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的目光仿佛一下便把他看透了,甚至不需要什么故意的施压,而相比大宋皇帝,辽朝的皇帝不过是个强装帝王威仪的小孩罢了。

    石批德撒骨见过耶律洪基,他的印象非常让人恐惧,每一个在他面前的人都会下意识的升起恐惧的感觉,因为这个皇帝会用突然的暴怒来惩治宫人,以此威慑群臣,也许这是萧太后给他的主意,也许是他自己想到的好办法。

    可在石批德撒骨看来,只有自身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借助暴怒让人恐惧并非是自己强大,而是手中的权利强大而已,比如眼前的赵祯,待人和煦,说话声也相当柔和,但其中却蕴含着一种让人无可抗拒的力量。

    仿佛你面前和你对话的人是泰山,是苍穹,是雷霆!

    他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意志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这才是真正的帝王,真正的出口成宪…………

    该说的话已经说了,事实上是赵祯该说的话都说了,这才留下时间给石批德撒骨父女两人说话,不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没有好说的了,他们也只能提出一些旁枝末节的问题和要求。

    节奏都在赵祯的控制之下,他早已想好,无关紧要的能答应的便答应,不能答应的也不会影响整个大局。

    果然,多保真这个女人开始了斤斤计较,她这么做在赵祯看来没有任何问题,石批德撒骨作为首领不好说的话,不好斤斤计较的东西都由她来说。

    男人的眼中通常只有输和赢,臣服和胜利,除此之外便别无他物,眼下唐括部已经输了,已经成为了大宋的爪牙,但这爪牙的锋利程度和忠实程度却关系到了黑水军的未来。

    多保真就像是一个穷怕了的妇人,不断的往唐括部扒拉着东西,向大宋讨要这,讨要那,甚至连铁锅,铁器,耕牛,良种之类的都要一应俱全。

    对于这样的要求赵祯自然是同意的,因为一旦这些东西抵达唐括部,从此以后唐括部便彻底消失了,留下的只有大宋的黑水军。

    所以赵祯不在乎,所以他同意多保真的所有要求,而石批德撒骨只是在一旁微笑不语,仿佛这一切都和他没关系,只不过是多保真这个妇人的要求而已,但赵祯明白,他看见了,每当自己同意多保真的要求时,石批德撒骨的眉头都会不自觉的动一下,显然,这个漠不关心的人正在聚精会神的听着…………

    “你向大宋提出了许多要求,朕都答应了,那接下来朕也要把话说清楚,你索要的东西,不,应该是唐括部索要的东西即可便会有人运往唐括部,负责押韵的人是朝廷的崇文苑学士张维,他在抵达唐括部后便会整理名册,编入大宋户籍,并且开始统计人口,把唐括部改编为黑水军,其间,尔等要善待之,辅助之,不得有误!”

    赵祯在多保真说完后便开口提出了自己的价码,而石批德撒骨却皱眉问到“不知他是以何名号进黑水军的?”

    “自然是长史了,你是黑水都督府的都督,身边怎么能缺少长史一职?哦,朕想起来,提醒你一下,以后无论是谁当上了这都督一职,都需要大宋派遣长史才能有效,否则便会与大军征讨…………朕这是在为你唐括部的地位着想啊!”

    石批德撒骨的嘴哆嗦了一下,最后缓缓行礼道“多谢陛下厚爱!”而事实上他情愿不要这份“厚爱”!这哪是为唐括部着想,而是把黑水军牢牢的拴在了大宋的手中,从此以后必须得到朝廷的册封,否则便有灭顶之灾!

    赵祯拉着石批德撒骨的手在宫中走着,任谁都能看得出官家的心情很好,很少有人能得到官家亲手相携的待遇,除非是亲近之臣,再无人能其右。

    当所有人都觉得官家对待唐括部太好的时候,只有石批德撒骨父女二人在心中苦笑,赵祯他白白得了近十万女真勇士,还有一个安定的辽东,岂能不高兴?

