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要守住江宁,保住江南,只要保住了江南,就能保住这大清国的天下!
“卑职以为,各地援军未到,南京无力抵抗,只有缓兵之计,使郑寇有以待之。”朱依助在镇江被俘,对郑成功说有老母待养,郑成功为消解清军抵抗的意志,还给了他白银五百两,对其也未加看管,如此他才得已逃出,不过在回江宁的这一路上,却也是屡遭劫难,毕竟这兵荒马乱的,一个人孤身行走百里,这路上的风险只有他自己才会知晓,可虽是如此,他仍然拼命逃回了江宁,一回到江宁,不待休息,便立即前来献计。
“速攻既有利于郑逆,他如何会缓之?”
郎廷佐立即反问。
“启禀部堂,部堂大可派一个能言之人向郑逆表示,我们欲投降,但是朝廷有例,坚守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与他约定三十日后开城投降。”
朱依助连忙答道,在投降郑成功后,他特意观察过郑贼,也对郑成功有了一些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知道郑贼志不在南京,而在天下。
“与郑逆约降!这消息传出去,要掉脑袋的!”
郎廷佐惊讶的看着朱依助。
“此为权变,三十日内我方援军到达,若江宁可保,部堂与卑职的身家亦皆可保。”朱依助回答之后,郎廷佐不言,起身踱步思索。
“只派人游说,郑逆便会相信?”
郎廷佐反问道。
这么简单的缓兵之计,郑逆又怎么可能不信?
“卑职以为,游说之外,还要让他相信咱们是不能战、不敢战,所以,不妨把求援的奏折透露给他,以骄其志。”
朱依助说得头头是道。
“而且,郑贼志不在江宁,而在天下,若是我军一志死守,到时候,这百二十里城墙,郑贼欲拿下伤亡又岂下数万人,到时候,他拿什么北伐?卑下以来,郑贼必定会中计!”
“他若判断我方无力应战,反而加速攻城,到时候又该如何?”
略点下头,赞同朱依助看法的管效忠于一旁问道。
“部堂,老实说以现在的情势来看,非是操之在我,这江宁能否保全只在郑逆的一念之间,就看大人愿不愿冒险赌一赌!”
朱依助看着郎廷佐答道。
“若是赌赢了,非但江宁可保,到时候江南亦可得得保!”
新书小嫩芽,需要大家的爱护。求推荐、求收藏!
第103章 成功(第二更,求推荐、求收藏)()
第103章
郎廷佐要降!
当这个消息传到位于白土山(幕府山)上的郑军帅帐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用一种瞠目结舌的眼光看着彼此。
郎廷佐居然要降?
这怎么可能?
虽说郎廷佐是汉人,可他并不是降臣,而是早在满清入关之前,早在建奴造反之时,就已经随其父投靠了满清,而他正是凭着入关后的军功以及治理地方的功劳,一步步当上了江南总督。也正因如此,郎廷佐才会有一开就作好了死守的准备,早在郑军逼近南京之前,他就下令将南京外城以及周围三十里的百姓悉数强迁入南京,然后又放火烧毁了方园三十里内的民宅,填了所有的水井,从此便使得郑军无法就地获得补给,只能消耗船上不多的物资。
也正因如此,郑成功才会将所有的希望都寄希望于与马进宝的里应外合。甚至在部署上,他也是如此考虑,在郑军的主力抵达南京之外,相继在南京内外城郭的观音、金川、钟阜、仪凤、江东、神策、太平等门外扎营,共立83座营寨。在各处营寨都安设大炮,并准备了云梯、藤牌、竹筐、铁锹、凿子等攻城器械。
不难看出,以上7门外的郑军连营并没有对江宁城形成全面合围之势,顶多只是包围了江宁城的北面和西面,而江宁的东、南两个方向几乎没有郑军一兵一卒。
出现这种局面,一方面是由于江宁城墙长达数十里,难以将其四面包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郑军习惯于水上作战,在作战中过于依赖水师和战船,即使上岸扎营也习惯于选择离水较近的区域,便于一旦不测向船上撤退。而且郑成功犯了轻敌的兵家大忌,在他看来,孤城指日可下,根本用不着将其围死,当然,更重要的是给马进宝留下进城的机会,只有马进宝的数万大军进了城,他才能够里应外合,配合郑军攻下南京。
