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包拯却有不同的看法“臣以为,辽人南下主要还是该看辽朝的准备,辽朝得了河套之地大半,粮食定然是掠夺殆尽的,又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若说辽朝没有应对之法乃是万万不可能。
若是储备充足,即便是今冬奇寒,辽人也能扛过这个冬天,待春暖花开,他们便会注重粮食,届时定然会以一切可能之手段筹粮,以防冬灾。”
包拯的话说的有理有据,并且正好刺中了赵祯的担忧,没错,他就是担心辽人熬过这个冬天,人在那里跌倒就会在哪里爬起来,更何况是一个国家?
若是辽人熬过这个冬天,那可就麻烦了……
。
第九百五十六章宁夏是非多()
已经复归大宋的西北之地,在这个冬天里正式被赵祯定名为宁夏,取安宁之夏之意,满朝文武都觉得这名字起的非常好,也预示着大宋西北之地安宁的意思。
而和宁夏这一路之地的名号一起抵达兴庆府的还有赵祯的一份密旨,狄青和范仲淹,夏竦三人都收到了赵祯的这份密旨,兴庆府的宁夏路衙门中。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望了半天,夏竦忽然如被抽去了浑身的力气,一下子瘫倒在座椅上,有气无力的叹道“完了,老夫的英武凯旋之姿是别想在朝中相公们面前展现了……”
范仲淹苦笑着摇了摇头“夏参政,此时还纠结与此等小事又有何意?别说你您一个人,所有西征的将士们都没有机会班师回朝,吟唱凯旋。您又何必独自惆怅?”
狄青笑了笑,指着一年倒霉相,瘦弱许多的夏竦对范仲淹道“你可知夏监军在西征之中吃了多少苦?风餐露宿,也就罢了,将士们在吃饭的时候,夏将军常常是饥肠辘辘,一边看着将士们吃饭,一边还要在军中巡视。”
“为何不就地吃饭?军中怕是不差夏参政这一双碗筷吧?”
夏竦有气无力的苦笑道“若是老夫不在军中巡视,那里知晓将士们有的有饭吃,有的还在等待,若是老夫坐倒就吃,那些没饭吃的将士怎办?在一旁等着?他们可还是要吃饭后上战场拼杀的,岂能饿着?!”
范仲淹感慨的点了点头“夏参政真君子也!”
“君子?嘿嘿……老夫已经多年未曾听过有人对我这么评价了,也不知你小子为何这么说,别忘了,老夫这么做其实是为了大军胜利,凯旋之后能得了官家的赞许,捞取战场上的功劳嘞!”
范仲淹轻轻摇头道“公莫自谦,做了就是做了,将士们得到了您如此照顾,岂能是无功?即便是参政带有一丝利益之心,然所办之事却无从偏颇,非公自说,何人明了?今公自说之过,希文叹服。”
哈哈哈……夏竦起身大笑“没想到这事情让你这么一说,老夫豁然开朗,不愧是官家御笔钦点的能臣,开导人心也是极好的!”
范仲淹笑道“这么说来,公已明了?”
夏竦笑道“这是自然,无论老夫出于什么目的,最后的接过都是将士们受益,何须如此妄自菲薄,是不是?”
范仲淹笑着点了点头,待夏竦走后,狄青伸手拍了拍范仲淹的肩膀道“你这是开导夏监军?”
“你觉得咱们开始的时候是在说什么?”
狄青想了想恍然大悟道“你这是开导了夏监军不当怀疑自己的功劳,而这份功劳官家却还没有赏下……”
范仲淹笑了笑“夏参政怕是很快就会缓过神来,说不得还要找我算账嘞!不过他也该回来了,正事咱们还没办,如何让这么多将士悄悄返回北平府,这还是个大问题,非夏参政不可。”
狄青深有同感的点头道“没错,要说奇谋,也就是他夏竦的多。这事需要他动脑子,我等老实本分之人可没有什么好主意嘞!”
