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逍遥的大明王爷-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才没受伤的敌人没有放弃反抗,拿着武器向锦衣卫杀去,只是离着10米远,遭受了弩箭的第二次袭击,全部倒下了。

    粮食的大火窜的老高,离着几里远的小李庄都看到了,慢慢地有越来越多的村民从家中走出观看,但是在锦衣卫和老李的安抚下,众人都回屋了。大李庄也是如此,谷大用也被庄客通知,然后衣服都没穿整齐,就出了管庄府,配合锦衣卫让村民回家。

    离着草棚子最近的是山脚已经入住的山东百姓,孩子,女人,和老人被留在家中,毕竟还有着围墙,目前看来,现在的新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男人则是跑出大门外,遇到隔壁的,附近跑出来的男子,开口询问道“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大的火,草棚那里怎么这么乱?”不一会就有锦衣卫来安抚,大概的说了是粮食失火,众人这才回屋了,明日还有活要做,还是睡觉吧。

    过了大约一个多时辰,住在草棚子的几千号人才安抚了下来,回到自己暂居的草棚,亲人也基本都找到了。锦衣卫则是在统计情况,现在粮食已经全部着火,再去扑灭已经没什么意义了,旁边都是泥土,火势也不会扩大。

    最后统计出来,贼人一共27个,死了15个,还能喘气的12个。看守死了2个,军户被杀了2个,还有四个是在混乱中被踩踏致死的,3个不到12的孩子,一个老妇。粮食2000石全部被烧光了,这就是夜里发生的全部。

第三十八章 恢复平静() 
一期生全部被拉去安抚人心,基本总结了三点告诉百姓,第一,昨夜放火杀人的是草原派来的奸细,和山东人无关,不用担心会被牵连,第二点就是现在要全力投入到造房中,有了房子,你们才会更安全,第三点,昨夜虽然粮食被烧了,但是不用担心,新的粮食会送来,不会让你们干活却吃不到饭。

    有了一期生的安抚,众人开始重新投入到了工作中,而且都是拼尽全力地干活,于公于私,早日把房子造好对他们都有好处。几千号人投入工作,有了一期生的安排指挥,倒也不乱。

    朱厚照兄弟两带着刘瑾和几个侍卫到了那两个看守家中。第一个去的那个看守叫李四,在老李的引路下,很快就到了李四家门口。破旧的大门关着,却关不住里面传来的哭声。老李上前喊门,一会儿门开了,开门的是李四的老爹,叫李老实。李老实看到朱厚照兄弟二人愣了一愣,急忙要跪下行礼,被朱厚照拦住了,“带我们进去吧”朱厚照说道。李老实急忙到头前引路,门一开,哭声越发清晰了,有女人,有小孩。

    刚进门没几步就到了正堂,屋子是茅草屋,一共就2座屋子,都不是很大。正堂摆了张门板,上面躺着个人,估计就是李四了。里面人不少,有好几个,都跪在门板旁,李四是头朝北脚朝南躺在门板上,脚边放了个火盆,旁边一个女人在不停地往里放黄纸。李老实此时对着家人说道“太子和二殿下来了,都快过来行礼。”

    几人停住哭声,就要出门给朱厚照兄弟两行礼,毕竟大堂已经站不下更多的人了。朱厚照手一挥“不用行礼了,你们继续。”这时朱厚照站在门边看到了躺着的李四。年岁大概40不到,不过村里人一般都看着老成些,应该还没那么大,长的和李老实很像,都是一张憨厚的脸,只是现在的表情不是那么自然,毕竟死时是带着愤怒的,眼睛也闭着,估计是家人处理过的,倒着的时候眼睛是睁着的。李老实在旁边介绍着家人,一个是老伴儿,估计60多,脸上都是皱纹,哭的很凄惨,在火盆烧纸的是李四媳妇儿,旁边跪着的是李四的三个孩子,最大的11,最小的6岁。还有两个女子,是李四的妹妹,也是嫁在村里的。李四是李老实的长子,也是独子,要不是留下了2个孙子,李老实这家就算是绝嗣了。

