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御柄五十年-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门离后殿有一定的距离,而且宫内不能驰马,在夜间逐级通报的话还需要一些时间。

    别看李承此时正挺着笔直的身躯在宫外门耐心的候着,但是他的内心却从没平静下来过。

    刚才那名醉汉丢下的几封卷册,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吴王姜择这几年来的种种劣迹,包括吴王驱逐朝廷设下的官吏,侵吞吴国封地内的铜铁盐等矿地。

    虽然内中真假并没有派人去查清楚,但是自己明天就要出使吴国,展开削藩第一步了。今晚却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意味着吴王已经在封地内拥有了先机,明天他就这么出使吴国削其郡县,要是吴王恼羞成怒做出什么举措,那他岂不是自寻死路?

    李承心中久久拿不定主意,也愈发明白了自己想要剔除诸王权势的难度。

第五十四章 一力降十会() 
翌日凌晨,刚下过一阵晨雨,街上的湿漉漉的没有几个行人,除了赶路的就是还在当值的京师巡卫。

    卖早点的老黄早早的就支起了面摊。

    他在这安夏城中已经卖了四五十年的早点了,有多久自己也记不清了。反正他从小时候就跟着父亲,一辈子守在了这个早点摊上。虽然不能大富大贵,但起码衣食无忧。

    不过别以为老黄煮了这么久的面,手艺就会好了。但是最值得他骄傲的就是御史大夫李承几乎每天的都来照拂他的摊点。

    每当有人说老黄的面难吃,他都会提高语调说上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话:“李公还是个布衣的时候,就在小老儿这吃面了,到现在李公高居御史大夫,还是天天来这吃面,就你嫌弃!”一般听到这话,谁都不敢再接话了。

    因为摊点离李承的私宅很近,老黄刚下头汤面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到李承带着随扈正走过来。

    随即拿出五副碗筷,在每个碗底撒上葱花,加上几粒细盐,再把烫好的细面放了进去,最后再打一勺热开水到碗里。

    简简单单的几个动作,五碗热腾腾的清汤面就做好了。

    也就是这样简单又清淡的清汤面,按那几个随扈来说:自调到李公身边当差后,天天早上吃这清汤面,嘴里都淡出味了。

    但是李承确实百吃不腻!

    他早年家境清贫,吃不得那金玉美食,每天就来老黄的面摊上吃面。那个时候老黄还是个少年郎,跟着父亲在这里卖早点,见李承穷迫,私底下好几次偷偷免去李承的面钱。

    李承也很感激老黄,因此养下了这个习惯,即便现在身居高位了,也会每日都来照拂一下。

    李承等人到摊前的时候,面的温度刚好不烫不凉,老黄上前先见了一礼貌,再招呼李承到一条长长的案桌边座下,这才端上面。

    几个护卫也随后落座,一脸愁云的动着筷子扒拉着,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就李承吃得津津有味,他这个人啊,就是念旧。

    年少时吃过的一碗面都能吃上几十年,更何况落魄时伸出援手的人呢?

    不过今天李承的心思可不全在这碗面上。

    一边吃着面,一边打量面摊不远处的安夏大街。看得偶尔会有几个身着兵装的士卒驰马奔过,又询问了老黄几句,得到老黄肯定的回答后,这才踏实的吃起了面条。

    吃完后,李承刚放下筷子,一旁有个随扈机灵,看到后知道他不会再吃第二碗了,立马放下手头还剩下的半碗面,起身跟李承告了退,一溜烟的跑去府中赶来车驾。

    剩下的三个随扈则皱起了一脸苦瓜像,在懊悔着自己没有眼尖早点看到李承吃完面好去赶车,只能继续埋头扒拉起来。

    没一会,车驾来到摊前,李承从衣袖中掏出几枚铜钱摆在了桌上。老黄也没有推辞,直接过来收走了钱然后送着李承上了车驾。

    上了车驾后,李承并没有如往常一般直奔城北御史大夫府,而是径直的朝着城东去了。

    一行出了东三门中南门承天门,直接来到承天营。这里是诸侯进京必须逗留的地方,也是朝廷派使节出使诸侯国的起点。

    到了承天营后,李承还没有下车驾,立马就有一堆士卒迎了上来。带头之人一身明光甲胄,径直打马来到李承车驾旁,抱拳说道:“见过李公!”

