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自己是土皇帝,再接个皇帝来,老子变成了儿子,我自诩没有曹操那个本事,我现在这里都乱的很,再把皇帝接过来,我都不晓得把他摆在哪里,还过得一天土皇帝的快活,就是一天,其他的再说吧。
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点,缺少远见,丧失机会,异想天开,等敌人自寻死路,自己得利。
结果怎么样,等曹操收拾完袁绍,就轮到刘表了,刘表还指望二个家伙打得两败俱伤,自己捡个便宜,哪知道袁绍败的如此之快。
曹操打高干的时候,刘备就劝刘表出兵,不出,曹操征乌恒的时候,刘备又劝刘表出兵,刘表还是不出。
郭嘉主张征乌恒的时候,还是蛮想刘表把这个献帝抢走的,救他自己和荀彧一命的,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非常搞笑的。
刘表不来抢献帝,郭嘉在半路就病死了,曹操回去一想,不对路呀,到处感谢那些劝他不去征乌恒的臣子,这事进言太对了。
郭嘉没死多久,荀彧也死了,两个人都是忠汉的,不过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至于说郭嘉预测刘表不会来抢献帝说郭嘉有鬼才之算,那是不对的。
一个聪明的人是有两种政治考量,第一种去打,打赢了就好,打不赢更好,只要去征乌恒,反正就是好,征乌恒是为了缓和政治上的矛盾,郭嘉和荀彧,曹操三人关系太铁了,没有办法决择,只能靠外力去决择,郭嘉知道如果刘表把献帝抢去了,自己和荀彧有生之年至少不会纠结这个问题。
至于蓝华多多少少知道一些的,他反正闭门不出,关我鸟事,打赤壁之战的时候蓝华是强烈反对的,不过反对无效。
继续说官渡之战,袁绍大军进官渡,粮草屯乌巢,曹操在数里外也扎了个营,每天就这么打来打去,各有胜负。
这仗一打就打了几个月,寒冬腊月的,曹操没粮了,把大家召集一起开会,一般是谋士出策(策也称为方法和策对),武将在一旁听着。
这会议一会般怎么开,大概是曹操先出个主题,谋士们就开始讨论,谁说的有道理,大部分都认同的情况下就开始执行,假如有争议,曹操就会取上策或中策,上策一般都是比较冒进的,曹操这个人胆子大,说干就干的角色,郭嘉就是这么个人,很对曹操的味口。
打仗哪里有不冒军事风险的,袁绍也有大批的谋士,曹操也有数个谋士,根本区别在哪,咋们可以在官渡之战的重在的军事会议中体现出来。
袁绍军队里也分鹰派,鸽派,曹操队伍也分,曹操队伍里还多出了一派,叫投降派,引用这两个词跟现在意思不同,但也差不多。
鹰派在21世纪叫好战派,主战派,以战争谋取利益,鸽派的意思是以和平为主,不打仗,搞经济侵略,拖垮对手,那我们将这两个词引用到三国时代意思也差不多。
第一百六十三章 袁绍官渡大战的动机,曹操不敌议撤军()
袁绍队伍里以审配,逢纪,许攸为主战派,一次利解决掉曹操,以田丰,沮授为鸽派,发展自己的经济,联刘表,孙策骚扰曹操,当然那时候不知道搞什么经济战,货币战之类的,最多就搞搞远交近攻的策略。
以田丰,沮授为主的两大谋士认为不必要冒这种大决战的战争风险,他们的想法是皇帝在曹操那里,是曹贼,挟天子以令诸候,天下诸候共讨之,曹操不是那么容易打败的,咋们联合几家一起去打,这个最稳妥的办法。
以审配,逢纪,许攸几大谋士认为咋们拥有四州之地,兵多将广,粮草充足,曹操东征张绣,西讨吕布,朝廷又不稳,这个时候发动大会战,胜算是很大的。
