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东晋大土豪-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公子威武!”听了范二之语,甘纯和蔡葵顿时发自肺腑地夸赞道。

    对冲锋陷阵的将士而言,提升装备什么的,实在是太有爱啦。

0111三江源() 
与甘纯和蔡葵说了一会话后,范二便将他们留在了衙前小广场。

    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装束整齐,他实是不便将他们领入政府工作人员的办事机构。

    返回衙门之后,范二和甘绦等人各自回房换上出行的衣服。

    范二再次回到前院时,却见此行的向导范中规,正在正大厅前的一颗柚子树下走来走去,仿佛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

    范中规看到范二出现时,便急步走了过来,有些扭捏地叫了一声“二公子”。

    “你怎么?咱们什么时候去三江源?”范二见他神色有异,便盯着他问道。

    “甘家大郎他们也要跟着您一起去吗?”范中规就像没听到范二的问题似的,自顾自地问了起来。

    范二点点头,“是啊,他们十个人都跟着我一起。”

    范中规皱了皱眉,颓然道,“那我准备的船装不下这么多人。”

    范二不由哑然失笑,其实在他得知三江源离豫章城只有五六里地时,便没想过要坐船而去,毕竟码头不在衙门门口,上船下船的实在不便。

    最重要的是,范二对水现在还有着天然的恐惧,坐小船前往就算了吧。

    得知范中规是为给自己安排坐船还是坐车发愁时,范二不由笑道,“那咱们就走路好了,反正也没有多远。”

    范中规点点头,“倒是是小人考虑不周了,其实现在乘船前往三江源的话,需要拐一个大弯才能进入碧溪湖中,这一个大弯就要多走四五里路;而现在碧溪湖的水位降了下去,咱们可以直接穿湖而过,一来一去,可以省一半的路程呢。”

    “那你还犹豫什么?咱们就坐车了。。。。。。。”

    “听说二公子还要带着金枝和小莫一起,要不然小的现在就出去租一辆车?”

    “得了,咱还是早点出发吧。”范二想着只是几里路的事,倒是毫不在意怎么去,但内心里是给了这个范中规一个“不靠谱”的评价了。

    一时周如海驾车出来,范二便让金枝和小莫坐了上去,他则与甘绦跟在车后,阿仁和范中规走在车前。

    汇合了甘绦、蔡葵等人之后,范二等人便出了郡衙,而后往豫章城的西城门昌门而去。

    豫章城有两个城门,一为昌门,一为皋门。

    皋门是水门,豫章城的东湖出了水门之外便形成了东水,这条东水以东湖为源头,由东向西注入江州最大的河流赣水中。

    而赣水的源头则是彭泽湖,它的流向为由北向南。

    范二的船队当日便是由彭泽湖进入赣水,再沿着东水逆流,由此进入豫章城的皋门。

    这样的行船路线,算是多绕了一个半个圈子,范二当日所走的冤枉路没有一百里也有八十里。

    而三江源便夹在赣水和东水之间,可要是从豫章城到三江源的话,还是要经过一个碧溪湖。

    旱季时,碧溪湖和豫章城的距离有五里多;夏季来临时,当碧溪湖涨水之后,它与豫章城的距离就不到四里了。

    在豫章城和碧溪湖间之间,除了东水之外便再无其他的水流。

    范二行走在这条黄泥土路上时,入眼的是两边的旱地,以及层峦起伏的土坡,坡上无数的灌木丛已经冒出了新绿。

    偶尔有几只鸟儿无声地飞过,它们的嘴里似乎正衔着准备筑巢用的干草。

    走了大约半个时辰,范二等人终于到了碧溪湖。

    此时的碧溪湖应该算是最弱小的时候,但与豫章城的东湖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江源正好在碧溪湖的西岸,所以范二等人开始沿着湖床往北走,又绕了两三里地才算是到了他们的目的地。

