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司马传-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将其杀死,然而这些人有的令人十分惋惜,但究其根本多多少少都由他们自己的问题。

    只有崔琰的死在当时所有的人看来都是一场巨大的冤案,也正是通过崔琰的死让人们更加对曹操晚年所制造的血腥氛围感到畏惧和不安,因而人人自危。

    (本章完)

第268章 天柱:分化匈奴,难测吴质真意() 
在当时的人来看,北方草原之上的人,所指的基本是已经四分五裂的匈奴所部。

    自从在钟繇的震慑之下使得呼厨泉率部归降之后,他在河东之地基本处于安分的状态,从未生过事端,当初马超作乱关中的时候曾经致书呼厨泉,希望他能够从北面策应自己共同夹击曹操,呼厨泉不仅拒绝了马超的要求并且斩杀了送信的使者,还将首级和书信一同送给了曹操以表示忠诚,获得了曹操的信任。

    但这份信任却因葛玄所说的一句谶语而渐渐在曹操的心中淡化,根据葛玄所说的在帝星统一了天下之后,北方的草原之上还会升起另一颗帝星。

    这一点让曹操非常在意,他曾经做过这样的假设:

    如果自己或者曹魏的后继者先后消灭了孙权和刘备,从而一统天下之后,那么这另一颗帝星就是对曹魏政权最大的威胁。

    这时的曹操才注意到呼厨泉的麾下到底拥有多么大的势力,并且常年在河东驻扎可谓是根基深厚,若是将来他们有这个意图造反的话是非常麻烦的。

    可是左思右想之后曹操觉得眼下还是不能擅自动南匈奴,因为他们和当初的关中联军不同,贸然出兵剿灭的话不仅师出无名,而且还会让想要归附自己的人心寒。

    无奈之下他决定将这件事摆在台面之上,交给众议来决定。

    廷议之时,曹操利用不久前刚刚被裴潜所平定的代郡乱局来挑开话题:

    “寡人若是日后想要西进灭蜀或是南下灭吴,所必须要仰仗的便是北方的安定,这次乌桓之乱虽然没有掀起什么大的风浪,但是却给寡人敲响了一个警钟,匈奴、乌桓以及羌胡等犬牙交错的势力使得河北的局面变得十分微妙,尤其是匈奴的呼厨泉,在河东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根基,倘若他们起兵作乱的话恐怕对三辅和洛阳都会是个威胁。”

    坐在下方侧边的蒋济听后认为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历来效忠于曹操,只要曹操没有征讨之意他们也决然不会有异心。但是他身旁的司马懿却隐约察觉出来曹操是有意想要动匈奴的脑筋,于是思量了一番之后他对曹操说:

    “以呼厨泉单于为首的南匈奴各部加起来约有两三万余落,这样的势力聚集起来的话的确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王上却不能以精兵强将加以征讨,需另行他策。”

    司马懿的话引起了曹操的兴趣,他抬起了放在凭几把手之上的右臂,身子稍稍向前探了探问道:“哦?仲达有何高见?”

    “其实要解决匈奴的隐患并不难,分两步走。其一,召呼厨泉前来邺城,之后再以上宾之礼将其留在邺城,之后派遣右贤王去卑代理统领之职,去卑此人胸无大志、贪图享受,必然不会掀起战事;其二,以便于管理为由将南匈奴分成五个部分并分居于并州各地,允许先单于於夫罗嫡子刘豹统领最大的一部,而后再派遣汉人为别部司马予以监督,如此以来虽然名义上匈奴各部还是由单于统领,但实则大权却掌握于魏王之手。”

    一番长论之后,司马懿赢得了在场很多人的赞赏,众人皆认为这是个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平定匈奴之隐患的良策,曹操对此也表示同意。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方才司马懿口中无意中提到的“别部司马”一职却让曹操总感觉有一丝丝的耳熟,似乎这四个字对于曹操来说意义非同一般,可一时又难以想得出来。

    曹操依从司马懿之策召见左贤王呼厨泉前来邺城,后以厚待为名将其留在了邺城。之后将匈奴各部分散于并州的九泽湖周边,年仅十九岁的於夫罗之子刘豹负责统领最大的左部。

    至此曹操算是解决了心头上的一大心病,也从而让他想起了另一个心病。

    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十月初,在没有和任何人商议的情况下,曹操突然在朝堂之上提出了再度南征濡须、消灭孙权的战略计划,引起了朝堂之上的轩然大波。

