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很开心,收了一个降将,几天时间就干掉了袁绍两名大将。

    关羽不干了,跟曹操请辞,要去找刘备。

    曹操说好,你任务完成了,走吧,不留你。

    这个时候曹操留不住,而且关羽不走,曹操得想办法把他气走,为什么这么说。

    袁,曹大战生死之际,曹操最需要的将士的忠诚,怎么忠诚法,要像关羽这样的小弟,重情重义,一听老大刘备在袁绍那里,马上就过去投靠。

    让关羽做忠诚的楷模,曹操做英明仁主,各取所需,圆满结局。

    甚至有历史阴谋家,怀疑刘备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和曹操达成了某种共识,让刘备去祸害袁绍,刘表,刘璋等,当然这种大胆的猜测,没有证据。

    曹操要杀刘备轻而易举的事情,让刘备去祸祸其他诸侯,自己从中谋取政治利益,最后将群雄争霸变成曹,刘天下相争。

    显然只是想想,我们不能这样写,如果真是如此,那曹操的智商简直是超神了。

    袁绍首战不利,折损二员大将,同时曹操见好就收,并写信一封休辱袁绍,袁绍恼羞成怒,兵马渡河追击曹操。

    这个时候沮授出来阻拦,袁绍不听,执着已见。

    我们常讲谋略,武功,忽略了很多细节,统帅的性格和激将等等,当然袁绍也会写信给曹操。

    官渡相持的时侯,袁绍请河北有名的笔杆子陈琳写了一封信给曹操,大概连曹操八辈子都骂上了,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个讨饭的,太监收留的野种。

    曹操当时正为前方战事头痛,收到袁绍的书信后,惊得一声冷汗,头风病突然就好了。

    袁绍以前打公孙瓒的时候并不是这样的,他还是很采用谋士的意见的,现在和曹操开战,为什么听不得不同意见,独断专行。

    有如下几点。

    第一点:袁绍暴发户嘴脸。

    第二点:袁绍和曹操是发小,从小搞军事推演,袁绍都不如曹操,攀比,嫉妒之心。

    第三点:曹操善用心术,让袁绍听不进正确的声音,做出错误的判断,昏招频出。

    袁绍大军压进,曹操便将白马的百姓和军队撤往延津一线。

    那么袁绍为什么不听从沮授意见将大军屯于延津,军队分批入官渡呢?

    可能是袁绍被曹操阴了两次,折了两名大将,不敢将大军太分散,让曹操一一击破,再损大将,袁绍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同时也是激进的,这种做法的风险是可能全军覆没。

    我们常说一百万头猪,让你杀,你得杀多久。

    袁绍心里还是很怕曹操的,袁绍小时候常被曹操捉弄,虽然表面对曹操不屑一顾,内心则非常忌怕。

    袁绍有这种心理后,就会很自卑,为了克服这种自卑,害怕的心理,袁绍只能拿自己属下出气来满足自己内心挫败的失落感。

    许攸叛逃,袁绍不进沮授建议,导致全军败亡。

曹操传(十七)() 
    当许攸来投时,曹操光着脚就跑出去了,迎接许攸。

    曹操不怕许攸是袁绍派来的卧底吗,或者说客吗?

    曹操不知道袁绍的屯粮位置吗?

    我觉得许攸的叛乱有曹操离间的成分在里面,为什么这么讲,曹操知道许攸这个人的性格,从小玩到大的,把捏准确,而且和曹操关系不错,铁哥们。

    许攸是个浪子,曹操是小骗子,一个爱财,一个好色,袁绍是个大帅哥,年少的时候这三个人经常一起玩耍,大家太了解彼此了。

    曹操肯定会想办法策反许攸,而许攸为什么叛袁绍,袁绍并没有要杀许攸,袁绍说气话而以,气消了,说不定又想起许攸了。

    曹操战前有和许攸联系过我,许过什么条件,许攸没答应,后来审配因为军粮问题,拿了许攸的侄子,又在袁绍面前告了许攸一状,袁绍大发雷霆,责骂许攸。

    曹操需要得到的不只是袁绍屯军粮的位置,而是如何烧掉袁绍的粮草,而这些是曹操不具备的,许攸的到来,彻底的扭转了战局。

    历史上曹操领八百骑,冲进淳于琼的大营,一把火烧了乌巢的粮草,火烧袁绍粮草真的那么容易吗?不容易。

    第一:得知道袁绍粮草屯的具体位置,沿途的探马布防,暗号,暗桩等。

    第二:冒充袁绍的军队,混进乌巢大营,如果有许攸,那就不同,许攸是高官,比乌巢最高指挥官的官职还要大,和袁绍还是发小,将领,士兵见是许攸领军前来,那肯定是非常客气的迎进大营里去的。

