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要发动战争,他就不会墨守成规,于是赵祯在抵达神都城之前便下旨黑手,用尽一切手段,极尽诋毁出现在大宋的回回教。

    最主要一点,把他们宣扬成为来自地狱的恶魔,而不是神的代言人,同时也把塞尔柱突厥人的东进描绘成突厥人的报复,并且大肆宣扬当初恒逻斯之战。

    把唐朝描述成为受害者,而侵略者便是信仰回回教的“恶魔”…………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连脸皮都舍去了!() 
既然黑汗把对于阗的侵略“包装”成了“圣战”,赵祯便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赵祯向来不是一个善人,你不要脸,我会比你更不要脸,你要战争,我便给你毁灭,这是赵祯一直的战争信条,也是他对待战争的态度。

    战争什么时候开始你说的算,但什么时候结束却是我说的算!

    北方的风突然变得凛冽起来,赵祯便知道距离神都城不远了,圣驾在走的时候小心翼翼,而回来的时候却大张旗鼓,神都城中的不少百姓甚至还不知道赵祯的离开。

    又是一年的年关将至,神都城的人们把全部热情投入到了过年这个“大事件”上。

    赵祯皇驾的返回让热闹的神都城再次沸腾起来,尤其是当得知赵祯南巡,体察民情后更是歌颂之声不断,先帝也曾经离京,最著名的两次谁不知道?

    一次便是被寇准拉着“御驾亲征”和辽人签订澶渊之盟,另一次便是“东封西祀”惹得百姓怨声载道。

    相比之下,赵祯低调的南巡和数次御驾亲征的大捷成为百姓们争相传颂的事迹,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看着眼前的景象,赵祯有些迈不开步子,贪婪的看着城中的一切,神都城一点也没有对不起这个名号,庞大的城池简直就是像是一座王国。

    城中的百姓夹到欢迎着圣驾,以及走在车驾之前的赵祯。在他们看来官家依旧亲民,依旧是大宋百姓的保护神,瞧,他还向四周的百姓挥手致意呢!

    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加,原本宽敞的御道都变得拥挤,神都城的御道可是东京城的数倍有余,可现在却水泄不通。

    人们争相涌上街头,希望一睹天颜给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带来好运气,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今生娱乐生活也得到了丰富…………

    每年年关时,为了一睹天颜的百姓不断的增加,有人甚至从京畿路之外的地方前来,就是为了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瞧一瞧宣德门上看不清楚的天子御容。

    现在有机会如此近距离的接触天子,自然人潮汇聚起来,消息传播的很快,甚至到了万人空巷的地步。

    御道是从天安门一直通往宣德门并且延伸至乾宇殿,所以这条御道便有一个好记又响亮的名字“乾宇御街”。

    虽然有着御街之名,但却是人人都能在上面通行,甚至可以在御街的两边安逸的做买卖,在东京城用的朱红叉子被换成了花木,用花木分割道路其实早已有之。

    柏树是其中最为参见的一种,柏树之前是御道的主干道,后面便是行人之处,小摊贩则是在行人灌木的边上,虽然没有栏杆,但却不会有人“越界”,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一旦越界,不用巡街的衙役说话,边上就会有人斥责。

    只不过现在却没人去计较,御街上的马车已经消失的一干二净,所有人都为皇家的马车让路,因为马车之前是大宋的皇帝赵祯。

    天子简装便衣,步行与道,四周是身披金甲全副武装的亲卫,极大的差异让人们更觉皇帝的亲民。

    人潮如浪,一波波的涌向御街,涌向宣德门。

    从天安门到宣德门,这是一条极长的距离,中间还要穿过一道朱雀门。

    内城的城池四门便是以四神兽的名字命名的,只不过玄武门被刻意的回避,改成了玄归门,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罢了。

    虽然距离陈远,但赵祯却是一路步行,直至走到宣德门下,他是刻意为之,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百姓。

    还未抵达便瞧见一座高台拔地而起,这是大宋攻城所用的耧车,数十辆云车组成了一座高台,而三才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

    在所有人都莫名奇妙的时候,赵祯更高而上,大声疾呼:“西有外夷,信回回教,其神曰真主,藐视天地万物,所到之处,尽诛无辜,若是不信他之法,乱石而毙之!唐时曰大食,今曰塞尔柱!”

