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风流-第4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工人全然不同,他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彼此都有各自的信息和见识,而因为工人需要协作,就会产生交流,这种交流颇有些像是工业时代跨越了信息时代一样,原本工业时代,人们要获取知识,就少不得需要本毕竟不是无限供应的,可一旦进入了信息时代,知识和各种新闻便开始爆炸式的增长,这就使那些即便不必出门的人,其知识含量可能都要远高于工业时代一个到处漂泊的所谓精英。

    人和人相互交流,其实和交换没有什么分别,河南来的匠人与江西来的匠人在一起闲聊,用不了多久,二人都获得了两地的风土人情,而一个知道两地风土人情的人又与另一个人交流,那么他们的眼界,他们的目光,显然比那些在田埂里劳作,甚至连当今是哪个皇帝都不知道的农人不知要高了多少倍。

    这几日,叶景分派了新职,却是令叶春秋颇为错愕,竟是直接调去了都察院任陕西科道御史,并且立即巡按陕西。

    叶春秋微微一愣,这个任命有些蹊跷,叶春秋不敢怠慢,立即去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陕西道的御史确实有一个缺额,此次任命,乃是都御史刘宇举荐。

    刘宇有这样好心?

    又或者是故意让自己的父亲进入都察院,好要挟自己什么?

    这显然是极有可能的,不过叶春秋终究不太将此事放在心上,毕竟,他要要挟就要挟好了,而自己的爹却是实实在在得了好处。毕竟从县令到御史,虽是平级的调动,却是直接从浊流转化成了清流,这种意义非同凡响,绝对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

    叶景新官上任,便需立即前去陕西各府巡按,他走得匆忙,叶春秋则还是亲自去相送,这已不是叶景第一次远行了,所以父子二人在长亭上也不过是相视一笑,交代了一些事,虽是心里有所不舍,却也不至于心情太过郁郁,目送叶景离开,叶春秋带着几分惆怅,便赶去了镇国新军的大营。

    毕竟如今的他,还有许许多多的事等着他,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去难过对亲人的不舍!

    已过去了半月,正德五年已到了岁末,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可是当叶春秋抵达镇国新军大营的时候,大营里的操练依旧是如火如荼。

    五百个新卒,在这校场上,一个个都已经换上了板甲,因为到了下午,所以现在也已不再只是炼体术的操练,而是刺杀的训练,老兵站在了前队,新兵则是在后队,每一个紧紧握着钢矛,手上与钢矛上早已凝结了一层冰霜,新兵的口里喷着白气,厚重的板甲似乎与身体凝结在了一起,雪絮飘然而下,轻轻地在他们护肩和头盔上覆盖了一层薄雪。

    他们必须得保持着收矛的动作,纹丝不动,那叶世宽在队伍之中,感觉自己整个人已经僵硬了,手上的钢矛带着刺骨的寒意,通过了手心袭遍了他的全身,这样的动作,他已经保持了足足半个时辰,可是负责操练的王守仁却只是背着手,穿梭在每一个新兵之间,规范着他们的动作。

    目视前方,身子微微弓起,持矛的双手要与钢矛平齐,长矛的矛尖要做到微微上扬三十度,前后脚相距一步。

    在这新军营中虽然只有二十多天,可是对于刘世宽来说,却比半辈子都要长,这里做什么都要求一丝不苟,一丁点的细小错误都不能出现,他根本不知道这样的操练有什么意义,若说炼体术还可增强自己的体魄,增加自己的饭量,可是所谓的突刺操练,很多时候却并不是刺,而只是让你的身体纹丝不动,虽然已经入营近一月,已经慢慢适应,可是在这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却令他一分钟都不愿熬下去。

    若不是军令如山,惩罚极重,叶世宽也不想在同袍面前丢脸,此时他宁愿丢了钢矛,解甲归田。

    叶春秋便背着手站在校场之外,默默地看着操练的新兵,猛地,王守仁突然大喝:“刺。”