其一,曹操打个张绣都打了三次,还没打下来,曹操哪有咋们主公牛,曹操打仗是不行的,第二,刘备不是说国舅董承不是搞什么衣带诏吗?咋们配合一下,举起反曹大旗,说不定朝廷就乱了,这是个好机会。
袁绍哪一句听进去了呢,曹操没有自己会打仗,我袁绍打曹操跟踩死蚂蚁一样容易,为什么袁绍急充充的发动官渡大战,有三点。
其一,袁绍认为曹操不如他,打仗不如他,谋士不如他,领导能力不如他。
其二,袁绍的战争资源比曹操充足。
其三,朝廷不稳定,曹操的大后方随时会爆发叛乱。
总结成一个观点:袁绍感觉自己拥有这三点优势,又受到自尊心,嫉妒心,虚荣心作粹,于是不进田丰和沮授的建议,集结四州兵马发动了官渡大战。
袁绍搞错了一点,曹操是一个能输得起的,即使官渡一战大败曹操,曹操也是有能力东山再起的,谁看出来了,田丰,田丰太了解曹操这个人,在前面章节,田丰有几次拿曹操跟袁绍,袁术作比较。
田丰知道自己的主公是输不起的人,曹操十战九败,但是坚持大旗,就像打不死的小强,败而不馁,当然胜了,尾巴就翘上天去了家伙,曹操也是有弱点的。
田丰预料的不错,曹操军事物资打光了,还是坚持,袁绍呢,军事物资一把火被烧了就急了,官渡一战大败就一病不起,吐血身亡,郭图进言就把田丰给做了。
袁绍就这么个家伙,他能打得过曹操吗?打不过的,即使官渡大战失利,曹操后撤,战线拉长,袁绍一样会败,这个谁看出来了,郭嘉,荀彧,蓝华。
那还有没有其他人看出来,很多人,诸葛亮算一个,为什么这么说,一个人有顽强的意志力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取得最后成功的关键。
诸葛亮隆中对的时候说过,汉室不可复,曹操不可卒除,曹操挟天子以令不臣,其成不可争锋,中间的省略,后面的,将军取荆州,进益州,自天下有变,从荆州出一上将,再由主公统领三军出益州,则可定天下。
大概意思是什么,汉室不可兴复,曹操不是短时间能消灭掉的,为什么短时间消灭不掉曹操,因为曹操这个人太力害了,从曹操的前半生的经历和性格来看,是可以分析出曹操这个人的能力和行为的,这种人可怕之处在于,手下有一帮能力非常强的武将和谋士,曹操是个成功的政治家,能输得起,这种人败了,马上就能东山再起,拉起一支队伍,曹操不可卒除就是这个原因。
曹操手上有个王牌,他看起来是非常正义的,这又是一大政治优势,为什么这么说,至少天下大部分的士家门阀都是认同这张王牌的,他先打谁就用天子的名义进行征讨,刘备有没有王牌,没有,不过他有一张好名贴,刘皇叔,大家会说一个没落皇戚,不知道多少年的事情了。
刘备如果无名,无实力,这个刘皇叔名贴是不管用,也不好用了,但是刘备有实力了,有兵马了,这张名贴会给他带来很多助攻(政治人脉和政治资源。),而且曹操称公了,刘备的身价就水涨船高了,这张名贴相当的好用。
诸葛亮后面一句是将军就是左将军刘备,取荆州,进益州,咋们把这两块地做为根据地,自天下有变,这天下有变怎么讲,曹操挂了,曹魏发生内乱,我们的机会就来了,只需一上将从荆州带兵出,主公从益州带兵马出,至于天下有变,是有很多种可能的,刘备当时听没听懂不清楚,但是关羽估计对这隆中对是不以为然,即使孙权不偷袭关羽,关羽的命运也是一样的会惨败,至于鹿死谁手,就这不分析了,咋们继续接上面的讲曹操把众谋士集合起来开军事会议。
曹操的主题大概就是打了几个月了,没粮草了,大家议一下是不是撤军依城进行防守。
曹操首先发话:“我军与袁绍相攻以有数月,只是现在粮草不支,诸公有何良方?”
