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燕儿还带着奶声奶气,讲的其实也不够顺畅,还有点断断续续,不过哥哥姐姐也不笑话她,还打着眼色给她提醒,朱先生也很有耐心,一直笑眯眯地望着她,等她讲完。

    小燕儿也不怯场,只是歪着掉脑袋一边想一边讲,显得很有趣。

    “这个小孩叫孔融,据说他还是孔圣人的重重重……反正很多重的重孙子,他从小就喜欢读书,也学到了很多学问和礼仪。

    有一天他和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的时候,其中一个小伙伴不小心掉到水缸里了……”

    坐在小燕儿前边的小鱼儿一听这故事讲跑偏了,竟串到司马光砸缸上去了,忙挤眉弄眼的告诉她讲错了。

    小燕儿倒也机灵,停下来一琢磨不对劲,自言自语道,“嗯……砸缸的小孩叫司马光,让梨的小孩才叫孔融,嗯……先生,小燕儿讲错了……”

    她低着头红着小脸有点不好意思,朱先生呵呵一笑,也没在意,“没事没事,你也不要着急,好好想清楚了,再讲也不迟。”

    “哦……”

    小燕儿见朱先生都不气恼,内心渐渐平静下来,小脑袋瓜里把两个故事仔细剥离开,又把孔融让梨的故事从头到尾想了一遍,才有开口继续讲。

    “是有一天这个孔融的小孩和家里的几个哥哥姐姐在家里玩耍,孔融的爹爹带回来好多梨子,便让他们兄弟姐妹几个分着吃了。

    孔融在里边年纪最小,孔融的哥哥拿了最大的梨子给他吃,他却把最大的梨子让给哥哥,自己挑了最小的梨子吃。

    我讲完了。”

    几个哥哥姐姐都投过来赞许和鼓励的目光,小燕儿也开开心心地坐了回去。

    一旁的杨怀仁也很高兴,自己的小女儿都知道这么多东西了,他六七岁的时候啥也不知道,就光知道玩。

    本以为朱先生会给孩子们讲授谦让的礼仪,可朱先生却问道,“你们想想,从这件事里,还能想到什么?”

    孩子们还小,加上古代传授知识的局限性,大多都是先让孩子们不断的背诵一些文章,先生给他们讲的也是最浅显易懂的道理。

    至于深层次的道理,先生不会多说,甚至先生自己也没思考过。

    朱先生这么问,就是有意考较杨怀仁的几个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了。

    别说孩子们了,杨怀仁听了这个问题也有点糊涂,孔融让梨不就是教育大家要相互谦让嘛,还能有什么?

    孩子们思考起来,不过一时之间也没想到什么新奇的观点,大官最年长,读的书最多,理解上也最好。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答道,“朱先生,学生想了一下,没想出其他的道理来,但却隐约间感觉这件事,好像哪里不太对似的。

    但究竟是哪里不对,学生也说不明白了。”

    大官这么一说,让杨怀仁也深有同感,孔融让梨一个很简单的小故事,如果不仔细想,还真不会觉得这里边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可在朱先生这么问过了之后,杨怀仁也思考,可思考了一会儿,发觉和大官的想法有点类似,觉得哪里不太对,可有说不出个一二三来。

    朱先生慈祥地笑着,从身边拿过一个包袱来摆在面前的几案上,缓缓打开之后,竟是几个梨子。

    这年头食物的季节性很强,即便现在有了杨怀仁开展的大棚蔬菜,但纵观整个大宋,在冬天依旧很难见到种类丰富的新鲜水果和蔬菜。

    杨怀仁伸着脖子瞅了瞅,发现朱先生拿出来的梨子是那种冻梨,这倒不算罕见。

    冻梨就是秋梨在成熟以前,被果农摘下来,放到事先挖好的地窖中,然后盖上干草储存起来,等到冬天刚好放熟,再拿出来卖的梨子。

    因为梨子含水量很大,当梨子离开储存的地窖在外头卖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寒冷的天气而上冻。

