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缔-第7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王语嫣,显然是被逼无奈,她也是才知道自己家中囤积的兵器太多,一旦闹大便会连累所有族人。

    而若是能说动赵祯,最后由朝廷接手,便可化危机与无形,同时还能捞上一大笔钱。

    她却不知,赵祯早已挖好坑等着这些巨贾往里跳了。

    

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国丈“疯了”() 
赵祯相信不需要天亮,王蒙正等一众偷偷把手伸到军工上的巨贾们就应该会收到消息。

    同时他也相信自己挖的坑能让这些巨贾们知道什么叫皇权高于一切,也应该知道自己不是随便就能威胁的。

    这种政治上的博弈赵祯不惧怕任何人,因为他站在了最为有利的一方,握有整个大宋的军工和原材料垄断地位。

    即便是把大宋所有的商贾联合起来也不会是他的对手。

    这段时间赵祯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了战争上,黑汗,东京道的战争都是在同一年之中解决。

    双向作战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压力不大,但也不小。

    经济自然可以受到战争的带动,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地少人多的景象一去不复返,靠天吃饭,靠地养家的日子逐渐消失。

    大宋正在进入另一个增长期。

    冬至后的第二天,阳光穿过乾宇殿宽大的殿门洒进来,通过镂空的窗棱变换成各种图案,照射在人的身上温暖舒适。

    赵祯坐在御座之上,听着朝臣们的奏报,只觉得大宋一派祥和,生机盎然。

    老天爷这两年很给力,虽然气温下降的厉害,可却没有奇寒的出现,冬日里的太阳出现的不多,对于百姓来说却是好事。

    “晴冬至,烂年边!”

    这是汉家百姓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物候学谚语,非常有效,准确率大概有百分之八十左右。

    昨天的冬至乌云遮日,小雪渐渐而下,但到了今天一大早,太阳便出现,驱散了冻到人骨子里的寒意,地上的水汽蒸发,雾气升腾之中甚至在城中的玉带河上出现了难得一见的彩虹。

    当朝官员便把这一见闻以祥瑞之名上报,赵祯也因此得到了朝臣们的祝贺。

    朝会开始之后,各部官员就开始了例行的奏报,从各州府迁徙的百姓已经开始上路,而这一年他们即将在路上度过新年,这对于迁徙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礼部官员陶靖便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启奏陛下,如今百姓在路上,即便是年关之前也到不了新疆,如此一来必会思乡之情尤甚,不如晚些……”

    身为户部尚书的富弼立刻上前反对。

    “不妥!朝廷已经行文许久,车马,物资,用度,各州府衙门早已做好准备,岂能耽搁,越是耽搁便越走不掉,若是这次能在路上度过年关,以后的迁徙便不可担忧!再说他们是迁往富庶之地,这点幸苦都吃不得吗?”

    “百姓可不会想到您说的这些,他们只知道自己背井离乡,只知道家中祭祖少一人!连见都没见到新疆的模样,何来的富庶?!”

    “越是如此越要让他们迁徙,只有到了新疆才会知道路上这些都不算什么!”

    “可也要让百姓能过了这个年关才行!”

    双方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吵,这看似是礼部和户部的争吵,但事实上也是传统与变革的争吵。

    谁都知道富弼的话说的在理,但也都知道过年对汉家百姓的重要,单单是祭祖这一条便是要命的。

    背井离乡也是让人难过,还不知会有多少鼓起勇气离开家乡的人停下步伐。

    赵祯摆了摆手:“两位卿家所言皆道理,可如此争论有何益处,反倒失了体统,朕到是有一个办法,大抵能让百姓勉强在路上度过年关!”

    此言一出满朝惊讶,不是他们不相信赵祯的能力,而是太难有办法解决了,如今之计除了走,便是回,两者都可能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损失。

    “朕听说丝绸之路上的旅人在路上时最为思念的就是家乡,而如何驱散这种乡愁呢?那便是用欢乐,兴奋去化解,朕要让迁徙路上的百姓在欢乐之中不知不觉的度过年关。”

    这当然是一个好办法,所有人都盯着赵祯,期望得到一个好办法,即便是富弼和陶靖也是如此。

    “下旨各地州府,年关之前无比准备好接待途径之百姓,留出房舍,搭建帐篷,篝火,让其吃得饱,穿的暖,睡得着,还有便是让各州府的宿老出面,以邻里之情接待迁徙之人……再在宽敞之处搭建高台,以各种表演充斥其上!

