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落将化外山中发生的事略略向翟廖语说了一遍。
翟廖语听罢眉头紧锁道:“大将军,方才我听你这么一说,红尘宫这次重现江湖,绝不会这么简单平息下去。
只要回尘圣水还在,红尘宫必然多事,谷梁姑娘又身份特殊,如今你在江湖群雄前面许诺娶她为妻,只怕日后也要卷入这场纷争之中,再者你怎么向王爷和圣上交代?”
“翟大哥,就算我娶一个容貌家世样样都进不了李家宗祠的女子,别人又能说我什么?”
翟廖语一怔,缓缓说道:“大将军,这次出使东海归来,你好像变了。”
“或许是因为内力尽失的缘故吧,有时候任性些反倒更轻松。
今晚还要劳烦翟大哥挑上一坛美酒,我们好好喝一杯,可惜,负了冷少侠。”
“嘿,不理冷木头了,大将军身边的高手可不止你一个人可以与他切磋试招,就是眼前的这个王妃夫人我看冷木头就不见得能胜过。”
李落和颜一笑道:“我带谷梁姑娘回来并非是要借重她的武功,就算她不会武功我也一样会做这件事。
不过,她的武功果真高到这个地步么?”
“怎么,大将军你没有觉察出来?”
李落轻轻摇了摇头,道:“我虽没有内力,但眼力尚在。
只是不敢断言谷梁姑娘的武功到底如何,我所遇的女子中有三个人我看不透,谷梁姑娘是其中之一。”
翟廖语眼中精芒一闪,含笑问道:“余下两个人不知道是谁?”
“大隐于市的流云栈和南王王妃虞红颜,或许是我见的人太少了吧。
不说这些了,翟大哥一路劳累,也去歇息歇息吧。”
翟廖语哦了一声,若有所悟的念了一声流云栈和虞红颜的名字,转身离去。
是夜,李落大难不死,亲朋俱在,弃名楼中又再是一片欢声笑语。
翌日,李落得空将东海一行诸事原原本本的上奏朝廷,隐去了夜霜镇一事。
万隆帝难得的勤于上朝,理清了不少积压日久的朝中要事,李落尚有中书令在手,名分上还是大甘朝廷的中书令参政知事,也被万隆帝唤来参议朝政。
此次东海一事虽是凶险,好在结果差强人意。
万隆帝原本要行天子之威,出兵东海替李落讨个说法,被李落劝了下来。
依照当日在捧月岛与东海诸强达成的协议行事,在大甘东府沿海开商阜,立学堂,而后传信东海诸岛,应了此事。
不过李落东海遇刺一事事关重大,东海三岛十盟皆有所耳闻。
如今李落平安归去,虽说开了商阜,但一时半刻却不敢轻率派人前来,大都是在观望。
月余之后,扶琮使者入朝,不算臣服,但以重礼拜贺万隆帝。
万隆帝大喜过望,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李落在东海的遭遇,在万盛宫宴请东海使者,迎接的排场极大。
扶琮使者受宠若惊,诚颜拜谢,万隆帝又赐下不少的金银财物,扶琮使者不敢领受。
言道当日在东海时保护李落不周,此行实则是请罪而来,给足了万隆帝和大甘朝廷面子。
万隆帝很是受用,执意赐赏,扶琮使者没有办法,只好领受了半数,余下半数万万不敢再要。
百官同堂,这扶琮使者不卑不亢,但对万隆帝和李落二人礼数之重,着实让旁人眼红。
李落神情如常,并没有什么得意神色,这次来的扶琮使臣李落没有见过。
琮馥没有同行,只让使臣带来一份书信,李落打开之后甚觉难堪。
书信上只写了寥寥数字,我很对不起你,我很想你,落款画着一个哭脸。
李玄慈坐在李落身边,探头张望,看见书信后一脸的坏笑,连连打趣李落。
李落很是无奈,群臣虽不知道书信中写了什么,但瞧见李落神情这么尴尬,李玄慈又是这样兴致满满,多少也猜出必是李落在东海时惹下的荒唐事。
万隆帝也来了兴趣,等着宴会过罢便让李落拿来瞧瞧。
李落苦笑不已,万隆帝按捺不住心中好奇,竟然搬出天下圣命,李落无法,只好给万隆帝瞧了一眼。
看过之后,万隆帝也止不住哈哈大笑,和云妃好一顿笑责。
借着李落此去东海成事而归,万隆帝大笔一挥,擢升李落为中书令令监,与太傅凌疏桐,另一个名叫傅中朔的新晋重臣共同执掌中书令。