    上冻的梨子反倒不那么容易坏了,而且口感清凉甘甜,是冬天里很受百姓喜欢的水果,当然,价钱也比夏秋时节应季的梨子要贵一些。

    朱先生拿出一包袱梨子来,杨怀仁猜想他应该是用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孩子们了,这个方法在传统的先生们授课里倒是很少见。

    不过杨怀仁觉得这很有意思,反而印证了朱先生和其他普通的教书先生的不同,起码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对孩子们来说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印象深刻。

    朱先生招呼几个孩子,“来来来,都围过来,咱们今天也来分一分梨子,看看结果和孔融让梨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杨怀仁忽然间意识到问题所在了,也更加认真的看着,看看实践的结果和他脑海里浮现出来的结果是不是一样的。

    孩子们是真的喜欢这样的方式,以前哪位先生上着课忽然变出梨子来啊?

    他们几个笑嘻嘻地围了过来,瞅见包袱里的几个梨子,数了数正好六个,还真是有大有小,每一个梨子的个头都不尽相同。

    孩子们很懂事,挑了一个最大的梨子送到了朱先生面前,齐声道,“先生请吃梨。”

    朱先生点头笑着,摸了摸孩子们的小脑袋,“好的,好的,你们继续分。”

    接下来的情况就和孔融让梨里的情况有了不同了。

    大官作为大哥,似乎在兄弟姐妹里有种绝对的权威,他把第二大的梨子分给了年纪最小的小燕儿。

    接下来第三大的梨子给了小虾米,接下来依次是三弟大牛和大妹小鱼儿,最后自己拿到手里的,是那个最小的梨子。

    孩子么起初也没觉得什么,也许都觉得大哥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子照顾他们的,可后来才想起来孔融让梨的故事,这才讶异道,“咦?怎么和故事里讲的不太一样啊。”

    大官默默道,“这……不是不太一样了已经,是截然相反啊!”

    

第1993章:从梨到礼到理(上)() 
孩子们这下糊涂了,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还是没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大官倒是搞明白为什么他刚才思考的时候觉得孔融让梨的故事里,到底是那里让他觉得有点不太对了。

    他想到了另一件事,他们现在所学的知识,有些典故确实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但也有一些,是一些稗官野史。

    这一类的故事就很难找出正史的依据了,甚至有一些直接就是神话传说或者民间传闻,根本就没有事实依据的。

    他也开始怀疑,难道孔融让梨的故事,是某个人为了教育后人懂得谦让的道理而编造的?

    想到这合理,他忍不住问道,“朱先生,难道是因为孔融让梨的故事是编撰的,而不是事实发生过的?”

    朱先生示意孩子们围着他坐下来,缓缓讲道,“你对所学到的东西能产生质疑,然后经过了思考去深究它,这是一个很好的做学问的态度。

    不过具体到这个故事,也不能轻易的认为它就是后人编撰的。

    孔融此人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从小就有了不小的名气,这一点也可以从正史里的记载可以证明。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它在不同的史书里都有记载,而且这些史书也都是非常严肃的史书。

    照以往的经验看,孔融让梨的故事是真实发生过的,当时应该不仅仅是只有他们自家人在场,应该还有旁人在。

    这个旁人经历了这一幕,心中欣赏当时还是孩子的孔融的优秀品德,于是之后把这个故事传了出去。

    想来这个旁人应该也是个比较有名的历史人物,为人非常正直,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其他人都相信,所以才有了这个故事进入了正史的事情。

    照这么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不用怀疑的。”

    大官想了想,觉得朱先生说的对,既然正史里都有记载,又有其他几部史书作为佐证,说明这个故事应该不会有假。

    但这并没有解除他的疑惑,于是他问道,“那为什么刚才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分梨,却出现了既然不同的结果呢?”

