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大革命-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砌好的窑还不能试,要干燥一段时间才能试。但陈华清不想等这么长时间,便让匠人们想办法,怎样才能让水泥窑和砖窑尽快投入生产。匠人中有一部分不同意陈华清急功近利的做法,他们认为自然干燥的效果最好。另一部分匠人虽然同意,但却有两种不同的办法,一种是用小火烤,另一种是用烟熏。

    对于不同意的匠人,陈华清给他们讲了自己的想法。水泥窑和砖窑用的主要材料是青砖和粘土,中间也夹杂着一些石灰。刚砌好的窑中含有不少水分,现在天气寒冷,如果让它自然干燥的话,水分就会结冰膨胀,破坏窑的结构。匠人们都知道水结冰后膨胀,同意了陈华清的说法,尽管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水结冰后会膨胀。

    不过说实话,水分结冰膨胀确实会影响窑的结构,但影响微乎其微,再加上窑内经常被火烧,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副作用。

    而对于小火烤法和烟熏法,陈华清也不知道哪个法子好,便叫人做了两个和水泥窑结构差不多的模型,分别用小火烤和烟熏,观察结果后再做决定。

    陈华清的做法赢得了匠人们的赞扬,同时也对模型法有了兴趣,有些识字的匠人还把这种方法记在了纸上,准备回去研究研究。说到这,不得不吐槽下,咱们古人有很多伟大的奇思妙想,模型法在宋代便有应用,可惜的是,长久的战乱、古人的敝帚自珍,让这些珍贵的技术遗失在历史长河中,让人扼腕叹息。

    一天一夜后,两种方法分出了高下,烟熏法被采纳。小火烤法也不错,但在实施过程中不易控制火势,火势大了容易烤裂,火势小了干燥得不彻底,相比之下还是烟熏更稳定。

    干燥完成后,便是试窑,众人选了一口干燥得最好的水泥窑开始试用。早在试窑前,陈华清就把需要的原料烘干并磨成粉末,再把石灰和粘土大致按照三比一的比例加入水泥窑内,同时加入少量的粉煤灰和铁矿粉,加以煅烧一定时间,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投料的多少。

    煅烧完成后,得到的熟料块,基本上就是水泥了,为了防止水泥过快凝结,还得再加入一定量的石膏,最后再磨成粉末。这就是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两磨一烧”,无论水泥的加工工艺再怎么发展,“两磨一烧”都是基本过程。

    陈华清把最后得到的水泥成品和细砂子、水混合起来,想看看自己烧制的水泥合不合格。工匠们按陈华清的说法把水泥砂浆砌了一堵墙,从结果上看比单用粘土砌墙结实。

    看来这水泥用来当粘合剂还行,不知道用来制混凝土效果如何。陈华清把水泥、水和粗砂(含石子)混合,制成混凝土。结果很令人伤心,混凝土块直接开裂了。看来理论和实践总是有差距的,不过陈华清也没灰心,烧制出来的水泥能用作粘合剂也就很不错了,毕竟他以前最多也就是参观过水泥的生产流程,可没有亲自动手参与生产。

    水泥的功用确定以后,陈华清开始和匠人们讨论在使用过程中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水泥烧制出来可不代表着就万事大吉,使用水泥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门道。举个例子,用水泥盖房子,肯定和盖土胚房不一样,顶梁的设计、墙体的高度厚度、地基的确定等问题都得重新考虑,陈华清和匠人们要忙的事还有很多。

    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劳动让陈华清病倒了,这让陈华清有写惭愧,幸亏自己每天还锻炼,不然自己连这几日的工作都撑不下来。不过在生病期间陈华清也没闲着,把烧制水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并结合自己脑袋里的知识,思考如何改进水泥的生产工艺。

    可惜,要想改进工艺首先必须得由作坊式的生产升级为工业化的生产,在当前条件下根本不现实。陈华清摇了摇脑袋,把这些烦人的事暂时先抛开。

    和匠人们共同劳作的这段时间,给陈华清最大的感触是史书不可尽信。按照史书上的说法“士农工商”,农民的社会地位高于匠人和商人,但在现实生活中陈华清看到的是匠人和商人的地位高于农民,甚至高于科举失败的读书人。并且,“士”指的不是读书人,而是做官的读书人。说白了,“士农工商”不是对社会职业的等级划分,而是“官本位”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只要你不是官,你就什么都不是。