晚饭过后,夏竦还是回到了宁夏路衙门,显然他早已知晓自己被范仲淹引入歧途,但在这种事情上却不好点破,免得让范仲淹和狄青看了笑话,不过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范仲淹并无恶意。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样以汉人,党项人向来是果断之人,既然已经归降,那就归降的彻底,不光听从大宋官员的调度,更是在内墙问题上服从安排,这是让大宋官员最为惊叹的地方。
狄青三人漫步在兴庆府外的党项人营地中,今夜他们要开始夏竦定下的计划,首先要找到杨怀玉。
官家在回京之时,把所有西征之兵都留在了西北,本事让夏竦完事之后追赶皇驾的,但出于对西征之兵的后勤问题,赵祯又传旨他留在西夏,什么时候狄青回朝了,他再跟着一起回去。
谁曾想夏竦等到最后,却是大军不便回朝的,而是赶往北方戍边的旨意,而他夏竦还要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人都被蒙在鼓里,这真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事情,毕竟这是数十万大军的调动,是不是千八百人,单单是营地铺开便有数十里。
为此,夏竦绞尽脑汁,最后的办法只有一个,需要杨怀玉的配合。
骑兵的调动非常简单,但动静大,而步兵的调动便稍稍好一点了,但他们的速度又慢,于是夏竦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出来。
当狄青和范仲淹两人询问夏竦的妙计时,夏竦死活都是不说,他的借口很简单“老夫不相信你们,至于为何不相信你们,你们自己心知肚明。”
这就是有些老无赖的,范仲淹是好心开导他,最后还是要被夏竦小小的报复一下,当然夏竦不会一点也不告诉他们俩,毕竟还需要他们的配合。
夏竦笑道“老夫做一次你们瞧瞧,若是还看不明白,老夫便也没有办法喽!”
狄青,范仲淹苦笑着答应下来,谁叫范仲淹拿夏竦的不舒服作弄他,虽然是最后也化解了误会,甚至夏竦还因为此事大笑一场,但最后,总是要让人家找补回来。
次日清晨,党项人猛然发现,在兴庆府驻扎的宋人军队开始有了动作,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谁会离开温暖的帐篷跑到外面去吹冷风?
这肯定是宋人开始调兵了,班师回朝应该不可能,宋人岂能全数撤走,党项少说还有一百来万的人口还没动身,大宋若是不看到所有人上路,他们能安心回朝?!
在天黑之前,他们的猜测被证实,大宋步骑再次回到营地,问了之后才知道,这是在出操训练,而且这样的训练不会中断,要每日如此。
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大宋将士们便开始收拾行装,整理军用,许多人都在念叨着“若是能回家该多好啊!”
没错,这一切太像是要开拔了,但军中的帐篷,营地都没有收起来,还是静静的呆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等着他们回来。
大军开拔之后便与步卒南路军的步卒汇合,随着军中号令,所有人放下面甲,快速的冲锋起来,这是大宋骑兵行军的基本。
只不过这次行军有些不同,当他们离开兴庆府地界之后,却看到了成群的战马在那里等待,而跟随他们而来的步卒在姗姗来迟后便翻身上马,向兴庆府方向而去,而他们,则是听到继续东行的军令。
这一瞬间,大宋的将士们只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
。
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杀气()
杨怀玉以及他手中的南路军是颇为难受的,因为他们要看着西路军以及东路军逐渐撤走,并且连十六位都要开始撤走。
而他们只能不断地帮助这些袍泽打掩护,眼看着年关将近,谁不想也跟着回朝,将士们也要回家过年啊!
赏赐不出意外的来了,当杨怀玉看到如此丰厚的赏赐后便知晓,这个年他肯定是要在西夏过了。
随同赏赐一块抵达的还有赵祯亲手写给将士们的书信。
应是传阅军中,所以杨怀玉挑选了嗓门最大的几个士卒站在军营中宣讲,刚刚开头,就把一群沙场上的悍卒整出红了眼眶。
“吾名赵祯,虽是大宋皇,但却与尔等一样,是一个儿子,丈夫,父亲,你们所经历的正是这些身份所带来的责任。朕与你们一样,御驾亲征三年未归,对家中妻儿甚是想念,那时候朕不得已而为之,只能在燕云之地思念亲人,朕明白尔等现在的所思所想,但朕只能犒赏三军以状尔等之心!待尔等回朝,朕当率百官迎之!”
这封书信用词非常简朴,在杨怀玉看来甚至有些肉麻,但这就是赵祯的高明之处,位高权重者放下身段与将士们诉说内心的情感,这最是能收买人心……
许多人听了军中略带梗咽的朗读声后也不禁潸然泪下,想想当年跟随御驾亲征的官家兵出燕云,众将士只觉得浑身发麻,重任在肩,其实相比征战沙场浴血奋战,眼前的思乡之苦又算的了什么?