    第三:突然发难,袁军脑子里是一片混乱的,袁绍要烧自己的粮草?这个不是许攸大人吗?搞不懂,而且乌巢有很多许攸的关系户,将领见是许攸,都会卖个面子。

    第四:事发突难,纵火后,大家都在救火,逃命,一片混乱,曹操不能让有上万人的军营很快将火扑灭,如果大火被扑灭了,袁绍只损失一部分军粮,对战局影响不大,袁绍救援部队前来,自己脱身都难,这个也是有技巧的。

    许攸一来,给曹操把这些问题全解决了,曹操说,我亲自带队去烧袁绍的军粮。

    为什么其他人不去,而曹操亲自去,不放心吗?

    不放心是第一点,其次曹操知道,只有他才有这个能力去烧光袁绍的军粮,其他人不行,可能只烧掉一部分,或者半路遇到各种临时险情,没有那个能力和智慧去解决,导致功亏一溃,这么好的机会,肯定要自己出马,保证万无一失,保证整个计划的完美执行。

    曹操明白,干大事不能惜命,战机稍纵即逝,曹操也相信命运,他要做乱世英雄,天命所归,他如何会轻易死掉。

    赌徒心理是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要素,乱世随时会丢掉性命。真正的英雄是万中无一,九死一生,死里逃生的,在曹操看来孙坚也不算英雄,因为孙坚半道而亡。

    在曹操看来,一个英雄是怎么样的?

    肩负使命,不拘于道德枷索,智慧过人,武功盖世(武功在这里是指领军打仗能统率力,领导力),仅仅这些还不够,还要有生存智慧,英雄不是匹夫,不是武艺高强,见死扶伤,见义勇为的侠士,而是拔乱反正,平定天下的人,才能称为英雄。

    孙坚死了,不算英雄,连自己性命都保护不了,怎么会是英雄。

    孙坚可以叫别人替他去死,替他去挡箭,别人死了,他活着,他是英雄,英雄干的是大事情,小牺牲是在所难免的。

    但这样也同样造就了很多自以为英雄的狗熊,枭雄,奸雄。

    成王败寇,曹操有英雄志,他亲自出马,身先士卒就变得合情合理了。

    袁绍为什么不接受张颌的建议救乌巢大火,而是选择反攻曹操大营?

    战争胜负时的决策,选择永远是坚难的,而不是对错,因为没有如果,很多人将战争的胜负,袁绍官渡大战的关键,归结于以下几点。

    第一:田丰被囚。

    第二:不进沮授和一些正确的建议。

    第三:不救乌巢大火。

    我不这样看,田丰被囚禁,可能是曹操的计谋,攻心计,袁绍的人格缺陷,因果关系,如果是曹操,这种计策就行不通,但用在袁绍身上却非常的好。

    不进沮授建议,因为大家的建议都差不多,两害相较取其轻。

    袁绍此前分兵,折损了颜良,文丑,那是左臂右膀,有了上次的教训,袁绍是希望手掌捏成拳头,更有力量,无可厚非。

    袁绍不甘心失败,不救乌巢大火,也能解释得清,历史上有两大经典战役,围魏救赵,背水一战,袁绍希望学韩信一样背水一战,大破曹军,以后再和曹操相战的时候,写信的时候有吹嘘的本钱,你说我不会打仗,我打起仗来,连我自己都怕,韩信是谁,军神,我也像军神一样,背水一战大破曹军。

    曹操亲自去烧乌巢,可能也是想引袁绍攻打他的大营。

    袁绍的探子来报,曹操亲自去烧袁绍的粮草,袁绍一听,心里会怎么想?

    曹操狡猾,狡猾地,是不是又在想阴我,曹操知道我袁绍最想捉他,肯定是故意做饵,半路设伏,让我大军去救援,然后再斩杀我大将。

    袁绍的脑子彻底乱了,他没能站在一个合格的统帅的立场上思考全局,而是作为曹操的发小,再做一场猜心的游戏,深怕曹操阴他,让他丢面子,颜面扫地。

    郭图提出围魏救赵的计策,马上得到了袁绍的肯定,没有派出兵马救援乌巢,至少审配,沮授有没有献过计策,三国演示里没有说。

    而是大将张颌提出救援乌巢的主意,为什么是张颌提出来的?

