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1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凉拒绝了刘曜的联姻。倘若这次失败,阿姊必然不能再留在姑臧,给刘曜做妃子是不可能避免的。

    张骏握紧了拳头,心道:“娘的,不就是干么,老子还怕你不成?这一次,我要让你来得走不得!”

    就在这时,房门“吱呀”一声被人从外面推开,却是彩蛱端着茶水点心走了进来。

    张骏皱起眉头,微微愠怒道:“吾方才不是吩咐过了,非有要事,不可进来打扰。”

    彩蛱低下头,小声道:“奴婢知错了”

    “退下吧!”张骏挥手。

    “大都督,奴婢”

    张骏见其欲言又止,便问:“还有何事?”

    彩蛱咬紧了嘴唇,双手搅在一起不断扭动,声若蚊应一般地道:“奴婢有喜了”

    “什么?”张骏一时间没有听清,也没反应过来。

    “奴婢有喜了!”彩蛱又重复一遍,声音也稍大了一些。

    “真的?”张骏一下子蹦起老高,眉头间的“川”字也不见了,他见彩蛱小腹很是平坦,上前抚摸道:“多久的事?”

    彩蛱羞涩一笑:“大都督出征之后,奴婢才发现的。”

    张骏向外叫了一声,侍候的邓氏走了进来,张骏吩咐道:“传医师!”

    邓氏急忙出去,片刻后就带着一个白胡子老头走了进来,给彩蛱把脉后,起身拱手贺喜道:“大都督,恭喜!恭喜!”

    张骏闻言激动不已,想起张茂还不知道,又派人去通知叔父。张茂得到消息,也顾不上休息,又接见了彩蛱,赏赐十分丰厚。

    消息一传开,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呃,张茂干脆大手一挥:“摆宴,大贺三日!”

    暴雨如注,狂风嘶吼,洮水上白浪翻卷。

    建兴十年七月,匈奴汉国皇帝刘曜亲率二十万马步大军攻凉,扬言要血洗河西之地。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刚刚被凉州夺取的临洮、狄道二城。此二城不拔掉,就宛如猛虎在侧。匈奴大军不但后勤无法畅通,还时刻都有被截断后路的危险。

    于是,张骏临危受命,统带征虏军全军出征,星夜兼程地进驻临洮、狄道二城,构成互为犄角之势。

    七月正是连雨季,雨水之中,河边岸上,征虏军的将士们正在冒雨紧张忙碌着。

    现在临洮岸边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不计其数打着赤膊的民伕和士卒,好似发疯一样的在劳作。他们正是新建水军的战士和随军行动的民伕。

    说起征虏军的水师,成军还不足一月时间,不但缺少船工,就连懂得水战的将领也找不出来,更不用说还有好些士卒根本就是旱鸭子。

    张骏执意要临时成立水师,确有不得已的苦衷。

    因为刘曜不但带来了水师,更是一举切断了征虏军的水路补给!

    匈奴人从长安、洛阳征召来的工匠正带着大批人手,夜以继日的在洮水岸边打造战船。张骏虽然几次派人偷袭放火,可怎奈匈奴人防范十分严密,导致凉军的偷袭非但没有成功,反而还折损了好些人手。

    为了应对来自水上的威胁,张骏不得不想办法抗衡,于是组建水师的想法就临时提上议程,并迅速实施。可接下来却有一个问题,没有时间和木材造船怎么办?

    张骏召集众将商议,谁也拿不出好办法来,最后还是他自己突然灵光一闪……没有木材,有水泥啊!

    没错,张骏要建造的战船,就是水泥船!

    所谓水泥船,即以水泥与钢丝为主要材质的船舶。在后世,水泥船首次出现于1848年,是法国人用钢丝为筋和水泥砂浆制造,后来才发展出用钢筋取代钢丝的钢筋混凝土船。早期的水泥船工艺简陋,船舶吨位较小,自重大。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钢材匮乏,两度出现建造钢筋混凝土船的**。欧美各国建成大批钢筋混凝土船,有的船排水量超过一万吨。

    再后来,意大利人又建造了一艘165吨的钢丝网水泥机帆船“爱伦”号。船壳厚6厘米,与同类型木船比,重量轻5%,造价低40%,性能符合航海要求,惊动了各国造船界。

    中国自1958年起建造了大批钢筋混凝土趸船和钢丝网水泥农船、内河驳船、内河拖船、沿海渔船和沿海中小型货船。其保有量达数百万吨,居世界第一位。

    水泥船的优势很多。首先,水泥船具有抗腐蚀性和耐久性。其次,水泥船造价低廉,材料容易获得,工艺简单,能迅速大批量制造。另外,水泥船容易成型,且因配筋分散,具有较大的抗裂性和延伸性。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比木船坚固,而且不可燃烧。

    在水战全靠放火、冲撞和肉搏的中古时代,水泥船就相当于霸主一样,根本没有对手!

