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列侯-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氏朝鲜王太子卫右渠跳下马车,踩着尘土飞扬的石子路走到深坑旁看了一眼,快三米身的土坑摔下去可不轻。

    “嗨嗨!你们是干什么的?报上姓名闾里名数,从哪来到哪去都各我说!你说什么?你是藩国王太子?王太子也不能在施工地晃悠,赶快利索的离开,不走我可要羁押你们了!”

    番上郡国兵蛮横的推开卫右渠,对大行令颁发的临时腰牌根本搭理,大行令管外交和南军卫戍风马牛不相及,南军根本不需要照顾大行令的面子。

    南越王太子赵婴齐拉住他的胳膊:“兄弟别冲动过,要记得这不是你家王都,而是在汉人的首都核心区。”

    “多谢提醒,下次一定注意。”卫右渠按下心头的怒火,冷静下来对赵婴齐非常感激,距离他们不远处几十个南军士兵手持长弓长矛虎视眈眈,稍有大动作箭矢就招呼过来,所以没有人敢在工地附近捣乱。

    东瓯王太子驺望,蹲在大坑一侧看坑底的民夫们挖土,汉人的建筑风格说好听是粗狂大气,不好听的就是简单粗暴。

    动辄搞出厚度超过十几米,城墙上可以驾驶两架马车并驾齐驱的怪物,整个长安城看上去就是四四方方垒积木似的造型,可以不惜成本造出6。9平方公里的长乐宫殿群,未央宫与长乐宫叠加起来快赶得上未完工的阿房宫,由此可见秦汉两朝的皇帝都有着类似的粗暴想法。

    大即是好,高即是美,黑红相间即是色彩艳丽,宽阔空旷即是威武雄壮。

    汉人的宫殿动辄数丈高的华丽穹顶,堂皇大气的同时也显示出粗犷的风格,简单勾勒的图腾四神兽,尤其是红底黑纹的龙图腾,看时间久了让他们渐渐习惯大气磅礴的装饰风格。

    “听说了没,太学院要造成汉家第一学府。”

    “第一学府是啥?汉家还不是就这家。”

    “以前是,以后就不是了,说不定太学越建越多。”

    卫右渠侧耳倾听着,又努力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他努力的探听者汉家的一举一动寄希望得到有效的信息,但是和刚来到长安城市不同的是,他的心态悄然发生变化。

    汉家的富饶震惊了他,使得啊原本坚决的反汉意志开始动摇,他本就不是铁杆的亲匈奴人士,只是躲在他父亲卫蒙的身影下做个小小的暗间,没有专业训练纯粹以个人理想为支撑。

    另三个王太子神情复杂,他们很想探究汉家的实力,每次看到的总像是在云山雾罩看不到半点真切感觉。

    恰逢五月赶上第一茬粟米夏收,关中的农民忙着收割庄稼,春粟米需要140天成熟,夏粟米则只需要110天成熟,两季不可连种,必须换上大豆来养地。

    放眼望去,观众沃野千里间,数百万百姓忙着收割夏级的粮食。

    天子的銮驾来到长安城外,百官随行车马数千护卫如林,皇帝亲口说要看看今年的粮食行情。

    入夏的长安城像个蒸笼,天气酷热难耐,穿着官袍的公卿们一个个汗流浃背,碍于礼仪规制不敢用手煽风,唯有天子身旁有两个内侍拿着小扇子驱赶热气。

    即使这样也于事无补,天子刚从朝会上走下来,身上穿着沉重的黑色冕服,很难被丝丝凉风吹透。

    三公九卿们伸长了脖子,等待头茬粟米的收割具体情况,几千名南军士兵把整块阡陌围住。

    中小官僚所在队伍的后面,悄悄擦掉头上的汗水道:“你说能收多少斤粮食?我觉得的是四石五斗。”

    “你高估了,四石就差不多了。”

    “要我说至少多一石,四石一斗。”

    官僚们你一言我一语胡乱瞎猜,汉一石折合60市斤,四石为240市斤,汉一大亩折合0。6915市亩,按照市亩的标准是亩产345斤,放在汉初绝对是顶好的良田产量。

    “看看秤砣上的数字有没有作假,五石二斗!一亩田产粮五石二斗!”高亢的声音像公鸡打鸣似的。

    “我这里是五石二斗五升!”

    “我这儿是五石三斗!”

    “五石四斗!”