    在水泥厂走上正轨后,陈华清和李明轩、石当开始组建护卫队。加入护卫队有两条硬性标准,一是只要良家子,如果识字的话更好,二是所招人员不能是家中的支柱。两条标准下,护卫队共招了五十人,这五十人都是青壮小伙,且家里兄弟较多,缺了他们也不影响家里,况且护卫队管饭,能给家里减轻负担。

    护卫队的架子搭好后,剩下的主要是训练了。老白杆兵陈升在得知陈华清要组建护卫队,便自告奋勇地要帮陈华清训练,陈华清当然求之不得,便让陈升和石当一起训练护卫队。

    护卫队招够人后,李明轩便去忙自己的事了。早在村民聚居点时陈华清便让李明轩招募一支精干的小队用来打探周边卫所的消息,后来由于攻打郑家堡,打探消息的事不了了之。如今,村民们基本安定下来,打探消息的事重新提上日程来。李明轩准备在原有小队的基础上再招一批人,扩充队伍。

    现阶段李明轩组建的情报小队的主要任务是打探石砫周边几个卫所的虚实。按照陈华清所了解的历史发展,奢崇明的叛乱是肯定会被平定的,但平定后明朝对于西南的控制力大大下降,军事上主要表现在卫所制的彻底崩溃。在平叛战斗中,各地卫所逃的逃、散的散、被消灭的消灭,故后期明朝官员不得不靠土司制衡土司。

    李明轩组建好情报小队后,便开始干活。很快,周边的卫所便多了一些逃难的人,收集情报的工作很快便展开了。

    护卫队这边,陈华清很感兴趣石当和陈升是怎么训练的,便观察了几天。专业人士不愧是专业人士,石当教队员们在使刀时怎么巧用力,刺枪时怎么做到刺得力度最大而又不损伤手臂,陈升主要教队员们合击之术,两人或三人一组,有攻有防。

    说实话,原本陈华清以为自己尽管不是学军事出身的,但肚子里还是有一些干货的,在看了石当和陈升的训练后,陈华清庆幸自己没有去训练,否则真要笑死人。不过,陈华清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比如队列训练、不定期的拉练等。陈升是个老兵,对陈华清的建议很是赞同,在行军途中怎么保持纪律是很考验将领的,平常多进行一些训练很有必要。

    护卫队的队员们多是年轻人,接受能力很强,但个性也很强,不怎么遵守纪律。对于经常冒头的队员,石当罚得相当狠,比如去水泥厂白干一天、打扫整个训练营地等。对于表现良好的队员,石当也会有赏,比如奖励几尺布或者其他补贴家用的东西,一开始这些东西是石当自己垫付,后来陈华清知道后便把奖赏从护卫队的给养中提取。

    石当的赏罚分明很快便让他在护卫队里树立了威性,也把护卫队凝聚到了一起。在训练之余,陈华清每天傍晚还给队员们扫盲,还讲一些时事或典故。慢慢地,队员们每天训练完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抢一个好位置方便自己听讲,除了必要的认字外,他们最感兴趣的便是陈华清讲的奇闻异事。

    有一次,陈华清讲到西晋的石崇和王恺斗富,当说到两人用饴糖、干饭洗锅,用蜡烛作柴火,用丝绸作步障时,下面有的队员很怀疑:“教导员(陈华清让队员们这样称呼),他们这么浪费,朝廷怎么不制止。”

    陈华清叹了声道:“西晋朝廷不仅不制止,皇帝还赏赐王恺奇珍异宝助他斗富。”

    听了陈华清的话,下面的队员们窃窃私语。他们都来自穷苦家庭,特别是近年来年景不好,在他们的记忆里,吃饱饭是很奢侈的。现在听到竟有人如此斗富,都感到不可思议和些许不愤。

    马铃和陈升也在一旁听着,陈升听到斗富时眼皮跳了跳。在马千乘因开矿之事得罪太监而下狱时,当时陈升是马千乘的亲兵,他跟着秦良玉去金陵(南京)求人给马千乘脱罪。一路上,他见到了太多太多江南的豪商大族们拼财斗富,奢侈之风盛行,八百里秦淮河夜夜灯火通明。若在盛世,这是一番盛景,可现在是什么,明眼人都瞧得出来,大明已经日落西山了。

    天完全黑下来后,众人都散去。马铃和陈升同路,走着走着,陈升突然感慨了一句:“陈小子胸怀天下啊!”