    李承看了眼来人后,也笑着脸说道:“杨卫尉多礼了!这次出使吴国宣诏,有劳杨卫尉一路护送了!”

    “哈,李公还是这般随性!”打马上前之人正是上林宫卫尉杨安。

    昨晚李承撞到醉汉后所捡起来的一袋书简,里面详细记载了吴王如何驱赶朝廷设下的官吏,侵吞吴国封地内所有的铜铁盐田等矿产地。

    一时间无法去证实书简上记载的真假,但第二天李承就要出使吴国了,偏偏在这个时候让他拿到这些书简,让李承疑惑了很久。

    如果里面所记无误的话,那吴王显然已经掌握了封地之内的大小命脉,再加上他“自置吏”的权力,吴国俨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中国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李承如果冒然前去削他郡县,要是吴王真有个不轨行径,岂不是自寻死路?

    可要是里面的所讲是子虚乌有之事呢?

    他心底一直在猜测究竟会是谁刻意安排人送了这些书简给他,能知道他要出使吴国的也就当朝三公九卿,还有自己的副手御史丞了,但是这些人无一是江南出身,很难想到是他们跟吴王勾结。

    一时间李承有些左右无策,当即进宫求见了天子。好在李承退下后,立刻有宫女送来解酒汤,李承赶过来的时候姜意酒醒了大半。

    召见了李承后,君臣两商量了大半夜觉得吴王连朝廷两万县民都敢鲸吞,书简上的事也不无可能。

    最后还是李承定策,既然罪议上已经定下吴王之刑罚,断然没有收回成命再派人去慢慢调查的道理。于是姜意连夜遣人到杨安府上,让他做好准备明日一早随李承出使吴国,打定主意两人于路慢走,另派探骑先入吴国。

    要以朝廷现在的实力,天下诸侯联手反叛的话尚且不惧,更何况区区一个仅坐三郡之地的吴国。

    如果他吴王姜择没有侵占朝廷矿产则罢,即便他真的有什么不轨之谋又如何,李承打定主意来个一力降十会,用吴王来成为天子和他完成削弱诸侯王的第一块垫脚石。

    昨晚,杨安在府中已经休息下了,突然就接到了天子之命。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就到宫中少府处领了江南附近九郡五国所有的调兵虎符和节杖,移交了手头上的公务后,这才来到承天营,这个他的发家的地方。

    几年前,他还只是执金吾帐下的一个秩比三百石的左军左辅校尉。不曾想,当初自己从龙有功,得封侯拜卫尉,位居九卿之列,连今上都不得不倚重他,到如今也有五年之久了,不觉有些感慨。

    在承天营中安排好了护卫诸事后,等来了主使李承,两人便没有再逗留,在身后三百护军的护卫下,不紧不慢的朝着江南吴国都会会稽而去。

第五十五章 肉粥送行() 
广陵城,西门外。

    一个衣衫褴褛的瘦少年正懒洋洋的躺在草丛边,双手在身上抓来饶去,不一会便捉住一只肥虱子,嘴里喃喃骂道:“身上都没剩下几两肉了,全叫你们给咬糜了。”说罢,指甲一掐,扔进了嘴里,然后又在身上抓了起来。

    九江发大水至今已有月余,就算来到这广陵城外也有二十来天了。因为身子瘦小,他没有被挑到城东去开垦荒田,只能留在这里喝粥度日。

    瘦少年一旁还躺着一个发须皆白的老者,同样也是骨瘦如柴。看到瘦少年抓到一只跳蚤后,顺手抄起一旁的树枝朝着瘦少年敲了过去,“你小子,抓到虱子也不知道要先给大父开开荤嘛,真是家门不幸啊!”

    瘦少年没肉,被树枝敲两下,身上吃疼,连忙求饶道:“大父莫怪啊,孙儿这不是正再抓一只来孝敬您嘛。”

    “这还差不多。”老者收起了树枝,正打算换个姿势继续躺好。却听得身边传来敲锣声,而且声音越来越密集。

    知道又是官府在召集众人了,瘦少年赶忙爬起,走到一旁把老者扶起来,老者欣慰的看了瘦少年一眼。

    祖孙俩来到锣声旁的时候,四周已经聚满了流民。敲锣的是一身差役打扮,身边还有两个持剑的官兵在一旁。见人差不多之后,那名差役才提了提嗓子开口喊道:“大江水势趋缓,建阳境内洪水已经退去。广陵王有令,让众人收拾一下,明日吴县令会带领大家回建阳。粥厂也会在两日后关闭,毋需滞留,还请众人周知!”

