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超品-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你是起/点的正版读者,您看到了这份申明,请您15分钟后再下载,到时候将换成真正的章节内容。

    最后求一下订阅,如果您喜欢本书,请到起/点/中/文/网订阅正版支持作者。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请支持作者,作者很需要这份微薄的收入!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本书起/点首发,书名《官居超品》,书号1002225579

    请支持作者,作者很需要这份微薄的收入!

第一百八十一章判决() 
会试第二场论判以外,还有诏,诰,表内科一道。其中判从《大明律》中出题。诏诰表,考生必须选作一道。明代科举中,考生多选则表。

    第三场,策论。殿试只考策论,并无前两场。策论本来是要考查考生博古通今的能力,需要考生通读史书,以及当朝政书。可随着发展,考生们只读《文献通考》,《大明会典》。一古一今来应付。

    二月十六,会试全部结束,考生们翘首以待,等着放榜了。

    明代乡、会试实行三场考试,考试内容和标准完全相同。为了保证评阅和录取的公正性,自洪武开科以来,随着科举考试走向正规化,统治者不断提高考官的学识和资历。

    乡试考官在明初主要由教官担任,几经反复,京官主持乡试成为定制;会试考官则由詹翰官担任,在内阁制度完全形成之后,则由次辅臣担任。随着士子人数的增加,同考官的人数也不断变动。

    明代的录取方式虽规定为三场兼顾,但在实际的评阅过程中,由于受到自身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考试题目繁多,士子不能兼顾,同考官人数有限,评阅标准复杂,评阅时间有限等主客观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三场兼顾的评阅方式在实际的阅卷过程中不能完全实行。

    一般来说,第一场的考试成绩直接决定了以后的总成绩。

    为了防止舞弊和减少评卷过程中的失误,评卷前的准备工作和试卷的保管做的极其严密。在受卷、弥封、誊录、对读过程中提调官、监视官都不能干预,这一工作有专门的官员负责。

    试卷在考场当中最为严密,举子在叫卷以后就交给相关官员负责。

    经过受卷、弥封、誊录、对读之后,考官所批阅的基本都是符合格式,既无考生姓名,又无特殊标记的朱卷子。

    将这些基本的工序走完之后试卷就可以交到同考手中进行批阅了。

    他们批阅的一向基本原则就是先行剔除一些不符合规范的答卷以减少同僚们的工作量。

    凡是没有按照规定进行答卷和那些根本就没有完成答题的试卷一概排除在外。

    一般来说这工作过程中同考都可以自行做主,只有遇到特殊情况,同考们拿不定注意的时候才会惊动两位主考之一。

    同考们做这项工作的时候速度是十分快速的,往往只需要看卷子答案是否完整、考卷当中是否出现了本应避讳而直接使用某些字眼的情况。

    一名同考官将自己的目光转到一份答卷的时候,他立即被其中的内容所吸引了,答卷行云流水,又颇有文字根底,以他的眼光来看,这份卷子完全有资格冲击本次科考一甲。

    他再三审视了一遍确定文中所有要求避讳的文字都做了适当的处理以后同考官不由得放声大笑起来。

    “此答卷难得一见,当属上佳之作!”。这位同僚如此不顾礼仪的开怀大笑,立即惹来了大家的围观。

    同考们把所有的答卷拿在手中,还没有来得极观摩卷子,他们的脸色就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这位考生居然没有打草稿!

