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主宰江山-第9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要是被西方人知道了,他们会赶到莫名其妙的。难道现在中国人的工资收入还不高吗?

    要知道,这个时代欧洲工人工资最高的英国,一个正当壮年、经验丰富的男性纺织工每月的薪水也才两英镑,换算成中国的华元,只有70块。

    而这在英国各行各业里的工薪水准,已经是很高的了。

    但是同样的是经验丰富的男性纺织工,在中国的收入每月却能达到100华元到150华元,而且中国的生活必需品价格要同比英国低上不少。虽然中国的报纸每年都在叫嚣他们物价上涨,但涨的再快也比不上英国的同类价格啊。

    看看伦敦的谷物价格,那价格完全能超出中国人的想象。在1810年的时候,粮价是30先令一蒲式耳,这简直贵的让人牙疼。一蒲式耳也就是六十磅左右,才四十五华斤,而30先令就是一个半英镑,相当于50块华元。而中国的粮价经过这些年的跌跌涨涨,现在高级成品面粉的价格也不过是两角一斤。这中间相差了六倍。

    当然了,昂贵的谷类也让很多英国人养成了吃肉的习惯,这样就可以少吃面包了。

    是不是感觉着有点‘何不食肉糜’的荒诞?

    但这是真是无二的。

    相对比谷类的昂贵,1先令只能买2磅谷类,用这1先令的钱去买牛肉,却能得到3磅。

    英国人现如今已经大量的引进了苜宿种植,可以在本来不宜农的荒地上种植牧草,因此扩大了畜牧和奶类的产出。反正英国的谷类很贵,而肉类/奶制品却不算贵。

    历史上的英国人在打败了拿破仑之后还特意颁布了《谷物法》,用意就是保护英国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低廉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而英国的土地占有者里包括了几百个勋爵、六万个左右从男爵和出身于非贵族的乡绅。在英国谷类粮食价格最贵的时候达到了每夸特【约合12。7千克】售价在80先令/4英镑以上。这方面英国人是21世纪的韩棒子的祖师爷。兔子国的汽车也是个例子。虽然陈鸣并不知道这段有趣的历史。

    而且英国人还能吃鱼,英国人家门口的北海渔场可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之一,鱼类自古就是英国人的传统食物之一。鱼的价格波动虽然很大,但大部分的时候都比牛肉还要便宜。

    只从谷物上推断英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准是不合理的,而从肉类的价格上对比中国推断英国人的真实生活水准也是不合理的。这只是中西方学者的一个数据,他们还要纳入大量的别的方面的数据,比如饮品茶叶、咖啡、可可、酒类,纺织品、娱乐、教育等等,然后综合评估。

    对比英国工人家庭的辛苦生活,中国的双职工家庭,那完全可以在支付房租之余,养活夫妻二人外加几个孩子。一定程度上这就好比上个时空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中国工人的工资水准绝对是可以的。

    在华的欧洲人想破脑壳他们也不明白这一点。

    但是他们‘猜中’了一件事,那就是不管是这件事的发起者陈鸣,还是这件事的被动参与者中国的工商界,两边谁都没把俄国人当一回事儿,谁都不会以为双边的争斗会影响到西北的对俄战争,会让战争中的国防军受到拖累。

    这个时候的中国真的有谜一样的自信。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件事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的。当时间走到本世纪末的时候,当一个个欧洲国家被一个赤色的幽灵所笼罩的时候,只有中国这个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置身事外’。于是,中国是特殊的,中国的地位是例外的,‘中国例外主义’就如同暴风雨一样席卷了欧洲大地。

    当时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中国那广袤的无有边际的‘国界线’。

    在一个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在半个欧洲不停的吞食利益,寻求市场、资源和殖民地扩张的时候,中国则把精力放在自己的南部‘边疆’。因为中国的难进运动不需要大规模的军队和殖民地基础设施,中国的消耗就是微乎其微的。

    南洋和南明州就是中国的特殊性所在。那进一步开发的南部对中国国人来说就像欧洲列强在海外建立的殖民地,为本土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工业化城市化密集的的东部所生产的海量工业制成品有了新的销售地。因为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人在南洋和南明州发展的只是种植业和采矿业。