    听到肆虐建阳的洪水终于退去了,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欢呼声,许多人开始奔走相告。

    离乡日久,大水退去就意味着能回去了,众人如何能不高兴?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为此事高兴。总有些人吃惯了嗟来之食,现在让他们回到已经一无所有的建阳,就没有了这饿了就有人送来白粥的日子。

    但更多的人担忧的是回去的路上也要近十天,到时候没饿死在逃难的路上,反而饿死在回去的路上。

    老者在听清了差役喊话的内容后,心里一阵高兴,心想着终于能落叶归根了,这二十天来他最担心的就是身死异乡,不能埋入祖坟。但是身旁的瘦少年却不这样想,他在担心回去路上吃食的问题和回去后的生计问题。

    两人一路心事的走回到刚才歇脚的地方,这一片是差役们划定他们村落专用的,为了便于管理,除了打粥外他们并不能随便乱窜。

    眼看天渐渐黑了下来,瘦少年又在身上抓起了虱子,两人没有交流,就等着明天归乡了。

    不知何时起,人群中隐隐约约传来一些声音,两人却没有在意。

    他们祖孙俩除了两条命,什么都没有了。差役嘴上说让大家收拾收拾,其实最需要收拾的恐怕就是众人的思乡之情,哪还有什么行礼。大水来时,整个村落都被冲垮了,能逃出来已经是万幸,哪里还有多余的随身之物。

    只是没多久,一个人影窜到他们不远处,看见老者后,大老远就叫了声:“父亲。”

    老者听到有人叫唤,还道是谁在找父亲呢,懒得理会。但是身边的瘦少年却跳了起来,看着远处的人影兴奋叫唤道:“父亲,在这呢!”

    孙子也叫了起来,老者这才坐起身子,看到是自己被征到城东开垦荒田的儿子回来了。当下高兴的喊道:“是老三回来啦!”老者原本有三个儿子,逃难的时候跟其他两个儿子走散了,因此是跟着老三在一起。

    老者的儿子看起来身形颇为健壮,可见这段时间在城东开垦广陵王并没有亏待他们。来到老者身边后,赶紧上前说道:“官差说明日可以回建阳了,就让我们各自散了回来找亲人。”

    边说着,那壮汉又从胸口拿出一块用荷叶包得四四方方的东西。

    瘦少年看到有东西连忙来到壮汉身边说道:“父亲带什么回来了吗?”

    老者也凑到壮汉身旁,壮汉这才大大咧咧的打开荷叶,露出了一块白色的东西。

    “是……肉…!”瘦少年眼尖,看清了东西后,差点惊呼出声,话才出口便意识到什么后有赶紧减小了声音,一旁的老者连忙拿起树枝又敲了瘦少年一下。

    “广陵王仁慈啊!在驱散大家之前杀了几头猪,每人发了一块煮肉。这不是想着父亲和你小子,赶紧带回来给你们吃吗!也不要那么谨慎,回来的人的都有肉,都帮回来给自家人常常味呢。”

    说罢壮汉伸手把肉弄成大小块,拨出大块给老者拿去,“父亲,好久没尝过肉味了吧。”

    “为父半截身子骨都埋入土里了,这肉还是你们两个吃吧。”看到肉在眼前,老者吞了吞口水,手上却忙晃了晃手。

    壮汉却一再坚持,“你我父子何须这般客气,我在城东几天就有一顿肉,父亲这快有一个月没吃到肉了,赶紧吃吧。”

    看到壮汉再劝,老者便不再坚持,拿起肉咬了一口。虽然满嘴都是肉油,脸上却禁不住露出了美意,心中也不断的称赞着这广陵王的仁义。

    两人看着老者吃完了肉,壮汉才把剩下的小块拿给瘦少年,少年也没有微词,接过肉狼吞虎咽起来,吃到最后,连手上沾到的肉油都没有放过,放进嘴里舔了起来。

    同样的场景在城西和城南比比皆是。

    由于第二天就要归乡了,很多人左翻右躺睡不着,干脆数起了星星。

    也有许多人都在那称赞起姜或的仁慈,觉得这才是一个诸侯王该有的风度。

    说着说着又说到了隔壁的吴王,说起吴王不免说起吴国税收之少,很多人也是一脸羡慕的神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