    计算粮食产量的秤砣前响亮的报喜声此起彼伏,百官公卿瞪大眼睛生怕自己看花了眼,那神情仿佛见了鬼似的。

    亩产五石粮食,不算特别夸张的数据,长安城附近最好的水田,有过亩产八石五斗的记录,可那也仅仅是极少数堪称神穗的粟米。

    窦婴凝重的面庞四下打望,眼前的田地分明是一块旱田,全靠头顶的竹筒水道提供水源,要说一块旱田变成水浇地不过二年,就能种出河边良田的亩产量,恐怕在场的人没几个会相信。

    三老共喜捧着粟米穗,激动地说道:“陛下!这是今年新产的粟米,您看每一穗籽粒饱满。”

    刘彻捧着看了会儿大加赞赏,其实他根本不懂农政,军事、经济、法律的学习课程排的很紧密,朝堂上的政务也是尽量往外推。

    初步统计数据经过分类,把所有带壳的粟米按照去壳标准的最高要求扣除,折合为每亩产粮五石二斗七升。

    这数字是放在平阳侯府2300顷良田得到的平均数,单指算这一项就增加了粮食20万石,增加粮食产量占据总量的四分之一强。

    一地粮食增加了四分之一,倘若代入全国全部增产四分之一,粮食产量将提升到多么可怕的数字。

    官僚们沸腾了。

    他们看到一条康庄大道,前一刻意兴阑珊的百官动了起来,放在物资匮乏的汉家,粮食暴增堪称轰动性的特大消息。

    刘彻才不管官僚们面上的神采变换,招人来问道:“你说这是肥料养地的提供营养的作用?”

    “没错!老朽敢一项上人头担保,绝无半句欺君之词!全赖我家君侯的悉心指导才有今天的大好收成。”共喜心情激荡地说道。

    大农令窦婴瞥了眼暗自长叹,本应该属于他管辖的领域面临少府的侵袭,偏偏一切都发生在平阳侯府自家田庄之下,连大农令也不能管到他们。

    丞相许昌的神色复杂,他终究没办法限制曹时的影响力,几次想说话终究是被忍下来。

    三公九卿看向曹时的眼神都差不多,羡慕嫉妒以及轻微的疏离感,长期掌握影响天子的活动方向,当天子准备去视察农田时,他把地点悬在了平阳侯府的2300顷良田上。

    曹时并不畏惧,反而对所有人露出坦然的笑容,这样的笑容是对战地记者神圣性的亵渎。

    “兵士无粮则心慌,一旦失去大军的依凭,兵法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当兵拼的是后勤补给能力,粮草就是那条看不见的生命线。”

    对此,刘彻深感赞同。

    在开平阳侯府的小型田庄里,得以品尝到一道野菜烧野猪肉,皇帝吃的酒足饭饱翻身启程,运气不好的小官们还在研究自己该穿什么衣服就结束了。

    “马政,我要去看看我的厩马。”

    “陛下是惦记着那几只马球队的比赛生死战!正巧下午有这么一场比赛,咱们去看看吧!”曹时笑着策马跟上,三公九卿缓茫的想跟上去,却不想挡住的却是一群大臣们。

    柏至侯许昌摇头说道:“陛下把事情忙完去玩耍了,诸位公卿全都散了吧!”

第188章 纺织机的风波(二更)() 
随着雨季的到来,关中的天气越来越热,随之而来的是夏装的需求量大增,平阳制衣坊不分昼夜的赶制衣裳。

    夏玉忙的脚不着地,她已经连续两个月没有休息,和她一样繁忙的还有数千名纺织女工,点灯熬油三班接力的奋战在第一线,从春暖花开一直到现在就没歇息过。

    卫子夫抱着一摞实验资料走来:“新型纺织机试验结果,夏玉姊姊快来看看。”

    “嗯,听说这次研制似乎很顺利的,君侯还亲自到坊里指导研发方向。”夏玉笑着与卫家幺妹打招呼。

    原本在侯府里,卫君孺与她同为竞争关系,她从不会对卫家人给个好脸,自从卫君孺抬为媵妾,夏玉被打发到制衣坊里,地位就变的岌岌可危,再见到卫家人底气难免有些不足,说话的语气也越发的温柔,更何况夏玉从阳信公主的口中得知卫子夫身份特殊,必须多加拉拢和培养保持她对侯府的亲密感。

    因此,卫子夫到制衣坊的几个月间,十三岁的小女孩俨然成为制衣坊的二号管理者,实权仅限于深得阳信公主的心腹宫女夏玉。

    接过厚厚的牛皮纸包打开一瞧忍不住倒吸口凉气,夏玉惊呼道:“纺织机使用说明书,这不是试验机呀!”

