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良栋是在荆州府境内接到朱燮元的手令,既然朱燮元要让吕梁镇驻守赤水卫,那下面的路就不能由吕梁镇自己选了。
朱燮元派来的信使也是领路人,带着吕梁镇沿着长江走水路进入四川境内,在夔州府休整后,过重庆府,到达此次的目的地赤水卫。
历时二十八天,吕梁镇从吕梁到贵州,整个吕梁镇从上到下,包括谭良栋和卢象升,体会了一番超长途行军的苦,
在路过重庆府时,谭良栋见到了朱燮元派来的慰问大使,带来了大量的新鲜瓜果。
川贵属于西南内陆,九月份天气仍很闷热,由北方人组成的吕梁镇在这样的天气下行军,早就渴得不行,朱燮元派人送来的瓜果正合适。
慰问大使见到谭良栋和卢象升,拱拱手道:“卢提督,谭将军,可还吃得惯?”
北方主食是面,南方主食是稻米,卢象升还好,他本身就是江南人,谭良栋就有点不习惯了,习惯了吃面,乍一换成大米还真有些不适应。
“还行,地图送来了没?”谭良栋问道。
“地图在马车里,这是总督大人专门吩咐过的事,下官可不敢忘。”
谭良栋让参谋司的人把马车上的地图搬下来,朱燮元给谭良栋提供的地图比兵部给的要详细得多,有川贵两地的整体地图,也有各地分府的详细地图。
慰问大使继续道:“卢提督,谭将军,总督已经在赤水卫为吕梁镇备好物资,等你们过那边时便可交接。”
卢象升道:“好,麻烦朱总督了。”
“卢提督客气了,总督大人还有一事,不知卢提督可否方便?”
“什么事?”
“总督大人欲邀卢提督到成都府一叙,共同商议战事。”慰问大使道。
卢象升和谭良栋对视一眼,看来朱燮元是要对吕梁镇摸底了,便道:“好,不知朱总督是让我现在就去,还是等在赤水卫驻扎好?”
“越快越好。”
“那行,你先去那边等着,待会我自会去找你。”
慰问大使走开后,卢象升道:“良栋,我觉得你比我更适合去见朱总督,吕梁镇是你一手带出来的。”
谭良栋摇头道:“吕梁镇的情况你也清楚,朱总督问的多半也是一些基础的情况。不过,建斗,吕梁镇必须是作为一路主力,这点你要和朱总督说清楚。”
“好。”
就在重庆府,卢象升和谭良栋分道扬镳。
(本章完)
第125章 125。CD府,赤水卫()
由于奢安叛军仍在,成都周围的守备很严密,卢象升在慰问大使的带领下,在城外排队等候接受盘查。
对此,慰问大使带着歉意道:“卢提督,这是总督大人为防止奸细入城,还望您不要介意。”
“没事。”卢象升摆摆手,朱燮元这样做反而能让他安心,若是朱燮元乱搞,他直接扭头就回,吕梁镇跋涉千里,不是过来送死的。
卢象升在等待的过程中,望了望成都这座西南第一的雄城。成都城墙上满是刀剑的划痕,有些地方还留有炮弹轰击的痕迹,这让卢象升心中警惕,难道叛军中已经装备了火器。
由于有慰问大使的带领,城门的士兵只是检查了一下卢象升的行李和马匹,便放行。
成都巡抚衙门,也可以称作是总督衙门,朱燮元一般都是在这里办公。
“总督,我把卢提督带来了。”慰问大使行礼道。
朱燮元点头道:“好,一路劳顿,你先下去休息吧。”
“是。”
随后,朱燮元带着审视的目光看着卢象升,卢象升今年才二十四岁,在朱燮元看来就是个毛头小子。
卢象升忽略了朱燮元的目光,拱手道:“下官参见总督大人!”
“不必多礼,卢提督,解决贵阳之围迫在眉睫,我也就不跟你客气了,吕梁镇的人数、装备、主将你且一一道来。”
这是朱燮元对吕梁镇的摸底,兵部虽然给他送来了吕梁镇的基本情况,但朱燮元不太相信,当了三年总督,明军内部是什么样子他比谁都清楚,纸面情况和实际情况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要从卢象升这得知吕梁镇的实际情况,这事关他的部署,真正上了战场主将一般不会虚报,不然很容易被派到危险的地方。
卢象升在吕梁镇那么多天不是白待的,随即把吕梁镇的编制、人数、装备、各部将领的情况说出来,末了,卢象升补充道:“总督大人放心,吕梁镇新成,谭良栋谭将军是个爱兵的,军中并无卫所之内的恶习。”
朱燮元抚须道:“吕梁镇四千战兵,实力不弱,军资粮饷所需几何?”
