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陀懈捍蠼谕淮淮俳踩祷兀菜隳芄唤徊睢!

    相比于金城内的低沉气氛,此时姑臧城的氛围就只能用悲观来形容了。

    自从数日前郡主乘车入宫同其父张茂大吵了一通后,一个个消息不胫而走——少将军没于匈奴了!

    这一惊天秘闻可算是晴天霹雳,将春日里的姑臧百姓雷了个外焦里嫩。自先武公张轨入主河西以来,凉州虽算不上是强盛之地,但也有“凉州大马,横行天下。凉州鸱苕,寇贼消;鸱苕翩翩,怖杀人”的歌谣传颂于天下。

    此歌谣中,“横行天下”是指凉州骑兵英勇无畏、天下无敌的力量;而“鸱苕”本是一种凶鸟,在此则借指凉州铁骑。

    说到此处,就不得不提及一件往事,可以充分说明凉州铁骑曾经的威风。

    那是在永嘉二年的四月,匈奴汉王刘渊的大将王弥一路攻克青州、许昌,兵锋直指洛阳。晋廷惊怖之下檄文火速西传,几日后便抵达凉州。凉州刺史张轨紧急点兵,派都护北宫纯等率凉州铁骑驰援京师。

    凉州铁骑绝尘东进,在王弥把洛阳合围猛攻,京城摇摇欲坠的危急关头,及时赶到了洛阳城外。四月十九日,北宫纯挑选一百多名凉州勇士,催铁骑,舞长矛,直扑在津阳门外的匈奴大营。凉州铁骑往来冲突,如入无人之境,王弥被凉州铁骑的英勇无敌吓得魂飞魄散,打马就逃,数万骑兵纷纷逃避。凉州人用百骑解开洛阳铁桶般的重围。不久,北宫纯率领凉州骑兵,在黄河东岸,与匈奴大将刘聪展开骑兵集团作战,刘聪大败。

    千里救驾,挽狂澜于既倒,凉州铁骑自此扬名!

    后来,由于张轨病逝,张寔又被奸人所害,凉州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动荡,便造成了军力在一定程度上的下降。但这并不会动摇凉州百姓心里对张氏的崇高期望。

    可如今,凉州的继承人竟然没于匈奴,无论他战死沙场还是被俘,这都会让大凉蒙羞。于是一时之间,对张骏“丧师兵败”的咒骂声甚嚣尘上,再加上朝内别有用心的人连连推动,很快在百姓口中少将军已经成了罪人。

    连日来,无论是在朝堂还是在私底下,大臣们纷纷上书,有的是希望州牧另择世子,有的是鼓动向汉国求和以交换张骏回归,还有的,干脆是要将张骏置于死地以谢州人!

    张茂手里拿着那份请他另择世子的上书,连连冷笑。张氏一脉人口单薄,就只有张骏这一个继承人,如果另选世子,就只能从旁宗过继一人到张茂膝下。可笑的是,居然有许多大臣上表赞同。

    “宵小之徒,也妄想做曹操!”

    张茂啪地一声将文书摔在地上,脑中一阵疼痛。

    “大人”

    此时,念奴从宫外走了进来,一双明媚的眼眸同样充满愁绪,她来到张茂近前,将父亲扶到榻边坐下,轻声劝道:“都是奴儿不好,让大人日日为此烦心。”

    张茂长叹一声,道:“都是骏儿那臭小子,竟然毫无消息,急煞老夫”

    “如今朝中鼎沸,连百姓也十分不满,即便你骏弟弟安然回转,恐怕也不得不受到惩治”

    “惩治骏弟?”念奴惊道:“骏弟如今生死不明,岂能如此草率就下结论,即便有何不测,那也是为大量牺牲,难道不该留下美名么?”

    张茂被问得一时无声,过了许久才道:“如今大凉四处受敌,哪里还有你先祖父时的威风张氏之所以能够威服西土,靠的便是豪族大姓的扶植。时至今日,为父只能勉力操持,不知暗地里有多少名门想要取而代之”

    念奴怒道:“没有我张氏,谁人能统御西土之地!”

    “哈哈!”看到女儿的样子,张茂苦笑道:“当年晋室犹在,张家自可岿然不动,可现在朝廷南迁,谁还会把一纸诰命放在眼里?”