    赵祯美滋滋的喝了一杯酒,望着眼前的有些局促的石批德撒骨父女道“莫要拘谨,这是朕的赐宴,想吃就吃,想喝就喝,只不过别像朝臣一般,走的时候还順了朕的餐具,如此宫中还要破费嘞!哈哈…………”

    石批德撒骨父女两人陪着赵祯尴尬的笑了笑,赵祯也不在意,这一切都是做给外面的人看的,尤其是让某些人知晓,大宋和女真的关系很好,辽东是大宋的,是安全的……

    当然,赵祯的心情不得不好,眼下所有的一切都按照了自己的想法进行,黑水军最大的作用不是让大宋的辽东安稳,这只不过是一个连带的作用而已,这水军水最终将会扩军到十万人,成为大宋东进辽朝的重要力量。

    十万女真人已经被赵祯利用种种手段牢牢的捆绑在了大宋的身上,他们除了成为黑水军之外已经别无选择,未来也将会有更多的人迁徙到女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有一日终止,直到辽东发展起来。

    海上的道路虽然通畅,但却依旧没有陆地上方便,辽朝的东京辽阳府就像是一根鱼刺卡在大宋与辽东的中间让赵祯觉得如噎在喉。

    不过并不用过于担心,这根“鱼刺”将会成为黑水军的磨刀石,让人看看黑水军到底战力如何!

    。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债券的发行() 
自从石批德撒骨去过皇宫之后,辽朝的密探便猛然发现大宋不一样了,在北京城中所有关于辽东的事情便成为了最为热议的话题,而且朝廷也开始了售卖债券的行为。

    所有的钱庄都能买到债券,债券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导致了许多人争抢购买债券,对于他们来说,若是能买上一百贯,那来年朝廷便能给出一百一十贯钱!一年时间,十贯钱的利息,这可不低嘞!

    若是你有一千贯,那你可就发财了,明年坐等一百贯的收益,若是有一万贯…………乖乖嘞!一千贯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百姓们的激情被调动了起来,十分之一的利率对于他们来说已经非常的高了,可他们不知道,赵祯之所以能开出这样的利率来便是因为辽东的产出相当巨大。

    否则也不会给予百姓如此高的福利,赵祯相信,以后的国债怕是再也不会开出这么高的利率了,这次只是一个噱头而已,大宋需要建设的地方还有很多。

    以国债的形势从百姓的口袋借钱建设,之后再以福利的方式发放给百姓,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势,之前的大宋也只不过是发放战争债券而已,战争这东西发财总是很快的。

    有了钱自然可以大力发展和建设辽东了,大宋的农人非常“娇贵”他们需要大量的工具和良种耕牛才会有如今的高产,赵祯为了农业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无论大宋的商业有多么的繁荣,现在的大宋依旧是一个农耕社会,或者说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在的大宋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诞生,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社会中并不占主导地位。

    在大宋依旧是农人占据了大量的人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所以赵祯要以这些农人为考量,大力发展农业,与是格物这一伟大力量的出现正好成为服务于农业的助力,格物的范围很大,在大宋兵器军械可以格物,火车马车之类的也属于格物,而农人的工具自然也属于格物了。

    为此赵祯曾经下旨晓谕天下,谁能造出方便农人,提高耕种效率的农具,便能得到朝廷的奖励,最高奖励以一年为限,每年年关之前,他会在的城楼上亲自为匠人颁奖,最优异着可得朝廷授官,以及十万贯的赏钱!

    这是一件让朝中官员都红眼的事情,天下间居然还有这种事情?那些匠人被官家抬得也太高了,但几乎是两府相公全数赞同赵祯的旨意,因为他们看得出,一件有用的农具对农人的作用,对大宋的农业都非常重要。

    如今大宋的农具可谓是多种多样,号称大样三十七,小样四十二,也就是说大件的锹,镐,锄,之类的有三十七样之多,而那些小的,零碎的足足有四十二样之多。

    辽东需要多少?谁也不知道,只能以最大程度的去满足那里的需求,最先便是数万,数十万的往辽东运送,不单单是要运送这些农具,还有必要的良种,和百姓的口粮,这些早已是装船运送了。

    大宋的粮食不光要往北运送,还要往辽东运送,这无疑是给漕运增加了压力,同样的也让大宋的运输业得到了发展,民间商贾便在接了朝廷的钱后,开始承运一部分物资。

    不单单是运输业,这些生产农具的工厂,提供粮食的粮商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满,甚至都接不下这些生意,于是便出现了工厂与工厂之间的合并…………