    “是吗?我刚才没看。”

    打开牛皮纸包,散落的资料数了数至少五六百页纸,复杂的结构图看的人头脑发晕,配套的功能说明资料,设备的维护资料零零总总眼花缭乱。

    “真的呀!看起来新式纺织机很厉害。”

    二女兴致勃勃的翻阅说明书,越往下看就越觉得惊心动魄,新式纺织机大幅提高了纺线和织布效率。

    新式纺织机很类似纺车,但也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纺车是上古先民流传至今的纺织机,一个小巧的纱轮带着一股丝线慢慢转动,如此传统的工艺从流传直至今日几乎没有任何改良,人们用那么原始的工具日复一日的纺线织布,效率低产量少浪费人工,造成布匹价格昂贵。

    新纺织机把纺车的砂轮比传统纺车要大的多,像磨盘似的轮毂在水车的带动下缓缓旋转,纱轮带动二十股纱锭同时旋转,抽出的生丝和麻线将是以往的整整四十倍。

    “二十倍,好厉害的纺织机!”

    “飞梭是什么东西?”

    “使用说明是不需要两人写作的飞梭,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织布,织布速度提高一倍,而且能织出比以前宽一倍的布。”

    “那意思是不是以前织一匹,现在织两匹,以前布匹五尺宽,现在布匹一丈宽?”

    “好像是的。”

    一台大型纺织机,可以提高20倍纺线速度。

    一台大型织布机,可以提高4倍织布效率。

    需要十几个工人共同协作才能玩得转,要求极其复杂的分工配合,还要求每名纺织女工具备专业的纺织操作技术,纵然有那么多苛刻复杂的要求,但是工作效率摆在那里,一天生产的生丝是以前的20倍,布匹是以前是4倍,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它。

    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平阳制衣坊很快新增二十套织机,每套是一台大型纺织机,一台大型织布机,900名优秀女织工将负责全天12个时辰不间断操作,争取把生产效率尽快爆到最高。

    只过去三个月,也就是建元元年七月,前141年的八月。

    每天从平阳制衣坊拉出来生丝达到天文数字,市场上也从供不应求变成供大于求,生丝价格开始一路跳水,从锭100钱降低到每锭50钱,麻线价格从每锭20钱降低到每锭10钱,生丝和麻线的价格被腰斩,带来的冲击是绢帛和麻布价格削减整整3成。

    商人们几乎要乐疯了,市场上便宜的布匹有多少就吃进多少,源源不断的四轮大马车和船舶向关东走,更加廉价的麻布和绢帛冲向全国各地每个角落,不仅仅是关中的普通纺织户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危机,就连关东的防止户也是怨声载道。

    直到一天早晨,近千名面黄肌瘦的纺织户举着大牌子,来到平阳制衣坊外抗议示威。

    “我们的家庭即将断炊,我们的孩子嗷嗷待哺,求求你们给我们一条生路,我给你们跪下来磕头了!”

    “你们平阳制衣坊可以不顾一切的压价,我们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吃饭,你们这么压价是要逼死我们所有人,你们太过分了!”

    “抗议廉价布匹毁掉我们的生活,让价格回到原位,让不法奸商平阳制衣坊受到严惩!”

    “不给我们个说法,今天我们就是死在这里也决不走!”

    抗议的人群群情激奋,有些激动的人咬破手指写下血书抗议,那架势连巡逻的北军士兵也不敢轻易动手。

    李敢领着三百骑兵巡逻过来,左瞅瞅右瞅瞅掉头就往回走。

    属下屯长疑惑道:“都尉,咱们不去帮帮平阳制衣坊吗?那可是平阳侯家的产业。”

    “帮的屁!你当老子是蠢材吗?你看那些个织户都是长安附近的穷苦人家,对他们的动手以后还怎么和家乡父老说话?别忘了北军子弟来自关中陇西的良家子,这些织户说不定就有你们的乡亲父老。”李敢哼了一声。

    屯长心想你也差不多,嘴上则改口:“可我听说,制衣坊是阳信公主主持的,这可怎么办?”

    “所以我要回去,赶快告诉中尉,平阳侯家要出大事了!”李敢呼喊一声拍马急走。

    平阳侯家又惹出大事了,之所以用一个又字,盖因近几年惹出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