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6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眼下的问题就在于固守的武烈军所坚持的时间,对于辽军来说实在是太长了一点,这六天的时间乃是辽二十万大军如车轮阵一般轮番的上,即便如此也未拿下宋军。

    而这宝贵的六天时间里,大宋的援军却已经赶到了辽军的后方,如此怎能不让辽人胆寒?

    最要命的是大宋的援军抵达后,里外夹击,居然使得辽军气势溃散,奔走而逃,最后被宋军一路紧追,吃下了近三万人,这样算下来便着实让辽人恐惧了。

    眼下也只能固守城池不出,谨防宋人攻城,说不得还有一番苦战,但辽军主将耶律裴却并不担心,瞧着手下的将官颇为担忧,他摆了摆手道:“宋人不会攻城的,若是宋人真的北伐中京道,咱们这北安州的州城还不早已被砲石砸的遍体鳞伤?宋人也不会只在城外徘徊不前了。”

    军中的将官一听也是这个道理,看来宋军只是为了那些叛军而来,叛军南归,他们也要南归的。

    三天时间,宋军只是在城外驻扎,却没有丝毫攻城的迹象,连城外的树林都没有人砍伐,如何造攻城之械?这段时间只需加强守备,待宋人退走便好。

    耶律裴望着他们笑了笑:“诸位莫要气馁,眼下咱们也杀敌数万不是?这些不都是咱们的军功吗?派人记下,也好早日奏报上京城。”

    没有斥责,还有军功,这让在座的将官面露喜色,而另一个消息则是让他们更加放心,因为城外密密麻麻的宋军开拔了…………

    刘振望着近在眼前的兴化城咂了咂嘴:“端是可惜,若是能拿下这州城,那军功可就大了去了!”

    马翎也跟着点头,一副知我者刘振也的模样:“可不是?东线的刘平王铁鞭两人可是攻城拔寨杀的不亦乐乎,咱们掩护义军生里来死里去的,却也没有他们的军功大嘞!”

    黄德仁和张凌醒同时冷哼的望向他们,黄德仁嗤笑着说道:“莫不是做梦还没醒?没有官家的旨意,你还想攻城拔寨?军中的法度还要不要了?出了事谁能来给咱们收拾?”

    两位将军勾肩搭背,完全不理会身后的行军司马,微微撇嘴异口同声的道了一句:“酸儒。”

    声音虽然低,但却让身后的两人听的清楚,黄德仁怒道:“官家旨意在前,护佑义军南归,武卫军援武烈军之围,如今义军南下了,武烈军也被救出重围,老夫让你们追杀至兴化城下已经是放手许多了,怎么?两位将军还不南归?!”

    刘振悻悻然的说道:“万一官家让我等出兵中京道呢?”

    “哈……”王德仁笑了一声,望了一眼张凌醒道:“若是官家下旨,老夫这就给你跪下叫大人!”

    场面顿时尴尬起来,张凌醒怒道:“老匹夫,羞煞我也!”

    刘振和马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武卫既然接到的旨意是来援助武烈军,那就不可能北伐中京道,否则早已攻城而不是在这里听黄德仁调侃了。

    两人对视一眼,无奈的说道:“传令下去,整军开拔,不得有误,若有延慢者,军法处置!”

    随着两位主将下令,武烈军和武卫军的将士便开始行动起来,伤兵自然先走一步,向南而归,车马之类的当然是要让给他们的,而这也是辽人所看到的景象,显然,宋军这是要撤走了。

    来得快,去的也快,只消半日的功夫,十万人的大军便在兴化城外消失的无影无踪,而这个时候,辽军才松了一口气,但耶律裴却命众将士不得松懈,万一宋人杀将回来便不好了。

    但过了三日仍不见宋军踪影,这时候,兴化城才恢复正常,而辽军也开始了庆贺,他们粗略的算了下,杀敌约有四万多人,于是便凑了个整数五万,反正这些军功没办法实查,有本事你去宋军那数人头去。

    对于死去的士兵,耶律裴是不在意的,眼下拢络犒赏活着的契丹勇士才最为重要,于是他便把这五万军功全部记在了眼下的大军身上,一时间兴化城的将士们欢呼雀跃,宰杀牛羊烤肉吃,围着篝火把酒喝…………

