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确认全部剿灭之后,背嵬军才离开可邪可达族帐,财富和牛羊全部运送回大宋之后,这个部族也就彻底的消失在了草原之上,除了袅袅的灰烟和地上的灰烬之外,变什么都没有了。
可邪可达族帐不过是宋军屠戮的开始,这种征伐时不会停止的,而且背嵬军也没有四散出击,他们不要速度,只需要稳妥的进行。
一旦四散出击,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很容易走漏消息,先在要保证的是遇到一个族帐消灭一个族帐,封锁消息,不短的吞噬敌烈部的力量,待其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
杨怀玉每次进攻新发现的族帐都是全力以赴,五万大军早早的就展开包围圈,然后调合适数量的军队进行屠杀,这是一次又计划有预谋的屠杀。
这种最大程度上的保密使得背嵬军在抵达河董城附近的时候敌烈部的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也致使背嵬军小心而大胆的绕过河董城进攻更北方的敌烈部族帐。
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
背嵬军对敌烈部的进攻算是一场奇袭,敌烈部的人几乎毫无防备的就被背嵬军一个族帐一个族帐的消灭,对于大宋来说这是一场正义战争,背嵬军将士心中也没有太过踌躇。
但对敌烈部族帐围剿的行为终究不能做到完美,因为是在草原上,难免有人走脱,百密一疏之下,宋军屠戮草原的消息在敌烈部传开。
纲达野是个传令使者,虽然名头不小,其实就是河董城于各族帐之间互通消息的人,除非战时他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任务,只因为家中的关系与可汗可也台较好,所以得了这个清闲的差遣。
对于他来说,这个差遣就是个混日子白拿粮食的,和他一样的传令使者无不是和可汗家族关系密切的人家,也算是可汗拢络人心的一种方式。
纲达野今天没有参加族帐中的首放节,而是前往兄弟为他搭桥的一个小族帐去下聘,草原上的汉子都是这样,只要是看上了某家女子,便由自己的兄弟搭桥,双方说好后便可下聘,尤其是在首放节的这段时间,更是下聘的好时机。
能放弃重要的首放节来下聘,足以见得男方对女方家的重视。
纲达野这次带了不少东西,珍贵的金银器是草原上的宝物,香料和瓷器是难得一见的聘礼,至于最重的还是怀中的那块马蹄金。
对于敌烈部的人来说,能得到马蹄金有着吉祥的寓意,以此为聘礼自然是最为浓重的,这也是纲达野准备给予那位姑娘的惊喜。
这个部族距离河董城不算远,但因为首放节的原因要在草原上奔波一番,三天的时间他就按照地上的痕迹追寻到了,只不过他在草原上还看到了一些不该看到的东西。
纲达野是草原上哨马中的好手,草地上不光又族帐的痕迹,更是在几里地外发现了大量的骑兵的马蹄印,这就有些蹊跷了,通过这些马蹄印纲达野发现对方的人数最少也有五万人,相当于半个敌烈部的人口。
显然这不会是忙着过首放节的敌烈部其他族帐留下的印记,那只有三个可能,一来便是契丹人对敌烈部用兵了,二来就是乌古部欲图偷袭敌烈部。
至于第三点也是他最不相信的一点,宋人挥兵北上,因为使者受辱一事而报复敌烈部,只不过这一旦在纲达野眼中不太可能。
宋人可不是草原上性情暴躁的其他部族,一般不会做出如此快意恩仇的事情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乌古部,因为契丹人和大宋之间的战事刚刚结束,不回在这个关口对敌烈部用兵,他们巴不得敌烈部帮助他们,怎么会自找没趣?
纲达野颇为担心,毕竟自己是前来下聘的,先在连女方的面也没见到,就发现了乌古部的阴谋,该怎么办?
是继续向前查探,还是返回河董城通知族长可汗?
