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群英风云录-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其时兖州尚未绥抚停当,于是又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

    建安三年(198年),刘备失去徐州,前来归附曹操。程昱劝曹操杀刘备,曹操不听。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遣刘备至徐州截击袁术,程昱与郭嘉向曹操道:“明公前日不除掉刘备,如今更向他借兵,他必定会有异心的。”曹操后悔,但已追之不及。果然,袁术病死后,刘备去到徐州,杀车胄,举兵背反曹操。

    建安五年(200年),程昱迁为振威将军。当时袁绍在黎阳将移兵南渡,而程昱却只有七百兵守着鄄城,曹操知道危急,命人告诉程昱,欲加二千兵前往鄄城助守。程昱不肯接受,说道:“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前。他若见我领兵少,必不敢轻易来攻。但如果增加了我的士兵,过多则不可不攻,要攻之必克,只会两损其势。愿公不要怀疑!”曹操从之。袁绍闻程昱兵少,果然不敢进兵。曹操闻其事,向贾诩道:“程昱的胆略,超过孟贲、夏育啊。”

    建安八年(203年),程昱纠合一伙山间民众及亡命之徒,得精兵数千人,于是引军与曹操会师黎阳,讨伐袁谭、袁尚。曹操使李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和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断绝水道,曹操对李典、程昱说:“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李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破高蕃,水道得通。二袁破走后,程昱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刘琮投降,刘备奔江吴求助。有人认为孙权必杀刘备,程昱却料道:“孙权新任在位,尚未为海内所忌惮。而曹公无敌于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孙权虽然有谋,亦不能独自抵挡。刘备则向有英名,关羽、张飞皆是万人之敌,孙权必定援助他们以防御我军。之后分道扬镳,刘备已得到实际资助,那孙权又不能得之而杀了。”孙权果然补给军兵与刘备,以抵御曹操。

    攻取荆州后,中原之地大致平定,曹军势力逐渐扩充。一次,曹操抚着程昱之背说道:“当初兖州之败,若非听从你的计谋,我又怎可以来到这里呢?”程昱答道:“所谓‘知足不辱’(出自道德经第四十四章,指一个人只要懂得知足,就不会因为过份的贪婪而得到屈辱的收场),如今是我急流涌退的时候了。”于是正式表示从此缴还兵权,阖门不出。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韩遂、马超时,曹丕留守,又使程昱参知军事。等时田银、苏伯等于河间作反,曹丕遣将军贾信征讨。叛军中有千余人请降,朝中大臣皆认为应按照旧法,尽诛降军,程昱却说:“以前之所以要诛杀投降者,是因为当时局势动荡,天下大乱,攻打贼人时采取‘围而后降者不赦’的方针,目的在于向其它乱党显示不尽早投降的后果,让所有敌人都感到惧怕,未围先降,那以后用兵便不需要动辄围城。如今天下形势大致已经安定,而且今次的战事是发生在领土之内,这些都是不成气候的贼众,杀了他们也没有可以示威示惧的地方,失去了以往诛降的策略意义。因此我认为这些降兵不可诛杀;即使要诛杀他们,也要先询问曹公的意见。”可是当时的大臣都说:“军事方面我们可以自行下决定,毋须事事向曹公启奏啊!”程昱闻言后,不再作出回应。

    直至朝议完结后,曹丕离开议堂,特地引见程昱,向其询问:“您似乎言犹未尽?”程昱方才表示:“所谓‘可以自行下决定’的制度,是指面对临时之急,需要尽速立定决策的时候,才可以实行的。如今反贼已经被贾信制服,此事不会突发太过急剧的异变。因此老臣才不希望将军急于自作主张,做出专制的事情。”曹丕这才明白程昱的苦心,叹道:“程君真是考虑得十分周到啊!”他即时将河间叛变一事向曹操交代,曹操经居府长史国渊的进劝,果然下令不诛降者。曹操还都知道来龙去脉后,十分喜悦,向程昱说:“程卿不单止明于军事计略,亦善于处理别人父子之间的事情。”

    程昱生性刚戾,与人多有不和。有人诬告程昱谋反,而曹操却对其赐待益厚。

    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国建立时,程昱为卫尉,因与中尉邢贞争威仪,遭到罢免。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代汉称帝,程昱复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增邑三百户,并前共有八百户。分封少子程延及孙程晓为列侯。朝廷正欲以程昱为三公,程昱却在此时去世,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寿八十。

    程昱这个谋不及郭嘉,治国不如荀彧,军事能力不如荀攸,是个千里之才,做个太守还是可以的,不过程昱忠诚于曹魏,胆子大。

    曹操没有军粮的时候拿人肉给曹操供应军粮,是个狠角色。

    

贾诩传(一)() 
    贾诩(xu,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历史上的贾诩有毒士之称,算无遗策,每料必中,出谋划策以毒狠著称,跟鬼才的郭嘉齐名,不过贾诩的生存智慧是高于郭嘉的。

    如果说谁是三国最聪明的人,那肯定是贾诩了。

    聪明之处在于贾诩的生存智慧和心术,贾诩独善其身,贾诩审识度势无人能及。

    具体体现在哪方面,有几件事情来说明。

    第一件事情:曹操征张绣,张绣问贾诩,我是战,还是降,贾诩说,你是曹操的对手吗?张绣说,不是,贾诩说即然不是曹操的对手就降了吧。

    张绣果然就降了曹操,曹操很高兴,接受了张绣的投诚,这时候的曹操不地道,看不起投降的张绣,反而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张绣的大将胡车儿。

    张绣气急找贾诩,曹操想杀死,我要反了他。

    贾诩说,反就反吧,没有什么的。

    张绣说,你有计策吗?

