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明月-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虞信哭笑不得,这位年轻的君王将打仗作战当成什么了?这可不是小孩子的儿戏,还么开战就迫不及待地想着胜利后要割多少地,赵王也太自信了。

    赵王丹却觉得理所当然:“有马服君为主将,何愁燕国不破?老将军可是向母后允诺过的,百日之内,定要打垮燕军,兵临易水!”

    “伐燕主帅已定下来了?”虞信心中一动,这几天宫内外一直在为这件事争议不休,除了身在西线的廉颇外,赵国最有资格做大军主帅的人,无非是赵奢,但又有传言说,已经上任做了赵相的安平君也想做统帅。

    看来方才长安君拦住自己说的那些话,是真的啊。

    “母后倾向于马服君……”赵王丹虽然对赵奢本人没什么意见,但对太后敲定人选才通知自己还是有些不满,便回头问虞信:“大夫以为如何?”

    虞信本是魏国中牟游士,年纪轻轻就周游列国,颇有一番文韬武略,便笑道:“臣虽然不知兵事,但记得早先读过的《吴子兵法》有言,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一般人对于主将的评价,往往是只看他是否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单凭勇敢,只能做一冲锋死士,却无法统帅三军。”

    “故而,选将时应当注重五件事:理,备,果,戒,约。理,是指治十万大军如治一百兵卒一样地有条理。备,是说部队行军也像已遇到敌军一般有戒备。果,是说临阵对敌,为将者不考虑个人的死生,只以如何取胜为先。戒,是说虽然打了胜仗,却还如初战般慎重。约,是说法令简明而不烦琐。以上五者,马服君兼备!我素问马服君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此乃大将之才,若以马服君为主帅,百日之内,燕国必破!”

    “大夫也如此觉得。”赵王丹沉吟不语,看上去,的确没有比马服君更完美的人选了。

    不过这时候,赵穆却在一旁阴阴地说道:“诚如虞大夫之言,马服君是绝佳人选,只是……”

    赵王皱起眉,问他道:“只是什么?”

    赵穆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只是臣听说,今早是长安君先去向太后问安,太后留他说了一会话,之后长安君拜别出宫,随即,太后就决定以马服君为将,并派人来通报大王了……”

    “竟有此事!?”赵王丹看上去很震怒:“你的意思是,太后是听了长安君之言,才认为马服君合适的?”

    赵穆眼珠一转:“这只是臣的猜测,但与事实应相差无多。”

    赵王揪着自己的衣襟,低声道:“此等军国大事,母后不事先与我商量,却去咨询长安君,这是何意!?”

    他越想越心惊,而赵穆则在旁边又说了一通长安君从临淄归来后,颇受万民敬仰,还有八方游侠士人来投靠……

    赵王丹一直嫉妒长安君身为少子从小更得母后宠爱,更害怕他成了共叔段,谋篡自己的王位,不过在长安君做质子去临淄这四个月里,随着赵太后陆续将一些国政分予他处理,赵王的地位日渐稳固,还在朝中安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为官,这下他便不怕长安君了。

    他还听了虞信的话,很大度地主动拨出私库钱帛,为长安君营建府邸,那府邸可谓富丽堂皇,只比赵王自己的行宫差一些。

    在赵王眼里,自己与长安君君臣名已定,他已经翻不起大浪了。

    可今天听赵穆一说,长安君竟然还可以通过赵太后,影响到军国决策?

    这下赵王心里颇不是滋味,冷冷地说道:“不想母后竟如此听长安君的话,如此一来,连寡人也是在按长安君的意思行事了!?”

    他感觉自己像是吃进去一只苍蝇,肠胃里一阵恶心,震怒之下,竟走到那块地图上,就是一阵猛踩,仿佛在泄愤似的……

    虞信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暗叹:“赵国之祸,不在千里之外,而在萧墙之内啊!”

    眼看赵穆唯恐天下不乱,要继续煽风点火,挑拨赵王兄弟关系,虞信知道在这样下去,宫闱中必起大祸,便上前一步道:“大王请赎臣死罪!”

    赵王大奇:“大夫何罪之有?”