    小鱼儿也附和道,“是啊先生,我们杨家也是知礼的人家,我们从小,父母亲也教导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谦让这一点,我们自问做的也不错,在家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兄弟姐妹之间和睦友爱,对待仆人丫鬟也非常和气……”

    小鱼儿似乎有点委屈似的,竟说起来没完,朱先生好不容易等她说话的间歇,才安慰道,“你也不要委屈,你们刚才分梨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同样是最真实的。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也是很复杂的,并不能简单用礼仪的高低来解释。”

    大牛有点不服气,“先生,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啊?”

    朱先生对孩子们很有耐心,他继续解释道,“我们刚才重现了孔融让梨的故事,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现在是大宋朝了,这里边相隔了也快有一千年了。

    这一千年里,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圣人之礼的认识,也许根本的核心价值还是一样的,但表现出来却也有了不同。

    那个年代的道德表现也许就是那样,而咱们这个时代的道德标准表现出来,就是你们刚才那样。

    两者之间也许看上去结果截然不同,但实际的根本的核心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

    朱先生的解释有点深奥,孩子们这个年纪不一定能完全理解,不过站在不远处的杨怀仁算是听明白了。

    同样的道德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或者是不同的事件里,表现出来的样子也许有所不同,但根本核心价值上是没有太大区别的。

    孩子们还在思考,朱先生特地顿了顿,留给孩子们一定的时间,也不指望孩子们能立即就想明白,但他们能思考这个问题,给了他们启蒙,这就足够了。

    朱先生接着说道,“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看到的东西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同。

    这世上的道理有些事原本就有的,是人们后来慢慢发现的,也有一些道理是从不同的故事里总结出来的。

    这种总结出来的道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不断完善。

    孔融让梨的故事里教育人们要懂得谦让,但这个谦让呢,也有不同的理解,不如你们先尝尝你们手上的梨子,尝完了说说梨子的味道,再来思考我刚才说的话。”

    孩子们没有多想,这会儿还真是有点口渴了,便抱起自己分到的梨子吃了起来。

    大官吃了一口他分到的那个最小的梨子,露出了笑容,感觉梨子虽然小了一些,但同样的甘甜多汁,非常美味。

    但小燕儿吃了一口那个最大的梨子,却撅起了小嘴,一看就知道那个最大的梨子大概根本不怎么好吃。

    朱先生看到孩子们的表情,又一次笑了起来。

    大官也意识到哪里不太对,问道,“小妹,你的大梨子不好吃吗?”

    小燕儿点点头,“嗯,不好吃,硬邦邦的,还有点柴。”

    大官忙把自己好吃的小梨子送到了妹妹手里,“来,你吃我这个,又甜又多汁,可好吃了,你那个不好吃的梨子给我,我尝尝看。”

    小燕儿很开心,哥哥最疼爱自己了,露出了幸福又可爱的笑容。

    大官把小燕儿刚才分到的那个大梨子拿了过来,在其他几位弟弟妹妹的好奇注视下咬了一大口。

    接着他嚼了几下,表情也变得不那么自然了,大牛急切地问道,“哥,哥,到底怎么样,难道真的不好吃?”

    大官心里想着继承父亲的衣钵,所以对食物的了解上,比其他几位弟弟妹妹要多了不少。

    他点了点头,“嗯,不太好吃,咬上去有点硬不说,梨肉嚼起来不但太够甜,口感也比较差,好像嚼到了什么絮子似的,很柴很柴。”

    

第1994章:从梨到礼到理(中)() 
大的梨子不好吃,反倒是小的梨子好吃,这一点其实很正常。

    冻梨和普通的梨子不同,经过了一个冬天的储存,有的还经历了上冻再化冻的反复过程,梨子内部的水分在解冻和化冻的时候,自然破坏了梨子本身的结构,口感发柴也就难以避免了。

    还有在北方干燥而寒冷的冬季,冻梨的水分放置在空气中会自然的缓慢挥发。

    也许梨子的形状还不会发生太明显的变化,但现在是开春时节,这时候的冻梨经历了一个冬天,味道是很难保持原本你的甘甜多汁的。

    特别是大的梨子,表面面积大,放置的时候也容易放在外围,更容易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口感和味道。

    反倒是小一些的梨子,表面面积小,又容易落到梨子堆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