    科场要求考生具草稿只是处于防止作弊的行为出现,考生不具草稿无非两个原因,一种是忙于作弊而没有时间打草稿,另一种则是没有这种习惯,到底此考生属于哪种行为呢,同考们为难了。

    “依我说,此考生文字素质极高,不像是个能够作弊的人!我们应该将收录他的卷子,否则的话我们就是埋没人才了!”。第一个拿到卷子的同考官向大家提议道。他对卷子的内容还是很认可的。

    “这怎么行,从答卷的内容上怎么判断一个人的品行,万一他的答卷是事先准备好的呢!”。

    “这人绝对不能录取,否则事情被皇帝发现了,我们怎么交代?”。

    其他同考也有不同的意见,大家相互争论起来。单凭一份试卷答案确实说不了任何事情。

    任何时代都有模拟考试这种做法,四书五经就那么多的内容,而这次科举又是选择了几了常见的诗句来做题目,以前有人做过甚至背过一两道题目一点也不希奇。

    “吵什么,吵什么!成何体统,你们都是一方大儒,翰林院的学士,如此大声喧哗,这里是菜市场吗?”。几人正在争吵的时候主考官李东阳过来了。

    他制止了同考的争论以后将卷子拿在了手中。

    卷子做的非常好,李东阳只看了几眼就被答案给吸引了。

    文章做的很好,只是卷子当中没有草稿,他想从草稿中寻找蛛丝马迹的机会都没有。

    “算了,将这份卷子拿下来吧,我们宁肯让一个贤人再蹉跎三年,也不能让一个庸碌的人混进来,否则将来这件事情传扬出去,不但我等面上无光,而且朝廷也要遭受巨大的损失!”。

    李阁老一锤定音,他决定舍弃这个份卷子。

    初选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将几分很有潜力的卷子聚集到了一起,希望从其中的几份试卷当中选出本次科考的会元。

    李阁老将几份试卷看了一遍之后他叹息了一声,每份试卷都是只注重第一场。

    此时他想起了那个三份试卷不分彼此的少年,他终究还是让俗事耽误了科举。

    阁老变得索然无味,随意从中选择了一份定了会元。

    二月二十日,贡院的门口帖出了黄榜,会试成绩出来了。

    众考生纷纷围拢过来观看成绩,一旦榜上有名,他们就半脚踏进大明的官场,即便殿试的时候运气不济,也能落个赐同进士出身。

    众考生相互拥挤,终于有人挤到了黄榜跟前。

    本界的会元是李凌,他成了举子之首!

    几家欢喜几家愁,徐来的名字赫然在列,虽然名次有些靠后。

    宋星脸色淡然的站在黄榜的跟前,他才不会撕破脸皮争吵着往里面挤呢。

    他的答卷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非一般人所能比,他隐约有一种预感,自己必在前三之列。

    “啊,李解元又中了会元?真是强悍啊,看来这次南人又要压倒北方举子了!”。

    “我猜想李解元会不会有又一个三元及第的?”。

    士子们兴奋的讨论起来。

    宋星听到举子们的议论他再也忍不住了,也顾不得保持风度了。

    他用力拔人人群到了榜文跟前,李凌果然中了会元。

    更令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他自己居然落榜了。

    “我不服,这次科举有猫腻,我不相信李凌依然可以拿第一!”。

    他不肯拿自己说事儿,故意将李凌推了出去。

    些许落第的举子和他一样大闹起来,数十人围到了贡院门口。

    “你的试卷没有具草,不符合要求,不能录取!”。一个同考出来解释了,他也替宋星惋惜,但是规矩不能废,宋要想中进士只能三年后再来了。

    “啊。。”。宋星大叫起来,他把这个要求忘了。

    李凌第一场的答卷被张贴了出来,所有人包括宋星都闭嘴了。

    人家的文章做的就是好!

    徐来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虽然两人抄袭的是同样的答卷,但是李凌却做了修饰,看起来更加完美了。

    李凌经过反复修改,答卷看起来比原文高大、上档次多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会试第一场() 
二月十六会试结束,几天之后在贡院门口放榜,公布会试的成绩。

    会试的流程已经进行完了,落第的举子们可以返回家中去,而那些榜上有名的则还要在此等大约一个月时间,三月十五日的殿试决出最终的名次,这次科考才算圆满完成。

    “李兄,恭喜你了,你极有可能成为继商辂大人之后我大明朝第二个三元及第之人,从此闻名海内,天下读书人共尊!”。

    徐来一脸苦笑的向李凌表示了祝贺,他本来还担心朋友是不是能高中贡士,没有想到李解元突出奇兵,居然又中了会元。

    他还是有些小瞧朋友了。李凌能够连中解元和会元,非是一个偶然所能促成的。

    他是有真才实学的,由此可以猜测,他再中状元的可能性极高。

    毕竟他的所做所为已经被皇帝看在眼了,简在帝心!