    因为这场大建设,大宋的资本主义居然得到了茁壮成长的机会,包括赵祯在内都对眼前蓬勃发展的大宋惊诧不已。

    资本在它自己需要的时候便会自己的扩展起来,许多大型,甚至超大型的工厂出现在大宋的土地上,一时间让赵祯大为接受不了,而更加让他吃惊的是这些工厂的管理。

    既然有了工厂,就要管理好它,如何让他高效的运行,如何安顿工厂中劳力的吃饭,甚至是睡觉问题?

    大宋是没有经验的,但却不妨碍它自己获取经验!

    大宋的商贾完全是按照经验主义的方法来的,从这些经验之中总结好的留下,不好的去掉,于是大宋的这些大型工厂开始出现饭堂,开始出现房舍,甚至有些还有自己的农田!

    大宋的货物行销天下,无往不利,这也要依赖于工厂的出现,而辽东要想发展,需要的是钱,同样也需要这些工厂的帮助。

    赵祯大笔一挥便下旨在文德殿召见大宋的有名商贾,无论是民间的,还是宗室的,甚至是那些将门的,只要是大宋的商贾,只要是在大宋有能力的工厂东家都要到文德殿面圣!

    朝臣们是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文德殿乃是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浑身铜臭的商贾怎么能去?

    显然他们忘了,原先他们自己手中也是有店铺,甚至是工厂的,只不过早在赵祯下旨,不得官员经商后,这才无奈的盘出去。

    否则,站在文德殿中最多的便是大宋的文臣!

    将门之所以会经商,那是因为这些将门都是荫恩!不值钱的东西,也算是赵祯对太祖承诺的延续,也就不会有人去计较,这些人毕竟在政治上已经完蛋,还不让人家赚点钱,这是逼着人家和你拼命啊!

    于是连御史都不愿说这些事情,而赵祯相信,这些人对朝廷,对大宋的忠诚却是可以相信的,毕竟他们顶着祖先的荣耀在大宋活的还不错,现在需要他们的时候,也能挺身而出。

    赵祯看着密密麻麻的人群,眼神不善的望着三才道“朕不是让你向北京城中资产十万贯以上的商贾传旨吗?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三才苦笑着说道“官家,您当现在还是三年前?如今这十万贯都算不得什么豪商巨贾嘞!奴婢找的这些最少也是五十万贯起步…………”

    赵祯尴尬的摸了摸下巴,望着人群的目光越发的和煦了,只不过三才在一旁听到“真的是肥的流油啊!”

    。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 
这是哪里?大宋的文德殿!这是官家和朝中重臣商议国事的地方,作为一个商贾能站在这里已经是天大的荣幸,来自民间的商贾自然受宠若惊,战战兢兢。

    而那些来自宗室的商贾却瞧不起这些人,认为他们尚不得台面,官家太过抬举他们了,而将门的却是瞧不起这些宗室之人,认为他们是靠着天家的脸面才走到今天。

    但说实话,来自民间的商贾其实才谁都瞧不起,对于他么这些白手起家,自己打拼一下一片产业的人来说,宗室商贾有依靠,将门商贾有门第,唯独他们什么都没有。

    赵祯在屏风后面看的真切,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些商贾在大宋的这个“池塘”中哪有不碰面的道理?赵祯让三才挑选的标准是家资,而非种类,这就让许多同行撞在了一起。

    既然是一次大规模的招标和投资,那赵祯就不客气了,干咳一声从屏风后走出来,三才扯着嗓子尖利的交了一声“肃静!天子出!拜!”

    原本还有些吵吵嚷嚷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就像是整个世界失去了声音,这时候无论是谁都要立刻闭嘴,转身面相赵祯,恭恭谨谨的大礼拜下…………

    人群如海浪般拜下,衣服便如同波涛般整齐的打着褶皱,在三才的一声“平身!”后,又缓缓的恢复笔直。

    这时候,有不少人偷眼大量赵祯,对于他们来说官家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这位皇帝对商贾的提携,隔三差五便能听到他的名号,陌生便是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