心中有些惊疑不定的纲达野还是选择了继续向前,最少要看到时什么人进攻了敌烈部再说。
因为是一人独自前来,再加上路途也不远,纲达野快速的赶往目的地,但远远的他就看到了浓烟如同黑色的柱子在草原上拔地而起。
小心的靠近之后惊人的一幕出现了,族帐中的男女老幼全部被杀,族中的帐篷马车,栅栏,等等一切的东西都被点燃,风在大火中疯狂的打着旋。
显然袭击他们的人还未走远,在地上几乎没有发现交战时对方流下的痕迹,当很快一柄插在敌烈部勇士胸口的马刀引起了他的注意。
这马刀被折断,大部分刺进了敌烈部勇士的身体中,只有刀柄被留在了外面,显然敌人没有注意这柄马刀,留下了痕迹。
费力的拔出马刀,擦拭掉上面已经干涸的血迹,纲达野的瞳孔猛然收缩。
虽然不知道这上面刻的是什么,但他却知道这是宋人的文字,他曾经在河董城中见过。
既然时宋人的文字,必然时宋人的刀剑,也就是说奇袭敌烈部的人时宋人!
理所应当的联想到前段时间可汗对大宋使者的羞辱,纲达野浑身冰凉,宋人的报复来了,而且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凶猛,出乎意料并没有对主帐所在的河董城进行袭击,而是对游离在外的小族长进行屠杀。
这意味着什么?
纲达野浑身冰凉,从宋军的马蹄印记来看,这宋军至少有五万人,更加肯定他之前看到的马蹄印记以及心中的猜测。
起身以最快的速度翻身上马,纲达野向河董城疯狂前进,一路上他甚至舍去了携带的贵重聘礼,只为就加快速度,两匹马换乘。
不过当河董城中的敌烈部可汗可也台收到消息的时候为时已晚,除了河董城外,其他散落在草原上的敌烈部族帐已经被宋军消灭了近半数。
可也台大惊迅速召集族人准备应对,但为时已晚。
派出去传递消息的士兵几乎无法在草原上找到族人,他们找到的只有烧成木炭的栅栏和一堆流干了血的尸首。
四散而出的传令兵几乎都时带着噩耗返回河董城,不过也有一些敌烈部的族帐没有被宋军发现,他们或是地处偏远,或是在迁徙的路上,因此躲过一劫。
大宋的报复如同酷寒一样凛冽,敌烈部的人没想到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大宋便毫无顾忌的开始了屠杀,在他们看来宋人对敌烈部用兵应该大张旗鼓的进行,而不是如此奇袭而至。
敌烈部不是一帮的小部族,族众少说也有近十万人,背嵬军在草原上的屠杀也不过是一部分而以,再加上他们又不能分兵出击,最终的结果是有四万敌烈部族人被消灭。
别小看这个数字,十分之四的族人消失对敌烈部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在他们几乎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可也台现在想想都觉得后怕,在他们刚刚结束对首放节的庆祝后,宋人已经消灭了敌烈部近半数的族帐,这实在是令人震惊,尤其是在纲达野禀报过后,族帐的所有人心中忍不住的升起一股寒意。
宋人这是铁了心的要报复敌烈部,并且是毫不留情的要灭绝,不光杀敌烈部的勇士,连老人和孩子也不放过,这是他们敌烈部往日里屠杀其他部族的手段,先在却被宋人用在了自己身上。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灭敌烈部()
杨怀玉率领的背嵬铁骑一路厮杀,完全没有手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
这是一种毁灭性的攻击,甚至在敌烈部察觉并开始反击之后也没有停止和收敛,反而愈发的加快进攻的步伐了。
草原之广阔,要想在草原上寻觅一支骑兵并非易事,拥有五万人马的背嵬军在草原上就像捕鱼儿海中的一条鱼,敌烈部的骑兵一路追赶,可背嵬军一路不停。
而在这时,敌烈部的可汗可也台依旧能收到敌烈部的小族帐被宋军屠灭的消息,一边是追赶不上,一边是不断的受损,这样的打击让可也台郁闷的快要发疯。
显然五万背嵬铁骑兵分两路了,他们追赶的那一路只是诱饵而以,剩下的骑兵依旧在屠杀着草原上的敌烈部部众。
恐慌的情绪在敌烈部的草原弥漫开,所有人为了自己和族人的安危都开始往河董城迁徙,在他们看来宋军即便是袭击也时袭击分散在草原上的族帐而以,若是迁徙到了河董城,宋军就拿他们没办法了。
