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唐天下-第3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明白还是不明白,阿蛮都不在意这些,在她印象中,纵然惹出再大麻烦也不怕,反正还有个更大的背锅侠呢。

    众人一路来到前厅,而太子李裕已经规规矩矩坐在那里,等待众人的前来。

第485章 朝廷大义() 
李思钰打了一日铁,一日郁闷的心情也发泄了个干干净净,等他回到府中,大丫已经为他准备好了饭食,却发现阿蛮不在,不由奇怪道:“阿蛮这丫头跑哪玩去了,怎么这个时候不回家吃饭?”

    大丫一边为他洗漱,一边说道:“去了公主那里,刚刚小五传来消息,说是在太子那里。”

    “嗯?太子那里?”

    “嗯。”

    李思钰不由苦笑起来,叹气道:“个个都是不让人省心啊!”

    大丫只是沉默不语,为他洗漱完了,又为他准备好碗筷。

    李思钰坐下,正要开吃,突然想起自从进了潼关就未见到小丫,奇怪道:“小丫呢?怎么未见到小丫?”

    大丫第一次白了他一眼,说道:“昨夜小丫与圣女去了河中,盐池开始煮盐了,若不及早准备,关中可能会出现盐荒。”

    “唉还是你们让人省心啊!阿蛮那丫头算了算了,不提也罢,反正是让人头疼的丫头,之前让你查阿蛮生父可有了消息?”

    “阿蛮小姐是天生有福之人,大丫可比不了阿蛮小姐的,至于那赵赵光定并未查到,但有人说十年前就已经死了。”大丫一边把肉食全推到李思钰面前,一边说着。

    听到赵光定可能已经死了,也不知是悲是喜,抑或是庆幸,不由苦笑道:“还真是光腚啊!算了,反正死活都无碍,兴许死了对阿蛮更好些,这些事情不要让阿蛮和思雅姐姐知道。”

    “嗯。”

    见大丫点头应允,心下也轻松了不少,至于公主去太子那里,他也不想去问,反正都是麻烦,多一个也不算多,他现在已经是债多不愁的地步了。

    一个是夔王世子李昭,现今公主又要去招惹太子李裕,在他看来,李裕此时毫无益处,年纪太小了,根本无法服众,纵然太子天资聪颖那又如何,身后有一个时时想让他臣服的老爹,想要连皮带骨吃掉他的皇帝,李思钰就无法去重视李裕的。

    吃完饭后,在院中又遛了一会圈,这才搂着大丫睡下,至于阿蛮那丫头,根本不用去理会,反正等她玩够了,自己就知道回家睡觉。

    李思钰麻烦不断,营州却很平稳,哪怕经历了首次西征,虽损失了些兵马,获得的战利品却足以弥补那些损失,而且还不止这些,庞胖子首次东海之行也获得了大量财富,整船整船的金银和铜锭让每一个见到之人惊叹欢呼,看着无数人为他惊叹欢呼,庞胖子也第一次挺直了胸膛,这种荣耀让他飘飘欲仙。

    李思钰入关戍守长安,成功的转移了世人视线,除了占据了岚州、朔州的阿保机,再无他人会注意这个北地世外桃源,而河北诸军虽然内部纷争不断,但是毕竟损失颇大,面对晋军和宣武军的压力同样很吃力,但是经过李思钰、李克用、朱温争夺河中,战后晋军和宣武军损失惨重,河北诸军也是大大松了口气,纷纷关注自己领地发展,北方首次进入相对平和的一段时机,而南方则惨烈无比。

    淮南节度使孙儒本为蔡州节度使秦宗权的手下,要说李罕之是李吃人、李摩云,可在秦宗权面前,李罕之就是孙子辈的,与秦宗权根本不值一提。

    秦宗权是真正的吃人魔王,与黄巢是不想上下之人,当然了,他没有黄巢厉害,黄巢可是从北打到南,又从南杀回长安,而且还夺了长安。而秦宗权活动范围只在黄河与长江之间,几乎把这些地方祸祸的不成样子,用人肉作军粮也是常事。

    后来秦宗权被朱温和朱家兄弟联手干掉后,孙儒就算自立与淮南之地。

    秦宗权的下场或许吓住了孙儒,认为北方各节度使都不好惹,而且他的出身在那里,与朱温还有些不同,朱温虽也残暴,但更要狡猾些,早早投靠了朝廷,而孙儒上奏臣服于唐室要晚的太多,跑去北方与朱温争锋,他还真打不过朱温。