    河岸之上,已经建起了一营寨的轮廓,竖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水泥堡。水泥堡之上,架起了从后方运来的神臂弩和小型扭力发石机。这些远程利器,可以保证水师大营的安全,只要被射中了,就是整条船都能够打得粉碎!

    而在河水之中,十艘水泥船已经分成两列,首尾相连钉在了一起,一头就搁浅在河滩上,连着刚刚建好的营寨,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水寨。

    由于不惧火攻,所以张骏特意采用了三国时曹操在赤壁的铁索连环之法,将战船连在一起。虽然船在水上仍会晃动,但士卒作战的影响却被大大降低。

    水师的军将,是令居县府军的程大虎,他们这一千五百人摇身一变,从步卒变成了水兵。程大虎这时候也打着赤膊在军卒民伕中奔走呼喝,给他们打气鼓劲儿,每个人都显得志气昂扬,似乎没有把几十里外的匈奴大军当成什么不可战胜的敌人……和匈奴人比骑射咱们不是对手,可比水战,谁怕谁啊?

    张骏也和他手下的一堆粗鄙武夫们一样,裸着上身,就穿了条裤衩,露出大块结实的肌肉,矗立在高处,监督着施工。还不时向身边的参军陈珍提问或下达命令。

    “告诉各部的伙夫,一定要严格按照章程准备热水、热汤,吃食一定要煮熟,鱼虾必须是新鲜的,也要烧透。今晚上要加菜加肉,米饭管饱。”

    “告诉各部部将,如果有人生病要立即上报给随军郎中,特别是腹泻、呕吐者要立即送到随军病院医治,凡是病人的衣物、炊具都要一并送到病院。”

    “告诉随军总医官,伤员、病员一定要分开安置,伤员、病员的伙食也要按照章程预备,不得有误!”

    张骏关照的都是些看似和作战无关的琐事,不过这些医疗卫生有关的细节,在古代战争中往往能够决定胜负。古代军队一直都是个非常容易传染疾病的场所,特别是处于盛夏之时,因为饮食不洁,蚊虫叮咬等原因而引起军中病役的例子屡见不鲜。而此时的各**中已经有了一定的防疫办法,张骏又进行了一些加强,将不成文的规定变成了必须严格执行的章程条例。

    这时候,“登登登”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正是周同跟个落汤鸡似的走了过来,他还没有来得及回报他侦察的情况,就先狠狠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抱怨道:“主公,俺们在这里耽搁做什么?横竖胡虏就在几十里外,要是陆地上打不过,这寨子有甚用处?”

    张骏神色不动,只是冷冷地问:“斥候可有回报?”

    周同摇头道:“雨太大,匈奴人也不愿意动弹,都窝在营中。”

    张骏还是不放心,毕竟刘曜亲征,随行的武将谋臣都不是简单之辈,不能大意。便道:“加强侦查,绝不可松懈!”

    周同心中一凛,抱拳道:“诺!”

    张骏一挥手:“暂且严密监视,等风雨小些后我们一起出发,本都督也要去看看匈奴中军究竟是甚样子的。”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二百零七章 没有桨() 
洮水岸边一处高坡,一个粗壮的身影正坐在张胡床上,头顶还有个大大的伞盖用来遮风挡雨。这人还不时传下命令,让身边的亲卫赶去山坡下正在施工的营地,督促加快进度。

    这粗壮的身影正是雄霸关中的匈奴汉国皇帝——刘曜!