所以,在得知郎廷佐居然要投降的时候,他才会表现的如此惊讶。在郑成功得知郎廷佐约降之意,正在其帐中商议着粮草之事。
“禀王爷,此定是鞑子的缓兵待援之计,速攻之机,绝不可错过。”
潘庚钟立即表示反对,几乎所有人都本能的想到了当初那朱明忠在砍头时的那句话,所有人在惊骇于他的远见的之余,更是连声反对着。不过尽管如此,却没有任何人提及朱明忠,因为大家伙都知道,提到朱明忠的话,只会惹恼大将军。
“我军现在已势如破竹,要想攻下此城,不过就是伸伸脚尖的事,郎廷佐要宽限,就先由他,若届时不降,就让他看我的手段。”
郑成功胸有成竹地说道,他之所以会这么自信,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马进宝,无论如何,马进宝都会归顺,即便是现在郎廷佐耍什么诡计,他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计就计。
“王爷,孙子兵法有言:“辞卑者,诈也。”,现在我军非但不应等其三十日,反道应尽速进攻,才是上策。”
潘庚钟再次反对道。
“王爷,卑职也担心。大军久屯于南京城下,师老无功,到时候军心会有影响,故请尽速攻城。”
甘辉也于附和道,他之会这么说,不仅仅只是因为朱明忠,更重要的是基于最基本的常识判断。
正在郑成功与诸将讨论着是否受其降的时候,又有士兵来报,说是截获郎廷佐的求援折,文中说“(镇江)败回者魂魄犹惊,南京危如累卵,乞速发大兵救之,免致燎原焰天。”
阅览过这份奏折之后,郑成功立即笑着说道:
“你们看这郎廷佐的求援折里写的,可以说南京必降!我们再等等马进宝,他若想封侯晋爵,就要他拿功劳来换!”
“王爷,为了马进宝而延后攻城,太冒险了!”
甘辉连忙再次争道。
“我们经过松江时,他并未派兵相助,就是向我们表态,而且钱宗伯传来消息,郎廷佐要鞑子皇帝把水师交给梁化凤,马进宝只管陆师,他对郎廷佐一直心存不满,更重要是他觉得的这是鞑子皇帝不信任他的关系,所以他只有归顺咱们这一条路可走。”
郑成功仍不理会潘庚钟等人的意见。
自大军北伐入江以来的连战连捷,让郑成功颇有自信,认为凭着目前局势已经足以吸引马进宝阵前倒戈,他未在南京的东南方设防,就是为了让马进宝由陆路进入南京,接着里应外合,则南京必得。
另一方面,从郑成功壮大的过程看,对城墙坚固的大城镇,他有采取积极抢攻,突破城门的军事行动,在他攻下的城池中,有近三分之二都是对手开门投降的,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当然更重要为了保存得之不易的实力,因为强攻,难免要付出比较大的代价,尤其是郑成功曾在南京读书,他清楚厚达四十尺的南京城,即使用红夷大炮轰击,也难以奏效。
既然现在郎廷佐愿意降,那就再等等,当然更重要的是等马进宝,等马进宝抵达南京,入城后与他里应外合。
“其实,郎廷佐降与不降,于我军都没有任何影响,只要马进宝大军一到,到时候,大局自然可定,至于这郎廷佐的缓兵之计嘛……”
冷笑中,郑成功又略微得意的说道。
“即便是他郎廷佐用的了缓兵之计,又奈我何?”
何止不能奈他何,郎廷佐越是如此,越能让马进宝轻易进城!
“可……”
眼见着大将军如此坚持,有有不甘的甘辉心知无法说服大将军的他,心思略微一转,又说道。
“可若是大军久围于城下,到时候粮草必有不足,现在已降的各府县皆称夏粮未收库中无粮,大军不可一日无粮,还请大将军明鉴。”
或许现在只有粮
“粮草……”
郑成功皱眉深思片刻,对于归降的那些府县,他可是曾大方的表示大军粮草充足,无需他们供应粮草,但是现在或是围城的话……粮草。突然,他想到刚收到的那份捷报。
“江阴守备不是刚打下了常州、常熟两地嘛?嗯,此番朱成仁军功当赏,升他为常州总兵!令他在十五日之内筹措十万石粮草解往南京……”
郑成功为何会中计?
