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番讨论,狄青任命杨文广为先锋官,引三千西军先行驰援广南,自己在后队聚拢各州厢勇。随后杀到。
并嘱咐杨文广传令余靖、孙沔等人,在大队人马到来之前,不得妄动。
而一提到厢勇,杨怀玉不由插了一句嘴,“唐子浩曾在使辽时说过,邓州有一营厢兵,军纪严明,是为可用之兵!”
狄青一凝眉,随即道:“那就给京西南路军政官发涵,令邓州厢营开跋广南,不用与大队会合,且去待命!”
他现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管那一营兵是不是真的军纪严明,用了再说吧。
这时候,唐奕给曹满江去的信还在路上,而令其驰援广南的军令也已经发出了
狄青挂帅南征,赵祯特意设宴为其送行!
与会朝臣心情复杂,既希望狄汉臣平定南患,保国安家,又不想这个涅面粗汉太出风头。
此时唐奕就是不在,在的话,非得把他们祖宗十八代的祖坟都骂冒烟儿不可。
自古文人相轻,真是一点不冤枉他们,什么东西?就见不得别人好!
待宴后,一众文臣都退了下去,只剩王德用、赵祯,和几个出师武将。
赵祯总算说了几句体已贴心的话。听的狄青和杨文广心里暖哄哄的,就差没哭一鼻子了。
这时,外面的内侍来传,说是唐子浩求见。
赵祯了然,听说,唐奕有礼物要送给狄青,应该就是这个事儿。
“让他进来吧!”
唐奕确实是来送礼的。
等他带着人把礼物搬进来,赵祯、王德用等人的眼珠子就挪不开了,紧盯着侍卫抬进来的一套锃亮铠甲。
等到侍卫把两个长条锦盒和一套铠甲放在众人面前的时候,王德用已经开骂了。
“好你个混小子,老夫算是白疼你了!有这么好的东西,不说先给老夫来一套!”
唐奕憨然一笑,“时间仓促,工匠就打出这么一套,先让狄将军用着,改日人人有份!”
“明光铠?”赵祯也围着那铠甲转了一圈。
这甲也太漂亮了!
锃明哇亮,几乎可以照出人来。甲身是一整块的锃亮钢板,顺着腰身的线条,勾勒出胸肌肋条。两肩是吞天虎口,腰间有云纹战裙。
像是明光宝甲却比明光甲的防护面更全,就是一件铁皮战衣!
王德用在甲上轻轻一弹,登时金鸣龙吟不绝于耳。
“不是明光铠,倒像是骑兵重甲,可又没重甲厚实,不会就是个样子货吧?”
唐奕一撇嘴,“您老拿剑砍砍试试,出道印子,都算我没说。”
“真的假的?”王德用不信,提起来一试,
这甲太薄了,也就只有十多斤重,跟兵士穿的鳞甲差不多。怎么可能像唐奕说的那么玄乎?
“这是用新弄出的锰钢打出去的,薄是薄,但是别说刀剑,就算你拿大锤砸,最多也就出个潜坑。”
这就是唐奕之前一直说的锰钢板甲。
由于冲压技术还没弄出来,这件甲是工匠手工打出来的,专门赶在狄青出征之前完工。
将来,按唐奕的意思,是要把这种甲普及到全军的。
大宋军队装备的是鳞甲,由于经费的问题,有的连鳞甲都穿不上,只有极高级的将领才配得起明光铠。
有人说,明光铠就是华夏的板甲,其实不然。
明光凯也是鳞甲的一种,只不过鳞铁的面积大一点,看上去像铁板,也是镶在皮衬或者棉衬之上的,防御局部。与板板的整体防御是不一样的。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善用钝器,也就是狼牙棒、铁骨朵之类,靠冲击力伤人的武器,鳞甲的防御就变的极为有限。
要不然,宋金对抗之时,大宋军队也不会有“你有狼牙棒,我有天灵盖”的戏虐之言。
大棒砸下来,鳞甲根本就防不了!