在吕梁镇中,军资粮饷全由后勤司负责,卢象升不清楚,直接道:“总督大人,下官虽为提督,但并不干涉吕梁镇之事,军中所需粮饷军械全由吕梁镇后勤司负责。”
听了卢象升这话,朱燮元不由得对卢象升高看了一眼,文臣领兵最容易出的问题便是文臣行使武将的职责,变相剥夺武将的指挥权,若是文臣指挥得好也就罢了,但事实上很多情况文臣都只是纸上谈兵瞎指挥。
朱燮元在当上总督时就犯过类似的错误,导致第一次收复重庆府没有成功,卢象升作为提督能不乱插手前方战事,这很难能可贵。当然,这也是卢象升不了解吕梁内部的具体情况,卢象升和谭良栋二人一文一武,不会随便干涉对方。
“那就让吕梁镇自己把所需的军资粮饷报上来。不过,吕梁镇四千人所需必不是小数目,我已征召八千民夫专为前线运送各项物资,这转运之事是由你负责吧?”
“这是下官的份内之职。”
“好。”朱燮元站起身来,接着道:“贵州平乱,安氏军力颇多,又是本地作战,明军各部需协同作战。卢提督,吕梁镇四千战兵,已经能和石砫白杆兵持平,不知那位谭将军是怎么想的?”
“总督大人,吕梁镇当作为一路主力。”卢象升坚决道,吕梁镇自成体系,单独作为一路更好。
朱燮元沉默,半晌后才道:“先让吕梁镇把所需的军资粮饷报上来,完成转运之事。”
卢象升点头,也不再多言,吕梁镇若想作为一路主力,需要给朱燮元证明自己的实力。
赤水卫,吕梁镇各部在原赤水卫卫所军的营地驻扎下来。赤水卫虽然还在明军手中,但赤水卫的卫所军早已被打散,守在赤水卫的是四川龙安府的卫所兵。吕梁镇驻扎下来后,龙安府的卫所兵撤出,仅留下朱燮元派过来的观察使。
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代军队出兵作战都是扎营立寨,军营帐篷连绵不绝。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扎营立寨是实在没有办法才那样干,就像吕梁镇这样,有现成的卫所军营房,各部直接就可以分批入住。毕竟,住房子怎么都比住营帐舒服。
贵州多山,方便取木,因此房子多为木制。谭良栋和参谋司的人便住在一个大的木屋子里,住惯了窑洞,刚住进木头房子还真是不习惯。
参谋司的人把朱燮元送来的贵州承宣布政使观舆图挂在专门制作的木板上,谭良栋站在地图前细细察看。
明代的贵州可不是后世的贵州,宣慰司、安抚司、番司、洞司、佐司各种各样的司占据了贵州百分之八十的地域,贵州边上的一圈也是赤水卫、安南卫、毕节卫、平越卫、兴隆卫等各种各样的卫所。
在明初的时候,贵州周边这一圈卫所把土司们压制得死死的,但到了后面,卫所制崩溃,土司们渐渐不安稳起来,从正德年间开始大小土司就时常叛乱,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叛乱的规模就更大了。
此次叛乱的水西宣慰司,别的不说,光看观舆图就能知道水西安氏的实力,一个水西宣慰司,就占据了整个黔西和部分黔中,辖下人口多达五十余万,能出丁八万。
参谋司的人把所有的地图都挂起来,开始汇总地图上的信息,同时派出斥候队,探查靠近水西的阿落密所和白撒所两地。
后勤司,余生清点了吕梁镇所携带的物资。在出兵之前,谭良栋赶制火药,共筹备了三万斤,从吕梁到贵州,长途跋涉,又多走水路,吕梁镇携带的火药多半被打湿,一到赤水卫,余生便安排人把受潮的火药拿出来,研磨碾碎,在太阳底下烘晒。
这也就黑火药可以这样干,黑火药受潮主要是由于原料木炭的吸湿作用,属于物理变化,烘干之后还可以再次使用。若是换成炸药受潮,那就不能这么干,炸药受潮是由于里面的化学成分和水蒸气发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不可逆,因此受潮的炸药只能作废。
(本章完)
第126章 126。秦邦屏来访()
解决了黑火药受潮之事,余生又带着后勤司的人把整个吕梁镇所需的一应物资计算出来,整理成册,前往参谋司处,交给谭良栋。
“好,辛苦你了。余生,卢提督那边传来消息,他负责为咱吕梁镇转运物资,需要你的协助。”
“那吕梁镇这边了?”