    中国能够非常便宜地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和纽带,不需要就新的殖民地争夺而发生战争。

    这场中国政府所付出的成本和收获完全不成比例。

    以上就是中国例外主义的中心思想,但进入到新世纪之后,还是有社会学家指出了中国的《劳动保护法》在社会大变革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一千零八十八章 被中国征服的外国人() 
“看报看报哦,《中原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阿斯特拉罕战场局势突变,十万俄军被我联盟大军紧紧包围……”

    “看报,看报,里海水师一战定乾坤大败俄里海舰队,切断了俄军的水路通道,俄军已然是瓮中之鳖,被我水陆大军彻底包围在了伏尔加河左岸……”

    ……

    “大军汇聚,最后的歼灭战一触即发……”

    “太子爷亲临大西北,昨日已经抵到兰州,预计十日内可到达前线……”

    “外媒宣扬,沙俄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大公,已在喀山汇聚十万大军,即将增援阿斯特拉罕……”

    ……

    时间从来都是那么雍容,不因任何事情改变自己的脚步。

    半个月的时间在陈鸣的特使与工商界大佬们的谈判中飞快的流逝,那就像长江东去的江水不可挽回。而当整个谈判告一段落的随后,当陈鸣满足于自己得到的收获后,彼此又要用什么来迅速的转移国人们的目光和讨论的呢?

    之前的谈判中丝毫不被谈判双方放在眼里的西北战事就成为了最好的替代物。

    而且就在这短时间里,阿斯特拉罕的战局也的的确确发生了决定性的大变陈汉的里海水师在伏尔加河口大败俄罗斯的里海舰队。以至于新阿斯特拉罕的俄军残部被国防军完全包围,俄军已经做出好几次突击,都只是在送死。

    俄军现如今运输断绝,只要中方长久的包围下去,就像原时空的柏高英和康沃利斯这样的投降,那必然是会到来的。只要篱笆扎的紧,这剩余的俄军俨然已是砧板上的鱼肉,能够任由国防军来宰割!

    而且高加索地区的战争,普拉托夫手下的哥萨克在遭受到国防军的阻击,以及波斯为首国家的全力反击之后,给陈汉带来的运输紧张、混乱也很快被消除。

    更重要的是,普拉托夫在调动了国防军的大量兵力之后,集中了五千哥萨克奔袭弗拉季高加索要塞,打算里应外合一阵解决了要塞外的国防军,结果里外两支俄军却都在要塞外陈汉部队的坚决防御下碰了个头皮血流,这俄军的局面就也一下子便不好了。

    中俄战争的‘变化’迅速惊动了整个中国。

    很多人的眼睛都再一次盯向了阿斯特拉罕,同时也开始关注起了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大公。

    虽然那十万俄军援军只是一条虚假的新闻,可很多的老百姓还有诸多的在华外国人,他们不知道啊。反正,无论是喀山的俄军援军,还是伏尔加河口的残酷的拉锯战,都攥紧了千千万万人的眼球。

    全力发动起来的国家宣传机构是极其强大的,它们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消除之前上海、广州两座重要城市被军队戒严所带来的影响。

    虽然这股影响根本不可能被这样就给轻易地消除。

    但这股被本国新闻界掀起的‘热潮’却首先把国外的记者们给煽动了。他们当然不知道康斯坦丁大公是不是真的已经在喀山集结大军,救援伏尔加河了。

    中国人得到这么个情报的时间是不是太紧凑了?

    但他们还是一边向自家国内发出紧急的通讯,另一边深入到大西北,用夸张的语气赞叹着中国的广阔富饶和强大的同时,他们采访民众、商贩、富商、富翁,甚至是富豪,他们采访士兵、军官,他们还采访俄军俘虏,采访各阶层的人。

    不知道多少稀奇古怪的文稿每天都刊登在中国数以百份、千份的大小报纸上,这些外国记者还会把自己的稿件寄回国内,送到中国的报纸上只是他们谋取一份外快收入而已。

    反正这些以外国人的眼光和观点来书写的文章,其中很大比例又是赞叹中国的不可战胜的,很是挠中了中国人的痒痒。配合着陈汉本土媒体工作者的辛辛苦苦,也的确把中俄战争的影响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极大地扩大化了。