    “他们之所以不敢妄动,一是我张氏两代人民心深厚,百姓感念你先祖武公的遗泽;二是中军战力强盛,宵小之徒轻易不敢作乱。可他们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不断在外军队的墙角,此次又有意煽动消息,让民心渐去”

    “大人就是太过仁厚”念奴秀眉微皱,颇有英气地道:“若是换做奴奴,只管教训几个便是。”

    张茂闻言,笑而不语。

    在旁人眼里,似乎自己一贯于仁厚软弱,连女儿也看不下去了,可事实上他是存着自己的打算。

    豪族大姓势力的兴起,自西汉时就开始了,虽然经过汉武帝的抑豪政策后有所收敛,但其发展趋势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到了东汉,豪强已经成为了足足轻重的社会力量,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难以轻易撼动了。

    到了汉末三国混战,豪族大姓的向背已经可以左右割据势力的兴衰。即便晋朝短暂统一的时间里曾做出种种调控打压,但根本无济于事。说白了,这天下几百年来的政治,就是门阀政治,离开了门阀的支持,谁都要死无葬身之地。

    强如匈奴刘曜和羯赵石勒,都要结交衣冠之家,张茂自问文武皆不如前二者,又有何底气,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对门阀下手?

    就在宫室内陷入一阵静谧时,外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片刻后,一名宦者在外通报道:“大将军,金城郡守韩璞遣人送信”

    “谁?”张茂霍然起身,来到外殿,急问道:“来者何人?”

    宦者连忙答道:“韩璞将军的部下。”

    “快传!”张茂大手一挥,立刻道。

    不久,一名校尉疾步而进,行了军礼后便由內侍转呈上一张帛书。

    张茂急不可耐地马上浏览起来

    “哈哈哈哈!”

    突然间,却见张茂开怀大笑道:“好个骏儿,真不愧为我张家的千里驹!”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七章 增口() 
抛开姑臧城内的乱象不谈,时间回到两旬之前,彻底结束了战斗的张骏率领凉军自刘家寨出发,一路向西,行军百余里到达枹罕城外后又虚晃一枪,继而向北,很快便行军到洮水之泮,再沿河溯源而行。

    如今这支队伍,早已不是当初只余三百多人的残军,而是有二千人之众的庞大队伍。可如此猛增的人口,究竟从哪里来?

    这一切还要归功于刘族长。

    自从那日张骏领军以少胜多地全歼了来犯的匈奴人后,凉军的战斗力在这个老人眼中被无限放大,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本来心中略有的不满和疑虑也全都烟消云散,他不但积极组织村民跟随凉军西迁,还主动请命,欲要翻山越岭去联络其他十多个遗民村寨,告知他们王师驾到的好消息。

    张骏得知刘族长的打算,更是毫不犹豫地派出了几个人高马大、长相威风出众的凉军精锐陪同其一起出发。他此举的目的,为的就是尽可能地向遗民们展现凉军的风采。

    于是,这几个军士便顶盔披甲、全副武装地陪着刘族长在大山里马不停蹄地转悠了四五日,其中的辛苦自不多言,但效果却十分显著。

    首先,并不是每个遗民寨子都能像刘家寨一般有此规模,个别几个甚至和已经被匈奴人扫平的张家寨差不多,本身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其次,遗民的生活大多十分困苦,基本处在温饱线以下,特别是在冬意方消的时节,野兽还没出来,可存粮却已经吃完,好多人就只能干熬;最后,晋室说到底还是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不但结束了天下百年大乱,还曾经有过短暂的繁荣盛世,这些汉儿遗民们大多还思复旧井,每天盼望的就是王师北复、解民倒悬。

    所以,当这几个威风凛凛的士卒,穿着晋时中军才配备的两裆铠出现在他们面前的那一刻,就足以让寨子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热泪盈眶!再从刘族长口中得知了凉军的强大战斗力与割耳军的赫赫威名后,各家寨子几乎不做他想,全都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西迁的队伍里。

    刘族长的一番活动能有如此结果,张骏和他的一众部下们简直喜出望外。当下他便下令军师宋沛、匠作队主索三戒和行军主簿江宛三人通力合作,把所有寨子的余粮全部收集统一管理,然后还要将每个人都登记造册。

    结果行动进行到一半便陷入了日停滞,一是有的百姓私藏粮食,不愿上缴;二是用于与载记得帛布不足,人口太多难以统计。

    对于第一点,张骏果断让胡硕带领亲卫队充当了恶人,所有不愿上交粮食的,一律撵出队伍,绝不留情!