    虞信从怀中掏出了一封帛书,只觉得烫手无比,但他为人素来正直,虽然知道此事不太妥当,但还是如实告知赵王:“其实臣在入宫时,正好遇上了长安君,他当时便拦下了臣的马车,痛哭流涕,说无意中做错了事,并请臣转交一封手书给大王……”

第147章 奇正() 
“牛马走臣弟光,再拜言……”

    那手书是长安君趴在车舆上匆匆写就的,所以字迹潦草,不过开头一句诚惶诚恐的谦卑话,倒是让赵王丹心里舒服不少。

    那帛书上写的字不多,但言简意赅,看上去也是肺腑之言。长安君叙述他与赵王从小一母同胞的情谊,说自己年幼时不懂事,不能礼敬兄长,可去了齐国临淄,举目无亲之下,才惊觉兄弟之情的宝贵,如今从燕国刺客手里逃脱性命,只希望能痛改前非,做一个本本分分的弟弟,还望王兄能原谅他过去的侍宠而骄……

    帛书的后半截则是长安君对赵王坦言,说太后找自己去问齐国之事,顺便提及伐燕主帅。长安君认为安平君不可为将,当时如实转告太后,事后却深感此等军国大事,不是他一个无职公子能过问的,惊恐之下,又不敢来见赵王,才请虞信代他转交手书。

    “臣弟已散尽家臣,不敢索要封土城邑,只愿养一二方术士,做闲云野鹤,安乐公子,专心学问,与稷下诸子交游……愿王兄万年,赵国昌盛……”

    这下赵王丹看得有些发愣,这帛书言辞谦卑,他看过之后,好像没方才那么生气了,背着手思虑片刻道:“难道是我错怪了长安君,他并无野心?”

    赵穆在旁冷冷说道:“也许是长安君的以退为进之计也说不定,为的就是让大王放松警惕,他再暗中策划阴谋,要臣说,决不能放过他!”

    “赵穆。”虞信有些听不下去了:“你这是要害大王!如今太后尚在,离间王室骨肉的罪名,你可担得起?”

    赵穆却不怕他,一昂首道:“我只知忠于大王,不知其他!”

    他随即冷笑道:“虞大夫与长安君交情匪浅啊,长安君有心事,都要找你诉说,有手书,也要请你转交。而大夫认为马服君可以为将,也与长安君不谋而合……”

    这是直指虞信与长安君有牵连了,赵穆与虞信虽同为赵王丹亲信,但相互间也有竞争。赵穆深知自己没虞信有本事,平日不敢招惹,今日乘着他有破绽,便猛地泼了他一身脏水。

    虞信却不慌,冷冷看了这以色事君的佞臣一眼,笑道:“虞信行得直坐得正,大王以国士待我,我必国士报之,绝无异心!若大王不信,便将我的心肝挖出来看看,是黑是红!”

    说着他便袒露胸膛,让赵穆剖他的心,赵穆小人,哪见过这国士发怒时的刚烈情形,有些无言以对。

    眼看两个亲信吵了起来,赵王不烦躁地摆了摆手,让二人作罢,缓缓说:“若这是误会,而长安君亦无干涉朝政之野心,我自然不会难为他……”

    赵穆急了:“大王!不可姑息养恶,否则必然酿成大祸!”

    虞信却语重心长地说道:“大王此言甚善,兄弟阋墙,而外御其辱,现在正是举国一致北伐燕国之际,可不是内斗的时候。再说长安君刚刚赴齐为质,立了大功,不受赏反受疑,此事传出去,休说太后,国人都要寒心了……”

    赵王最终还是偏向了虞信,让赵穆出去,赵穆只得恨恨离开。

    等赵穆走后,赵王却又面露犹豫:“经长安君这么一掺和,我反倒觉得马服君为主帅不太合适,当然,安平君也不妥,虞大夫,你说寡人要不要学武灵王,统兵亲征!?”

    “万万不可!”

    这突如其来的想法可把虞信吓坏了:“如今可不比春秋国战,君主亲自驾车列阵。千金之子,不坐危堂,大王难道忘了当年赵武灵王沉溺军务,连年出征,以至于国政落入成、兑手中,最后酿成沙丘之变的事了?大王若是亲征,万一有何不测,这是逼长安君生出野心来啊!”

    赵王被虞信吓了一跳,连忙打消了这个念头,嘟囔道:“那,便在寡人的亲信里寻一个新将,将马服君替换下来何如?”

