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两人就以翰林院翰林的身份前往西苑内阁值房,请求夏言夏阁老的接见。
夏言听说郑光和严讷两人来求见自己的时候,是有些纳闷儿的,他一向不怎么管翰林院的事情,他的精力都在处理国务上,即使接下了翰林院掌院院士一职,主要发挥作用的其实并不是他,而是其余的老翰林们,翰林院一直都是如此,老的带小的,旧的带新的,继往开来,所以夏言甚至连翰林院有多少人都记不清了。
他有限的大脑空间需要记住的数据基本上都属于户部那一抹抹惊心动魄的记录。
不过他觉得这两人不会无缘无故的来找他,尤其是郑光,那个他觉得最遗憾的孩子,所以思来想去还是答应了,抽个几分钟出来见见他们,也算是给自己放松一下,夏言便放下了笔,揉了揉写字写的酸胀不已的手指,活动一下快要僵硬的脊椎,舒了口气。
很快,他就看到郑光和严讷出现在他的面前。
二百零三 上心()
“掌院!”郑光和严讷一起拜见夏言,出口之后,严讷有些意外的看着郑光,似乎想说什么,不过没说出口,夏言则毫不在意的询问道:“你们两人怎么来找老夫了?翰林院里出了什么问题吗?”
严讷忙道:“并不是翰林院的问题,而是,属下和郑修撰联名写了一份奏折,希望掌院可以帮我们将此奏折递给陛下!”
说着,严讷把奏折递到了夏言的面前,夏言伸手接过,开口道:“奏折,你们两个翰林有什么事情好跟陛下说的?翰林院的待遇已经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了,你们咦?这字写得当真好啊,严讷,这是你写的奏折?”
严讷心道找郑光来主笔真是不错,便说道:“不是的,这是郑修撰主笔,我与郑修撰是苏州府老乡,近来家中来信,极言苏州府之困苦,我等还都是官宦之家,多少可以减免一些赋税,尚且无法承受,那那些被倭寇袭扰失去住所的难民则更加苦楚,这样的情况下当地税吏还是加紧征税,闹得民不聊生,长此以往,非大明之福啊!”
夏言有些意外的看了看郑光,然后便去看奏折的内容,看着看着就皱了皱眉头,低声道:“情况当真如此严重?倭寇不打城池,专挑小乡村下手?这可是会带来大批难民啊!”
严讷回答道:“确实如此,属下家中亲族都在乡村内生活,一夜之间,五个乡村被倭寇血屠,上千乡民在夜间被倭寇杀死,待军队闻讯赶到,倭寇早已无影无踪,只留下被付之一炬的房屋田地和一地难民,属下已经失去了三名亲人,官宦之家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平民之家了,这样的情况下还要收税,一个不好,会酿成民变的!”
夏言看着奏折,陷入沉思,不一会儿把头抬起,看着一直未开口说话的郑光,问道:“郑光,你曾经率军大破过倭寇,现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郑光原本不打算说话,但是夏言既然问了,郑光也就要说了:“那一战之后,倭寇自知大明有一支强悍的队伍在守卫苏松要地,他们不敢来苏松要地犯事,但是强军只有三千,无法兼顾到东南的方方面面,这就让倭寇钻了空子,他们不敢白天光明正大的打,就在夜晚偷袭小村庄,企图破坏掉大明百姓的生存根基,着实可恶!
若咱们还是采取之前以守为主的打法,定然是防不住倭寇的,俗话说不怕贼抢就怕贼惦记,咱们没法儿一直盯着他们,所以只能不断的吃亏,面对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起大军直捣其老巢!倭寇以为咱们不敢进攻他们老巢,才放心的四散而出,加大咱们的压力,甚至派人混入难民中做内应,以期重复其夺下昆山之毒计,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直捣黄龙,捣灭其老巢,从根源上捣毁倭寇!”
夏言皱眉道:“可你也说,强军只有三千,还要守备地方,哪里来的兵力去攻打倭寇根据地?东南之兵主力孱弱,根本不堪一用,这还是你说的。”
郑光点头道:“对啊,东南卫所已经完全糜烂,完全不能指望,打打杂还行,上战场他们不全部跑光就谢天谢地了,之前的战绩就是明证,所以,欲平倭寇,必练新军!”