    这一战,辽军的伤亡也是惨重的,更何况他们被宋人一路追杀到兴化城,也需要放松休整一下。

    但和他们不同的是,武卫军,武烈军两军却在向大宋国境而去,他们的气氛是悲伤的,尤其是武烈军,牺牲了一半的袍泽,剩下的将士们个个带伤,连行军司马张凌醒都被砍去了右手。

    虽然回朝之后的奖励让他们一时高兴,可在漫长的行军途中却是每每想起往日的袍泽,他们或是亲友,或是同乡,更是军中的兄弟。

    大军已经到了北安州的兴化城外,为何就不攻城而上?许多人心中憋着一团火,委屈又愤怒的火焰,若不是张凌醒每日在军中来回巡视,那些忍受不了的将士极可能发生营啸。

    即便如此,每次他巡视完回来,都是眼角湿润的,刘振长叹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算是无声的安慰。

    马蹄声响起,这在夜晚的军营外是不可能出现的,久经沙场的刘振从声音上便能知晓是多少人马,十来个人的骑兵而已。

    果然,当他出帐之后,看到的是十五个骑兵,他们站在行辕之中却不前进一步,一个人踮着脚快步的上前,用尖细的声音道:“你可是忠武将军刘振?腰牌。”

    说完他先亮了腰牌,借着月光和营中闪烁的火光,刘振看到的是御前二字,而一旁的张凌醒接过对照了一下,确认这是真的,那这个人显然便是官家的御前内侍,连忙掏出怀中带着体温的腰牌道:“内官请看。”

    “官家有旨,命尔等在此等候援军,与武卫军一同北伐中京道不得有误!”

    张凌醒先是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把那内侍吓了一跳道:“这些黄司马要向将军您还债来了!”

    ………………

    

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但在这个初春的季节里,赵祯却收获了他的第一个地瓜,这是从美洲大陆漂洋过海而来的食物,有着相当神奇的甘甜味道。

    赵祯觉得,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烤红薯更加适合这个季节的事情了,当然,天气应该再冷一点才好。

    一个自制的烤炉就在眼前,在孩子们和女人们期待的目光中,赵祯打开了炉门,原本还若有若无的香甜气息,一下便的香浓袭人,这是一种特别的香甜,仿佛勾引着人的味蕾不断的散发着口水。

    炭火的烟味,红薯外皮的焦香,在高温中被红薯自身散发的糖分所综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糖浆一般的味道,醇香中带着幸福的甜蜜味道。

    三才匆匆赶来,但他却不是冲着美味的地瓜,从他的表情看来,众人便知道一定是捷报传来了,这段时间大宋的北伐极为顺利,甚至到了捷报频传的地步。

    赵祯打开奏疏看了一眼便丢在一旁,继续看着烤炉中的炉火,武卫军和武烈军加起来便十万人,再加上精锐的千牛卫以及带去的火器,若是拿不下一个兴化城还真的说不过去,只不过他们却让辽兵给撤走了,单单是这一点便功过相抵了。

    兵出中京道不单单是为了中京道的土地,还是为了最大程度上的杀伤辽军!

    自己为何在拿下燕云之后便止步不前?并非碍于礼法颜面,更不是那一纸空谈的“兄弟之国”而是因为中京道对于大宋来说唾手可得。

    实在没有什么险要之地可以阻挡大宋的推进,亦没有天堑阻挡,可以说出了燕云之后便是一马平川。在这种平原上最大的阻碍不是那一座座城寨,而是辽人来去如风的骑兵。

    若是不能有效杀伤这些骑兵,即便是占下城池,以后也有的头疼,辽人的最大优势便是这些机动骑兵,他们的袭扰会让整个中京道成为一片是非之地,这便是治标与治本的区别,所以赵祯对西线的战况并不是十分满意。

    但对于武烈军和武卫军的所作所为却是十分满意的,并且决定对他们进行犒赏,八万人阻挡辽朝二十万大军,虽然损失近半,但他们却能在援军抵达之后率军反击,并且追杀辽人至兴化城外,这无论如何也是一场壮举。

    在赵旭赵昀赵灵三个孩子的欢呼声中,赵祯把红薯用铁夹子夹了出来,不过和这三个孩子并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能看着,因为赵祯,王语嫣这对帝王夫妻才是最先享用的人,接下来还有杨采薇,薇拉,以及贺兰雪……