    这四个月里,赵王可没闲着,在虞信的协助他,他开始整顿朝堂,让一些先王的老臣如左师触龙告老,又提拔了一些新臣,那些新臣自然对赵王感恩戴德,效忠于他。

    如今,他已不满足那些无足轻重的朝臣位置,想要将手伸向军队,只有控制了军队,赵王才能彻底安心……

    虞信却劝他说,骤然替换赵奢,必然引起马服一系武将旧部的不满,反倒不美。所以上策是,在主将人选上,不要与太后对着干……

    “但副将和偏师的人选,大王可以自行抉择!”

    所谓政治,就是不停的妥协和让步,虞信虽然才做了几个月大夫,就已经领悟了这一点,这也是蔺相如夸他有”相才“的原因。

    “偏师?”赵王有些不解,如今进兵的计划是赵军主力北上中山,进攻燕国下都附近,而齐军则沿渤海往北,收复齐国北地。除此之外,并没有偏师啊……

    “兵者奇正也,赵齐两军沿着正面攻过去,侧面也需要一只奇兵从侧翼袭扰燕国,如此才能事半功倍。”

    虞信指着地图道:“大王请看,赵国代郡与燕国上谷郡相邻,若从代郡派一支骑兵进攻上谷,定会让燕国首尾不能兼顾,乱了阵脚。”

    赵王眼前一亮:“不错,此议太后、马服君定然支持,那以你看,谁可为偏师之将?”

    “臣以为李伯可担此大任!”

    “李伯?就是你三个月前举荐给寡人的齐人李伯?”

    赵王丹陷入沉思:“为何?”

    “臣深知李伯为人忠勇,他虽新近才投奔大王,但在齐国时做过匡氏家将,曾统帅过文骑,齐国被燕国攻破时,他还被俘虏到燕国上谷为奴,对上谷地形十分熟悉。大王如今以他为校尉,驻于上曲阳,只需要半枚虎符,便可让他去代地掌兵。若是立了功,大王正好可以将他提拔为代地郡守、国尉,到时候,代地边军,不就在大王掌控之下了?”

    “妙计,大夫真是妙计!”

    虞信说完后,赵王丹拊掌称善,代、雁门、云中三郡边军素来骁勇,若派一个他信得过的人去做郡守国尉,那些边军不就随时可以听从王命了么?

    在虞信看来,不但用兵有奇正,这政争也有奇正。身为大权在握,名正言顺的君王,要将目光放到全国,这才是该有的策略,若是在宫闱之间与长安君纠缠,反而落了小道,只要赵王逐步控制了朝野军队,纵然长安君有再大的野心和才干,都敌不过这堂堂正正之势!

    说做就做,赵王当即让人草拟了一个从代地发偏师进攻燕国上谷郡的计划,让寺人转交太后,得到她的首肯。

    等手诏送出去后,赵王又在地图上走来走去,兴奋地搓着手,这毕竟是他做大王后的第一战,之前的自信渐渐消失,又化为忐忑。

    “虞大夫,你说,此战赵国是否能胜?”

    “对此臣毫不怀疑。”

    虞信的笑容逐渐变得凝重:“臣担心的不是燕国,而是秦国的反应!”

    ……

    与此同时,秦国咸阳,丞相府。

    “瞧你办的好差事!”

    范雎跛着脚下堂,将伏地请罪的王稽一脚踢开,又举起他代步的手杖,就要往王稽头上砸去!

    但看着王稽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的模样,范雎却想起王稽救助他入秦的事,于心不忍,手杖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在他发髻上点了点……

    “也罢也罢,此番是燕人犯蠢,不能全怪你……”

    王稽哭得稀里哗啦:“丞相!谢丞相饶命!”

    “饶命?”范雎吹着自己的八字胡,冷笑道:“你的生死可不由我说了算,而在秦律惩处,在大王一念之间!”

    王稽叫苦不堪:“小人这么多年,对秦国无功劳,也有苦劳啊,小人……”

    范雎叹了口气:“你留着力气罢,速速裸身负荆,随我去甘泉宫请罪,大王处,自有我去分说……”

    等王稽匆匆退下后,范雎一瘸一拐地走到庭院里,恨恨地看着东方道:“长安君,赵光……我范雎,记住你了!”

第148章 秦王() 
咸阳是座新城,秦人迁都到这里不足百年,随着人口日益增多,城区不断扩张,最早的外郭被陆续增加的屋舍街巷包围,变成了内城墙。

    眼看咸阳和秦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