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凉汉骑-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骏将装,用马鞭指着笑道:“前有卫叔宝,今有壮胡硕,日后未必不是一桩美谈!”

    众人皆笑,却见前方豁然开朗,闹哄哄的百姓被无数身穿中军衣甲的高大士卒阻隔在路边外,露出了大将军、凉州牧张茂的牙旗!

    ps:本文出现的水果种类,在东晋十六国时期皆已存在。

    我国原产的绵苹果在秦汉时代就有记载,在魏晋时代已有栽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关于柰和林檎的详细阐述。柰就是现在的苹果,包括槟子在内。林檎即沙果。故苹果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二千多年,河西走廊地区是其中心产区。

    李子在我国栽培历史至少3000年以上,说文:“李,李果也“。诗经?小雅?南山有台:”北山有李。“

    我国梨树栽培的历史在4000年以上,礼记内则:”楂棃姜桂“。说文:”南北棃,梨果也“。

    柑桔原产中国。古籍禹贡记载4000年前的夏朝,柑桔已被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奏传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的柑桔与齐地的鱼盐生产并重。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八章 父母之邦() 
大将军牙旗在前,张骏急忙翻身下马,快步走到叔父面前,单膝跪地抱拳道:”大将军,骏幸不辱命,归来复命!“

    张骏麾下的谋士将佐们也纷纷下马上前,在他们主公身后拜于地上,齐声道:“卑职等幸不辱命!”

    “哈哈哈哈哈”

    时隔两个多月未见,张茂的面容又憔悴了许多,不过当他见到自己的侄儿跪在身前,却仿佛一下子焕发了强劲的生命力,红光满面地伸出依旧有力的大手,一下子就将张骏扶起,忍不住上下打量起来

    只见张骏好像又长高了一些,显得身姿更加挺拔。一身甲胄虽然破损斑斑,但仍被打理的十分整洁。年轻英俊的脸上已经看不到乳臭未干的书卷之气,取而代之的是几丝沧桑中掩饰不住的坚毅和武勇。

    “好好好!”

    连道了三个“好”字,张茂用力地拍了拍侄儿的肩头,只说了一句:“骏儿马上就要比吾还高了”

    张骏眼中含泪,这一次出征不知多少磨难是他两世加在一起都没经历过的,如今总算又回到亲人身边,激动之情难以抑制。毕竟是两个灵魂的融合,精神中有一半还属于这个时代,所以对叔父感情极好。

    “阿父,这些人是侄儿的部下,此次俱有功劳!”泪水在眼里打了两转,终究没有落下,张骏侧身向张茂引荐。

    毕竟这些部下都是陪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干将,人家把脑袋系在裤腰上跟着你,除了肝胆相照的忠心,也是为了能封妻荫子。这世上极少有人能什么都不图,只以崇高的精神境界抛头颅洒热血。

    果然,听到主公当着大将军、凉州文武和无数百姓的面亲自夸功,拜倒在地的众文武将佐均再拜道:“卑职参见大将军!”

    见到自家侄儿短短时间内就能有如此多的人才追随,张茂也十分欣慰,做了一个虚扶的姿势,道:“免礼!”

    “谢大将军!”

    待众部下起身,张骏又指着身后的十几个老者道:“阿父,这些是诸陇西遗民之宗主,特来拜见!”

    对于统治者而言,除了拓土开疆之外,没有什么功绩能比百姓主动归附更大了,这不光意味着国力的强盛,还代表着统治者的仁德远布四海。

    果然,身为割据一方的凉州牧,张茂也不可能例外。当他顺着张骏所指看去时,正有十几个银须白发的老者在年轻子弟的搀扶下慢慢上前,在几步外突然齐刷刷地跪倒一片,老泪纵横地哭道:“不孝远游子,给母邦叩头”说罢,便猛然“梆梆“作响地磕起头来。

    虽然路面已经有黄土重新铺垫过,但仍然十分坚硬,没有几下,这些老人的额头就出现了血迹。张茂也激动的嘴角颤动,见状后急忙上前,挨个去搀扶那些老人。

    谁知这些遗民族长可能是太过激动的缘故,根本就拉不住,有的干脆箕坐在地上,用手拼命地拍打着身下的土地,哭号道:“十年十年啦,竟还有命活着回到父母之邦”