    对此蒋济、高柔以及程昱等人都表示了反对,而司马懿和贾诩、陈群则保持了沉默,并没有发表任何态度,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在于他们已经看透了曹操的心态,此时的曹操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心绪是十分复杂的,所有让他心头不快的隐痛都会让其寝食难安,这其中当然包括三次征讨都颗粒无收的南征,尤其是赤壁大败使曹操彻底失去了尽快统一天下的宏伟霸业,更是曹操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就算是司马懿等人劝阻曹操也根本是徒劳无功的,反而会遭至曹操的反感以及厌恶,与其如此倒不如保持缄默,置身事外。

    司马懿和贾诩等人的预料是十分准确的,曹操果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力排众议、坚持伐吴,而这种意气用事的行为注定是绝对不可能有任何结果的。

    此次出兵南下同样是声势浩大,曹操命令夏侯惇为前军大将、臧霸和郝昭为辅,另外还让返回南阳镇守的曹仁引兵东进,意图一举攻克濡须坞,进而跨过长江天险。

    另外曹操还任命兖州刺史司马朗兼任监军一职,并负责粮草辎重的调度。

    十月中旬,在做好所有的战前准备后曹操正式起兵南下。

    城门口送别之时,杨修知道曹操喜好诗文又好面子,便偷偷对曹植说让其赶紧即兴作出一首辞藻华美的歌赋,既能来歌颂曹操伟大的功德也能挽回他在曹操心中渐渐下跌的形象。

    诗词歌赋对于曹植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他很快就作出了一首让人无不赞叹的诗词,在场所有的人都赞叹,曹操也觉得脸上十分光彩。

    这时略显尴尬的便属站在旁边备受冷落的曹丕了,他心想自己的诗词比起曹植来说是稍逊一筹的,想要超过他很困难,可又不能就这么让他独自一人抢尽风头,平静的面容之下隐藏着按耐不住的焦躁和不安。

    站在他身旁的吴质一眼就看出了曹丕心中所想,于是便靠近他靠近曹丕的耳边小声说:

    “如今魏王远征,公子只需放声哭泣即可。”

    曹丕很快就领会了吴质的意思,立刻声泪俱下的送别曹操,言表之中无不流露出对父亲远征的不舍与祝福,令在场诸多官员皆为之动容,很多官员被曹丕的孝心感化相继落下了眼泪,认为曹植的诗词虽然华美却不免有作秀之嫌,而在诚心上明显曹丕更胜一筹。

    当然最为感动的莫属曹丕的生父曹操了,他见曹丕如此孝顺也不禁潸然泪下,而对方才曹植所朗诵的华美诗词完全抛诸脑后。

    送别曹操之后,司马懿拍了拍吴质的肩膀笑道:

    “都说杨德祖是魏王肚里的蛔虫,我看季重老兄你与之相比也毫不逊色啊。”

    吴质转过脸对着司马懿微微扬起了嘴角:

    “是吗?如果像仲达老弟你这么说的话,那我想恐怕魏王的肠胃应该是不太好的,因为隐藏在他腹中的蛔虫可不止我与杨修二人,你说对吗?”

    显然吴质这句话所指的正是司马懿,说罢吴质也学司马懿伸手拍了两下司马懿的肩膀:

    “杨修利用曹操晚年日益加重的虚荣想要给曹植增加表现的机会,然而自作聪明的他却忽略了作为一个老年人,尤其是一个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老人,往往最看重的并不是子女的才能有多高,而是他们对自己孝心有多深。”

    说起站在自己面前的吴质,对于司马懿来说可说是比较陌生的,虽然自从曹丕前往陆口与自己密会开始吴质就一直陪伴在旁,但司马懿一直和他并没有什么过多的直接接触,加上吴质也一直很少与他人往来,所以显得格外神秘,也可以说格外的捉摸不透。。。

    见司马懿似乎是想要看透自己的内心,吴质便主动道破了他的心思:

    “老实说我看不透你就像是你看不透我一样,但是有一点你可以放心,我和贾逵是不同的,绝对不会对你想做的任何事情造成障碍和阻力,所以你不用顾虑我更不用堤防我,我不过是想要站在你的身后,以便亲眼目睹你到底想走什么样的道路罢了。”