    宫中最重的便是礼法,虽然赵祯极力想要打破这东西但最重没能成功,并且他发现,自己好似也不能打破它,因为这东西就是帝王区别于民众的根本。

    赵祯喜欢亲力亲为,尤其是对于这些留存在记忆中的东西更是如此,烫手的地瓜就是要趁热吃,在腾腾的热气中吃才是最香甜的。

    吹着气,来回的换手,赵祯第一个拨开地挂上略微有些烧焦的皮,金黄色的内里展现出来,使得御花园的草地上爆发出一阵呼声。

    谁也没有想到,在那丑陋难看的外皮下却隐藏着璀璨耀眼的金黄,这种粮食特有的黄色让人看了便心生欢喜,王语嫣瞧着赵祯满足又幸福的表情,跟着也尝了一口,一种松软中带着甘甜的味道瞬间刺激着她的全身。

    宋人偏爱甜食,这地瓜的甘甜真的是到了骨子里,心窝中,两人的表情便说明了一切,剩下的所有人便迫不及待的对着金黄色咬上一口。

    “吓!”随着灵儿的一声惊呼,这才打破了众人的回味“父皇,这地瓜为何如此甘甜,味道甚好!”

    赵祯笑了笑“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咱们眼中看到的只不过是世界的一角,还有更为广阔的天地需要咱们去探索,朕之前带你们烤的土豆如何?这地瓜和土豆皆是出自东海之彼岸,可见咱们不知道的东西还有很多,所以对世界,对自然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当然对格物也要孜孜不倦的学习…………”

    在教育子女的身上,赵祯从来不会松懈,尤其是赵旭和赵昀两人,他们是男儿,在这个世界上将要负担更重的责任,无论赵祯承不承认,男子终究是在这个时代占据统治地位的。

    “陛下,臣妾瞧见这红薯在后苑之中开花结果,其根大如拳,皮色朱红,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产量又高,广种耐瘠,天下少有,堪比祥瑞,若是在大宋和土豆一起推广种植,当再无粮荒!”

    赵祯点了点头“这东西产量是高,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或煮或磨成粉,生食如葛,熟食如蜜,味似荸荠,谁人不爱?”

    但他却又很快的摇了摇头,望着眼前金黄的地瓜,在看了看王语嫣期待的眼神无奈的叹息一声“现在还不是时候,土豆已在宁夏广为种植,提供了大量的军粮,朕甚至免去了许多农税,但却不会再推广地瓜,土豆也出不了宁夏,此乃辽朝之患也!辽人一日不灭,朕就不会推广地瓜,土豆也出不得宁夏。”

    天家的人都不是迂腐愚蠢之辈,别说会王语嫣和杨采薇,就算是薇拉这般的老实人也明白其中的道理,一旦这种耐寒耐旱的庄稼被辽人得了去,后果不堪设想。

    贺兰雪毕竟是曾经的西夏太后,现在虽在大宋的皇宫中,虽是赵祯的女人,但却并没有放下心中的谋略,微微皱眉道“陛下,这地瓜味道如此之好,可否长期保存?”

    赵祯微微点头道“当然可以,地瓜晒成干便是地瓜干,这东西味道好,越藏越甜,其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是充饥的好东西。”

    贺兰雪笑道“陛下,为何不在皇庄之中种植,然后命人晒干制作军粮?”

    随着她的话,赵祯的眼睛猛然一亮,大庭广众之下抱着贺兰雪便是一阵旋转,贺兰雪在他的怀中开始还在享受这份突如其来的幸福,但在惊鸿一瞥之间瞧见王语嫣的眼神后便立刻挣扎着下来…………

    。

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 
贺兰雪不愧是曾经的西夏太后,很快的找出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既然地瓜不能推广到整个大宋,但却是可以在皇庄中种植的,这样一来便解决了地瓜无法投入现实中的弊端,也放止被辽人窃取,当然还能为皇庄提供收益,皇帝的庄园也是要赚钱的不是?

    这个算是一石三鸟的计策,帮助赵祯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虽然皇庄的产量不足以维持天下所需,但给大宋的军粮添砖加瓦却是绰绰有余的,一旦如此,大宋在军粮上的节省也就是便向的在百姓身上节省了粮食。

    军粮也是来自于百姓的身上啊!

    当然远水解不了近渴,将近半年的成长周期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实在是太长了,即便是现在开始种植也需要等到半年后才能收获,而且再加上晒干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