不可。”
大壮有些疑惑,“为什么不可?父亲为大宋建立的功绩,足以封王了,别人如果敢多说什么,我就让他滚出朝堂。”
杨怀仁笑道,“刚刚还说要当以个好皇帝,怎么一转头就忘了?”
大壮还想争辩,杨怀仁接着道,“其实对我来说,当不当王爷的,和我现在的地位相比,不会再有多少提升了。
我现在作为齐国公,朝堂上就有不少人心怀怨念了,再让我当王爷,怕是和我把架在火上烤没什么分别了。”
大壮还是很不服气,“他们那时嫉妒罢了,父亲何须在意?”
杨怀仁微微叹了口气,“我在意的不是我自己,而是咱们大宋。如果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我太年轻就有了这么高的爵位不服气的话,我完全可以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