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强大的火器面前,任何城寨防御都是如同纸糊的一样,宋军的火器之利再次向世人证明汉家王朝的崛起,也向世人证明大宋的国力与军力。
契丹人怎么能抵抗大宋,抵抗从中原而来的衮衮大势?历史的车轮在前进,文明的脚步在向前,任何挡在这两样东西之前的障碍都将被彻底碾碎。
宋军的强大也让辅佐他们的女真人感受到了什么叫恐惧,他们眼睁睁的看着彪悍的契丹士兵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倒在地上。
在女真人的眼中,宋军只是把手中的“木棍”指向契丹人而已,一阵炒豆般的爆响之后,契丹人就应声而倒。
这难道就不是什么妖法?显然在他们看来,宋军已经不再是军队那么简单,他们很可能是大宋皇帝从“天庭”调来的“天兵天将”。
战场上硝烟弥漫,这是乾宇二年造的一个重要问题,无烟火药的常年完全无法满足火枪数量的需要,所以只能用造价便宜,制造速度快的黑火药来代替无烟火药。
所以就女真人看到的就是一副奇异的画面,当宋军阵地蓦然飘出一片云之后,战场上的叫喊声便小了许多,接着一阵清风吹过,刮走了云,也显露出对面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呻吟的契丹人。
这不是仙法是什么?这不是神迹是什么?!
对于还存有自然崇拜的女真人来说,这份力量太过惊人,也太过恐怖,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啊!
心中原本还有不服大宋的念头也很快平息,事实上自从他们归顺开始,女真人便得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
原本没有铁器的他们,拿到食物都不知道该如何制作,有些小部落的族长之所以成为族长就是因为他手中拥有一把铁锅…………
随着铁器的大量涌入,女真人开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他们逐渐的被移民到了大宋的境内,离开时自己土生土长的白山黑水。
虽然是离开了,但却是一件好事,白山黑水也是穷山恶水啊!在这其中讨食物,讨饭吃,不如在大宋肥沃的土地上种植粮食,或是帮助宋人放牧,所得到的东西远远超越了白山黑水之中的产出。
况且他们对大宋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向北方探索的宋军之中大多数都是女真人,宋人耐不住严寒,从极北之地带回来的东西每一样都是大宋朝廷所珍视的宝贝。
一棵果子,一根苗子,都是宋人眼中的宝贝,情愿用无数的金银财宝甚至是性命去获得,带回大宋之后,朝廷还有封赏,这在女真人看来就如同“傻子”一般。
既然这样,女真人也就放心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对大宋的用处还不小,若是没有用处才应该担心,唐括多保真身为鼠三的妻子,也是黑水军中少见的女将。
黑水军从上至下对她颇为尊敬,尤其是当唐括部的族长,石批德撒骨去世后,所有人的女真人都以多保真马首是瞻。
因为是她带着女真人走上活着的道路,是她为女真人争取到了今天的生活,更是她带领女真人反抗契丹人的统治,摆脱奴隶的宿命。
在女真人看来,契丹的压迫要远远大于宋人的压迫,宋人即便是让女真人吃苦,也是给够了钱财,这样他们可以给孩子,部落更好的生活,如此一来他们可以让子孙摆脱宿命。
在女真人眼中,希望这比什么都重要!
宋人是等价的交换,给了钱,给了物资,甚至给了土地,这些东西难道不比命值钱?宋人让干嘛就干嘛便是,反正家中后事都交代好了。
原先的女真人既要听从契丹人的命令,又什么都得不到,现在却完全不同啊!
为宋人卖命也是有大量好处的,这种转变谁不乐意?
可以说是女真人在唐括部的带领下集体卖给了宋人,就这样他们还感恩戴德,临表涕零,无以为报的架势。
而赵祯不会看到女真人这样就彻底放心,事实上他对任何民族都保有戒心。
从心理上来说,汉家王朝就算是彻底烂透了,他依旧希望华夏这片土地是汉家王朝所有,就像一个父亲看待孩子,即便是个逆子也要包庇他。
至于所有的外族,对不起,你再牛逼,再伟大,再有能力,在汉家面前都是不够看的。
数千年的文明和沉淀,已经让赵祯完全无法摆脱这种深入到骨子里的自大,只有汉家王朝同化别人的,绝不可能让别的民族统治汉家。
赵祯自私的认为,汉家王朝即使“改天换日”也该是汉家王朝自己统治自己,岂能落入外敌之手?