    张骏一时间也愣住了,虽然他很希望这些老人表现的激动一些,可没想到他们竟然如此卖力。能出现这情况,只能有一种解释——遗民对汉家故土的感情远远超出任何人的预料。

    自西晋八王之乱起,各个诸侯王为了能战胜对手夺得皇位,不惜向游牧民族部落借兵助战,如此引狼入室,便开启了五胡乱华的历史序幕。西晋灭亡后,晋朝宗室在长江中下游淮南、江南建立东晋政权,相当于是彻底放弃了北方广阔的土地。由于胡人在北方实行暴虐无道的残暴统治,北方汉人从黄河流域大规模避乱进入安定的长江流域,累计迁入过百万,史称衣冠南渡。

    但面对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逃往南方,除了少部分人能够避难于凉州张氏、辽东慕容氏甚至幽州王氏外,北方的大部分汉人依旧生活在胡人的刀锋之下。

    根据晋书记载,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统一全国后,全国有二百四十九万五千八百零四户,共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余人。但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许多户口被隐藏,西晋的实际户口为在册户口的两倍多,最高时大约是在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前后,全国共有三千五百多万人,其中北方有两千四百五十多万人,而相对落后的南方地区则只有一千一百余万人。

    可到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因为大量的屠杀和连绵不断的割据战争,人口损失竟然仅比东汉末年小一些。谷底时期,南北地区加一起也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乃至七十年后,前秦灭前燕时,根据十六国春秋的记载,只从前燕得到了二百四十五万户,不到一千万口。即便再加上之前属于前燕管辖的秦陇地区和前凉管辖的河西地区,当时北方实际人口仅剩下了一千三百万人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游牧民族仅仅只用了七十年的时间,就让北方损失掉一千一百多万人!其恐怖如斯,可想而知这些遗民在没有进山躲藏时遭受了怎样的对待。即便进入深山,也很难躲开少数民族政权的追缉,此次若不是张骏的出现,他们恐怕都要落得和张家寨一般的下场。不是被屠戮一空,便是沦为异族的奴隶。

    眼见着上了年纪的老者们有昏厥的迹象,张茂急忙令人强行将他们带下去照料。待到一切平息,四周却是鸦雀无声。

    无数百姓都全程目睹了方才的一幕,在感动之余,不但激起了他们对异族的愤怒,还对张氏更加感激。因为姑臧的百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从中原西逃而来的。现在回想一下,这些年若是没有张氏的庇护,说不定他们也会和眼前的这些人一样,成为胡虏虐待的对象。

    张茂也用帛布帕子擦了一下眼角的泪水,感慨道:“骏儿做了一件大善事”

    张骏躬身道:“义之所在,不容辞也!”

    “好好好!”

    张茂又一次连说了三个“好”字,他对侄儿已经满意得无以复加,抓住张骏的手,转身对满朝文武高声道:“遗民千里来归,乃吾张氏千里马之功也!”

    “恭贺大将军”

    “恭贺大将军!”

    文武百官见状,均大礼贺喜。连带着周围的百姓也纷纷跟随着高喊起来,一时间声动四野!

    张茂十分得意,场面又热烈起来,所有人都欢欣鼓舞。这些遗民虽然只有两千余人,还有一多半留在了广武郡,但象征意义十分重大。作为汉人在北方的最后堡垒,这件喜事无异于一针强心剂,让那些对胡虏充满恐惧的百姓重拾自信。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零九章 今非昔比() 
对于叔父张茂和百姓们的反应,张骏心中十分满意。他身为大凉的少将军,在政治地位上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若有所需,无非两样:一是叔父的宠爱不减,二就是民心所向。

    说起民心这个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却十分重要。张氏能统御凉州百万军民,依仗的就是先祖张轨定下的保境安民策略。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优越感,姑臧百姓看到陇西遗民的凄惨模样,自然会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庆幸。双方就隔着一条大河,生活却天差地别,这怎能不让人唏嘘慨叹?那么,现在相对稳定的日子从哪来?答案不言而喻,是从张氏两代三主兢兢业业的主政中来,更是从“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的赫赫武功中来!

