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虎-第7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两条腿的步兵,如何跑得过四条腿的骑兵,最终,约有四万五千余人,被唐军骑兵截断了所有退路,眼前着就要将他们全部包围剿杀。

    这些左军当然明白自已的命运,他们纷纷跪地,面对唐军越来越逼近的冰冷刀锋,磕头不止,请求投降。

    金声桓阵中高高地打出白旗后,唐军阵中迅速作出了反应。

    远远地从千里镜中,清楚看到金声桓的白旗招摇,唐军统帅黄得功抚膝大笑,脸上神采飞扬,兴奋莫名。

    “哼,金声桓这厮,真是给脸不要脸,他强要与我军相争,现在又打白旗投降,真真自取其辱,羞也不羞!”

    “传本将军令,准他降了,他这番投降,倒是省却我军一番厮杀,亦是好事。”黄得功大手一挥,厉声下令:“全军听令,准其投降,立即停止追杀行动!”

    “在下得令!”

    至此,整场战斗,终告结束。

    六万余人的左军兵马,仅有约五千余人侥幸从战场脱逃,消失在战场边缘,总算逃出生天。另有四万五千人成为唐军俘虏,其余的一万余人皆被唐军宰杀,整个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流满地,死人死马横七竖八,一眼望去,触目惊心。

    此时,唐军阵中,响起了连绵的欢呼声,有如滚滚春雷,响彻原野。

    望着在眼前一齐欢呼的唐军战阵,降将金声桓面皮抽搐,脸上的痛苦神色,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该死的,早知唐军如此能战,早知现在要被迫投降,当初为何不及抓住黄得功的劝降机会,率部及时反正,简直愚不可及!

    要是当初自已及时率部投降了唐军,说不定还是大功一件呢,这升官晋爵之事,只怕亦是手到擒来啊。

    哪里会象现在这样,这般屈辱地被迫投降,非但白白折损了上万的弟兄,自已的命运,完全掌握在他人手中,而就算唐军能接纳自已与部下,但能获得的利益与好处,都会大大降低大打折扣呢!

    金声桓悔恨无及,却被一众唐军士兵,推搡着来到了唐军主帅黄得功面前。

    金声桓一脸羞赧,不敢正想看那正端坐马上的黄得功。他紧紧地咬着牙,在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后,他来到黄得功马前,纳头跪拜。

    “罪臣金声桓,谢唐军不杀之恩!”

    其他的一众下属部将,见金声桓纳头而拜,亦不再迟疑,立即紧随金声桓,纷纷跪地参拜。

    一时间,黄得功的马前,呼啦啦地跪倒了一片左军将领。

    “金将军,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黄得功心下得意,却故意一脸痛惜之色,然后长长地一声叹息。

    金声桓心下惭恨,他不敢起身,只是拱手禀道:“黄镇长,什么也别多说了。在下愚蠢,有眼不识泰山,强要与贵军相争,今日之战可谓自取其辱,悔之何及矣!此番战败来降,亦再无半点颜面可言。将军要如何裁处我等,但凭处置便是,在下断无二话。”

    “金将军,你与诸将,皆且起身说话吧。我军既已容你等归降,这先前之冲突,种种不快,亦可就此揭过了。”

    黄得功心下快意地俯望地上跪伏的金声桓,冷冷一笑,轻轻地抬了抬马鞭,示意其起身说话。

    金声桓脸皮涨得通红,他站起身来后,其余诸将,亦个个沉默起身,气氛十分尴尬。

    金声桓强自挤出笑容,讪讪起身,又叹道:“在下惭愧,再次谢过黄将军厚德隆恩。贵军愿接纳我等,不究既往,这般宽大为怀,那我等岂能不推心置腹,誓死效忠乎?从今后,我等愿在贵军帐下,投效驱驰,尽效死力。”

    黄得功闻言,哈哈大笑,内心却在不停感叹。

    金声桓这厮,先前这般齿强嘴硬,一味地顽抗到底,现在却又这般卑躬屈膝一副媚态。看来,此人在现实面前,倒是身段柔软,颇识时务呢。

    黄得功内心鄙视,表面却故作欣赏之相,他沉声道:“很好,金将军这番表态,甚合本将之心。你们放心吧,我军既能容尔等归降,自当用人不疑。只要你等忠心效力,又如何会不加信任呢。但是,尔等亦需知,我唐军可以不咎既往,却绝不容今后生变。此番来投我军后,尔等要尽心效忠,再不得有任何反复,否则,军法无情,唐王亦必不轻饶!”