    如此一来既方便当地百姓,又让迁徙之人心中甚慰,看杂剧、听话本,弹唱,口技,相扑、蹴鞠、商迷,甚至关扑都可以,只要热热闹闹的过了这年节便是!”

    这还真是个好办法!群臣无不称赞赵祯这手“鸡贼”的注意力分散法…………

    有人称赞就有人质疑,总有那么一个人出来搅你的局,比如“大煞风景”的包拯包希仁:“陛下,此事虽好,可所需用度该如何?”

    赵祯心中苦笑,虽然很想破口大骂,钱,钱,钱,包老倌你就知道钱!但这是人家的分内之事,自己责难毫无道理啊!

    “钱财自然由朝廷所出,待各州府送走迁徙百姓之后,以单据报三司销账!”

    包拯并没有反对,只不过再次开口道:“为事稳妥,还请官家挑选能臣前往主持此事!”

    赵祯想了想:“迁徙之民非一州一府,所经之处甚多,单单一人不可主持,朕便挑选司马光为迁徙使,带领朝中年轻力壮之官员前往,人选由吏部举荐,事关重大,务必以心性稳重,能力不怠之人前往!”

    “臣等遵旨!”

    这算是最为妥善的办法,前朝的朝政也差不多了,赵祯便打算离开,今日还有两场经筵日讲,丁度最近刚好讲到唐朝的永贞革新。

    丁度就是这样,会用一些历史上的事情提醒自己,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唐顺宗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的变法。

    当然这一变法最终的结局是失败的,否则丁度也不会讲给自己听,只不过自己需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还有便是丁度讲史真的很有意思…………

    屁股刚刚离开御座,便听见老丈人的声音:“臣尚书令王蒙正奏请留身奏事!”

    紧接着朝堂之中针落有声,所有人都用惊讶的眼神望向王蒙正,因为此时文武百官心中只有一句话:“国丈疯了!”

    

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计() 
国丈是什么人?是外戚啊!

    在大宋外戚就相当于摆设,别说是参政议政之权,便是相比普通官员也是大大不如的,虽然地位尊崇,可根本就没有什么权利,更别说还要留身奏事了!

    这权利只有朝中的相公们才有,除此之外便算是学士之流,再往下便是侍郎都没有,只能靠上疏表达自己的意见。

    可今日朝臣们算是开了眼,身为外戚的王蒙正居然要留身奏事?!

    虽说他现在也顶着一个尚书令的头衔,可谁都知道这头衔在大宋意味着什么。虽然尚书令在名义上为尚书高官官,宰相之职,但由于唐太宗在武德年间曾任尚书令,因此唐朝此后不设尚书令。

    到了大宋,尚书令这种大权在握的高价官早已被束之高阁,基本上就没人能担任,当然唯一的例外便是作为虚衔赐给功劳较大的人,以及外戚。

    自从赵祯改革官制之后,这些高官基本上消失在大宋的官员序列之中,唯独在外戚的身上依然使用,为何?还不是变着法的给外戚以俸禄,养着自家的闲人!

    对于皇帝来说,自家的外戚再不是东西,就算被自己打得半死,骂成废物,如同一块臭狗屎一样都行,但却不能让外人瞧不起。

    但朝臣们往往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现在你一个外戚,顶着虚衔就想要获得同样的权利,是不是有些过分了些?

    赵祯回头看了“老泰山”一下,微微点头道:“后殿奏事。”

    他很好奇王蒙正要和自己说什么,消息是肯定放出去,王蒙正应该知道自己的立场,挖了坑都把你埋到脖子了,你这时候还来说项有意义吗?

    王蒙正依旧保持不卑不亢的姿态,跟随着内侍的引导向后殿走去,而朝臣们这边炸开了锅他也当作没发生。

    “国丈这是怎么了?居然要留身奏事,官家还……有失体统!”