    在民众的欢呼声里,张骏依次同凉州高级文武官员见礼。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她的亲舅舅——贾摹。

    只见贾摹满面笑容,待张骏先行了一礼后,才意有所指地打趣道:“骏儿如今威名赫赫,吾这个舅舅可不敢受你的大礼喽!”

    张骏摇了摇头笑道:“舅舅说的哪里话,甥儿多日没有和您亲近了,思念还来不及呢。”

    “哈哈哈哈哈哈”贾摹十分开心地转头对张茂道:“兄长,骏儿果然长进了不少,起码比以前会哄我开心了。”

    张茂淡然一笑,说道:“正道也很不错的”

    “兄长就别提那个混账东西啦”贾摹叹气道:“那个孽畜只要不给弟惹麻烦,弟可就要烧高香喽!”

    张骏也开口道:“舅兄文武双全,将来必是大凉栋梁之才。”

    贾摹道:“你兄弟二人从小一同长大,即便因为一些小事闹了不愉快,也不要放在心上”

    张骏闻言,心里冷笑,暗想若是没有你们父子俩一次次搅局,恐怕还真的会信了你的鬼话。可如今已经水火不容,就差撕破脸了,哪里还讲什么孝悌之情。

    正在这时,一阵嘈杂的声音忽然响起,从众文武僚属身后生生挤出了一队人来。

    贾正道擦了擦油亮脑门上的汗水,来到贾摹身前,躬身道:“耶耶”

    然后又转过身,对张茂施礼道:“参见大将军!”

    张茂见其又是一身胡服打扮,本就不喜,再加上发现贾正道竟然还剃秃了头顶,就更加厌恶。只是从鼻孔里“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贾正道见状,尴尬的后退两步。

    这时,贾摹板起脸,十分严肃地开口道:“正道,你骏弟凯旋而归,怎么不道贺一声啊?”

    “诺!”贾正道看张骏正一脸笑容地站在当中,本来打算恭贺的话到了嘴边就是说不出来,换成了一句酸溜溜的:“骏弟好运气,千军万马里面杀将出来,还全身而退,为兄佩服!”

    “呵呵呵”张骏已经对这个舅兄的脑残习性免疫了,纨绔子弟的特征可以说在他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就连他的父亲贾摹都不得不放下之前的龌龊,在自己和叔父张茂面前表现出亲如一家的态度,这厮竟然还这么死要面子。

    当下,张骏也不客气地回道:“弟的运气自然是极好,不过还是要归结于匈奴人太弱。”他眼神锋锐地上下打量着贾正道那一身从头到脚的胡人装束,不屑地笑着说:“骏之前曾与舅兄争论,到底是胡服骑射厉害,还是我汉家衣冠更胜一筹。如今骏在匈奴境内走了一遭,才发现确实是匈奴人厉害”

    眼见贾正道露出胜利的微笑,张骏却突然话语一转,说:“胡人的装束逃命起来比兔子还快,果然是厉害得很啊!”

    “哈哈哈哈哈!”

    “哈哈啊哈哈”

    张骏此言一出,在场的军中将佐无不大笑起来。贾正道则一脸的猪肝色,怒气冲冲地拱了拱手,便推开几人,负气而去。

    张骏明白现在不是彻底闹僵的时候,便微微笑着对着贾摹和叔父道:“阿父,舅舅,兄长他竟开不得玩笑话,骏失礼了!“

    贾摹拢在袖子里的手紧紧地握成了拳头,面上却是一脸和蔼的笑容:“骏儿说的哪里话,正道被舅舅骄纵惯了,一身的毛病。你这个做弟弟的,以后就是要如此地多多提醒他。”

    张骏点了点头,又向叔父躬身道:“阿父,骏还要去拜见老师,先行告退。“

    张茂挥手道:“去吧,记得还需多多与众文武亲近,对你有好处”

    张骏躬身抱拳:“诺!”说罢,便转向另一边,正是他的恩师史淑。

    此时,史淑与王冲正站在一旁,并没有太靠前。他们同为晋使,出席这种场合本属应该,只是朝廷早就威望无存,连带着二人的地位变得十分尴尬。往高了说,是天使钦差;可往低了说,又谁会搭理两个弃臣?

    所以当好多人都往前凑的时候,史淑与王冲就神色淡然的站在那里,低声交谈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