    说罢吴质便从容的自司马懿的身旁走向身后,留下了司马懿孤身一人站在原地。

    虽然吴质表明了自己不会与司马懿为敌的立场,但对于这样一个心机剖测的人来说司马懿是难以放心的,所以他打算让钟毓暗中调查吴质的底细。

    然而令司马懿没有想到的是钟毓和吴质却早就相识,更没有想到他还和诸葛亮是旧识:

    “当初我们得知你决意跟随曹操南下征讨荆州和刘备之时,便料到了‘刘稷’不会作壁上观,虽然那时我们尚不知他和刘协之间已经相互勾结,但是我仍旧做出了最坏的打算。”

    钟毓向司马懿描述了和吴质接触的整个过程:

    “和你相识的诸葛亮在曹操南征之前已经成为了刘备的军师,而他因为你的缘故也和‘刘稷’结仇,我认为在对待‘刘稷’的立场上说应当是一致的,所以便主动接触了和他有旧交的吴质并让其传话于诸葛亮联合对付‘刘稷’的计划,没想到之后吴质居然投向了曹丕。”

    然而此时司马懿已无暇关心吴质的过去,他在意的是吴质是否真的不会与自己为敌。

    但是现在无论是司马懿还是钟毓,谁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本章完)

第269章 大理:父女重逢,揭开残忍过往() 
接到曹操任命的司马朗此时正在邺城述职,许久不在司马家中的他得知了司马懿和张春华关系的变故之后,十分担心张春华。

    他知道司马懿此时因夹杂在军国大事和家庭琐事之间已经分身乏术、疲惫不堪,于是打算亲自出马调解两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司马朗来说张春华是个特别的存在,其中更多的是对当年之事的愧疚和自责。

    而这么多年来毫不知情的张春华也将他当作自己的亲哥哥一样尊敬,说话自然也就方便。

    站在门口的司马朗见张春华正帮着司马昭缝补衣服,看她满是心事重重的样子,司马朗伸出手轻轻敲了门,张春华抬起头看到是司马朗回来了,脸上立刻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大哥。。。您怎么回来了?”

    她放下了手中的针线站起身迎到了门口,司马朗依旧以往常一样的慈祥笑容看着她:

    “当然要回来了,你可是我的妹妹,况且日久没有看到我的两个好侄儿了。”

    张春华一听司马朗心中挂念司马师和司马昭,于是赶紧准备出门去叫他们:

    “他们应该在前院玩耍,我去叫他们来。。。”

    还没有等她说完司马朗就轻声打断了她:

    “我方才已经见过他们了,现在是来看你的。”

    “我。。。。我最近挺好的,大哥不用担心。”

    虽然张春华为了让即将首次随军出征的司马朗安心离开,所以打算刻意继续隐瞒自己和司马懿之间的问题,但是深知详情的司马朗仍旧一眼看出了她的心事:

    “你在襁褓之中时便是我亲手养育的,有什么心事大哥会看出来吗?”

    看到司马朗提及这件事,张春华显然不想接话便低着头转过身回到了坐塌之上。

    司马朗跟进去坐在了她的对面,低着头叹了口气说:

    “你和仲达是我一手撮合的,我本来以为你们两个能够幸福美满的携手走过余生,却不曾想到我不在的这段期间除了这么多的事情。”

    说罢司马朗抬起头看着张春华的眼睛劝道:

    “大哥知道当初我劝你同意让仲达迎娶伏姑娘,对你来说已经是个很大的伤害了,后来因为袁买之事你又和仲达发生了摩擦。站在你的立场来说大哥完全理解你的所作所为,但是有的时候大哥也希望你多多理解仲达,毕竟。。。他所考虑的要你多得多。”

    听了司马朗的话后,一直以来都将所有过错推在司马懿身上而对其关闭心房的张春华,有些意识到了似乎自己并没有真正体谅司马懿,也并没有站在他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因此后悔的神情不由现在她的脸上。

    看张春华已经在反思自己,司马朗觉得他们夫妻之间的心结还是要由他们自己去解:

    “大哥劝你最好和仲达好好谈一谈,古人曾说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你和仲达之间经历了很多的磨难和生死,这么多的沟沟坎坎都迈过去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