    北方干不过,那就打容易干过的南方,与庐州刺史杨行密争夺扬州,最后扬州也被他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次出现一个人物,就是孙儒手下大将马殷。

    孙儒与杨行密大战不止,南方大乱,饿死者不知凡几,这些距离李思钰太过遥远,纵然听说了南方的惨烈,他也无法插手,只是看着邸报默然无语。

    李思钰的介入,让北方各军损失惨重,不得不躲在老巢各自舔伤,这些诸侯的军卒死伤再多,李思钰也不会有任何情绪波动,如同在洛阳城下,他就趋使过那些降卒攻城,哪怕这些人本身是百姓,可当他们拿起刀子的那一刻,李思钰就不再承认他们是百姓,除非他们扔掉刀子拿起锄头!

    他也知道,自己最多是延缓了北方更大的争斗,或许将来会死伤更多人也不好说,可这毕竟是将来,谁也说不好会不会发生,自己实力不足,当年黄巢、秦宗权那么强大,最终还是被无数节度使们给堆死了,自己看似战无不胜,其实不过是无根之萍,毫无根基的强大只不过是沙堆上的城堡,只要自己败了,哪怕只败上一次,那就是灭顶之灾,他有很清醒的认知。

    这个时候,大唐的大义还未失去,朱温还未干掉皇帝,大唐还未灭亡,只要朝廷有了足够的实力,哪怕不去攻打这些节度使们,这些人也不得不低头,只要朝廷能够稳固根基,能够不断强大,终究是有机会平息天下动乱的,这也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可这些真的很难,很难!

    刚刚结束了与晋王李克用和朱温的争斗,正准备耕田种地呢,结果朝廷遣来了使臣,皇帝要赐婚于他。

    赐婚就赐婚吧,反正他已经打算妥协了,以他的婚事来缓和与皇帝的紧张,可能是因他没能把完整的河右、东都送给皇帝,赐婚的当头只是给了他一个小小四品虚职将军称号,这与他的二品营州平卢军将军完全不相符。

    给他添堵也不是这一件事,还有就是要求他与公主在长安完婚,估计又是一场鸿门宴,又是对他的敲打。

    李思钰很清楚皇帝李晔想要什么,他也不是不想给皇帝,只是皇帝表现的才能无法让他满意,只东川和围攻河东晋地之事就无法让他信服。

    事关天下无数百姓生死之事,哪怕李思钰也不觉得自己就一定是对的,所选择的人是对的,可至少要比一个把自己后路丢了,把唯一力量全丢了的家伙要好!

    但是,无论如何,此时终究是无法与这个愚蠢皇帝翻脸的,他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廷,需要一个大义!

    所以,李思钰在潼关待了十余日,还是不得不前往长安完婚,只是他不知道,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笼罩在他头上。

第486章 长安(上)() 
李思钰此行带着两千人,一千骑卒和一千陌刀军,除了几个孩童伴随在左右,就只有宦官张承业和他的管家宋钰,至于杨复恭和大丫则留在了潼关主持大局。

    此行李思钰与杨复恭私下里认真谈过,杨复恭在长安名声太差,若是由他伴随,反而可能会加剧潼关与长安的紧张局势,而张承业伴随就要好上许多。

    太子回京,公主李璇自然要伴随在身边的,而且还是先行离开,至于独孤损眼底的阴毒却被李思钰无视,在他看来,一个连自己本家都不支持的人,根本不值得去理会。

    阿蛮在潼关就跟野猴子一般,带着月里朵这个婢女满城“欺男霸女”,甭管是不是帮了倒忙,总是什么事情都要管一管,就在临出潼关前,还因一女子哭诉被她看到了,也不问缘由就把人家相公揍了一顿,最后还得意洋洋向人展示,在女子很是埋怨怪罪眼神下离开。

    可是出了潼关,前往早就想要前去的长安时,阿蛮整个人都萎靡了起来,看的月里朵很是不解,甚至连欺负小棒头都不愿去做了。

    李思钰看着阿蛮这个样子,别人不明白,他岂能不清楚?可有些事情他也没法去解决,只能由她自己渡过这一关。

    长安距离潼关真的不是很远,天气渐暖,在华州地界还好些,整个华州,甚至被他争夺下来的地盘都在分地,准备耕田种地,而踏出华州地界后,入眼所见的全是荒芜的田地,尽管道路两旁不时见到些百姓,也是背着包裹,拖着儿女逃亡华州。

    看到这一幕,李思钰心情也差了许多,京畿之地的土地是整个关中最肥沃的田地,这里河流众多,可是连连遭受兵灾,人丁不但少了许多,更多的是繁重的赋税。无对比就无伤害,现今李思钰名下土地不但进行了重新分配,就是赋税也制定的极低,至少在这些百姓看来是极低的。

    本来天下都是这个样子,无论逃到哪里,都是极高的赋税,为了勉强活下去,不得不去耕田种地,而李思钰这里减税了啊!