    赵祯突然开口让百姓们莫名其妙,但却不影响他们对这种残暴行为的愤恨,蛮夷就是蛮夷!

    但这还不算完,赵祯再次开口:“西域有一国,名曰黑汗,前朝信佛尚儒,与我中原互通,如今却被外甥篡位,皈依回回教,举兵进犯我大宋之于阗!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这句话才是真正的诛杀之言,回回教的事情大宋百姓不是不知道,许多人听说过,尤其是在最近,更是有关回回教的恶评四处传播,瞬间就让人联想起来。

    民间百姓议论纷纷,赵祯一鼓作气:“黑汗之侵于阗,非小国小战而,实乃塞尔柱然在后怂恿,亦是对我大宋之挑衅,更有甚者,此战黑汗人称之“圣战”,圣:高贵者也!

    我华夏文明千载,煌煌之伟岸,居然成了他们的口中恶鬼!此不能忍也!

    于阗乃我大宋之附庸,千年依附中原,如今更是归化为宋之属,其为友好之邦,仁义礼俱全,亦是我大宋之土也!黑汗目无天朝,犯我天威,伐于阗便是犯我边,此大不敬也!

    贼人曰“圣战”,我大宋亦不可退,讨恶翦暴势在必行!朕曰:“征魔!”恶魔不除,军不回师!”

    天子立于高台,一不可忍,二不能忍,三大不敬,四不回师。

    每一句都如一把利剑切割着人心,神都城百姓又惊又怒,帝王受辱便是臣子受辱,天子之怒便是匹夫之怒!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是可忍孰不可忍!

    定然要为陛下,为大宋一雪前耻!

    “犯我华夏者虽远必诛!”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上了年纪的老者悲声呼嚎:“陛下天圣而慈,外夷岂敢辱之?!非大恶奸佞无以至此!其罪当诛!其罪当诛!”

    赵祯堂堂一国之皇帝,赌上脸面和尊严,把一切都豁出去,站在大宋的宫门外,当着神都城中的数万百姓控诉黑汗以及塞尔柱两国的罪行,这简直就是…………太不要脸了!

    七分正三分假,赵祯颠倒黑白的功夫简直是出神入化,瞬间回回教以及他们的国家在大宋百姓眼中就成为恶魔了,而大宋便站上了道德的至高点。

    别说是百姓失去理智,就是大宋朝堂的官员们也为之疯狂,恨不得现在就出兵杀向于阗国,但此时的大宋边军早已向于阗进发驰援而去,赵祯这么做就是为了宣扬大宋自己讨恶翦暴的“征魔之战”。

    。。妙书屋。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阗献土() 
一场举国上下充满愤怒的战争会怎样?大宋的上国威仪被挑衅之后,整个国家便充满了愤怒。

    年关将至,并应该是幸福祥和的时光,但却生生的被那些西方外夷给破坏,不准确的来说所有信仰回回教的人都成为大宋百姓眼中的恶魔。

    甚至连犹太教和天主教都被牵连,被认为是和回回教一丘之貉的存在,至于佛教,在这个时候却被当作是受害者,因为佛门的人很聪明,知道这时候该把西域佛国的惨痛历史拿出来说说。

    于是佛门便成为外来宗教中的少数幸存者,而其他的宗教在大宋有点呆不下去了,凡是汉家百姓看见外族的传教士之人便视之如鬼魅,这样的环境之下还如何传教?

    很快天主教的传教士就发现,大宋百姓对外教的敌视不是因为外教的不好,而是因为对***教的仇视让其他的宗教平白遭了殃。

    最快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不言自明,只要把回回教的人描绘成恶魔,并且添油加醋一般就能获得大宋百姓的认可。

    这时候,赵祯的敌人,大宋的敌人就成为所有人的敌人了,而那些来自天主教的传教士更是兴奋起来,没想到东方的帝国和罗马教廷一样厌恶***教,这简直是他们极好的机会。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阿巴斯王朝的统治者现在是塞尔柱突厥人的苏丹,这个庞大的阿拉伯国家已经横跨整个中亚,影响力甚至扩散到了遥远的埃及。

    这让神圣罗马帝国非常的不安,也是为何没有停止十字军东征的主要原因。

    中亚因为东方的宋帝国而富得流油,这个国家国力非常强大,军事力量更是惊人,使者约翰在回到罗马帝国后随即把对东方用兵的想法彻底打消,即便是遍地黄金,罗马帝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也是不可能。