夏言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思考了好一会儿,才把那份奏折放下,对两人说道:“好了,你们回去吧,这份奏折我会替你们呈给陛下,尽量为三吴之地争取免赋税的。”
严讷和郑光大喜,缓缓退出。
离开内阁值房之前,两人看到严嵩从另一个屋子里缓缓而出,看见两人,苍老的面庞上带着一丝微笑,严讷紧了紧面容,只是简单的行了礼,郑光则也是面带微笑的回礼,然后缓缓离开,严嵩的面色稍微变了变,看向两人离开的背影,不知在想些什么。
从内阁大院里走出来之后,严讷拉了拉郑光的衣袖,不满道:“严嵩的名声一直都很差,素有贪名,其子严世蕃在工部为非作歹,已是路人皆知的事情,咱们这些翰林对他都没什么好感,你干嘛还对他那么客气?你该不会不知道严嵩干过的那些事情吧?”
郑光说道:“我都知道啊!”
严讷一愣,随后问道:“那你还给他笑脸看!”
郑光笑道:“伸手不打笑脸人,这是我的恩师告诉我的为官守则第一条,这世上贪官污吏那么多,多严嵩一个不多,少严嵩一个不少,咱们总不至于对每个贪官都冷面相向吧?再说了,严嵩可也是翰林院出去的人,当年还清誉满天下,十年前我老师还对他赞不绝口,只是没想到,严嵩如今居然变成了这样。
再者说了,咱们现在和严嵩有何冲突?基本上和他也是井水不犯河水,和他既然没有冲突,就不要过早地和他对立,那对咱们没有好处,严嵩是有贪名,严世蕃也的确过分,但是,我带过兵,打过仗,知道练兵结束之前,是不能把新兵蛋子带上战场的,整训完成之前,是不能和强大敌人面对面野战的,要么就不打,要打,就一口气打死!”
此时此刻,在严讷的眼中,郑光的双眼居然流露出浓重的杀机,顿时郑光的整个画风就不同了,严讷仿佛看到了郑光变得无比的高大,而他的脚下,是无数倭寇的尸首,尸山血海他几乎忘却了,这位少年,不仅仅是状元,还是在东南,以三千兵马砍了一万颗倭寇脑袋的狠辣之人!
真是的,我居然怀疑这个少年面对严嵩的权势软了我还真是天真无邪啊
我也只是想硬硬,不和严嵩同流合污而已,但是,苍天可鉴,我和严嵩没有仇,我也不想弄死他,可是,严嵩哪里得罪了郑光吗?郑光居然想着一口气把严嵩打死?幸好和他是朋友,他对朋友也足够真诚,平常也是一副逗逼的吃货样,但是这货,是真真正正的扮猪吃虎啊!
严讷看着画风大变的郑光苦笑不已,也只能随着郑光一起走回了翰林院,反正目的也达到了,接下来,就等着皇帝的决断吧!
皇帝那边倒也有些意思,大家都知道,嘉靖皇帝是出了名的三分钟热度和喜怒无常记性不好,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当年张璁做首辅的时候,徐阶曾经得罪过张璁,张璁没夏言那么大的度量,就对皇帝说徐阶怎么怎么不好,怎么怎么小人,嘉靖皇帝当时也倚重张璁,就信了,还让太监在自己身旁的大柱子上刻上了八个大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
这要是搁其他朝代和皇帝手上,徐阶这辈子就完了,都给皇帝记恨到这个地步了,你还有未来?但是偏偏这位嘉靖皇帝手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夏言当首辅之后,提拔了徐阶,皇帝也就当作没看到,当然,这大概和徐阶进化升级之后写青词写得好有关。
之后就算夏言倒了,徐阶还是靠着青词站稳了脚跟,官儿越升越大,最后还入了内阁,你说这要是放到其他皇帝其他朝代,可能吗?
所以嘉靖皇帝记性不好,这个事情严嵩是清清楚楚的,他身边的太监们也记得清清楚楚,这位皇帝一般不会记住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太久,但是偏偏在郑光这件事情上,皇帝这段日子每隔几日修炼完或者处理政务结束之后,都要在吃饭的时候询问一下黄锦郑光在翰林院做了什么事情,一次两次黄锦还不甚在意,敷衍过去了,但是三次四次的时候,黄锦渐渐觉得不太对劲了。
万岁爷什么时候对一个人如此上心了?