    “十税一”的税率一出,整个关中都乱了套,都开始向李思钰地盘逃亡,都想耕种“十税一”的土地,这让大丫小丫压力很大,若是一两年后,手里有大把粮食,大量难民自不会造成太大压力,反正连年兵灾造成人丁稀少,土地有的是。

    可现在的确让大丫小丫很是吃力,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李思钰从朱温那里抢来不少粮食,很大缓解了潼关压力。

    不时看见神策军兵卒鞭抽百姓,驱赶他们回去给他们种地,阿蛮纵然有些萎靡,还是很想上前抽打那些兵卒,李思钰同样心中难受,却知道这事没法去管,一个来说这里不是自己地盘,更多的还是因为逃向华州的百姓,本身性质就是流民、难民,这些一无所有的百姓,能给李思钰增加的,除了一张嘴,还是一张嘴!

    他不是没有同情心,可若因一时的同情造成更大的灾难,这也不是他所希望的。神策军以前是战力彪悍的边军,自从成了禁军后,以往的荣耀就已经成了过往云烟,如今剩下的也只有欺负一下百姓而已,这些神策军见到身强体壮的营州军,丝毫不敢上前挑衅,甚至鞭打百姓,驱赶百姓去种地时,也是一只眼盯着百姓,一只眼盯着李思钰他们,唯恐营州军不满。

    行军速度是衡量一支军队强弱重要指标,从潼关到长安,李思钰仅仅用了两三日。

    营州兵马自入关,长安就一直争论不休,质疑声音从未断过,只不过是多少罢了,李思钰在潼关所做之事,早就被独孤损传回了长安,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控诉,更是加剧了长安内的质疑声,质疑声从朝廷一直蔓延到最底层的百姓。

    随着李思钰逼近长安,质疑声慢慢变成了诡异的沉默。裴家在营州军入关后,获得的利益最大,在长安内也成了他人集中讨伐的对象,随着裴贽与杜让能返回长安后,讨伐声非但未减弱,反而更加激烈起来,而且越来越向失控的边缘蔓延。

    看着长安破损的城墙,李思钰就不由苦笑起来,这座天下帝都,虽然这些年来遭受了数次兵灾,被人破了城也有数次,可近两三年来还算稳定些,为何不把破损处修葺一下呢?

    看着东面城墙一处数十米的坍塌,李思钰就再也不怀疑为何皇帝会逃,如此巨大的缺口,除非皇帝想要找死,否则除了逃跑,再无其他可能。

    无论长安如何看待他李思钰,政事堂的宰相们全出城来迎接了,李思钰也不敢做大,翻身下马,距离五相还有十数米呢,就已经开始拱手。

    “营州平卢军将军见过诸相,见过诸位大人。”

    朝廷原本权利最大的宰相是韦昭度,因为他是中书省中书令,之前介绍后,大家也知道,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当前最大的就是中书省,而且尚书省各部尚书想要为相,必须头上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此才能为相,所以说中书令其实就是首相。

    次相是孔玮,接着就是杜让能和张浚,而韦昭度丢了西川,丢了大唐后路成都,被罢了相,任东都留守,而且还是一品太傅。

    当然了,他这个“东都留守”也就是个象征,朱温可不会鸟朝廷的,张言更是不会让给这位前中书令大人,现在么,“东都留守”更是让李思钰私相授受,送给了李昭。

    说完韦昭度,就该说此相孔玮了,孔玮是孔圣人四十世孙,宣宗大中十三年状元郎,不但他是状元郎,他大弟孔缄、二弟孔纁也是状元,三兄弟都是状元郎。孔府家族出来的人,身上都带有很严重的“腐儒”气息,尤为重规矩、名声,孔玮身上也带有这些,嫉恶如仇、公私分明等等这类褒义词放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也正因这些品性为他招惹了麻烦,间接造成了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