    “嗯?”马铃没听清。

    陈升笑笑不语,大步走向自己的住所,搞得马铃一愣一愣的。不过马铃很快便不在意了,她现在觉得陈华清对护卫队的一些做法很值得白杆兵借鉴,抽个时间得找陈华清请教请教。至于是不是单纯的请教,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第三十三章 成都混战(上)() 
成都城外,等了半个月的秦良玉终于等到了登莱副使杨述程、安锦副使刘芬谦的援军。杨述程、刘芬谦接到朝廷的诏令后,马不停蹄地往成都赶,如果成都失守,朝廷绝对会让两人吃不了兜着走。

    两人率兵到达成都时得知成都还未失守,着实松了一口气,同时,两人也得知石砫秦良玉在成都城外。对于秦良玉,杨述程和刘芬谦还是有所耳闻的。天启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后金围困沈阳。朝廷命各地兵马驰援,在诸路兵马中,白杆兵战斗力最强,战果也最为丰厚,甚至隐隐把辽东边军盖了一头,战后皇帝接见了秦良玉,当面嘉许,并赐她“忠义可嘉”匾额,封诰命夫人,进二品服,以女子之身获如此荣誉在大明也是头一个。

    人的名,树的影,既然知道秦良玉在这儿,杨述程和刘芬谦两人就得去拜访一下,顺便商量接下来怎么办。

    秦良玉在得知杨述程和刘芬谦道成都城外后,本想带人前去拜访,却没想到二人先来拜访自己。杨述程和刘芬谦二人来到秦良玉的主帐,三人一阵寒暄后,秦良玉率先开口问道:“不知两位将军对当前局势有什么看法?”

    杨述程比刘芬谦资格老,先应道:“秦将军,我和刘老弟一共带来了八千兵马,再加上秦将军你的白杆兵,咱们三家合起来都没有叛匪人多,局势不利啊!”明代将领作战多靠人海战术,当己方人数少于敌方人数时,一般不肯出战。

    刘芬谦也道:“杨将军此言有理,秦将军,也不瞒你,我和杨老哥为救援成都,连日来让手下兵士拼命赶路,这才没耽误军情。不过兵士赶路过急,恐怕没多少气力作战了,还得休整几日。蜀道难走,秦将军你也是知道的。”

    秦良玉清楚蜀道难走,杨述程、刘芬谦能这么快赶来,的确不容易,但不打一场硬仗,怎么减轻成都守军压力?

    “要不这样吧,咱们等杨总兵(四川新任总兵杨愈茂)和张总兵(贵州总兵张彦芳)前来,共同商议。”杨述程建议道。

    秦良玉摇了摇头,“杨总兵还在召集兵马,到成都时只怕到明年了,贵州地面也不安稳,巡抚李大人(李标)已调张总兵回去弹压地面。”这是秦良玉近日得到的情报。

    “这真是那秦将军你说怎么办?”刘芬谦没想到局势这么糟。

    杨述程也望向秦良玉,希望她能拿个主意,毕竟秦良玉声名在外,而且她也更了解当地情况。

    “我认为咱们得在城外打一仗,不求歼敌,能逼退就行,然后趁机入城,依靠成都城墙之利来阻敌。”秦良玉也不客气,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杨述程和刘芬谦对望了一眼,点了点头,当前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两人的部队还得休整几日。最后三人商定,三日之后,向叛匪发起进攻。

    奢军大营,奢崇明得知明廷有两只援军赶到后,便召集部将商议战事。待众人来齐,奢崇明先让众人坐下,而后告知了众人这件事。

    张彤在众将中威望很高,先提出自己的建议:“王上,我们必须得速战速决,尽快攻下成都。”奢崇明懂张彤的意思,打消耗战奢军耗不过明军。

    奢军主簿站起来,苦笑道:“张将军言之有理。只是军中粮草不足,攻城器械损伤颇多,不好攻城啊。”主簿掌管军中粮草辎重,很明白奢军目前面临的窘境,连续多日不计代价的攻城,奢军损失不小,后勤面临的压力也很大,必须得补充一些给养,否则很难撑下去。

    其余诸将听后面面相觑,他们只负责打仗,从永宁到成都,一路来攻城克地,抢掠了不少东西,形势一片大好,怎么现在居然会给养不足。

    樊龙见众人不说话,咳嗽了一声,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