    三江源以三江而闻名,此地的地貌更像是一个盆地。

    三江源西面是高山,此地地势最高,三江由西山而出,在山脚汇于一处后便一直往东流向碧溪湖,其路程大约有五六里。

    南北两侧相距三四里,皆为层峦起伏的丘陵。

    在范宁任职豫章郡守以前,三江源的良田不过一两千亩而已,方圆十里内也只有东北方位有一个名为芦花村的小村庄。

    范宁到了豫章之后,一眼便看上了三江源的发展前景,而后就以官田的名义占据了这里的两千亩良田,又以郡守的身份庇护了芦花村的四十余户人家。

    从那以后,芦花村的农夫分到的田就交回了官府,他们所种的田则由范宁来提供;他们只需要交给范宁很少的租金,但他们在农忙时必须先帮范宁抢种抢收。

    受到范宁庇护后,这些佃农需要交纳的租金,相比于朝廷收的税可以说是云泥之别,更重要的是他们连其他苛捐杂税都可免除了。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他们宁愿一无所有,也要选择让大族来庇护。

    将这些人组织起来之后,三江源一带就相当于是形成了后世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范宁的统一管理下,他们又开发出了一千多亩良田。

    能够庇护什么人,能够庇护多少人,其实是有朝廷定例。

    可在这个坑爹的时代,名教尚且无人在乎,更何况朝廷定例?范宁的职权范围虽只能庇护十户人家,他却敢暗度陈仓地将这个数字扩大十倍。

    不仅范宁如此,江左的四大家族以下成百上千的家族无不如此。

    大族庇护平民,平民就可正大光明地逃税漏税了,国库的税收理所当然会减少;所以扩大庇护规模的行为,实际上是挖江左朝廷的墙角,这也皇室最不愿意看到举动之一。

    可朝廷的实力实在太弱了,皇室就算看到大族如此动作,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种潜规则在士族间是半公开化的,但若是有人将某个小族这样的所为写成弹劾的话,皇室大概不会错过杀鸡儆猴的机会。

    听说范宁庇护了整个芦花村的四十余户人家之后,范二顿时就有种吃下苍蝇的错觉。

    这事要是被人捅出去,范宁肯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从芦花村村民选择做佃农而不做农夫来看,现在很像“苛政猛于虎”的时代,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芦花村村民很会审时度势。

    当范二等人由碧溪湖拐入芦花村后,很快就引来了四五个在村边巡逻的部曲;他们还以为范二一行是来找事的,直到他们看清了走在前面的范中规。

    范中规郑重其事地将范二介绍给他们,又解释道,“他们共有四十余人,驻扎在西面。”

    这些部曲多半是芦花村的青壮,也有从丹阳跟着范宁来此的。

    范宁只养四十余部曲看家护院,并不算过分。

    范二想着自己的甘蔗大概还得靠芦花村的人来种,所以并不敢摆出公子的姿态,反倒是折节下交,与这些部曲天南海北地攀谈起来。

    范二聊得更多的还是咨询三江源往年的天气,又问起了部曲营地的状况。

    范二的甘蔗相当于是他的希望了,他当然不能种下去就了事,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是希望派人来看守的。

    这样的话,原本驻扎在这里的部曲心理会不会有别的想法呢?或者说,范宁的部曲和范二的人会不会发生矛盾呢?

    如果能够将自己的投资交给范宁的部曲看守,显然是最好的结果。

    理论上,范二是希望能够和他们打好关系的。

    可是其他人又哪能猜知,范二这样年纪轻轻就有这复杂的心思?他们只是觉得这个范公子很好相处,特别平易近人。

    聊了一阵后,众人也大抵算是歇息了过来,范中规则提议先去选田,范二自是没有异议。

    其实种植甘蔗的条件并没有种植水稻这么苛刻,范二实际上可以选择,在芦花村周围的任何一个地方种植甘蔗。

    除了水源这个最大的问题之外,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运输问题了。

    种甘蔗需要将甘蔗种子从苏园运过来,收甘蔗时,则需要将甘蔗运到加工成蔗糖的地方。。。。。。

    运输的成本,是每一个买卖人都应该着重考虑的成本之一。

    甘纯和蔡葵这会低声讨论的,也是如何将甘蔗种子运来这里播种的细节问题。

    范二只听了几句,就笑着说道,“这个问题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讨论的,将种子从苏园运到碧溪湖没有问题,从碧溪湖沿着这条江运到上游也不是事儿。”

    这条江,就是三江汇于一江的那一条江了。

    这条江现在的水面并不算高,范二从吴郡买来的那些中型船,现在想进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载重一两千斤的小型船只逆流而上是无任何压力。

    两人听了范二的说法之后,都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这也是他们的讨论结果。

    范中规遂问道,“那二公子的意思是?”