    “兴许是为了特殊之事,不过还是该以外戚之身份入宫才是,如此冒冒然在殿中留身,实属不妥。”

    “哼!心虚是想开外戚之先也!诸公当上奏官家,此乃有违祖宗之法!”

    “诸君稍安,还是静观其变,若是非我等之猜测,反倒让官家不喜,岂不本末倒置?”

    “嗯!所言极是,我等静观其变就是…………”

    朝堂的议论都传到了三才那里,作为宫中的内侍头子,什么话能瞒得过他?

    但他心中清楚,王蒙正定然是因为昨晚的变故而来,身为外戚他的消息最为灵通,毕竟是皇后的父亲,若是还没点能耐岂不丢人现眼?

    前殿的状态观察的差不多了,悄悄的进入后殿之中,在皇帝与国丈这对难以描述的关系之中,找了个不远不近的位置站下后,三才立刻进入“木雕”状态。

    这时候最要紧的是让两人都当自己不存在,否则气氛稍显尴尬。

    赵祯很直白,在御座上坐倒之后上来就开门见山的说道:“国丈留身奏事颇为少见,如今只有你和朕,什么话但讲无妨。”

    王蒙正躬身行礼后跪倒拜下:“臣今日前来实属负荆请罪,还请官家责罚!”

    这还真是直接,到这个时候了,也就看开了,知道自己的计策失效,知道惹怒了皇帝,该夹起尾巴做人的时候毫不犹豫。

    厚黑的本事赵祯都想学习一下。

    “哦?国丈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但种下什么样的果子就要自己吃掉,无论是蜜果还是苦果都是一样!”

    赵祯并没有同情,服软就行了?

    “打了”这么多次也不知道疼啊!这次若不是给以颜色,下次只会变本加厉!

    俯身在地的王蒙正开口道:“臣知罪!种下的苦果必定自己吃掉,军械,国之重器也,所有囤积之兵器一律交给兵器司,不敢奢求分毫!”

    咦?这还真是赵祯没想到的情况,王蒙正是彻彻底底来服软的!

    赵祯知道他这么做投资了多少的老本在其中,这一下都舍去,他的舍去就意味着那些巨贾的舍去,多少人因为他的决定要亏的血本无归?

    兵器司是以低价收购,而王蒙正是打算分文不取,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非常大了,相当于他们出钱出力之后只为了捐献给朝廷。

    这完全不符合商贾的利益和出发点,赵祯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感觉到了赵祯的沉默,王蒙正稍稍抬头道:“官家,此事就当作是我等商贾为朝廷,为大宋所作的义举可好?当然若是能昭告天下就……”

    我去!这不要钱改要名声了,也好,反正朝廷不花钱的得到那么多兵器,他们要名声给他们便是。

    赵祯点了点头:“如此倒是可以,只不过忠君爱国之名声太重,若是尔等不小心维系,反倒是会砸了自己……”

    “臣等定当竭诚维系,定不会辱官家之厚望!”

    赵祯走下御座,亲自扶起“老泰山”道:“知晓其中利害便可,有些东西不能碰,碰了就房倒屋塌不得善终啊!”

    被赵祯搀扶起来的王蒙正微微一颤小声应道:“官家所言极是!”

    稍稍顿了一下又道:“官家您看我等已经折损如此之多,可否向朝廷讨要一个牌子?”

    终于入正题了,赵祯心中闪过一道光,果然是有后手的,简直如同贼不走空一般。

    露出最为和煦的招牌笑容,赵祯缓缓开口道:“不知想要什么牌子?是酒水,还是铁器?这些东西你们都不缺吧?”

    “咖啡……”

    “嗯?!”

    就在赵祯惊讶的时候,老狐狸再次开口:“琉璃……”

    这下连一旁装木头的三才都有些按耐不住了,咖啡和琉璃这两样东西都是朝廷独家垄断的产业,外人碰都不能碰的东西,每年给官家的内藏库带来多少的收益你知道吗?!

    现在居然说拿走就拿走,岂不是和天家抢生意?这岂能答应!

    赵祯的笑容更加和煦了:“没想到国丈倒是真的敢开口,这两样东西怕是所有商贾都眼馋的紧嘞!”

    王蒙正非但不惊,反而自信的开口道:“官家稍待,请容老臣一一道来!”

    ……………………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