曹操这次和袁绍在官渡对行大规模的大决战,带来郭嘉,荀彧,蓝华,荀攸四大谋士,武将有许楮,夏候敦,夏候渊,李典,乐进,于禁,徐晃,曹洪,曹纯等等知名武将,那些不出名的就不一一介绍了。
许都谁把守的,程昱跟曹休,曹操是尽量的把朝廷里文臣基本都带出来,僻如孔融,董召,王朗,衣带诏事件后,曹操搞了一次大清洗,杀了很多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刘备溜走了,衣带诏就发生了。
蓝华任曹操的谋士后,曹操给蓝华封了个执金吾,这个官算是一个实缺,就是掌许都的禁卫军,副手是曹休,曹操的侄子。
曹操现在还有四个儿子,曹丕,曹植,曹彰,曹冲,曹家侄子一大堆,堂,表人才也是很多的,僻如曹仁,曹洪,曹纯,曹休,夏候家也是人才济济,夏候家二兄弟,还有子待。
曹操祖上是姓夏候的,曹操的父亲被过继给大太奸曹腾,就改姓曹,曹家跟夏候家利益是一体的,忠诚度很高。
前方打仗,曹操也不敢搞大鱼大肉,条件也不允许,古时开军事会议是边喝酒,边吃肉,有灵感,有气氛。
酒还是有的,肉就是那种肉干就酒,排队还是有讲究的,曹操坐正中间,荀彧座左边首位,荀攸坐左手次位,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所以座次位,荀攸又是战略在师,荀彧是内政高手,一个专搞打仗取胜的方法,一个专搞后勤,这两个人算得上是曹操重要的依仗。
座左手边第三位,第四位是谁,是毛阶,刘晔,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后世不出名,完全是曹操的当芒掩盖了才华。
第一百六十四章 曹操开军事会议,谋士各有见解()
刘晔是谁,发明投石车的文臣,这个人还有一点非常力害,每料必中,跟诸葛亮有一拼,后来荀彧死了,他就成为曹操的重要的谋士之一,许劭的评论是有佐世之才。
曹操的光芒太盛了,盖过了他很多的人才,僻如荀攸,郭嘉,刘晔,满宠,毛阶等等,荀彧比他侄子出名,是因为他是个内政高手,提出了几大治政之策,可圈可点,属于总经理,使曹操快速的掘起。
荀攸战略大师,规划战局,郭嘉战术大师,临战奇谋不断,知人心,善变通,刘晔洞察根本,有识有见地,满宠治政,政务,守城皆有不错的能力,毛阶正直能吏。
郭嘉大概是易先生的百家里提到,家喻户晓,天生鬼才郭嘉,那有毒士之称的贾诩,他的光芒历史上记载有几点。
第一点叫郭,李反攻长安。
第二点曹操征张绣,差点把曹操干掉了,守住了曹操三次进攻。
第三点袁绍跟曹操官渡之战的时候投了曹操,解决了曹操的后顾之忧,刚好那个时候孙策也挂掉了,宛城这个地方是拒守刘表出兵的咽喉位置(这简直是曹操的幸运之年。)
第四点阻拦曹操不要发动赤壁之战。
第五点在立太子的问题上,巧妙的解决了曹操坚难决择。(这个后面详细讲)
第六点不结党私营,做个缩头乌龟,官至太尉,终得善终。
至于第七点是在提拔人才方面,外交贡献上,郭准挡了诸葛亮十几年,在民族政策上和匈奴,乌恒问题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是小说,不是正史,所以我们可以在这一点上进行想象。
公元200年,曹操文武集团人才济济,是没有一个诸候可以比拟的,袁绍的四大谋士,四大庭柱对于曹操来说那都只是为他准备的,袁绍不会知人善用,而是刚愎自用,不进忠言,自以为是,骄纵自满。
郭嘉是在袁绍那边呆过一阵子的,他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这个是非常有名的,跟隆中对差不多,曹操也拿不定主意跟袁绍来场大决战,这个战争风险太大了,而且很多朝臣也是反对的,郭嘉在军事会议上抛出这个观点后,就像是一个舆论炸弹,给曹操的文,武集团打了一个强力剂,吃了一颗定心丸。
曹操坚定了和袁绍大战的决心,同时曹操内部空前团结,朝中旧臣给袁绍写投降信也是有的,不过都是一些对曹操有成见的士官。
曹魏集团大小官员数百名,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人打着投降的心思的,这个是必然的,但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谋士和武将,这个时候是空前团结的。
右手边座着谁,首位是郭嘉,下手位是蓝华,第三位,四位是孔融和董昭,孔融大家都熟,北海相孔融,小学的时候课本就有他的典故,叫孔融让梨
董昭是谁,董昭这个人不是董承,跟董承没半毛钱关系,虽然都姓董,一个国舅,一个是迎曹操接献帝的重要谋臣之一。
这个人原来是投袁绍的,后来袁绍轻视他,就转投了张扬,献帝路过张扬的地盘,董昭就叫张扬跟曹操联合,放曹操过路。
董昭觉是张扬这个家伙不怎么地,就跟献帝一起东归到了洛阳,又跟曹操一起谋划将献帝迎为了许昌,曹操迎献帝也是曲折重重,这段我们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