    范二笑了笑,一指前方到,“我的意思是,咱们继续往前走走吧。”

    下游交通便利,但秋天的时候却不一定能保证有充足的水源;上游水源充足,却因为地势落差的原因而无法行舟。。。。。。。

    关键是范二等人离开芦花村已有三四里地了,这一带根本就不是水田而是旱地啊。

    这儿别说种甘蔗了,就算是种麻都够呛!

0112背道而驰的逆行者() 
尽管甘纯和蔡葵都不明白范二的想法,但他们还是毫无怨言地紧随其后。

    甘绦、金枝和小莫几个孩子跟着范二匆匆走了四五里地后,就有点顶不住了,他们原本是抱着出来踏青的心思的,哪想到这一路上根本半点玩耍的氛围?

    金枝和小莫都有点后悔,早知走路这么累,就该听范二的话呆在芦花村了;可她们一想到自己占了范二的车,害得他走了半天时,便再不敢有任何怨言了。

    范二今日虽走了一个多时辰,却丝毫不觉得疲累。

    他往前又上了一个土坡,入神地看着远处的三江合流。

    随后又转过身望着远处几十座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石山,在心中衡量了地势的落差之后,终于欣慰地笑了起来。

    甘纯看着范二笑得有些莫名其妙,终于忍不住问道,“公子这一路紧赶慢赶的,真的是为了种甘蔗的水田而来?”

    范二对甘纯的疑惑不置可否,只是给他翻了一个白眼,“难道你以为我是为了游山玩水?”

    甘纯随着范二的眼神看着远处的石山,看着石山上的绿树,茫然道,“要说眼前这几座石头,倒也别致,只是草未青、山花亦未烂漫,倒不是踏春时节。”

    “你实在是想得太多了,我本就是为了这甘蔗田而来的。”范二苦笑着摇摇头,又转过身,指了指不远处的山江河流,以及三江交汇处延伸出来的葫芦一样的地形,郑重其事地问道,“你仔细看看那处。”

    “那处怎么了?江山如画?你的江山如画?”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想问你的是,你觉得在这筑一条拦河坝如何?”

    “筑。。。。。。筑拦河坝?”甘纯听到范二这天马行空的想法时,顿时就震惊了,他像是刚认识范二一样看着他,一时也不知该如何评价他的想法。

    范二理所当然道,“是啊,在这儿筑起一道拦河坝,就能将前面这一片围出一个湖来了。”

    甘纯扶额了一下,喃喃自语道,“你是想弄一个湖出来啊。。。。。。。”

    蔡葵、甘绦等人听了他们的话题,顿时也面面相觑起来,他们也同样理解不了范二这个奇葩的想法。

    如今最流行的是围湖造田,可他却要将偏偏要做相反的事,他的脑子真的没问题吗?

    众人互相对视了一眼后,又一起往范二脸上看来。

    范二看着众人关切的眼神时,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才好。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故事,离现在实在是太久远了,所以没有一个人能领会范二要筑拦河坝的真正意图。

    范二想要修筑拦河坝,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看到了,三江源东西端两端地势上的巨大落差。如果能修筑拦河坝蓄水的话,就能利用这个落差来制造水力锻锤了。

    如果善加利用这儿的天然水资源,用水力锻锤压榨甘蔗、制造完整的板甲都不是问题;甚至还可以改进造纸术,发明印刷术。。。。。。

    造纸并不算难,难的是造出好的纸来。

    三百多年前,蔡伦便改进造纸术,这标志着中国从东汉时代就进入了用纸的崭新时代,但实际上用纸代替绢布和竹简记载重要文献,却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蔡侯纸实在太粗糙,而且不易保存。

    在不计较成本的前提下,谁还会使用这样的纸呢?而能够使用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