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吕布再世-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人一唱一和,连一丝的台阶都不准备留给帝位上的少年天子。

    刘协眉宇间闪过一抹怒气,朝廷养出的居然是这种吃里扒外的玩意儿,好在他如今已然懂得厚积薄发,有了一定城府,不会再像以前那般喜怒于色。

    微白的脸上依旧保持着笑容,刘协看向二人,平和问道:“那二位卿家说说,该当如何赏赐?”

    “臣以为,大将军当封王!”

    二人异口同声,连给出的答案也是一模一样。

    封王!

    当听到这两个字眼的时候,殿内一片哗然,群臣神情各异,有的面露愤怒,咬牙切齿,有的默不作声,仿佛置身事外……

    封王的事情,早在旱灾结束的那会儿,就有人提过,当时被天子和许多臣工都联合否了。

    如今旧事重提,当年敢站出来怒斥的老臣,如今已寥寥无几。

    “陈台,张聘,你二人是想造反吗!”

    一名头发微白的男人站了出来,对陈、张二人怒声呵斥。

    众人视之,乃是御史荀悦,已故的老司空荀爽,便是他的叔父。

    “荀御史,我二人不过是就事论事罢了,您老何必如此生气?”陈台笑着说道,似是完全没把荀悦放在眼里。或许荀家在颍川极具势力,可这里是长安,隶属于吕布的势力范围。

    他与张聘,是通过招贤馆举荐,然后靠着自身努力,一步步爬到如今位置。总的来说,他两也是依附于吕布的党徒。

    吕布兴,则他们兴。

    吕布亡,他们也没得跑。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站了出来,在朝堂上为吕布冲锋陷阵,摇旗呐喊。若是吕布真能封王,他两出这么大力气,又是最先站出来的鼓说之人,以后自然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异姓不得封王,这是历代先帝传下来的规矩!”荀悦坚持己见,气得快要吹胡子瞪眼。

    陈、张懒得理他,同时躬身喊道:“请陛下封大将军为王!”

    其余臣子见了,亦是齐齐躬身,口中齐呼:“请陛下封大将军为王!”

    上百名朝臣,超过八成的人都在躬身请命。

    有些人口中虽然没喊出声来,却也弯下身去。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见到这么多人都为吕布请命,荀悦气极,指着这些人怒声唾沫:“亏汝等平日里自诩忠良,还说铁骨铮铮,我呸!”

    唾骂完后,荀悦转身又同天子作揖,态度坚决:“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违,若您要封吕布为王,老臣今日便撞死在这大殿之上!”

    相比荀悦的愤怒,刘协更多的还是心寒。虽然殿内还有一二十人站着,可却没有一个人有荀悦的胆量,敢站出来大声怒斥。

    大汉的江山,真的要到头了吗?

    刘协心生悲凉,他看向站在前方的三位重臣,怀有最后一丝期冀的问着:“太尉,司空,司徒,你们以为,该当如何?”

    “老臣愚钝不知,还请陛下定夺。”

    杨彪、王允、刘普三人同时躬身回道。

    呵,果然。

    刘协心中自嘲一笑,便不再寄希望于他们身上,整顿心情,同殿内朝臣说着:“朕倒是有个法子,或许能两全其美。”

    群臣见天子开口,便不再争论,嘴里说着:“臣等洗耳恭听。”

    “早些年间,朕便听闻,大将军与夫人严薇伉俪情深,患难与共,至今在并州境内仍旧还流传着他们的爱情故事。”

    “大将军如今已是位极人臣,封无可封,所以朕决定为严薇赐爵,封其为永安君,以此来褒扬大将军的卓越功勋。如此一来,大将军必然高兴,也不会违背老祖宗的先律,卿等以为如何?”