李落暗自留意了留意傅中朔,没有深究之意,此人来卓城之前在大甘官道中有些名声,原是东府蕲州知州。
蕲州产盐,多兵器盔甲冶炼,州福民丰,在大甘诸州中也算佼佼者。
傅中朔执掌蕲州多年,没有什么传言话柄,官道一途滴水不漏,能入朝为官,背后定然有人打点,但没有露出什么风声马脚。(。)
第六百零八章 李落故交()
巡检一事自从李落下落不明后就乱成了一团,李落不在朝中,巡检一途遇到了不少阻拦。
杨万里和章荣政不敢锐意从事,虽有巡检,但还没有向朝中禀报。
章荣政韬光养晦,游刃其中,杨万里秉性耿直,这段日子得罪了不少人。
好在李落余威尚在,监法司对巡检司也颇多照顾,外有牧天狼诸军遥遥呼应,就算磕磕绊绊,一时半刻还没有刀光剑影。
不过李落如果回来的再迟些,恐怕就不好说了。
李落重入中书令衙门,首要之事命杨万里和章荣政报上巡检奏章,一旦贪赃枉法的事证据确凿,即刻传书监法司,按罪论处。
狄杰受命太师,没料到卸甲归田之时还摊上这么大的权责,暗地里没少责怪李落。
不过狄杰心在朝堂,老骥伏枥,如果有巡检司报上来的案卷,都细细查看,不敢有半点疏漏。
监法司中还有太傅凌疏桐和大理司卿聂奉鸿,只是这两人都藏在狄杰身后,极少出面。
凌疏桐还好些,位尊三公之一,加上又是中书令掌令之人,平日里公务确实繁忙,有借口可找,但聂奉鸿畏手畏脚,惹得狄杰盛怒,好一顿斥责。
大理司原本就有监法之职,等看到巡检司呈上来的结党营私、贪赃枉法的奏章,惹得狄杰火起,指着聂奉鸿鼻子骂了起来。
聂奉鸿有苦难言,唯唯诺诺,不敢有半分异色。
李落翻出巡检司传上来的案卷,入目触目惊心,朝纲不正,百姓朝不保夕,李落虽然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不过看在眼中亦不住的倒吸凉气。
当日明言巡检有四,行伍首当其冲。
可是如今看来,不单只是行伍之中,州府官衙、巨贾豪强,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巡检一途举步维艰,只有到真正要做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其中的艰难。
不过既然立了巡检司,李落也不愿就这样半途而废,能做一事就能给天下百姓多一分公道。
案卷之中也有牧天狼天干地支二十二组报来的消息,与杨万里和章荣政探查的事遥相呼应,大同小异。
不过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剥丝抽茧之事确不是牧天狼所长,比起章荣政私下整理出来的头绪还要差上些许。
好在行在暗处,处事不必枯守规矩,也能探知一些表面功夫下的文章。
此次李落东海遇险,牧天狼明处纹丝未动,兵权皆归于万隆帝,没有得到万隆帝圣旨之前,牧天狼诸军没有分毫异动。
李落暗暗松了一口气,身处卓城,实在风尖浪口之上,牧天狼此举恰巧应了李落本意。
李落回返卓城数日后牧天狼才传来密报,当日李落出使东海,牧天狼诸部明处未动,但暗地里有些布置,在漠上城与蒙厥骑兵过了几招,战事似乎不甚有利,失了一两座小城。
战报告急,西域草木皆兵,万隆帝再是不愿勤于朝政,这等事关朝廷兴亡的大事也要关心关心。
引得不少人思虑都放在了西府一带,朝廷更是留心李落行踪,只盼李落早日回来重振西府军威。
不过等到李落回城的消息遍传天下,这战报便和缓了许多,失守的城池又再夺了回来。
李落看在眼中暗自失笑,好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谋,沈向东与云无雁的才能俱可堪大用,只是平日里李落名声过盛,两人反而不甚起眼。