    战争到现在,陈汉对外公布的牺牲本土士兵数量已经超过了两万人,算上七汗国的人,这个数字更能扩大到五万,而伤亡也超过了十万人。

    可以说,要是只限于开战之初的二十万军队,国防军现在也已经丧失了战斗力了。但是伤亡如此大,可陈汉被俘的军人数量却只有寥寥二三百人,这当中很多还是负伤后在进攻部队撤离后被俄军俘虏的。毕竟陈汉的大规模进攻大多数会发生在夜晚,能见度是很低的。还有一些是直接被震昏过去了,然后醒来时就是俘虏了。

    但是十万大军伤亡近半,而只有二三百人的战俘,这是个什么概念?

    俄国人对战俘的数量一开始并没有敏感。他们好不容易抓到了战俘,那都是很显摆额晾在了所有人的眼前的。数字根本没有进行保密,一些事儿就已经被透漏出来了,不管是被俘的俄军,还是从俄军身上收缴的报纸信件里消息的汇总,都显示了这个数字。

    倒是七汗国的人,俘虏人数已经超过了一千五百人,甚至都达到两千人了。

    这些消息在这次的热潮之中率,首先被《军报》透漏了出来,然后中国国防军的战斗意志和勇气就鲜明无比的显现在了举国上下的眼中。

    因为这实在太提人心气了,同时国防军在陈汉的地位也顺带着变得更高了。

    可是同陈汉方面被俘的士兵数量相比,俄军打到现在,事实上被俘的士兵数量可就很多了,前前后后加在一起超过了两万人。这可比陈汉方面被俘的士兵数量高多了。

    但要是更细密一些的进行区分,这两万俄军战俘里的大部分人却是在巴格拉季昂带兵赶来东线之前就被俘虏的。

    古里耶夫要塞和阿斯特拉罕要塞,虽然后者是死绝了,前者投降的时候光是俄军就超过了六千,还有一定数量的俄国青壮,这些人也被当成了战俘对待。也就是说这两万人里头,有着相当一部分是俄罗斯的民间反抗武装,也就是民兵。

    而真真属于巴格拉季昂带来的俄军的数量,说真的,并不多,也就是两个这个数字。俄国人这次是真的在拼命,很够种的。

    但外国的记者不知道啊,陈汉的老百姓也不需要知道的太清楚。陈鸣只用战俘,就让俄国丢了大脸。

    ……

    伊犁,中俄战场的大后方,国内外上百家媒体汇聚的城市。每天每时每条街道上,你都能够看到挂着记者证到处乱逛的记者。其中不少都是蓝眼睛大鼻子的外国人,跟老毛子长得没什么区别。

    伊犁的鸽巢可以说是整个伊犁城最繁忙的地方,比设在伊犁的太子行在都要繁忙热闹。

    陈鼎在一个月前被陈鸣正儿八经的分封为太子,这显然是陈鸣在力撑李家。然后陈鼎的太子头衔还没有戴上几日,他就被自己老子一脚踢出了南京,跑来大西北观光来了。

    现在他人已经不再伊犁了,但大队的依仗和警卫部队还留在伊犁。

    伊犁城有那么多的记者要向自家报社发通讯,鸽巢繁忙和紧张度可想而知。

    甚至一些记者都在鸽巢的隔壁安了家。

    这是继上一次中俄战争之后,伊犁城再一次的汇聚到这么多的国内外媒体。

    伊犁鸽巢的周边,早前因为伊犁外国人的骤然增多而生出的两家在之前的整个薪疆都没有出现过的咖啡店早就已经变成了本地餐馆了,但没过一个星期,这两家餐馆就再度从老式的薪疆饭馆变回了咖啡馆。这就是专门为那些老外记者们准备的。当然,也可以说是专门挣那些老外记者们钱的。

    就像上一次伊犁的热闹一样,这些老外们的人数并不很多,但消费能力真的很强。而且一些中国记者也有喝咖啡。

    瑞典人阿尔宾·杜尔马兹和英国《每日新闻》的驻中国记者吉米·马丁再次来到了伊犁。

    他们在中国都已经生活了二三十年了。不管是杜尔马兹还是吉米·马丁,早就把家人接到了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