要是宋军可以装备防冲击力更强的锰钢板甲
只要冲压技术到位,把板甲做的薄而轻便,且成本低
那画面一定很美,让北方蛮子大棒槌一砸一个响儿,连坑都打不出来。
一说这甲的性能,大伙儿都不淡定了。
王德用甚至想当场试一试,让赵祯拦住了。
“这可是送给狄卿的出征之礼,砸坏了,狄卿怕是要心疼了。”
狄青尴尬一笑,还真会心疼。
杨怀玉在后面使劲捅了唐奕一下,压低声音道:“我的呢!”
唐奕一翻白眼儿,“且先走吧,打出来让粮船给你稍过去。”
杨怀玉这才满意地暗暗竖起一个大拇指,“这才像兄弟吗!”
看了半天铠甲,王德用又盯着另两个盒子。
“这里面是啥?”
“一把配剑,一把唐刀!”
哦!
王德用点头,这是一送就配一套啊!从甲胄到配剑,外加冲阵战刃一样不少。
随手打开短一点的盒子。
王德用只看了一眼,眼珠子就差点没突出来,还不待别人看见里面的东西,砰的一声合上剑匣,一把抱在怀里。
“汉臣啊!你不用剑,拿去也是摆样子,这剑且给老夫吧!”
噗!
这不是耍无赖吗?为将帅者,谁不是拿剑去摆个样子?其公用与令旗无异!
再说了,您老要也行,也让我先看看啊!
狄青僵在那里,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
王德用要,当然得给。但是做为武人,又是为将者,谁不爱配剑?他真怕那盒子里是什么好剑,给了就会后悔。
赵祯笑了,“到底是什么好东西,卿家,总要让大家看上一眼吗!”
“不给”王德用七十多岁的老头耍起了无赖,把脑袋摇的人眼花。
但他越是如此,赵祯越是好奇,“与朕看一眼总行吧?”
陛下要看,那能不给吗?王德用只得把剑匣交到赵祯手里。
赵祯打开也是一愣,随即伸手把剑取了出来。
登时,除了唐奕,满屋子的人都一眨不眨地盯着赵祯手中的长剑,再也挪不开眼睛。
“这这这花纹是怎么刻上去的?”
(。)
第301章 绝世好剑()
古人对剑的喜爱,几乎上升到了信仰的地步。不光武人爱剑,连文人也以配剑为饰。
不论是君王将相,还是游侠浪儿,谁也抵不住一把好剑的**。
单是那些仗剑天涯、弹剑而歌的诗词句子,就数都数不过来,足以让人心醉
看着众人的表情,唐奕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哼!
别说是爱剑如命的古人,就算是在后世,又有几人能敌得住“大马仕革钢纹”的魅力?
现在赵祯手中擎着的,是一把三尺长剑,不是现今流行的“薄格剑”,而仿秋春古风的敦厚造型。
当然了,大家现在关心的根本不是剑的造型,而是剑身上,让人看一眼就为之沉迷的黑白花纹。
杨文广愣愣地发问:“这这剑纹是怎么刻上去的?”
赵祯手握宝剑,看得真切,“不是刻上去的,而是剑身自带云纹!”
“怎么可能!?”杨文广有些不信。
百炼神兵,也有钢纹,但极潜,且不明显。
而这把剑,剑身黑白分明,黑处暗不折光,白处亮可照人。密密麻麻的黑白花纹好像要从剑中涌出来一般,活灵活现,煞是好看。
唐》 奕接话道:“这确实是剑身自带的焊纹,而且在碳钢之中,应当是最强的制剑钢了。”
“碳钢?”
大伙儿可不懂唐奕那些稀奇古怪的名词,他们只想知道,这剑是怎么锻造出来的。
至于怎么锻造,说心里话,这把剑花费的心思,可是多了去了。
这把剑所用的材料,在后世叫作“大马仕革钢”,原产自印度,因贩运到大马仕革制成世界三大名刃‘大马仕革剑’,而闻名于世。
不过,在后世,最原始的炼钢工艺已经失传,于是大马仕革钢也就成了花纹钢的统称,轮为一种装饰用钢,性能也无法和原始的大马仕革钢相比。
后世,唐奕在读硕的时候,认识一位专攻金属冶炼的导师,这位导师对传说中的大马仕革钢十分痴迷。
他用现代工艺虽没有复制原来印度的原始炼钢工艺,却通过其他手段炼制出与原始大马仕革钢性成相近的钢材。
唐奕之前就想过,去印度抓两个铁匠回来。但是,就算有了工艺也无法复制。
因为印度的原装大马仕革钢不但有工艺上的要求,对所用铁矿要求也是极为严苛,必须是印度原产地的那一条铁矿脉。
所以,唐奕就用那位导师的方法,将低碳熟铁与高碳钢一起叠加锻打,再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就得到了这种强度不输原装的“花纹钢”。
这种钢的好处就是,既有高碳钢的硬度,又不失低碳钢的韧性,而且材料本身疏密不一的质地,会使剑刃形成肉眼不可见的锯齿形纹路,使做出来的兵器,更加锋利。
赵祯一听这剑不光美如画,还锋利,
当下兴起,叫来侍卫,用侍卫的武器试了试。
好嘛,大内侍卫的百炼精刃,一碰就是一个豁口
王德用在边上看得直咧嘴,您倒是轻点啊,磕坏了还不得心疼死您的王老将军!