“卢提督那边主要是需要确定吕梁镇所需的军需数目,得你去确认,这段时间就辛苦你了。”谭良栋要余生两头跑。
“将军客气了,这是后勤司的职责所在。”
朱燮元派过来的观察使也在参谋司处,谭良栋叫过观察使,介绍道:“这是我吕梁镇的后勤司司长余生,掌管军需供应。”
观察使拱手道:“余司长,有礼了。”
余生回道:“观察使客气。”
谭良栋问道:“观察使,我部需要火药,总督大人那里能否供应?”
观察使思忖一番后回道:“将军,自奢安叛乱以来,总督大人很重视火器部队,故在成都府办了一家火药局,可以供应火药,不过数目可能不多。”
“有就行。”谭良栋也不介意数目少,由于大半火药受潮,暂时能用的火药一万斤出头,若是战事一开,不知道能用多久,因此急需新的火药补充。
余生与成都协助卢象升转运物资,由观察使带着去。在二人离开后,炮队的郭世贵进了参谋司。
谭良栋见郭世贵一身尘土,给他甩过一把小扫帚,问道:“炮队的试验怎么样?”
郭世贵接住小扫帚,扫了扫身上的土,回道:“将军,飞雷炮在这样的山地正好使用,若是换成红夷大炮和虎蹲炮,根本就没法用,地形太复杂了。”
飞雷炮用的大铁皮桶,重量比起铜炮要轻得多,在贵州这样的山地方便搬移。
“炮队要多练,水西的地势比赤水卫更复杂。”
“明白!”
在谭良栋安排吕梁镇的各项事务时,驻守在永宁卫的秦邦屏得知了吕梁镇入驻赤水卫的消息。
“拱明,翼明,我去赤水卫后,你二人负责永宁卫,不得松懈。”秦翼明和秦拱明是已经战死的秦民屏的两个儿子,秦邦屏怜惜两个侄子,便将二人带在自己身旁。
“是!”秦翼明和秦拱明两人回道。
永宁卫和赤水卫相隔不远,又有驿道直接相连,秦邦屏带着两名亲兵很快就到了离赤水卫最近的百户所摩尼所。赤水卫破败后,摩尼所的卫所兵也基本消失殆尽,在秦邦屏靠近摩尼所时,摩尼所内突然跑出一队士兵,为首之人喝道:“来者何人?”
摩尼所位于赤水卫的后方,参谋司只派了一个班警戒。
秦邦屏诧异,这吕梁镇够谨慎,在摩尼所都安排了人。秦邦屏下了马,道:“诸位,某乃石砫白杆兵参将秦邦屏,前来拜会吕梁镇谭良栋!”
“可有证明?”
跟着秦邦屏来的亲兵大怒,上前道:“好胆,这片地界谁敢冒充我家将军,你这小兵好不晓事!”
喊话的士兵不为所动,他们只知道自家吕梁镇,哪知道秦邦屏是谁。
秦邦屏让亲兵退下,拿出自己的身份文书,递给喊话的士兵。
士兵打开文书,上面写着秦邦屏的籍贯和官职,右下角还盖着成都府的印章。
秦邦屏见士兵认真的看着自己的身份文书,不由得奇道:“小兄弟,你认字?”
提到认字,士兵露出了一丝自豪的笑容,递还给秦邦屏文书,道:“识字。”
“那怎么……”
士兵知道秦邦屏要问什么,便道:“我吕梁镇上下全都识字,将军说了,不学文化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这……”
秦邦屏带着两名亲兵过了摩尼所,对谭良栋越发的感兴趣。这年头读书人打死都不会去当兵,谭良栋在全军上下推广文化,实属独创。
赤水卫参谋司,老郭报道:“将军,石砫白杆兵的秦邦屏秦将军前来拜会。”
“白杆兵,有请。”
秦邦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