再说,官家非凡没亏欠自己什么,反而是自己拿了这么多的赏赐心中不安生。
“官家真是仁义,如此丰厚的赏赐下来不算,还和我等说了这么真性情的话,不愧是咱们一起浴血杀敌的官家!”
“瞧你这话,什么叫和俺们一起?当年北伐可是咱们命好,能跟随官家一起杀敌!”
“是我说了浑话,该打该打!”
“这么说来,咱们今冬是彻底回不去了?”
“回哪去?孬种才回去,又不用厮杀,还有如此丰厚的军饷,你怎生能厚着面皮回去?别说是旁人,就是自己也瞧不起自己嘞!”
“俺娘病重,这冬天又特别冷……俺担心……”
“担心啥?!你家三位兄长在背嵬军,此次他们前往燕云戍边,有的是时间轮换,回家尽孝也不差你一个!”
“就是,再说了你家出了三位军人,你家老娘绝对是当地父母官的眼中祥瑞,还不得好好的供起来,年底年底堪磨就在这几天,嘿……说不得等你回家后,你娘的病早已是大好!”
军中都是这样的袍泽,一旦听说谁家中有事要回去,一起的都在边上劝说开解,气氛倒也是融洽,并且赵祯给的不光是犒赏和安慰信,还有最重要的东西,邮路……
杨怀玉在看到递驿出现在军营门口的时候,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他知晓这回是没有什么大问题了。
果然,军中将士们在看到递驿的时候兴奋的大叫,欢呼。
他们都清楚,递驿的出现意味着他们能把书信传递回家,家人也可把思念传递到遥远的西北军中。
在这个时候,精神上的犒劳比什么都管用,大宋将士们一时间从不能回家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各个喜笑颜开,大呼万岁。
没有什么比年节的时候思念家乡更为难受的事情了,有了递驿,最少能把这种思念化作笔墨,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也能收到亲人的消息,他们怎么能不激动?
“官家万岁!”
不只是谁第一个喊出这样的高呼,大宋军中的将士们紧跟着接连呼应,声音伴随着寒风飘向远方。
此时已经解决了大麻烦的杨怀玉并没有长舒一口气,反而是紧张的看着眼前的西夏舆图,这是皇城司在西夏时收集到的最为完整的情报,那些地方是党项人中的“硬骨头”,那些是较为软弱的妥协派,在舆图上标注的清清楚楚。
杨怀玉决定,还是按照夏竦留下的策略继续进行,一方面佯装大宋数十万精锐尽在西北的假象,另一方面加快党项人迁徙的步伐,最简单的方法便是杀鸡儆猴,先从最难啃的几块骨头上下手。
狄青夏竦这两位军中的老搭档已经跟随大军撤走了,杨怀玉唯一能有所依靠的便是被朝中官员连连成道的范仲淹了,听说他的办事能力颇为惊人,杨怀玉听说过几个关于范仲淹的轶事,划粥断齑,巧治路政,等等这些无不反应他身为一个文臣所应具备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人,杨怀玉还是乐意虚心请教并与之合作的,并且性情直率的杨怀玉最喜欢范仲淹有一说一的风格,完全没有那些朝臣身上最让人生厌的东西。
当杨怀玉走进范仲淹的官衙之后,所看到的是堆积如山且布满灰尘的卷册,以及熬成红眼兔子似得范仲淹。
堂堂的宁夏路经略使,居然变成这个样子,这着实让杨怀玉大吃一惊。
“范经略为何如此憔悴?!”
范仲淹无声的笑了笑,指了指杨怀玉道“还不是因为你的传书?!夏监军的计策极好,你又要以杀鸡儆猴之策对付那些西夏豪族,我只能把这些豪族的所有卷册细看一遍,从中找出弱点,以便你下手啊!”
杨怀玉惊奇的望向范仲淹道“你还真是上心,找到什么没有?”
“自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贺兰山下的都野一族便算是党项人中的大族,三万人左右,但现在战兵不多,经过兴庆府一战,之余下五千可战之兵……”
杨怀玉望向范仲淹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