但是不管这些,这种问题黄锦也就敢放在心里问问,他们这些太监在嘉靖皇帝的手下不是权倾天下的,就是狗,只为皇帝而活,只为皇帝办事,皇帝让他们活他们就活,让他们死他们也别无选择,明朝皇帝比起唐朝和宋朝的皇帝,就有一点好,太监甭管在外面多风光,皇帝一句话,立刻死无葬身之地,在嘉靖朝,更是把这一点发挥的淋漓尽致。
太监,就是皇帝的家奴,要你干什么,你就去干什么,除此之外,别想干别的,尤其是插手政务,真要给嘉靖皇帝知道了,那可不是杀头那么简单的事情。
二百零四 严讷的文,郑光的字(上)()
于是黄锦就派手底下的小太监去专门搜集和郑光有关的有趣事情,比如郑光自幼习武,武力强悍不说,食量自然也大的惊人,坊间传闻郑光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来,早起第一件事就是打一套拳术,然后再吃早饭,吃完了再来点卯上班,正好人还在长身体,能吃是很正常的,但是郑光有些太能吃了,能吃到了不太正常的地步
比如翰林院的饭碗小,郑光一顿饭吃了七八碗饭还不够,把翰林院大厨自己留下来准备晚上好好喝一杯的食物都给吃掉了,大厨欲哭无泪;还有一次还没吃饱,大厨早就跑了,结果郑光一扫周边,发现他的好友徐渭和张居正那一桌上还有饭和菜,就端着碗挤过去,然后那一顿那一张桌子上的七八个人都没吃饱,找老翰林们要了些宫饼才把下午给对付过去,一下班就冲向外边的饭馆儿吃饭去了。
从那之后,大厨和所有翰林都学乖了,大厨打完饭菜就跑的没影儿了,翰林们则是一到饭点儿立刻冲向食堂,丝毫不停留,然后想法设法的请出几位勇士拖住郑光前往饭堂的脚步,等他们吃了个小半饱的时候,郑光才能坐下吃饭,饶是如此,和郑光所坐的桌子周边的几张桌子上的翰林们,也经常有吃不饱的情况发生,他们私下里抱怨过几次,但是没好意思怎么的。
皇帝觉得很有意思,就问了,郑光害的他们吃不饱,他们怎么不好意思怎么的呢?
黄锦就说啊,这郑光的一笔正楷写得实在是太漂亮了,陛下您还记得当初那个吴情探花吗?他的一笔字在翰林院是有名的,结果郑光一过去,他带头找郑光要了一幅字带回家说要收藏,这就带动了整个翰林院的翰林们向郑光讨要墨宝的风潮,郑光也大大方方的,每个人给写,但是一天只给三个人写。
所以啊,这俗话说的好,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人郑光大大方方给你们写字,你们还连顿饱饭都不让人家吃?还要向上级抱怨郑光太能吃?这要是传出去,翰林院的名声可就不大好了,然后翰林们没办法,就商量,轮流陪郑光坐,大家轮流吃饱饭,也算是全了郑光赠字之情和大家的同僚之义。
嘉靖皇帝哈哈大笑,就着这份兴致多吃了一碗饭,然后下令,给翰林院每顿饭多配点儿饭菜,一群翰林吃不饱饭,这传出去,朝廷也没面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嘉靖皇帝对郑光的兴趣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这让黄锦觉得非常不适应,但是也不得不适应,无奈之下也就每天派人去打听郑光的事情,然后等待皇帝几日一次的例行询问,给皇帝找找乐子,不过今儿个皇帝例行询问的日子不用他绞尽脑汁找素材了,郑光自己把素材送来了。
“郑光和严讷两个翰林给朕上奏折?”嘉靖皇帝看着眼前内阁送来的奏折本,有些好奇的询问黄锦,黄锦说道:“这还是夏阁老亲自嘱咐的,说这是两个翰林给陛下上的奏折,他觉得很有道理,还请陛下予以恩准。”
嘉靖皇帝笑了笑,翻开奏折嘟囔道:“朕倒要看看这两个小翰林还能闹出什么风波来哟,这笔字,还真不错啊,这正楷写的,下了苦功夫啊”
和夏言一样,第一眼看到这份奏折的人都会被这笔字吸引,嘉靖皇帝便开口询问道:“这奏折是谁写的?郑光?还是那个什么严讷?”
黄锦说道:“据说是严讷口述,郑光主笔,他们两人儿都是苏州府人,是老乡,所以才联名上奏折。”
嘉靖皇帝点点头,继续看奏折,看着看着,眉头便皱了起来,放下奏本,靠在椅背上揉了揉眼睛,低声道:“东南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