    前头的老兵,已是一齐刺出钢矛,带着雷霆之势,整齐划一。

    可是后头的新兵却显得掺差不齐了,有人早刺一些,有些手忙脚乱得还未刺出,也有人未尽全力。

    王守仁只得走到了后队,继续规范他们的刺出动作,叶春秋的这个干瘦的大舅哥,做任何事都要求一丝不苟,力求完美,甚至叶春秋到了,他也不为所动。

    此时,王守仁走到了叶世宽的跟前,他先拍了拍叶世宽的腰,叶世宽忙是将腰紧绷,接着狠狠一拉他的手,使他的钢矛前移一寸,接着又走到下一个人的跟前,继续规范。

    这些新兵的表现,其实比叶春秋当初所预想的还要好一些,或许是因为有老兵帮带的缘故,虽然依旧还很生涩,却至少已经超出了预期。

    今儿夜里是叶春秋上夜课,明伦堂里没有壁炉,也没有任何取暖的暖炉,所有人都跪坐于地,听着叶春秋的宣讲,足足一个时辰,叶春秋这才出了营地。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图霸业(第八更)() 
因为接近年关,所以叶春秋作为张太后的义子,少不得需要去问安。

    在镇国新军大营呆了两天,叶春秋便进宫觐见。

    到了仁寿宫,外头天寒地冻的,仁寿宫里却满是暖意,叶春秋前脚进去,却见一个小家伙坐在地上,几个宦官正围着他。

    这小家伙抬眼看到了叶春秋,竟也不认生,嘻嘻的便笑了起来。

    叶春秋也朝他笑了笑,不过却不忘正事,忙是朝坐在暖榻上的张太后行了礼,张太后笑吟吟地道:“难为你还惦记着,噢,小橙子,不要再让太子殿下坐地上了,地上凉呢,这孩子”张太后摇了摇头,露出了几分爱宠之色,道:“和皇帝小时候是一样的,别的地方坐着便又哭又闹的,唯是坐在地上,这才安生一些。”

    呃叶春秋不知怎么回答,难道说基因不好吗?

    那小橙子忙是将朱载垚抱起,谁晓得这时候,朱载垚便哇哇的哭了起来,叶春秋不禁失笑道:“让我来试试看。”

    他和朱载垚也算是老熟人了,伸手过去,朱载垚已经长大了不少,竟能勉强坐着了。

    叶春秋将朱载垚抱在手上,这朱载垚竟朝他咯咯直笑,接着便伸出手来,要摸叶春秋的下巴,叶春秋见了如此,心里不免生出了几分亲切和暖意。

    张太后命他坐下,叶春秋便抱着朱载垚放在自己膝间安坐下来,只听张太后笑道:“前几日寿宁侯来,还夸你呢,说是自从有了你那镇国府,他那几块地也获利颇丰,春秋啊,你莫要什么都迁就他们,自家的兄弟,哀家是知道的,哀家啊,可不指望什么,就指望他们平平安安,至于他们的生意经,只要不弄砸了,到时候又来哭诉就好了。”

    叶春秋便笑道:“母后说的是,儿臣已经知会下头了,寿宁侯和建昌伯的原料都要优先收购,他们若有兴趣,做些别的生意也可以。”

    张太后点头,赞许地看他一眼,又道:“听说你制了一个舆图,哎,皇帝现在真真是茶饭不思,命人将那舆图摹了去,整日躲在暖阁里,成日的盯着看,满口都是真腊、吕宋、奥什么什么曼来着”

    小橙子在一旁帮腔:“奥斯曼。”

    张太后点了点头,道“哦,是奥斯曼,就是它,你说这奥斯曼有什么好,就让他这样着迷?他这心思收不住的,哀家也懒得管了。”

    叶春秋随口和张太后聊家常,却是为朱厚照辩护道:“母后可不要这样说,陛下乃是心有大志的人,奥斯曼在我大明的西部边陲之地,几乎已经要接近大明的疆界了,此国崛起之后,强极一时,灭国无数,一统天下三洲,兵锋所指,可谓是所向披靡,便是连瓦剌、鞑靼人也要让他们几分呢,可正因如此,他们却阻塞了我大明向西的商道,使原先的互通有无变成了不可能”

    张太后不禁笑道:“你怎么和陛下一个路数,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说起这什么奥斯曼,就滔滔不绝的,这些啊,可别和哀家这妇人说,哀家听了也不懂。”

    叶春秋恍然,也不禁觉得好笑,心里说,那待会儿去和朱厚照说去。

    和讨喜的朱载垚逗玩了一会,叶春秋便向张太后告辞去了暖阁,到了暖和,果然看到朱厚照胡子拉碴地盯着墙壁上的舆图一动不动。

    叶春秋蹑手蹑脚地到了朱厚照的身侧,朱厚照倒是收回了目光,看了叶春秋一眼,喃喃道:“春秋来了啊,朕正好有话要问你,大明既然只是偏居一隅,那么按理来说,这天下的中心理应是这奥斯曼才是,大明要成为真正的中土之国,岂不是要击溃奥斯曼,占据着三洲腹心之地,方才可称为中国,是吗?”