    徐来这才来客栈是想邀请李凌参加聚会的。

    “我们南人这次来参加会试的上千人,仅仅百余人考中,其他的人都要离开京城返家了,所以有人提议大家在一起聚一聚,也不枉大家一起奋斗一场!”。

    这个聚会李凌是必须参加的,他知道不只是南方的举子,其他地方的考生都会找一天和大家相聚一番,至少大家都是同科举人,友情还是有的。

    “另外,我想将高洋也请过来,他虽然不是南方人但是却和我们在国子监待了很久,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低潮,我想约他一起出来放松一下。”高洋向李凌介绍道。

    大家彼此都是朋友,他也想李凌到时候劝慰一下高洋,如果他能够解开心结就再好不过了。

    李凌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不过他可不认为自己能说服对方,甚至连高洋有很大的可能不会到场。

    上千人的聚会,举子们当然要包下整个醉仙楼了,不过幸好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参加聚会的,到场的也仅仅是百十位而已。

    大多数的落地举子在放榜的当日就起身回故乡了,京城虽然繁华,但是却也是他们的伤心之地,还是早早离开为好!

    出乎意料的是高洋居然真的到场了,虽然他看起来面色有些苍白,但还是勉强和几位熟人打了招呼,之后便坐在一个偏僻的角落中默默饮酒。

    他现在是真正的高家掌权人。

    高洋的侄子最后还是没有救过来,小孩子昏迷太久了,大脑严重缺氧,导致心血运行迟缓,身体供血不足,回天无力,京城的各个名医束手无策。

    知府衙门的人调查之后发现,高远这个小子之所以躲到衣柜里是有原因的。

    他每次和母亲回姥姥家的时候舅舅的儿子总是欺负高远,从而导致他的心里有了阴影。

    母亲要回娘家的时候他自然想到了躲藏起来,不过因为在柜子里待的太久了,根本无法医治。

    高王氏对儿子疏于照顾才导致了袄远的死亡,东窗事发以后,知府大为震怒,当场不仅剥夺了她对高家财产的管理权,而且还要治她的罪名。

    现在的高洋真的可以在高家一手遮天了!

    虽然如此,他还是很伤心,除了母亲,他再没有任何亲人了。

    父亲死了,侄子死了,大哥、大嫂都被判了刑,他一个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他一杯杯的喝着酒,眼光逐渐迷离起来,耳边传来了一个柔媚的声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歌声又一次飘扬起来,这位叫做小玉的姑娘虽然唱个不少曲子,可是高洋始终还是只喜欢这个一首。

    小玉姑娘当初来京城的时候无依无靠,还是他将对方介绍到醉香楼卖唱的呢。

    两个月前他在京城偶然遇到小玉姑娘,当时她正唱着这首曲子,手里抱着琵琶向路人乞求赏钱。

    高家还是哥哥和嫂子说了算,他虽然想帮助这个柔弱的女子却无能为力。

    他和醉仙楼的少东家乃是同窗,所以他就将小玉介绍到了这里。

    没有想到自从小玉在这里驻唱以后,醉仙楼的客流量逐渐多了起来。更没有想到的是小玉几天前突然就嫁给了酒楼东家,一个年过半百的糟老头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他反复念叨着这首词,心中充满了枯涩。

    也许在小玉的眼中他只是一个曾经帮助过他的路人吧了。

    幸好酒楼的东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