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是疏忽了,当初确实没有想那么多。
“陛下,其实,秦国、桂国、周国,他们的百姓尽管自称“秦人”、‘桂人’、“周人”,但是在与外人面前,仍然自称“明人”,诸夏虽是诸国,但却是华夏诸国,彼此亲近实属当然,只要诸夏的年青人源源不断来大明求学,那么诸夏与大明的联系就不会被斩断,毕竟,文明上的传承是任何人都无法斩断的,即便是一千年后,诸夏的百姓,他们仍然说着汉语,写着汉字,他们骨子里仍然是明人……”
在顾炎武说话时,朱明忠默默的点着头,他甚至想到了记忆中,另一个时空中,马来西亚的华人是如何艰难的维持着全世界除中国外唯一的完整华语教育体系,“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的教育机关,就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堡垒。”,是何等的压抑才让他们发出这样的呐喊。
文化没了,一切全都没有了。如果诸夏与大明的文化上的联系断绝了,那么两者之间也就没有太多联系了,文化是连接大明与诸夏的根本纽带。
“诸夏抚化蛮夷,也是用华夏的文化是教化他们,所以,以臣看来,朝廷对诸夏的教育上的不仅不应该放松,反而应该加大的支持的力度,我们应该主动派出国内的学者到诸夏讲学,鼓励他们的学生来大明求学……”
在过去的几年中,顾炎武的足迹走遍了南洋诸夏,惊讶于诸夏所表现出来的勃勃生机,更希望诸夏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所以才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而他的建议让朱明忠深以为然的表示赞同,然后说道。
“理当如此,宁人,其它方面,还有什么建议吗?”
朱明忠的语气很是诚恳,同时他也在心里反思着自己对待诸夏的态度,似乎是一封了事,完全忽视了后继工作。
“还有,就是机器禁令。”
“机器禁令?”
朱明忠不解的说道。
“机器禁令不是不包括诸夏吗?”
兴乾十年,基于保密等各方面的要求,朝廷就颁布了禁止机器出口禁令,不过禁令并不包括诸夏。
“确实是不包括诸夏,因为在禁令中有一条经工部批准后,机器可以往诸夏以及殖民地出口。可是陛下,诸夏的商人每进口一台机器,都需要获得工部的出口许可,这使得诸夏的不少商人都是颇有怨言,有时候,他们甚至认为这是朝廷的故意刁难诸夏,固然,禁止机器出口是为是保密,可问题是,机器能够保密多长时间?”
看着若有所思的陛下,顾炎武说道。
“就臣所知,在欧洲已经有不少三个国家造出了蒸汽机,我们可以禁止机器出口,但是他们很轻松的就可以把一些资料运出大明,他们可以凭借那些资料制造出蒸汽机、纺纱机等各种机器。”
然后顾炎武语重心长的说道。
“机器是可以禁止出口的,但是技术的传播却是无法避免的。臣以为,与其像现在这样,因为机器禁令惹诸夏商人对朝廷不满,不如直接放开任由他们购买。”
“这个没有问题!”
点下头,朱明忠并没有反对,其实,从一开始,对于禁止机器的未来,他就不看好,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英国人也这么干过。他们也曾封锁自己的技术。他们领布法令,禁止蒸汽机和机器出口,否则处以死刑。但德国那边就把发明蒸汽机的技术师请过去,办工厂。机器可以禁止传播,但技术是无法禁止传播的,英国也没办法,所以后面各国也陆陆续续地进行工业革命了。
“我们可以开放蒸汽机和机器的出口,不过,朝廷还是要制定一些细则,有些东西仍然是不能出口的。”
技术垄断会妨碍到技术创新,尽管朱明忠知道自己还能再推动大明的某些技术再上一个台阶,但也仅就局限于此了,大明的科学发展早就走上了一条自主发展的道路,甚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来到大明,在这种情况下,这种保密本身就没有丝毫保密的可能性。
“陛下圣明。”
恭维之后,君臣二人又继续把酒言欢,在那里畅所欲言起来,酒越喝越多,在感觉到几分醉意后,朱明忠端着酒杯,看着顾炎武说道。
“宁人,今年是兴乾二十一年了,怎么样,愿意再复出助朕一臂之力吗?”
面对陛下的邀请,顾炎武并没有立即回答,沉默片刻后才摇头说道。
“陛下,既然现在已经是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有没有老臣,于朝廷而言,又有什么分别呢?”