    叶春秋颌首:“陛下说的是。”

    “那么朕若是兴兵征伐可以吗?”

    叶春秋摇头道:“不可以。”

    朱厚照有些恼了“这又是为何?”

    “陛下,因为天下人都不肯。”叶春秋如实道。

    是啊,兴兵征伐,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要死多少人,只为满足你一人的皇图霸业!

    而事实上,经营西域,除了战略需要,在这个时代,其实是一个赔钱的买卖,因为那儿的土地根本不适合耕种,难道要让无数的家庭牺牲,就只是为了得到一大片荒芜之地不成?

    这种行为,几乎违背了所有人的利益,士绅们得到的不值一钱的土地,农民没有土地,所以生活也得不到改善,朝中的百官,只要你花费了他的钱去做无意义的事,他们保证一个个暴跳如雷。

    唯一有这个意愿的,也就是自幼就幻想着赫赫战功的朱厚照了。

    朱厚照一脸遗憾的样子,幽幽地叹了口气。

    叶春秋继续道:“可是如果这里有了价值,天下人就肯了。”

    “嗯?”朱厚照奇怪地看了叶春秋一眼。

    叶春秋道:“若是有一日,越来越多的商贾需要生产,对于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若是有一日,更多人称为匠人,朝廷需要给予他们提供更多的岗位,若是有一日,商贾们需要开拓更多的市场,将货物卖给更多的人,到了那时,他们就成了积蓄起来的洪水,会疯狂地推动着陛下经营天下的腹心之地,以此将这里作为货物的集散区,借此将他们的货物输送天下各处,这里若是耕种,固然没有价值,可若是经商,却是至关重要。”

    朱厚照似懂非懂地颌首,然后笑呵呵地道:“朕突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不过不要紧,春秋懂就可以了。”

    叶春秋看着小皇帝,见他面色中带着一丝憔悴,某种程度,这个家伙确实挺奇葩的,也算是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个稀罕物了。

    聊起军事话题,小皇帝是必定很有兴致的,接着又跟叶春秋边看着墙上的舆图边聊,直到正午,叶春秋又陪了小皇帝用了午膳,小皇帝才是去小歇,而叶春秋则是出宫。

    未完待续。、,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八百八十五章:措手不及(第一更)() 
在忙碌和迎接新年到来的喜气喧闹里,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年关。

    此时,叶春秋也就渐渐清闲下来了,也减少了去镇国府和镇国新军大营的次数,而这时走亲访友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接近年关的一个清早,一段时间没见的邓健却是冒雪登门。

    之前邓健的腿又折了,叶春秋还前去看望了一次,少不得又被邓健唠叨着少惹事,后来叶春秋便因为手上太多事要忙,便没再去看邓健,只是此时一见,邓健的腿脚,看起来已经好了不少。

    不过今日,邓健的脸色似乎显得格外的凝重,似是心里端着什么重要的事情。

    一见到叶春秋,邓健便劈头盖脸地道:“春秋,我来,是要问你一件事。”

    叶春秋看着邓健的脸色,虽是满肚子的疑惑,却快步将他迎入厅中,邓健还在厅里的椅子坐下,便急不可耐地问道:“我只问你,你爹分明是陕西科道御史,巡按陕西各府,何以突然都察院下令他去宁夏巡按屯田之事?”

    叶春秋竟是一时愕然,微楞道:“为何突然又去了宁夏?”

    这宁夏和陕西虽然都属于甘陕区域,可是叶春秋却是知道,大明的行政划分是极为严格的,一般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让陕西的御史去巡按宁夏的事,何况宁夏属于边区,朝廷对于边镇的事务向来是慎之又慎,现在听到这个,叶春秋第一个反应就是,是不是搞错了?

    邓健看叶春秋反应,便知道叶春秋似乎也不清楚这件事。

    而叶春秋心里的疑问,也正是邓健的疑问,才觉得蹊跷。

    邓健皱着深眉,继续道:“前几日,宁夏确实有奏报,说是负责屯田之事的,乃是大理寺少卿周东度,此人谄媚刘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