    刘协缓缓道来,这也是昨日韩宣所进之言。

    陈、张二人紧皱起眉头,其余诸人也没人敢说反对,唯有齐齐盛赞。

第八零二章 剑圣() 
    朝会散去,天子要封严薇为永安君的消息,不出半个时辰,便传入戏策耳中。

    戏策对此倒没有多大怨念,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要推翻旧帝国,改朝换代,其道路势必艰难险阻重重,哪有这么容易。

    更何况,吕布志向不在封王,他更想平定乱世,为大汉朝开拓更广阔的疆域。

    捎上胡车儿,戏策决定外出转转。

    岁末年底,寻常百姓都忙着在家中与亲人团年,街道上行人较少,只有凛凛的寒风吹来,嗖嗖的像是要钻进人的骨头离去。

    裹着厚夹袄的戏策紧了紧身子,别看他外面几大层衣裳套着,裹得跟个肥粽子似的,可实际上戏策的体重,已经不足百斤,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

    跟随在一旁的胡车儿体型健壮,只穿了件皮袄,丝毫不惧严寒,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与瘦弱的戏策形成鲜明对比。

    见戏策缩着身子微微发抖,胡车儿有些不忍:“我说先生啊,你这身子看起来虚得很啊,你又这么怕冷,咱还是翻了年再出来转吧。”

    “等到明年,黄花菜都凉了。”戏策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颜,示意胡车儿不必担心。

    “可张神医说,你应该多加休息,少劳心劳神……”

    戏策偏过头去,有些玩味的揶揄起来:“你什么时候也像妇人一般,婆婆妈妈的了。怪不得你当不了将军,只能屈居在我身边当个护卫。”

    “切,那是老子喜欢自由!”

    感觉受了轻视的胡车儿大声嚷嚷,巨大的嗓门儿,引得不少路人抛来好奇的目光。

    两人沿着大街走了小会儿,在铺满白雪的地面上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对了,近来将军的府上,可曾有什么异动没有?”

    戏策佝偻着身躯,言语淡然。

    说起这个,胡车儿正好有事情想向戏策禀报。

    昨天下午,吕篆不知从哪儿救回一名老叟,带回了府中。等老者醒来之后,得知是吕篆救了自己,又见他心地仁厚,便主动留下来做了吕篆的老仆。

    “你猜这个老叟是谁?”

    说到这里,胡车儿满脸红光,却故意卖起了关子。

    瞧见胡车儿这般兴奋模样,戏策面含笑意,“看你这般模样,估摸着那老人应该是大有来头吧。”

    “岂止大有来头,简直是名动九洲啊!你听说过‘二圣’没有?”胡车儿双眼放光,表情那叫一个激动。

    戏策对此不解,很淡定的摇了摇头。

    胡车儿拍了下脑额门儿,这才想起:“我忘了,你不是混我们这圈儿里的人。”

    “好,那洒家今天就免费就给你普及一下‘二圣’的传奇故事。”

    胡车儿兴致勃勃,也不管戏策愿不愿意听,就噼里啪啦的讲了起来。

    二圣,即指‘剑圣’王越与‘枪神’童渊。

    这两人都是成名于桓帝时期的人物,如果活到现在,少说也该有七八十岁的高龄了。

    王越,辽东燕山人,擅使剑术。二十二岁出山,白衣仗剑,三年间游走于大汉各地,挑战成名高手一百七十九人,未曾一败。

    之后,杳无音信。

    有的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在大汉境内已然无敌,去了西域求败,留下种种传说于世间。

    童渊,河北常山人氏。

    早年间,有数千贼匪盘踞于常山作乱,童渊得知后,孤身山上,凭着手中一杆铁胆枪,于数千贼众之中,豪取贼首。

    随后漫步下山,将首级掷于市集,翩然离去。

    官府得知,征其为都尉,童渊不愿。官府不甘失了颜面,出动各地官兵进行逮捕,被童渊尽皆杀去。

    此后,童渊闲云野鹤般游走于世间,也成了一代传说。

    胡车儿说完,唏嘘的叹了口气,像是感慨万千。

    在投靠吕布之前,胡车儿就是混迹于道上的亡命之徒,对这些事迹如数家珍,说得头头是道,仿佛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般。

    “你这是在讲神话故事吧?”戏策听完,表示完全不信。

    “你别不信,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提及王越、童渊,谁人不知,哪人不晓?”胡车儿哼哧起来,似是颇为光荣。

    在游侠草莽和绿林匪寇界,这二位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偶像一般的存在。

    “咱们的大公子啊,这回算是捡到宝了。”胡车儿满心欢心,赶明儿他也去大司马府上瞧瞧,传说中的剑圣,究竟有几个脑袋几条腿。

    “那你如何知道,他就是王越?”戏策有些好奇,胡车儿这两日并未去过大司马府,所以不可能见过那位传说中的‘剑圣’。

    那么,他又是如何确定了王越的身份?