    金声桓内心一凛,便急急应道:“此为自然,将军何必多虑。我等败军之将,得容唐军收留,实是不胜感激,安敢再起异心乎。我军部下,任凭贵军安排分配,在下无不从命。还望唐王与黄将军,能不计前嫌量材为用,为我军各位将士,各自谋个前程出路,在下就心安无碍了。在此,且容我先代他们,先行谢过黄将军了。”

    黄得功点点头,捋须道:“嗯,你这这话倒甚是中听。我唐军之中,向来不容山头,你部兵马,既来相投,自然要由我军彻底整顿改编,将领军兵,亦会各自谋取出路,这个你自可放心便是。我自会即刻飞信禀明唐王,好生安排尔等一干部众。”

    “多谢黄将军!那在下就代全军将士,在此谢过将军了!”金声桓一脸喜色,纳头长叩。

    :。:

第七百三十八章 瓮中之鳖再难脱逃() 
于是,得到黄得功保证的金声桓,内心大定。他再无二话,随后便与唐军监抚司文官一道,整顿收拾自已的这些剩余兵马,军中各类辎重器械,亦完全向唐军禀报交纳。

    唐军灭了金声桓部,全军兵马收拾整齐打扫战场完毕,便全军西进,直逼黄州府城下。

    大军滚滚而来,铁流滔滔,这黄州府城中,倒有如一叶孤舟,在风雨中飘摇不定。

    亲眼见到那金声桓六万余人的大军,在一天不到的时间里,就全部溃灭于城外,在城头观战的黄州府的官员,已是个个魂胆俱丧,目瞪口呆。

    唐军战力如此强悍,竟似风卷残云一般迅速消灭了金声桓六万大军,如此威猛之军队,倒是各人生平所仅见。

    现在唐军滚滚大军,又押着如此之多的俘虏前来,其威势与气焰,倒是不过区区千余人的黄州守军生平仅见。

    他们再不犹豫,立即打出白旗,大开城门,城中官员亲自出城跪迎唐军入城。

    唐军在一片欢呼声中昂然而入,全军将士无不意气丰发,军歌嘹亮,引得满城百姓尽皆围观,自是人人夸赞,称羡不已。

    唐军入得城来,黄得功稍加休整,便开始准备下一步进攻计划。

    他决定,让全军四营兵马,只留第八镇乙营于黄州府城中,看守那四万余人的俘虏。然后,便亲统另外的三营兵马,直奔武昌而去。

    黄得功的目标简单直接,那就是,在消灭了金声桓部兵马后,立即兵围武昌,将这座左良玉的老巢团团围住,让城中的左良玉牢牢围困于城中,使其再难脱逃。

    另外,便是抢在另一部从东线撤走的兵马,即王德仁部退回武昌之前,将武昌包围,让他们归城无路,最终在城下消灭他们。

    当然,如果左军的鄂西兵马,也全部撤往武昌的话,黄得功绝不介意消灭更多的左军部队。

    可以想象一下,左良玉在成为一个光杆统帅被唐军牢牢包围在武昌城中的情景,该是多么地令人愉悦。

    于是,仅仅在休整了两个时辰,唐军的三营兵马,立即乘着夜色,继续分从水陆两路,全速西进武昌。

    争分夺秒,时间就是战机,就是生命。

    对于唐军来说,是如此,对于放弃麻城,正仓皇南撤的王德仁部来说,更是如此。

    此时,从北面麻城撤往武昌的王德仁部四万余人,自从麻城撤退后,一路过鹅笼,岐亭,中和,径向武昌的北面门户黄陂进发。这一路上,王德仁部昼夜兼程,不敢稍歇,总算在两天后的下午时分,来到了黄陂城下。

    见到自家军兵到来,黄陂县的官员立即大开城门,出城相迎。

    一脸风尘疲惫不堪的王德仁,望着大开城门的黄陂县城,脸上顿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娘的,这炎炎夏日,自已与一众部下,在后面唐军第六镇兵马全力追击之下,有如丧家之犬一般,一路急急南逃至此,两日里不眠不休地急行奔走,这人与马皆是疲惫不堪。

    好在全军士气几近谷底之际,自已与手下的四万余人的兵马,总算顺利到达了这离武昌极近的黄陂县了。

    “各位兄弟,连日奔行,着实辛苦各位了。现在天色已晚,全军将士随本将入城,就在当地休整半日,便径返武昌。”