    唯一能和宋帝国之间进行战争的只有中亚的庞然大物,阿巴斯王朝……或者说是塞尔柱王朝。

    现在这俩个王朝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因为一个小小的封地,宋帝国与塞尔柱之间算是间接地交战了,宋人的强大已经派兵驰援于阗,而塞尔柱定然是不会让黑汗独自面对宋帝国这个庞然大悟。

    对于这些天主教传教士来说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对于神圣罗马帝国来说也是一个契机,他们完全可以看着宋帝国与塞尔柱打的不可开交,然后他们从中渔翁得利。

    但很快他们便认为自己错了,眼下的这场***对东方帝国的“圣战”遭到了大宋的强硬反击,征魔之战的名号也被彻底打响。

    “彼之于阗,我之边疆!”

    “华夏出神剑,万众征妖魔!”

    大宋对于阗的援助全面开始,在赵祯的描述下,在朝堂的鼓舞下,在人们的宣传下,这场战争变成大宋的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这是外夷魔教对大宋的侵略,是荒蛮对文明的侵袭,之夜郎自大对华夏天朝的挑衅。

    虽然不能做到所有宋人团结起来一起投入战争的情况,但却也是积极备战的,这种积极从军械司所辖工厂和十六卫中最能体现。

    眼看年关将至,所有人都知道不宜出征,但将士们却是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因为赵祯的思想建设,身为军人的他们早已怒火中烧,恨不能现在就杀去于阗,征伐那些敢于挑衅大宋的黑汗人。

    赵祯的征魔论还在持续发酵,这句话犹如一场巨大的海浪在神都城中沸反盈天,所有人都在控诉着西域小国黑汗的无礼,斥责其背后的塞尔柱王朝嚣张跋扈!

    尤其是当大宋的百姓朝臣得知,原来塞尔柱王朝是突厥人建立之后,态度急转直下。

    突厥人?!

    大唐立国之初就被就灭掉了突厥,突厥人和回鹘人在那个时候就归附了中原,而现在,居然敢再次挑衅中原,实乃螳臂挡车,蚍蜉撼树!

    民间的风气和气氛让赵祯相当满意,既有自信又有愤恨,所有人都知道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王朝才是这次于阗之危的幕后黑手,也是大宋真正的敌人。

    大宋的朝堂当然要比民间百姓冷静许多,朝臣们渐渐缓过神来,眼下所需要的是于阗的支援,这一点大宋已经做到,有宁夏边军近六万人的驰援,于阗之危应该能解。

    至于征伐塞尔柱帝国,这种事情还是不要谈的好,原因很简单,两大帝国之间比没有直接的爆发冲突,又相隔较远,中间还有一个黑汗国作为缓冲。

    大宋王朝没必要和一个外邦蛮夷动手,更何况大宋的敌人不是这些外族,而是北方的契丹人。

    建议听起来中规中矩,有礼有节,但赵祯知道,事实上就是这些文臣的“懦弱病”又犯了!

    在他们看来,耗费国帑和军力对西方的塞尔柱帝国发动战争实在是不划算的买卖,即便是赢了又如何?

    但他们不知道,赵祯早就已经把主意打到了塞尔柱帝国的身上,在赵祯眼中,黑汗本就是大宋的一部分,新疆的土地即便是到了被列强侵略的时候都没有丢掉,岂能在自己手中放弃?

    战争动员已经做的差不多,那接下来就是该大举进兵了,只不过眼下却要先让大宋的将士们在家中把年过好,养精蓄锐待征魔!

    年关如期而至,因为黑汗的挑衅,大宋的这个年关算是过的不太安生,但官家没有下一部动作,没有继续派兵西进征伐黑汗,好消息是宁夏边军大捷,击溃黑汗五万敌军,杀敌一万,俘虏数千。

    另一个让赵祯意想不到的消息是,于阗的自治皇族尉迟氏归附,愿献上于阗国土归宋都城,赵祯知道他们在于阗呆不下去了。

    于阗的前几代国主都是骁勇善战意志坚强之辈,否则也不会把于阗这西域小国经营的如此之好,更不会抵挡黑汗王朝的侵略如此之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