可惜,他根本没机会心疼
赵祯试过剑之后,把剑装回剑匣,顺手就递到了陪侍一旁的李秉臣手里。
用意不言而誉你们谁也别抢了,这是我的了!
王德用眼前一黑,有苦说不出。
狄青更是心里滴血,那可是给我的啊!
赵祯可不想和他们在这剑上在纠结,一指那更长的锦盒,“这又是什么?”
“陌刀。”
狄青每战必披散长发,冲阵在前。其勇世人皆知。而狄青所用的兵器不是,而是陌刀。
陌刀可不是短刃,而是长柄重兵器。力道用实,可连人带甲一劈为二。
打开长盒,众人一愣,原以为这也是那种云纹钢刃,不想,出乎意料。
并不是!
盒中放的与普通唐刀差不多,若说不同,那只能说,刀身、刀刃皆是黑的。
盒中折光,让此刀更添了几分幽深、诡秘之气。
唐奕道:“之前说过。要送狄将军一把天下第一的神兵,这把陌刀目前来看,当是天下无二了。”
狄青小心地抓起盒中长刀一提。
“怎么这么重!?”
看上去比正常唐刀要细瘦几分,可是握在手上的重量,却比正常重上不少,一般人根本就耍不动。
能不重吗?
这根本就不是钢铁,而是金属钨。纯钨!
高炉和焦炭的成功,让唐奕可以提炼更多的稀有金属,钨就是其中之一。
后世用这东西造炮管和钻头,它的莫氏硬度达到了7。,是任何铁合金都无法与之相比。
当然,密度大致使重量也比铁重得多。
正因为密度大,所以这把刀才打造的比正常刀苗条很多。要不然,就算是狄青,也不一定耍得动。
狄青疑道:“这刀很锋利?”
唐奕摇头道:“不是锋利的问题。这么说吧,当今世上,没有一把刀剑可以与之正面一砰,亦没有它劈不开的坚盾铠甲。”
“嘶!”众人倒吸一口凉气。
这话也说得太大了吧。?
不是唐奕话说大了,而是事实就是如此。
普天之下,就唐奕能炼出钨,别人想用铁刃与之抗衡,简直就是作死。
这把陌刀,倒是没人和狄青抢,只是那把剑却让赵祯收去了。
不过,赵祯也算够意思,把自己收藏的一把百炼宝剑送给了狄青,全当践行之礼
狄青就这么走了。
唐奕也在半月后收到了邓州回信,曹满江也跟着南下平乱去了。
唐奕特意向狄青修书一封,言邓州厢营皆是昔日兄弟,还请狄帅多加照拂。
没有曹满江,唐奕原定的对观澜上院的整改设想也只好暂且放下。
况且,秋闱在即,范仲淹也觉得,等来年春闱之后再行整治学风也好
这一科,观澜虽学生众多,但决定参见这一科的儒生却很少,只有十三人应举。
本来张载、曾巩从年龄上来说,应当参考。
但是人跟人不一样,学问不济的,恨不得每一科都考,巴望着哪一次走了****运就中了。
比如,苏老泉。
但也有的人,中不中已经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了。
他们想的是,如何趁着未当官之前好好积地累学问,想的是名次。不考个状元、榜眼什么的,都对不起自己的学问。
张载和曾巩就是第二种人。
而苏老泉这一次
又悲剧了!
(。)
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