    将领知道没有了军粮,军队肯定会乱,这点张颌比任何谋士都清楚,也更有深刻的体会,由张颌提出来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当时谋士们可能更多的想法是如何立功,一战而定,大多数人肯定在想如何取胜的方法,甚至天真的认为,没有了粮草,大不了撤兵,根本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围魏救赵,背水一战,都是取胜之道,不过用在袁军却是难以行得通,他们天真的以为,曹军没有曹操的指挥下,也能效死命抵抗袁军一波波的猛攻。

    袁绍之败,在于张颌与高览领着兵马反叛了,导致袁绍彻底的败亡。

曹操传(十八)() 
    曹操烧完了袁绍的军粮,回营,袁军还未攻下曹军大营。

    曹操将淳于琼的双手砍下,挖下双眼,将淳于琼送给袁绍,袁绍见后,怒不可揭。

    曹操这是说袁绍,失了左膀右臂,有眼无珠,就这样休辱袁绍,激将计。

    袁绍给张颌下达死命令,攻不下来就掉脑袋。

    张颌和高览一听,知道没命了,又逢曹操阵前喊话,临阵投了曹操,反攻袁绍。

    袁绍怒转惧,愰然大悟,为时以晚,着了曹操的道,袁绍的儿子架着袁绍就逃,也不管军队了。

    袁绍回来邺城后就病了,袁绍当时还没有死,还活了两年,心情低落,如果袁绍能承受失败挫折,卷圭重来,还是有机会成为一方诸侯的。

    曹操也没闲着,没事就写封信给袁绍,袁绍接信不敢看,不想看,扔在一旁,有时候又好奇,拆开一看,又气得吐血。

    曹操见袁绍有些信回,有些信不回,曹操怕袁绍不看,叫送信的还送上两句曹操亲口话,就这样袁绍没二年就死了,气死的。

    袁绍一死,袁绍的几个儿子就开始你打我,我打你,曹操逐个收拾。

    官渡大战到彻底消灭袁绍军阀力量,用了六年时间。

    公元202年,袁绍身亡,曹操花了三年时间收拾袁绍的三个儿子和一个侄子,收复河北四州之地。

    公元205年,曹操将政治中心移到河北冀州,不在担任兖州牧,自领冀州牧,为什么曹操会这样干,出于什么样的政治考量。

    第一点:汉帝与曹操的矛盾公开化。

    第二点:曹操清楚,很多人想置他于死地。

    第三点:曹操准备为自己,为自己的家族和后代寻找出路,留后路。

    第四点:河北四州,是战国时赵国,燕国的地盘,这两个地盘捏在曹操手上,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曹操和子孙不是很蠢,割据称雄并不成问题。

    第五点:曹操并不想称帝,想做能臣,做不了,篡汉不具备条件,只取灭亡,只能选择退让。

    第六点:跟随曹操的荀彧,荀攸,程昱,郭嘉等等一大批王佐之才,奇才,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自己坚持。

    荀彧有什么理想?

    兴复汉室,做管仲。

    假如这个理想实现不了呢,有没有第二理想?

    有的,可能是做曹操的萧何?

    荀攸有什么理想?

    兴复汉室,做张良,荀攸精于战略,战术。

    有没有第二理想,不清楚,可能是家族利益。

    郭嘉理想?

    韩信,霍去病,名将。

    程昱呢?

    领军打仗,独挡一面的大将,或是朝中重臣?

    即然大家都有理想,在曹操这里实现了吗?

    实现不了,很多人理想都实现不了,董承有理想实现不了,汉帝的理想实现不了,王子服,种辑,吴子兰的理想都实现不了,为什么实现不了?

    因为曹操,曹操大权独榄,有能力,有才华的武将,谋士,朝臣,都实现不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郭嘉在曹操那里工作,职务是军师祭酒,军事参谋,说白了就一打杂的,座上客,曹操问起就出给曹操出个主意,没有丝毫权力。

    郭嘉干一辈子无非最后封个侯,提高一下待遇,至于领军出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做朝廷重臣,一无身世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