    人是集体动物,个人的力量是十分弱小的,在这深山老林里,若是离开了群体的庇护,个人很难生存,所有的村民都明白这一点。很快,抗拒的声音消失了,在反复搜查几次后,终于可以确认没有一粒粮食被私藏。

    至于第二个难题,也没有难倒张骏,没有帛布纸张还不好办,发木牌啊!当所有的村民都拿到一张透着新木清香味儿的牌牌时,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在古代,只有官身才会被发放腰牌,别看一块木牌子上只有寥寥几个字(例如:“牛二,高七尺,无须,颌下有痣”),但确是身份等级的象征。

    经过清点,西迁队伍包括凉军在内已经有了两千人,虽然大部分都是老弱,但也不乏青壮汉子。这些人在苦难中都磨砺出了较强的毅力,只要经过训练,很快便会成为一支精兵。

    如此资源,张骏自然不会浪费,在韩虎和周同的筛选过后,又补充了三百人入伍。至此,张骏麾下就有了近千人的武装力量。

    西行路上,虽然路途遥远又十分难走,但所有人都没有半分不情愿,因为将军大人发话了,只要过了大河,人人都有田地分,人人都有安生日子。

    就这样,两千余人浩浩荡荡地行进在陇西大地上,在猎户和斥候队的协作下,他们遇到大的匈奴部落便远远绕开,遇到小的匈奴部落则放手劫掠。

    如此接连洗劫了几个小部族后,几乎所有人都见了血,就连那些村妇也不例外。

    先由凉军负责冲杀头阵,将匈奴人的反抗力量消灭,随后便是村民们一拥而上。因为匈奴人的脑袋可以换地,动手的时候几乎是全家老小人人有份。

    男丁超过车轮高的被全部砍了脑袋,垒成京观;妇女和孩童则被拴成一串,作为战利品带走。张骏本以为如此残酷的手段会让这些村民感到不适,但现实很快就打破了他的所有料想。这些遗民们做起劫掠的勾当来非但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反而各个兴高采烈。

    汉儿杀胡儿,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再者田比命金贵,只要能换到田地,家里死几个人又有何妨?只要有了田土,哪怕族里只剩下一个男丁,十几年后就又可以恢复,还怕啥嘞?

    除了匈奴部族,北方遍地的汉人坞堡也是张骏重点访问的对象。对待这些地方势力,张骏并没有采取过激的行为,而是用温和的手段交涉。

    但凡有能力筑堡自卫的,都有相当的武装力量。而且这些坞堡一般修建在易守难攻的地势险要处,除非用任命去填,否则凭张骏此时的实力基本没有可能攻破。

    两千人看似很多,但其中军卒只有一千人,还大部分都是新卒,基本没什么战力,打打顺风仗欺负小部落还可以,若是填壕爬墙的攻坚战,恐怕会自行崩溃。

    更何况彼此都是汉人,坞堡主通常都会送出一笔粮食“犒军”,目的是结下善缘。自古胡人无百年国运,不知道哪天王师就光复故土了。为了避免到时候被清算,些许粮食还真算不上什么。

    千万不能小瞧了这些遍布在陇西大地上的坞堡,他们和那些遗民村寨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在匈奴汉国,避世的遗民相当于黑户,可这些坞堡却是堂堂正正的地方组织形式。后世北魏的宗主督护制度便是由此演化而来,坞堡主向朝廷承担赋税和徭役,但在堡内却是绝对独立,拥有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职责。

    以匈奴刘曜和羯赵石勒之威,也绝不敢拿坞堡开刀,不是打不下,而是数量实在太多。若是真的对坞堡下手,那北方便真的要遍地烽烟,任是谁也坐不稳皇帝的位子。

    坞堡一般以宗族血亲为单位聚集在一起,又收纳流民。他们不但有全民皆兵的武装力量,还有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几乎不需要任何外在交流,所以无论是汉国还是赵国,只能对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便是后来强大的北魏政权也不敢一刀切地强硬取缔,而是用三长制度对宗主督护制进行赎买。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八十八章 家乡() 
两千余人拉成一条长龙,缓慢地行进在洮水之泮。

    长途跋涉渐渐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