    听得戏策提问,胡车儿眼中充满狂热。

    因为老人赠了把剑与大公子,剑名‘帝霄’。

    沿着大街直走,转上个两个拐角,进入到一条较为僻静的小道。

    来到校事署的大门前,戏策与胡车儿同时停下脚步,抬腿往台阶上迈去。

    得知戏策到来,王政放下手头事务,匆匆出来相迎,拱手抱拳:“卑职王政见过先生。”

    戏策微微点头,笑着同王政说道:“有些时日没见,王掾史看起来似乎愈发精气十足了。”

    王政稍稍欠身,将戏策迎进校事署内,轻声询问:“有劳先生挂念,不知先生今日来此,是否有事与卑职吩咐?”

    “我寻思着没事儿,就出来走走,恰好路过你这里,便来看看之前所说的事情,练得如何了。”戏策接过递来的热茶,吹了吹热气,缓缓先饮上一口。

    “先生,此事已经在进行实验了,卑职这就带您前去观看。”王政恭敬回答。

    “另外,你再帮我查一个人。”

    “请先生示下。”

    “王越。”

    “王越?剑圣王越?”王政脸色凝重,手指托着下巴。

    “你知道他?”戏策颇为好奇。

    王政点了点头,但凡混迹江湖的游侠,几乎无人不知这位剑道前辈。不过此人消失多年,是死是活犹未可知,查起来恐怕极为困难。

    “他如今就在大司马的府内,我想让你查查,他这些年,消失去了哪里。”

第八零三章 我要做皇帝() 
淮南,寿春。

    后将军袁术的府上。

    当年济水大战,袁术十万精兵为吕布所破,退避承匡,后又被吕布狂追数百里,直至狼狈逃回九江郡,才脱离险境。

    事后,袁术不准身边之人再提此事,以为此生最大之耻辱。

    回到寿春,袁术得知孙策投降了吕布,气得肝火大动,当即派桥蕤统兵三万,进攻孙策,结果大败而归。

    自此之后,袁术一蹶不振,再也没了争雄天下的决心,只想着缩在淮南,安心当他的土皇帝。

    前不久,听说曹操与吕布决战,袁术当众表示:曹操赢不得吕布。

    众人皆疑。

    不久后,战报传至淮南,曹操果然战败。

    帐下将军、谋士皆高呼主公英明,以为袁术深谋远虑,眼光非常人所能及也。

    袁术对此表示极为淡定,仿佛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若曹操能提前联合吾,说不定还能有九成胜算,单打独斗,曹孟德哪会是吕布的对手。”

    这番装逼十足的言论,令众人肃然起敬。

    然而诸人不知道的是,袁术自傲甚足,于他而言,连他都打不赢吕布,在这世间就没有人能够再将吕布击败。

    这便是袁术的依据。

    在淮南土皇帝的安稳日子待得久了,享于安乐的袁术又有了其他想法。

    他叫来宠信的谋士李丰,问他天命之数。

    这李丰呢,是个十足的谄媚小人,准确的说,应该是个满腹博学的谄媚小人。为了讨好袁术,他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袁术既然找他讨论天命之说,李丰自然揣测出了自家主子的意思,有理有据的说了一大堆:“袁姓出自于陈,陈是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以为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

    话里的意思,就是说该由袁术登基,取代汉室。

    袁术听完这话,简直高兴得飞起,眉开眼笑的重重嘉奖了李丰一番。

    第二天,袁术便召来手下文武,振振有词的宣告众人:“如今刘氏天下已经衰微,海内鼎沸,我们袁家四代都是朝中重臣,百姓愿意归附于我。既然民心所向,所以呢,我就想秉承天意,顺应民心,在淮南登基称帝,不知诸君意下如何?”

    众人听了,大多闷着脑袋,袁术的脾气他们是知道的,如今明显在兴头上,公然反驳,让他脸面往哪儿放,这不作死么?

    当然,也真有不怕死的人,比如说主簿阎象,在听完袁术这番无君无父的叛逆发言后,他直言不讳的指出:“当年周人自其始祖后稷直到文王,积德累功,三分天下可说有他们的两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