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大宋-第9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倒是小一些的梨子,表面面积小,又容易落到梨子堆里,这种水分挥发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小,反而更容易保持原来的味道。

    当然这可能是一个特例,但就算普通的梨子,也不能简单的根据个头的大小来判断它们是不是好吃。

    何况影响梨子的味道的因素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品种,成长时候的气候和阳光状况等等。

    今天朱先生特意带了几个冻梨过来,其实早就知道大的梨子已经因为水分挥发发柴了,而小的梨子反而容易保持原本的味道。

    他就是想通过这个实践的例子来教育孩子们一些东西……

    小鱼儿见是这个结果,立刻把自己手上的小梨子去换了小虾米手上的大梨子,“二妹你吃姐姐这个梨,应该比你那个大的好吃不少。”

    小虾米赶紧向姐姐道谢,孩子们之间团结友爱,让杨怀仁感觉很舒服,也很为孩子们感到骄傲。

    朱先生道,“你们几个兄弟姐们之间,看来已经很懂得谦让的道理了,先生我很高兴。”

    孩子们得到了先生的夸奖,忙一齐向朱先生恭恭敬敬地施礼表达他们的谢意。

    朱先生问,“你们现在想想,现在和孔融让梨的故事,又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大官这下反应最快,他答道,“先生,学生想到一些,只是不知说的对不对。”

    朱先生慈爱地看着大官,笑道,“做学问,哪里来的那么多糟杂规矩?”

    大官这才说道,“假如当年孔融的父亲给自己的孩子们拿回家的那些梨子,也跟我们手里的这些例子类似,是大的不好吃,小的反而好吃,那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截然不同了。

    学生能想到的,是表面上是孔融让梨给他的兄长,但实际上确实他的几个兄长疼爱他,他们早知道父亲带回来的梨子是小的好吃,所以才故意让孔融拿了小的梨子。

    至于后来孔融被大人们称赞,也是他的兄长给弟弟机会在大人们面前展现他好的品德而已。

    结合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刚才实际发生的事例,学生现在虽然不敢确定,但却能得出一个结论。

    孔融让梨的故事,确实是教育我们要懂得谦让的道理,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但客观的说,故事里让梨的却不一定是孔融,也有可能是他的几位兄长。

    想来孔家乃是圣人之后,孔融能从小就养成了优秀的道德品质,他的几位兄长,品德上也一定不会比他差。

    只是因为孔融后来的名声比较大,当时让梨的时候又是属他年纪最小,所以外人看来,他让梨的行为是极其具有代表性的,所以就有了孔融让梨的故事。”

    大官的一番长篇大论,让朱先生很满意,“你小小年纪,能有如此悟性,确实难能可贵,很好,很好。”

    大官忙谦逊的再次向朱先生施礼致谢,“学生不才,是朱先生教导的好。”

    小鱼儿他们几个也赶忙学哥哥的样子给先生施礼。

    一旁的杨怀仁简直就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的大儿子也还不到十岁呢,一个九岁的小孩子竟然能说出那么复杂的分析和道理来,这简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就刚才大官的一番话,杨怀仁自认想不到,更说不出来,一个普通的小故事,在他看来也就是那么回事,可在大官的分析之下,竟有了那么深刻的意义。

    放开故事本身不提,就说大官分析问题的能力,就让杨怀仁感到这孩子有一股大家风范。

    不仅仅是聪明,而且在朱先生的引导之下,能透过表面看本质,在他个年龄上,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可他竟然做到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连杨怀仁都佩服的不行。

    杨怀仁平时也有些自负,经常自己个儿吹嘘自己是个天才。

    可究竟怎么回事,他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也还没到自大到没边的地步。

    论起厨艺上的综合能力和全面能力上,在这个时代,不论是手艺还是天赋,他认为他自认第二,好像也没人敢自认第一。

    但说到做学问或者文化知识上,他就不敢说这种大话了,不论是文学、数学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学科,他都只是因为后世的教育体系比较先进,所以很多学科上都有些涉猎,可以说是略懂皮毛。