这反而是在帮助宋军,正发愁在草原上袭击敌烈部族帐费事,没想到敌烈部的人便如此配合的开始聚拢到了一起,河董城不过是有着低矮围墙的城镇而以,所谓的城防也不过是简陋的弓箭和壕沟而以。
攻城和城防一直都不是草原民族的长项,相反他们更加擅长的是在草原上进行冲锋作战,现在他们放弃了长项,用短处和大宋较量,自然是必败无疑。
事实上这也是敌烈部的无奈之举,在可也台看来,宋人的骑兵太过狡猾,难以寻觅不说还在这个时候分兵两路不断的袭击分散在外的部众,没过几天便有一个族帐消失在草原上,这样的损失是他和敌烈部所不能承受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力量,寻找机会和宋军正面决战,他也不傻,当然不会和背嵬军打一场城防战,之所以把河董城作为中心,为的是减少部众损失。
待宋军出现之后,便开始草原上的决战,他要杀光这些宋军,要让他们有来无回,要让他们永远的留在草原之上。
这段时间敌烈部损失惨重,从传令的族人带回来的消息,族中的长老便推算出了大概的损失,这个损失是可也台所不能接受的,每每想到,心中如撕裂般的疼痛。
宋人的报复是如此猛烈,他甚至后悔当初羞辱大宋使者的行为,这一行为不光让敌烈部损失惨重,更是动摇了他这个一族之长的地位。
族中的长老和智者已经开始指责他当初的过激举动,若是不能击溃宋军,他在敌烈部中将会威信扫地。
现在的可也台才知道什么叫威信扫地,什么叫四面楚歌,但真正的祸端才刚刚开始,杨怀玉得到的旨意是屠灭整个敌烈部,不留任何活口…………
从战争开始的时候,双方就站在了不平等的台阶上进行对战,这一战即便是宋军拿不下河董城,无法消灭敌烈部也没有太大的损失,相反敌烈部却是存亡之战。
一旦战败,后果便是整个敌烈部的消失,任何部众都没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灭族的威胁在每一个敌烈部智者和长老的心中徘徊,如同一座高山压在他们的身上,战争的阴云也让敌烈部的部众愁云惨淡。
河董城中终于有了另一个态度,这些人是族中的长老和智者所组成的主和派,他们希望派出使者向大宋求和,认罪,让宋军停止对敌烈部的攻伐。
他们甚至愿意归附大宋,与之前的塔塔尔部一样承认敌烈部的土地是大宋的疆土,以获得自治的权利。
可也台的家族极力反对,在他们看来必须和宋人血战到底,必须要报复宋人的嚣张和屠戮,到现在他们也认为是大宋进攻敌烈部在先,而敌烈部没有任何错。
双方之间的争论并没有影响使者的派出,敌烈部的主和派依旧向大宋派出了使者,表达了自己愿意停战的态度。
而杨怀玉在没有接到圣旨的时候依旧在草原上屠戮着敌烈部的部众,消灭一个又一个族帐,直道搜寻不到零散的族帐为止。
宋军的战力真的让敌烈部开始恐惧,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敌烈部便损失了半半之数,而宋军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战争持续下去灭亡的只会是敌烈部。
河董城迫切的希望使者待会大宋皇帝的消息,而当他们的使者出现之后,得到的只有一句话,大宋皇帝需要敌烈部的可汗首级平息大宋的怒火。
于是一场在河董城中的阴谋和内战爆发,可也台的家族于其他敌烈部家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一部分族人支持可也台,而另一部分支持主和派的长老和智者。
随着对可也台的刺杀失败,渐渐的河董城中的阴谋从暗处浮上水面,双方之间开始了光明正大的厮杀,这一次没有大宋骑兵的征伐,各个族帐之间的攻杀已经进入白热化,甚至不是为了荣耀和意义,而是单纯的为了自保。
混乱的局势使得河董城分崩离析,杨怀玉在这个时候率领五万背嵬铁骑骤然而至。
三股势力在河董城中交汇,直到这个时候敌烈部的人才恍然大悟,宋军根本就没有给他们机会,也不会给他们机会,所由敌烈部的部众都遭到了宋军的击杀,毫不留情。
小小的河董城中血流成河,除了一部分契丹人早早的躲进事先准备好的堡垒之中,其他人无人幸免,尽数遭到了宋军的屠戮。
城中无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