    如此多的大军聚集一处,最要紧的当然也是安营扎寨。只是这里的营寨规模比起临洮的那个水寨不知大了多少倍,施工的进度自然也慢了很多。现在只是整理出了一片坡地,帐篷还没有搭建,壕沟、栅栏、望楼、木堡更不知道在哪里。

    二十万人是一个很恐怖的数字,所以扎营之时根本不可能聚在一处,而是以军为单位分开驻防。照计划,刘曜的营地会被众军拱卫在其中,而其他军营则是星罗棋布。

    只是汉国皇帝的眉头紧紧皱着,脸色也比张骏难看多了。这下个没完的大雨,给他的军队造成的损失,绝对不亚于同敌军进行一场交锋。

    想想二十万之众淋在雨里面,也没有干燥的木柴可以生活煮饭,都靠生水生食填饱肚子,周遭的蚊虫蛇蚁又多得要死,这样还不疫病丛生可就真是老天庇佑了。

    因为疫病死些人,早就在刘曜的预料当中,只是要死太多就很难让人接受了。他目光沉沉地望了眼洮水,还是要快些逆河而上,只要摧破临洮、狄道二城,大军就可以走水路直至大河,到时候兵临金城之下,看张氏降是不降!

    雨幕之中,突然数十骑疾驰而来,寻到刘曜的伞盖,飞奔而来。

    这些骑士都是匈奴的探马哨骑,雨水将他们的衣甲皮袍淋得湿透,每个人脸上都是疲惫已极的颜色。他们很快被刘曜的亲卫拦下,领队的百夫长大步走到刘曜面前重重拜倒。

    “陛下,汉狗也在不停打造水军!就在十多里外的临洮岸边,正在扎营!”

    刘曜豁然起身,狠狠的击了下掌。

    “竖子够胆!”

    天公似乎也被刘曜的威势所慑服,豪雨一瞬间弱了下来,转成小雨。雨丝绵绵而落,将远方的天地遮盖成白茫茫一片。而洮水河面更是因为连日大雨变得宽阔,倒是方便了更多战船开进。

    张骏依旧站在水寨的望楼之上,从怀中摸出了望远镜。很久之前张骏就曾下令让负责细作的陈周氏遍寻白水晶,但一直没有消息。直到这次出征前,陈周氏总算花重金买到两片白水晶,加急送到张骏的手里。只是这白水晶仍然达不到后世通明的程度,有一些混浊。但凑合用的话,也能够望远,比肉眼强上许多。

    匈奴军搭建的浮桥就在大约八里地开外,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一道细细的带子横跨在河面上。可是透过望远镜,却能清晰地见到一个又一个的木堡、望楼,甚至能看清木堡中架设的霹雳车,以及一队队往来巡逻的士兵。

    刘曜的策略很简单,就是用一部大军围住临洮、狄道二城猛攻,另一部则走浮桥渡河,再从白云道直扑枹罕。只要此三城被攻克,那大凉新占的洮水以西之地将再次回到汉国的统治之下。同时,刘曜的二十万大军也将再无后顾之忧,可以长驱直入兵临金城。

    到了那时,坐镇金城、榆中防线的叔父就将直面匈奴人的兵锋!在历史上,张茂并没有挺住,而是选择了称臣媾和。现在局势要比历史上好得多,但也要看张骏能否在洮水挡住汉军!

    这次决战,凉州中军也算是倾巢而出,哈承嗣率领的骁骑军骑兵已经进驻枹罕,随时可以增援临洮。同时,晋兴郡府军也在窦涛的统御下早早进入狄道城。

    张骏又将目光转向洮水下游,汉军工匠在岸边修建的码头和水寨已经成型,并且聚集了大量的船只,不过没有什么大船,都是最大不过十来丈长的。其中大部分看着都很粗劣,显然是仓促打造。不过数量却极多,至少有数百艘!

    “怎么有恁般多的船?”站在张骏身边的陈珍嘀咕了一声。

    张骏将望远镜递给他,陈珍连忙小心接过。由不得他不珍爱,这物件全天下只此一个,还价值连城。若是不小心摔碎了,把自己卖了都不够赔的。他手中的望远镜转向了河边的山头,突然间就叫嚷了起来,“伞盖,伞盖,是胡虏刘曜的伞盖!”

    “伞盖?匈奴汉国的皇帝竟也能够亲临前线?”

    张骏猛地从陈珍手里夺回望远镜,顺着陈珍手指的方向,映入眼帘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正在施工中的营寨!一面面各色各样的旗号招展飞舞,不计其数的帐篷已经搭满了一大片山头,无数的匈奴军士兵都在忙碌着什么,或是加固帐篷,或是擦拭盔甲刀剑,或是在吃着什么东西,或是在往来巡逻。

    数量多到难以计算!匈奴人的主力已经把触角蔓延到洮水岸边来了!而且是刘曜亲自统带!

    张骏再往山顶上看去,各色旗帜猎猎飘扬,无数身披铁甲,手执刀枪的匈奴武士簇拥着一顶硕大的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