恐怕直到现在也是众说纷云,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原因太多,在这里,无语更愿意相信,他是在等马进宝,在等着里应外合轻取南京。
第104章 煌言(第三更,求推荐、求收藏)()
当郑成功于白土山(幕府山)上作下暂缓攻城的决定时,前往芜湖一带,阻挡清军援军,招抚芜湖一带诸县州的张煌言,此时同样也是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自过南京之后,往芜湖的进攻诉路上,他“部勒诸军”,将义军兵分四路,分道攻城略地,且在沿途“移檄诸郡县”,张贴文告。许多故明降清的旧官吏,见到文告,纷纷倒戈,使义军很快便收复了四府、三州、二十四县,城池近三十座。义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对民众百姓“秋毫无犯”。致使出现“父老争出持牛酒犒师,扶杖炷香,望见衣冠,涕泪交下,以为十五年来所未见”的空前盛况。
所有的一切同样鼓励着张煌言和他麾下的万余兵士,这日张煌言一行人来到池州府儒学,按着惯例他先是在孔庙行礼,再转至明伦堂前,此时在明伦堂前,池州城内的男女老少纷至,他们无不是重新穿上了汉家的衣裳,更主动剃下辫子,他们之所以聚集于,皆是想要目睹这位文采武略兼备的兵部侍郎大人。
“父老乡亲们辛苦了!”
张煌言才说第一句话,围观民众便报以热烈的掌声。相比于满清官吏的如狼似虎,他的动作举指在在第一时间,便赢得了周围民众的民心。
“就在老夫来到此地的同时,又传来好消息,宁国府弃暗投明,重新归顺我大明的旗帜。老夫相信不久之后,延平郑王爷就会光复南京。”
此时的张煌言整个人都显得很是兴奋,在他的话声落下时,周围的士绅民众更是纷纷叫好。
“各位乡亲父老皆知,我等北伐之师实为汉家正义之师,绝不会如那清虏一般掳掠清算。本官于此告知诸位乡亲,百姓的生计一切照常,作买卖的、种庄稼的,照样作你们的营生;当然更欢迎大家伙主动加入抗清义师,让我们一同努力,进取九江,光复我大明江山,恢复我汉家衣冠!”
他的话声刚落,立即赢得了民众再一次鼓掌欢呼。
对民众谈话之后,张煌言再与仕绅晤谈,主要在明了地方官的情况,施政是否称职,是否体恤百姓者,然后决定其续予留任;对于那些专恃满清,四处镇压者,则予汰换。当然,更重要的是接见遗老和义士,多方听取他们的建言。从六月中旬北上以来,他可以说是食不甘味,席不暇暖,来往于长江沿线,以国家大义的先声为号召,以秋毫无犯的军纪作保证,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被动投降,或是主动来归的南直隶所属地方,共计有太平、宁国、池州、徽州等四个府;广德、无为、和州等三个州以及其他二十四个县,使相邻的浙江、江西许多地区现在都在观望,张煌言本人这位大明兵部侍郎的于地方士绅之中的号召力,甚至远远胜过于瓜镇大捷。
面对这一个个好消息的传来,张煌言本人更是在与遗老义士相聚之后诗兴大发的他更是挥性作了一首七律。
“干将一试已芒寒,赤县神州次第安。
建业山川吴帝阙,皖城戈甲魏军坛。
东来玉帛空胡虏,北望铜符尽汉官。
犹忆高皇初定鼎,和阳草昧正艰难。“
这首七律是他在那里提醒着自己,不可因为眼前的胜利而有丝毫松懈,南京还未攻克,犹不及太祖朱元璋定鼎称王,所谓“和阳草昧正艰难”,正是体认开创之初的艰难,因而他与部属研商接续的部署。
“大人,我们应再扩大抗清的局面,才能拱卫南京。”
其麾下的都督同知罗蕴章立即从其诗中读出了张煌言的心意,于是便在一旁建议道。
“对!老夫的想法是,一面要向上游挺进,一面要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