军中传信还有一事,李落瞧在眼中一时还猜不透,沈向东言道得高才相助,还是李落故交,只是没有说姓名。
李落仔细想了想,猜不出是哪一位故交仗义援手,不过见沈向东卖了个关子,也就一笑置之,能得沈向东赞誉总归是不会错的。
中书令中,李落上奏朝廷,有意重建大甘水师。
当日东府所见所闻,李落据实禀报,论功行赏,给足了顾陆两家面子,顾惜朝的名字也放在了上奏万隆帝的奏折中。
如今李落起意重建水师,顾陆两家自然暗中帮了李落一把,算是还李落一个人情。
万隆帝听到东府官衙虚报水师数目,贪图朝廷军饷,龙颜大怒,借顾惜朝此番有功,命顾家彻查此事。
无意间将顾怜影绑在李落这艘船上,却让李落始料不及,不过现今之时有利而无害,乐得做个顺水人情。
顾怜影虽说不见得诚心相助,不过万隆帝正在气头上,也不敢拂了帝君的兴头,躬身亲为,省了李落不少工夫。
水师重建是一件大事,万隆帝虽说没有什么常性,不过此事交给了李落督办。
朝堂上下议论纷纷,谁人出任水师都统众说纷纭,连着数日在朝中争论不已,都不想让李落独美,执掌大甘精锐牧天狼之余,又再插手水师之中。
李落不言不语,冷眼看着朝中重臣争权夺利,似乎有些置身事外的打算,看在旁人眼中倒有些莫测高深的意味。
朝中诸派争论不休,太师太傅没有表明立场,大甘六大世家中除了唐宋两家不见踪影外,其余四家都奔走谋算。
后宫之中,万隆帝耳旁自然少不了枕边风,左右摇摆不定,今日有意此人,明日又换成了另一人。
每逢如此,李落只好诚颜应下,不过没有奏请万隆帝下旨,暗中揣摩宫中权利脉络。
朝堂上百官份属不同,宫中几个皇子隐身在后,各有喉舌在朝堂上激昂陈词,谁也不愿弃之不顾,只是大甘水师向来积弱,仓促间确实找不出一个可用的水师将领。
也不知道是谁暗中运筹,半月之后,虞子略的名字终于出现在李落手中的奏章中,李落执意不允,作势欲在大甘军中搜寻一个良才出任水师都统。
李落如此做法,引得不少谏官搬弄是非,群起攻之,传言李落用人唯亲,后宫中也多有诟责。
李落暗暗好笑,只是心中却也无奈的很,戍守一方的整军卫国之事,竟然只是朝堂上这些皇亲国戚、百官重臣搏权争利的棋子。(。)
第六百零九章 水师都统()
末了李落装作不堪重负,勉强同意虞子略出任水师都统,另择了一个李氏宗族的王爷平章王李承哲出任监军。
平章王李承哲在李氏宗族中算是有些才气,年轻时曾任过布政使,有些建树。
只不过是先王朝中的宗亲王爷的子嗣,算不得大甘皇室权利中心的人物,闲置卓州多年,郁郁不得志。
此番李落留意监军人选,太后推举了平章王,不论其他,平章王单论对大甘李氏宗族忠心不二,值此一处便可一用。
李落思虑之下,手中确实没有其他更好的人选,也只好应了太后之言。
只不过平章王与李落历来没有深交,和淳亲王府也没有太多的交情,在宫中几个皇子中倒是和三皇子李玄旭过从甚密,太后用意昭然若揭。
虞子略能出任水师都统,朝中力荐者正是司寇杜施哲,此人看似不偏不倚,不过蛛丝马迹中也可查出是出自四皇子李玄郢授意。
李落得枢密院密报,心头一沉,宋家的势力原来已经到了后宫皇子之中,却不知道宋家和纪王李玄郢之间有什么密议,或许是另有玄机。
宫中几个皇子这几年争锋愈演愈烈,三皇子明武王李玄旭为长,权势最胜。
百官多以李玄旭马首是瞻,其中就有少傅许归,少保应冠旗诸人,少师太叔闲愁也与三皇子甚为融洽。
太傅凌疏桐原本是和李玄旭亲善,不过李落任了中书令参政知事后这才疏远了几分,行中庸之道。
其次是四皇子纪王李玄郢,有司寇杜施哲相助,明面上司马顾怜影两不相帮,不过似有似无的遥助李玄郢。
顾怜影身在的顾家与陆家唇亡齿寒,明武王李玄旭是皇后颐妃亲子,瑜贤妃身下并无皇子,一旦李玄旭得势,瑜贤妃除了臣服颐妃外再没有其他出路。
如今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