赵祯控制草原,统治契丹的目的也是基于如此。
既然你草原民族以游牧卫生,难以驯化,那就把你们先一步变成和汉家一样的靠着土地,城池而生活的民族不就好了?
大宋和契丹之间的战争已经从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战争转变为,农耕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自始自终都是大宋领先于契丹。
因为大宋继承了汉家王朝数千年农耕的经验,甚至已经有一部分转变为资本主义,这样的王朝岂是只会照搬的契丹所能抗衡的?
最重要的一点,赵祯要把汉家王朝打造成铁桶一块,包括一直纠缠不清的草原也要成为这铁桶的一部分。
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
“殿下,您慢点,慢点!奴婢快跟不上您了!”
上京城的皇宫中,萧挞里的内侍图鲁哆哆嗦嗦的用鸭子步追赶着一个孩童,孩童不过三岁的年纪,却是一副好皮囊,天生就让人看着觉得气质不凡。
外表干干净净,这种干净不仅仅在于他的皮肤,还在于他的纯真气质。
尤其是眉眼之间,隐约中有一股天生的面善,所有契丹的朝臣见了,无不夸赞他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位仁君。
头上俩个小发髻,一左一右的竖着,加上眉心一点朱砂痣,更显得这孩子的活泼调皮,这一点朱砂痣是萧挞里无意之中点上去的,直到现在也没有去掉。
“你真笨,连装都不回转,母后说不在孤面前说真话的人,绝对是坏人,无论现在待我如何!”
萧仁转头对图鲁做了个鬼脸,气哼哼的甩袖而去,只留下图鲁在一旁尴尬的站着,他当然能追的上太子,但却不希望惹得太子不高兴。
没曾想一同马屁拍到了马腿上,太子反而觉得自己不是真诚之人,这让他那里诉苦去,要知道现在的太子不过三岁的年龄啊!
图鲁赶紧追上去道:“太子殿下,您真是聪明,但您之前为何与臣玩的那么开心?”
萧仁扬起脑瓜,给了他一个大大白眼道:“无用之言!若是孤不那么开心,你还不知会弄出什么别的花样出来,到时间岂不是更不舒服?”
图鲁这次是真的没话说,悄悄的望了望四周,见四下无人,图鲁对萧仁小心道:“太子殿下,您难道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
“切!哪有什么神仙下凡,这些话都是哄骗庸人的招数,母后给孤看的书上写的清清楚楚!”
瞧着发愣的图鲁,萧仁一边走一边道:“万物皆有道,万理皆可寻!若是有仙人出现,必然有人见过,可世间谁敢说见过仙人?再说,仙人下凡,必有痕迹……可天下所记载之书,皆是隐隐之言,不足为信!”
图鲁再次小声道:“殿下,这些话都是从那本书上看到的?”
“什么一本?!明明是好多本!比孤的个头还高,幸亏孤识字早,否则还不知看到的什么时候,至于那些大儒的话,根本不足为信。
《论语》也并非皆是圣人之言,大多是其弟子所记而已,其中颇有错处!而所谓之鸿儒顽固不化,孤稍稍驳斥,便又罚抄!甚是可恶!”
“住口!”
一道女声响起,立刻止住了萧仁的话,连带着他和边上的图鲁同时打了个哆嗦,这声音不是别人的,正是当今契丹的女皇陛下萧挞里。
萧挞里望了一眼图鲁道:“什么你都敢问,而奇儿什么话都敢说!”
萧仁迈开小脚便冲向萧挞里道:“母后,您什么时候来的?一点声音也没有,难怪书中…………咳咳……”
萧挞里慈爱的蹲下身子,抱起萧仁道:“那书中的东西好是好,可就是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实在是让人恼怒的紧!”
“母后不喜欢孩儿就不看了,顺便把它们统统烧掉!”
“不行!”