    朱厚照向刘瑾招了招手,刘瑾拿着个包袱就过来了。朱厚照此时对着李老实正色说道“你们家的情况我了解了,这次李四也是为了庄里,为我效命了,这我不能不管,这包袱里是100两银子,算是李四的抚恤银子,以后你们家的人头税也由庄里来交,知道李四最小的孩子成年。”刘瑾听着就把包袱递给了李老实,李老实却是跪倒在地,屋里的也立马跟着跑门口,跪在李老实后面。李老实从早上知道李四的死,到现在都没掉眼泪,只是面色沉重,双眉紧皱,可在跪下后,却是哭了出来“谢殿下,谢殿下大恩啊。”后面的家人也是跟着叩头谢恩,最小的儿子才6岁,不懂为什么要向着两个陌生人叩头道谢,但是娘亲让磕头,就磕头吧。朱厚照连忙让他们起来,不经意间看到6岁的孩子很好奇地看着自己,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见他们不肯起身,又都是女眷,侍卫也不好上去搀扶,朱厚炜拉了拉朱厚照的衣袖,朱厚照才和小孩子的对视中回过神来,于是说道“还有人家要去,我们先走了。”说完就头也不回地向外走去,后面的朱厚炜刘瑾和侍卫,老李也连忙跟上。李老实一家也没起身,转了转身体向着朱厚照离去的背影继续磕头。

    朱厚照快步走出了大门,离了李老实家一段距离才吐出了一口气。朱厚炜等人跟着,所有人都不说话,街上只有几人的脚步声,衣服摩擦的声音以及隐隐约约的哭声。朱厚照走着走着停下了,转头有些迷茫地问朱厚炜“这就是失去亲人的感觉?”朱厚炜“每个人的感觉都会有所不同,但是痛哭和悲伤还是最主要的情感。”这是朱厚照第一次见到死人,也是第一次见到失去亲人的家属,心中的感觉十分复杂。

    朱厚照又问道“我们是不是给的太少了?一条人命就100两?”朱厚炜回答“我不知道是多了还是少了,但是可以问问侍卫,一旦因公殉职会拿到多少抚恤银子。”朱厚照看向了身后的一个侍卫,侍卫就抱手施礼道“回太子,我大明军士可以拿到了抚恤银子为20两。”朱厚照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旁边的朱厚炜却是轻飘飘地来了句“不是发多少,而是可以拿到手里的。”朱厚照转头看一了眼朱厚炜,觉得话里有话,然后看着侍卫。侍卫连忙低头,不说话了。朱厚炜看了就知道,后世记载的没错,抚恤银子经过了一系列的中间环节,真正到军士家属手中的绝对没有那么多。朱厚照还在看着侍卫,脸上的表情也越来越愤怒。朱厚炜开口劝道“算了,别为难他了,你心里有数就行。”朱厚照这才收回目光,让老李在前带路。

    之后,朱厚照兄弟两陆续到另一个守卫,以及其他两个军户家中看望,承诺都是一样的,赏银也是一样的。看到的也是一样的情形,亲人举办丧事,沉痛而又悲伤。

    这四个人都是为了皇庄而死,所以受到了优待,其他四人属于意外,不过朱厚照还是吩咐谷大用每家发了10两银子算作安慰。这次的事件人员死亡不多,但是受伤的很多,足有200多人,都是踩伤,擦伤。李子郁已经去了南方,走的时候朱厚照还给了他10两银子做盘缠,给的太多李子郁不会接受,还容易遭人惦记,不过还是关照牟斌派人暗中保护李子郁。

    村子里这么多人受伤,虽然都是小伤,不过也不能让他们这么硬挺着熬过去,随意朱厚炜的专职御医黄德良出场了。黄德良也是很忙的,要组织太医院对朱府学医的学生进行教导,还要开班培训产婆。经过半年的培训,上个月黄德良的产婆班开始了第一次接生。接生人员有民间的有经验的产婆1人,还有2人是朱府学医的女生,第一次的接生还是很成功的。一个月间总共接生了15次,成功了13次,以现在的医学角度来说,这个成功率已经很高了。朱府出资,出铺子,接生人员,太医院负责出妇科专家,专门在内城成立的商铺,主要经营接生以及女性疾病,但不负责卖药。商铺性质是私企,属于朱府产业,店铺是两层楼,装修地简洁大气,大门上方挂着一块牌匾,是朱厚炜的手笔,上面金光闪闪的四个大字“妇女之友”,落款是“金庸”。

    这位大作家到目前为止还是人们眼中最神秘的名人,一本《射雕》可以说是全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作者的真实身份却没人知道。导致民间对于作者的猜想那是千奇百怪,有说是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的巨汉,有说是面如冠玉,风姿卓越的书生,还有说是行走江湖,个性直爽的女侠,众说纷纭。这次给妇女之友题字,把妇女之友的名气一下就打响了。