    可要真考较实打实的知识,他就不行了,原先小时候念书都没念好,就别提满腹经纶了,这一点他是绝不会否认的。

    但大官刚才的表现让他真的难以置信,以前他也知道大官聪明伶俐,肯定比他小时候要聪明不少的,但今天大官的表现,还是让他惊到了。

    大官这种程度要是放到后世,那也绝对是天才儿童,最少也是学霸级别的。

    这可把杨怀仁给乐坏了,作为一个当爹的人,自己的孩子这么聪明,他能不高兴嘛。

    不仅如此,他这几个孩子,个个都有自己的优点,不敢说全面发展,可都有自己的特长。

    大牛的武艺据大和尚说也已经不简单了,一个小孩已经可以轻松打败一个寻常的大汉。

    小鱼儿在数字方面的天赋也是随他娘,甚至青出于蓝,起码杨怀仁自己就觉得比不了。

    小虾米和小燕儿还小,天赋方面也许还没有显现出来,但她们俩都是蕙质兰心,体贴父母,这些都让杨怀仁感到他这个爹当的非常幸福。

    

第1995章:从梨到礼到理(下)() 
杨怀仁再深入了想朱先生教导孩子们的方式,便更觉得朱先生不简单。

    孔融让梨只是个小故事,可是他并没有像其他正常的方法那样,只是让孩子们知道这个故事,然后简单的告诉这个故事是教育人懂得谦让而已。

    从故事本身出发,先让孩子们对故事本身产生兴趣,然后开始思考,再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告诉孩子们故事和现实之间的不同,以及其原因。

    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启发孩子们进行更深次的思考,从故事的背景开始,逐渐分析这个故事,让孩子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故事。

    最后便是让孩子们学到这个故事里所教育人的东西了,整个过程,从梨开始,到礼,最后到理,孩子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一个思考并分辨的过程。

    孩子们不仅学到了故事本身,也学会了故事教育大家应该遵守的礼仪,更从故事之中,以及思考过程之中学到了做学问,还有做人处事的道理。

    杨怀仁心道,这不就是素质教育嘛!

    不用说孩子们了,就连他这个旁听的人,都觉得印象深刻,恐怕今天的这一课,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其实朱先生的目的也不是要孩子们去追求事实的真相,而是教育他们追求真相的过程中,你到底学到了什么。

    杨怀仁相信在这样的教育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面对学问上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时候,更懂得去思考,也会更合理的去看待这个世界。

    说一千道一万,杨怀仁是服了。

    朱先生也给了孩子们时间休息一下,孩子们兴高彩烈的冲出课堂,看见父亲,欢快地冲上来告诉父亲他们今天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杨怀仁笑着逐个摸着孩子们的脑袋,也进行了一番鼓励和夸赞。

    大官一眼便看出来父亲这是来看望朱先生,并向朱先生表达谢意的,便领了弟弟妹妹去另一边玩耍。

    杨怀仁走进两面透风的课堂,恭敬地给朱先生行礼。

    朱世儒老先生八十岁的人了,这年纪自然可以随心所欲,别说是杨怀仁,就是皇帝来了,他也可以不用行礼。

    他只是笑着点点头,示意杨怀仁坐下。

    杨怀仁并没有立即坐下,而是先把自己准备的糕点和茶叶放在朱先生面前的几案上,这才缓缓盘腿而坐,“学生的一点心意,希望朱先生笑纳。”

    朱先生看也不看那个食盒,只是鼻子抽动着闻了闻,便道,“不错,不错。”

    那股子淡泊的气质从他的动作和语气里逐渐流露出来。

    杨怀仁自然知道朱先生不会在乎这些身外之物,便错开话题,先向朱先生表达了谢意,感谢他肯来杨府教育自己的几个孩子。

    朱先生一脸淡然,没有直接回应,而是淡淡道,“人越老,便越活得像个孩子,俗话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蒙杨国公不嫌弃,肯让老朽和孩子们在一起,倒是老朽要谢谢杨国公。”

    杨怀仁忙道,“不敢,不敢。朱先生当世大儒,身怀经天纬地之才。就所方才朱先生教导孩子们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学生便深有感悟。”

    朱先生这下来了点兴趣,问道,“不知杨国公学到了什么?”