    王德仁抹了一把满脸的汗水与泥渍,冲着旗帜散乱萎靡不振的军伍大声喝喊,给疲惫不堪的他们,来了一番最切实际的鼓舞。

    整个军伍发出一阵有气无力的低低欢呼,算是给这位主将的一点敷衍回应。

    随及,全军将士在王德仁的率领下,从黄陂北门入城。入得城来,便有官员安排犒军,疲惫不堪的全军将士,在奔行多日后,终于难得的吃了一顿安稳的饱饭。

    只不过,就在他们吃饭之际,王德仁居安思危,倒也没有彻底放松耽搁时间,他还是在入城之后,就又立即派出数十名哨骑,径自先行南下,让他们抢先回去武昌报信,告诉左良玉现在全军已到黄陂,最迟明日便可到达武昌城中。

    派出哨骑后,王德仁亲自巡城一番,才在一众亲兵的服侍下,与早已单独安排了酒席的城中官员,一齐落坐开饮,一时间,宾主互相劝酒,倒是一片和乐融融的景象。

    洒过三巡,菜过五味,已在一众官员的恭维话里,喝得颇有些醉意的王德仁,心情放松了许多,这时,忽有手下军兵紧急来报。

    “报!王将军,据哨骑来报,他们未过汉江,就遥遥看到远处似有唐军的大批兵马旗帜,一众哨骑畏怯不已,不敢再往前探查。”

    听到这句禀报,王德仁举到唇边的酒杯猛然停住,脸色亦瞬间变得一片苍白。

    而旁边的一众官员,亦是人人震怖,脸上表神十分慌张,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王德仁腾地站起身来,绷着脸将杯中残酒一饮而尽,然后将手中的杯子狠掼于地,砰的一声,摔得粉碎。

    整个酒宴,顿是鸦雀无声,连掉根针都听得见。

    王德仁环视众人,心下的滋味,简直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靠,老子使了金蝉脱壳之计,好不容易从麻城撤回,一路紧赶快行,不敢稍歇,却最终还是晚了一步。

    现在唐军若是赶到了武昌城下,那自已的后撤计划,岂不是完全成了泡影么。

    而且更可怕的是,若唐军真的直抵武昌,说不定金声桓部亦被唐军给统统消灭了,不然的话,一路上有金声桓部阻敌,唐军断不会行动如此神速,这么快就把武昌给包围了。

    若是武昌真的被唐军包围了,那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自已,岂非是命悬一线,有如累卵之危么。

    想到这行,王德仁的额头,迅速地渗出一层细密的冷汗。

    不行,不能再耽搁了。

    也许哨骑并未完全弄清楚情况,自已现在要做的,就是强令他们继续渡江侦查。

    至于他们渡江后,会不会被唐军发现,被唐军发现后,又会如何难以脱身逃命,在局势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也就真的顾不了这么多了。

    “奶奶的,看来唐军真的是提前一步,赶至武昌了,却不知道,现在武昌城中,到底情况如何……”王德仁喃喃地说到这里,眼中闪过一丝无奈,他略一停顿,又立即大声说道:“去,速令哨骑,不可犹疑,全部过江哨探,一定要查清现在武昌城到底是何番情况,再速速回来向本将报告!”

    “得令!”

    手下亲兵匆匆离去,心情极糟的王德仁,再无心情饮宴。陪酒的一众官员,亦是人心浮动,神情不安,故这场酒局,很快就草草结束。

    很快,城中的军兵,也赶紧草草吃过饭,就皆被王德仁紧急调动,安排驻守黄陂城,这个小小的县城中,倒是一片紧张忙碌的气氛。

    两个时辰后,城外终于有两名哨骑,蓬头散发一身泥水极其狼狈地跑回了县城。

    “王将军,不好了,不好了!”

    这两名哨骑,连声哀呼着来到了王德仁面前。见到这跑得气喘吁吁一身臭汗的两人,王德仁心下揪紧,表面却还强装镇定地喝问道:“究竟怎么了?尔等哨探情况到底如何,怎么只有你们两个回来?”

    “王将军,我等奉了军令,渡过汉江,一路往武昌而去,终于发现,那武昌城已被唐军围得有如铁桶一般,根本就不得靠近。而我等无奈回返之际,又被唐军哨骑发现,一路追击到了汉江边上,其余兄弟不是阵亡就是被俘,只有我们二人,侥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