    贾诩说,有一计,咋们假装移营,等走到半路,曹操疏忽大意,咋们再反攻曹操,肯定能生擒了曹操。

    张绣说,这个主意不错,采纳贾诩建议,果然打的曹操措手不及,曹操正在花天酒地,听说张绣反了,衣服都没穿齐整就开始跑路。

    张绣杀了曹操的大将典韦,曹操的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为救曹操,挡住张绣而身死。

    贾诩够狠,够毒,这是曹操最危险的一次,差点就挂了。

    第二件事:曹操再征张绣,张绣又用贾诩,怎么办,贾诩说不要出战,张绣说我试一试,结果被张绣被曹操埋伏,大败而归。

    张绣在不出战,安心守城,曹操突然撤军,张绣见是机会,带领兵马要去追曹军,贾诩说不要追,追的话,肯定要大败而归。

    张绣不信,领兵去追,结果中了夏侯惇的埋伏,大败而归。

    张绣说,悔不该不听贾诩之言,贾诩说现在再去追,肯定能大胜而归,张绣不信,问贾诩这是为什么。

    贾诩说,不要问,现在去追,回来我再告诉你。

    张绣怀着试一试的心理又去追曹军,结果真追上了,一击便溃,大胜而归,抢了一大堆军资,粮草。

    张绣问贾诩为什么第一次追反而大败,先生叫我第二次追便能大胜。

    贾诩说,曹操战败了没,没有败,他撤兵肯定是朝中有事急着回去,他肯定担心你会追击他,曹操肯定会亲自断后,你去追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大败而回那是正常的,断后打败你后,他肯定急着回来赶,留其他人断后,你如果再去追大胜而回也是情理之中。

    张绣对贾诩的智慧崇拜的五体投头,简直是算无遗策,每料必中。

    第三件事:建安四年(199年),袁绍遣人招降张绣,并与贾诩结好。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点优势:曹操挟天子令诸侯,名正言顺;曹操兵力较弱,更愿意拉拢盟友;曹操志向远大,一定能够不计前嫌。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大喜,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第四件事: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战于官渡。曹军军粮用尽,曹操问计于贾诩,贾诩说:“您在精明、勇敢、用人、决断四个方面都胜过袁绍,之所以相持半年不能过取胜,是想顾及周全啊,抓住机会,便能很快取胜。”曹操称善,后来抓住机会偷袭乌巢,一举战胜袁绍。河北平定后,曹操领冀州牧,改任贾诩为太中大夫。

    第五件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

    神机妙算,可惜曹操不听,可能后来贾诩也想通了,曹操就是要大败一场。

    第六件事: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抗曹。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欲急战速胜不得。九月,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送子为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离间他们。”曹操采用他的计谋,写书离间马超和韩遂,使他们内乱。曹操视时机成熟,主动对关中联军发起进攻,大胜而归。

    第七件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

    第八件事:不结交权贵,不参与政治纷争,该说的时候会说上一两句,不该说的一句也不说,就连婚嫁都不与权贵联姻,非常的低调。

    第九件事:黄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东吴,未达到预期战果。当初,曹丕便问计于贾诩:“我想统一天下,吴、蜀应先征讨哪个?”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返。同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贾穆袭爵。

    贾诩一生不喜欢去争,低调行事,算无遗策,官至太尉,得善终。

    在我们看来贾诩是拥有一种生存大智慧,不过贾诩也曾干过一些缺德的事情,叫郭汜,李傕反攻长安,把持汉献帝祸国秧民,这件事贾诩后来是很后悔的,知道自己做错了,尽量的补救,郭汜,李傕要杀人的时候就拦一拦,要抢百姓的时候就劝一劝。

    

郭嘉传(一)()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着名谋士。

    郭嘉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在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军事天才,如果说曹操的荀彧对应萧何,荀攸对应张良,贾诩对应陈平,那么郭嘉在曹操看来相当于韩信,也有人说像陈平,我觉得军事能力这方面体现更像韩信。

    为什么我会给这么高的评价,韩信和郭嘉可能不在一个档次,韩信是能文能武,统领三军的元帅,而郭嘉无非为曹操出谋划策,历史上也是名不见经传。

    第一点:曹操光芒太盛,掩盖了其光芒,郭嘉没有机会统领三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