萧挞里急急的开口,随即便见到萧仁揶揄的笑容,在这张精致的小脸上显得那么的古灵精怪,就像那个男人一样,看似斯斯文文,事实上却坏得很!
“今夜抄书,以论语为本,不达十遍,不得歇息!”
“母后!”
萧仁的脸色变得,抱着萧挞里的腿便装起可怜,顺便对图鲁施以眼色。
“陛下,太子年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那……奇书中说,幼童每日需五个时辰左右的睡眠,万万不可耽搁啊!”
萧挞里瞥了一眼撒娇的萧仁,如同一个瓷娃娃让人忍住不心软:“那就五遍,不可再少!”
“谢母后!”
“图鲁你先退下!”
图鲁巴不得离开,这对天下母子,一个冷冽寒风,一个古灵精怪,自己可真的是招架不来了:“奴婢告退!”
待图鲁走后,皇宫中的这片花园终于安静了下来,萧挞里再次抱起萧仁道:“你这孩子,什么都好,也什么都强,远胜寻常的孩子,但却不知道什么叫隐匿锋芒,只有在刀鞘中的刀才是最锋利的。”
“为什么?”
萧挞里摸了摸萧仁的小脑瓜道:“因为谁也没见过他的刀刃,不敢轻易尝试,但若是这刀出了刀鞘,不能一刀制敌,那它的威胁便降低许多,更别说你把出鞘的刀高高举起了。”
这话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来说很复杂,萧仁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母后的意思是让孩儿不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展现出来?”
“嗯,吾儿聪明,朕就是这个意思。”
萧挞里抱着萧仁在躺椅上坐下,一摇一晃之间,萧仁渐渐睡着,而萧挞里也是困意绵延,怀中这个孩子随着年龄越大便越来越像那个男人了。
仿佛是在宣誓他的主权,这孩子长得越来越像他的父亲了,仿佛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有一次张俭见了萧仁,仿佛是见到了最惊恐的事情,最后喃喃一语:“大呼太像了,太像了!”
萧挞里知道他说的是像谁,但却死活不能承认,虽然张俭早已知道,但这种事情终究有瞒不住的一天,毕竟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也越来越像那个男人。
萧仁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宝贝,小小年纪就展现出了他的天资,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的神童,虽然不及那个男人,但也是极为难得。
作为孩子的深深父亲,他派人秘密送来了许多东西,小到吃食,嚼头,大到巨型玩具,这些玩具组合起来,简直如一座小小的宫殿大小。
甚至连萧挞里都忍不住爬到高高的地方,顺着索道直接滑下来,这其中的感觉这的让人很开心和放松。
至于书籍更是数不胜数,整整三大箱,里面的内容也是稀奇古怪,居然分科别类,有“语文,数学,历史,政治,生物,物理”六种。
朝中的大儒看了斥其败坏人心,而张俭看了却说是无价之宝,最后还是让他教授萧仁,往往是萧仁走了,他还在看,甚至大呼过瘾。
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萧挞里有的时候在想,赵祯到底是个怎么样的男人,她和赵祯之间的周公之礼并不能让她完全了解赵祯。
尤其是当她看到了大宋改变之后,更是无法理解,或者说是看不透。
这种感觉之前还不觉得有多强烈,但到了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萧挞里便觉得这种感觉日益强烈了,大宋没征伐一个地方,国力便提升一层,看似没有多大的改变,事实上当辽朝回过神来的时候却已经追赶不上。
尤其是大宋的经济,这东西别说是契丹人,就是宋人自己也是不屑一顾的,为何?因为从儒家文化之中,归根结底便是轻视商贾的,而一国之经济必须要靠商贾的带动。
虽然从大宋立国之初开始,就对商贾颇为宽松,但这种宽松也是相对的,商人并没有获得多少的体面,即便是一周一府之地的豪商巨贾也没有多少地位,虽然比一些农人强点,但和士族比起来却什么都不是。
遇到一些耕读传家的农人,也是抬不起头的事情。
但现在不一样了,宋人的商贾已经成为大宋国内数一数二有地位的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获得朝廷的嘉奖,因为纳税多甚至获得了朝廷奖励的牌子。
这是一种正式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