    杨怀仁想了一下,答道,“分辨真理的方法。”

    朱先生的眼睛散发出一点明亮的光芒,似乎很满意杨怀仁这个答案。

    说到底,他教授的文章或者内容其实并不新鲜,只是在教育方式上有所创新,和当今的那些先生们有很大的不同。

    但归根结底,他真正想教育给下一代孩子们的,也不是真理,而是分辨真理的方法。

    通过怀疑,思考,深究,再思考的反复过程,不断去伪存菁,最终得到一个真理。

    当然,在不同的故事或者文章里边,这个真理在不同人的理解里还有不同,朱先生也并不是有自己的一套学派或者观点,而是教人去自主寻求真理,从来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们。

    这么说起来,就是一种学问的包容性了,即便是在后世,这个观点也绝对是非常超前的。

    人类依旧在探索未探索之地,或者未涉及的知识领域,围观世界和宏观的宇宙,人类依旧还有数不胜数的未知之事,未明之理。

    于是在某一个领域里,出现了许多学派,学派之间的观点和认知不同,便一直在争论不休。

    其实这是一件非常没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是未知,那就不论对错,即便将来证明了什么,现在对了的也不用沾沾自喜,错了的也不必妄自菲薄。

    人类探求真理的过程,从来都是这样的,即便我们现在认可的真理,在未来也可能证明是错的,也有很多被人摒弃的道理,反而会成为真理。

    对与错,从来也都是相对的,就像物理学上那句至理名言,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朱先生终于在杨怀仁面前露出了笑意,“怪不得杨府的孩子们这么聪慧,原来根源在杨国公这里。”

    得到朱先生的夸奖,杨怀仁当然非常开心,特别是朱先生这是变相的夸奖他基因好,作为一个男人,当然会感到骄傲万分。

    正在杨怀仁暗自开心的时候,朱先生又道,“世间万物,总有常理,犹如星月轮转,生命轮回。

    有些事杨国公不应强求,顺其日然就好。”

    说罢不等杨怀仁回话,便摆了摆手,示意杨怀仁可以走了。

    杨怀仁有点发愣,不过对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来说,既然他可以随心所欲,所以他的行为也不存在失礼不失礼的。

    杨怀仁也一时没想透着朱先生刻意说了这句话的意思,只是起身行礼告辞。

    只是当他走过课堂前的一小片竹林,在回望朱先生的时候,老头正在尝他送去的点心,只是轻轻一小口,便露出了赞赏的神情。

    杨怀仁对于别人认可他做的食物,还是很满足的,再回头想朱先生刚才那句话,好像道理很简单,也正是他曾经思考过的人生态度。

    但他扭头准备离开的时候,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白光,他有点明白了。

    

第1996章:欠揍的常侍郎() 
至于杨怀仁明白了什么,不可说,不可说。问也是不可说。

    杨怀仁走到前堂的时候,管家说常侍郎早就来了,不过不说求见国公爷,只说国公爷知道他来了就明白他的来意的。

    杨怀仁笑着摇了摇头,常侍郎现在的状态,一定和昨天杨怀仁离开兵部的时候常侍郎欲哭无泪的状态截然不同。

    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乐坏了,甚至有可能还有点张狂。

    东京城里都是知道杨怀仁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轻易招惹的,所以常侍郎在杨怀仁这里赚了便宜,当然要瑟一下。

    这种事将来传出去,在他们文官圈子里,这都是十分有面子的事情。

    杨怀仁心说,要不是念在你快五十了,又是李相公给你出了主意,要不然你今天这么欠揍来府上装比,老子非揍得的满地“找”牙不可。

    事情很明显,常侍郎昨天知道猪肉价格飞上天,一定是欲哭无泪的。

    杨怀仁要求的事情说难不难,说简单的也不简单,补给禁军将士们近两个月的肉食供给,在猪肉羊肉价格没涨之前,兵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