    黄德良听到朱厚炜的召唤,只好放下身上的其他事物,带着几个优秀的徒弟,来到小李庄。然后就开始对受伤的百姓进行治疗。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死者的家属把太子的封赏快速地传播到了2个皇庄的所有人家,军户受了伤也找来御医治疗,百姓的心被朱厚照征服了,人人都念着他们兄弟两的恩德。

    人心稳了,做事也就事半功倍,完工的院子越来越多,住到新家的军户也越来越多,还留在草棚的军户已经不足200户了。等山脚的房子全部建好,大李庄和小李庄的房屋也要开始准备重建了。

第三十九章 造水泥() 
皇庄的工作进度很快,即使算上原本村里的房子重建,估计1到2个月也能完成了。现在皇庄有着丰富的人力,下一步的水利计划也就可以展开,但是像修建水库用什么材料是一个问题。

    大明修建水库最主要的就是石料,不过要挖取这些石料所耗费的人工是很多的。现在才是2个庄子,而皇太子庄田现在一共有10个庄子,即使以现在的人力,选择用石料修筑还不知道要修建到何年马月。所以朱厚炜决定使用新的建筑材料——水泥。

    朱厚炜前世的小时候大约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在他们家住的院子不远处就是一个水泥厂,他老爹也在水泥厂里做过好几年的工人。小时候,朱厚炜也经常去那里玩耍,对于水泥朱厚炜是很感兴趣的。小孩子嘛,都喜欢玩泥巴,而水泥对于他们来说就是高级的泥巴。从小的耳濡目染使得朱厚炜对于水泥比较了解。

    朱厚炜把召集了两个庄子和新来百姓中的一些烧过砖,陶瓷的工匠,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图纸先制造一个立窑来。

    水泥是很早之前就有的,水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人在建筑中使用的石灰与火山灰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与现代的石灰火山灰水泥很相似。用它胶结碎石制成的混凝土,硬化后不但强度较高,而且还能抵抗淡水或含盐水的侵蚀。不过京城附近没有火山,更没有火山灰,所以这种水泥就被朱厚炜放弃了。

    朱厚炜要制造的是波特兰水泥。1824年,英国建筑工人约瑟夫·阿斯谱丁(josephaspdin)发明了水泥并取得了波特兰水泥的专利权。他用石灰石和粘土为原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在类似于烧石灰的立窑内煅烧成熟料,再经磨细制成水泥。因水泥硬化后的颜色与英格兰岛上波特兰地方用于建筑的石头相似,被命名为波特兰水泥。

    现在想要制造出这种水泥唯一的困难就是立窑了。立窑对于现在大明的技术来说困难不大,难得是如何操作立窑。立窑的特点是产量低,费用高,难操作。不过在这个时代已经是最好的选择,现在机械立窑根本造不出,更不用说各种转窑了。

    过了半个月,立窑总算被造好了,为了不造成严重污染,朱厚炜把立窑建在离皇庄比较远的位置。造好后的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试生产,结果没成功。朱厚炜也不气馁,让工匠好好熟悉操作,检查并修复立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小心谨慎,不要出现受伤的情况。

    立窑差不多有8米高,在大明来说已经不矮了,在百姓的眼中,形状也比较奇形怪状,让人感到害怕,不过这是太子要建造的东西,被招来的工人还是一咬牙地开始摸索这个怪东西。

    立窑的性能自然有工匠慢慢摸索,朱厚炜也不担心他们会让人失望。那天烧粮草的贼人被锦衣卫带去本部,经过“一系列的问候”,得出的情报跟上次没有什么进展。最后还能喘气的也只剩下6人。本来要让他们去石山挖石头的,不过现在不需要了,朱厚炜想了想,然后就在京城周围买了做煤矿山,让那6个人先去挖煤。有两个锦衣卫看着,这6人也闹不出什么事情来。

    这一片矿山不是很大,不过有一部分是露天煤矿,挖取比较方便,朱厚炜特意花了5万两买下了这座矿山。朱厚照本来还有些不愿意,朱厚炜却是劝解说“现在一次性把钱付清了,以后即使知道是皇庄的产业,百官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是真金白银买下的。”朱厚照才不情愿地答应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