第354章 历史遗产(第二更,求支持)()
四海承平!
太平盛世!
兴乾二十一年的大明,非但普通的百姓如此以为,就连顾炎武这样的老臣,也是这样以为。
确实,按照传统观点来说,大明现在确实称得上是四海承平的太平盛世。几乎任何人都有理由相信这些,毕竟,人们所看到的是一派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模样。即便是最苛刻的人也会说“今朝繁华远盛神宗”,在许多人的记忆中,神宗时代的大明是最为繁华的,一句“繁华远盛神宗”,无疑就是对兴乾朝的最高评价。
可对于朱明忠而言,他却从不曾因为这种评价放松过,甚至在他看来,天下远还没有到所谓的“四海承平”时。
“四海承平……”
摇摇头,朱明忠看着远处说道。
“宁人,这你就错了,现在可不是什么太平盛世……”
闻言,顾炎武不由惊道。
“怎么,朝廷又要用兵了?”
朝廷又要用兵了!
略点下头,将视线投在顾炎武的身上,然后朱明忠说道。
“不是又要用兵了,而是有些问题必须要去解决它!”
“陛下指得是清虏?”
想到最近几年朝廷不断往新疆移民实边以及修建铁路的举动,顾炎武点头说道。
“清虏,确实是时候该解决了。等到解决了他们,这天下也就太平了。”
“太平不了哇!”
摇头感叹着,朱明忠继续说道。
“西藏和青海那边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不过和硕特部虽说控制着西藏以及青海,但是西藏的桑结嘉错与西藏军事首领蒙古和硕特部的法王关系紧张,因此图谋驱逐和硕特部出藏。他们的之间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激化,等到双方的矛盾激化到一定的地步的时候,也就可以对那里用兵了,现在他们都试图得到咱们的支持……”
提及西藏的问题时,历史的变化让西藏的问题发生了变化,在另一个时空中,桑结嘉错是通过结纳准噶尔的噶尔丹图谋驱逐和硕特部出藏。而在这个时空中,准噶尔的败亡,不仅令西藏的历史发生了变化,甚至就连同蒙古也发生了变化没有了准噶尔入侵,外蒙四部的实力并没有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不过他们现在已经臣服于大明,剩下的只是慢慢调教的问题。
对西藏以及青海,朱明忠也是持着同样的态度,通过册封确定宗主权,然后再慢慢的借助内乱对他们进行调教,最终,促成他们成为大明的行省。
“这么说,陛下是有意在将来对西藏和青海用兵了?”
出于对陛下的了解,顾炎武知道,陛下早晚会对青海以及西藏用兵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坚持,陛下同样也有他的坚持。
“陛下,臣记得,当年你曾于臣说过,要为大明打下大大的一片疆土,足够后人居住生活的疆土,臣不知,陛下心中这片疆土该有多大?”
顾炎武的问题,让朱明忠不由一阵失神。
这片疆土该有多大?
说实话,朱明忠还真没有想过,和后世的国人一样,对于国土,他有着发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但是在渴望的同时,也同样保持着些许理智,比如在东南亚以及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的问题上,他从没有考虑过将那里纳为帝国的本土或者海外省,而是以分封的形式,让自己的子孙后代在那里建立属于他们的国家。
当然那些国家都是华夏的一员,都是帝国会议的一员,他们的未来将会是帝国一分子,但国与国之间不乏竞争,只有竞争才有未来。文明的竞争会促使文明的发展。反观没有竞争的文明,往往是没有前途的,而这正是朱明忠决定分封的原因。
但除此之外呢?
帝国的疆土会有多大?
这个问题,朱明忠确实没有考虑过。但是在潜意识之中,对于未来的大明帝国,他却也有着属于自己的计划,比如拜占廷帝国的皇冠,比如巴尔干等地的王冠,谁知道呢?
也许未来的大明,除了分封之外,还可以效仿埃及的例子,把一串欧洲的王冠戴在大明皇子的头上,除此之外,大明将会止步于什么地方呢?
沉思片刻,朱明忠说道。
“帝国的疆土范围,我想能够决定这一切的,并不是朕,而是其它国家!”
“是其它国家?”
顾炎武不解的说道。
“没错,比如日本,现在我们对日本的态度,就是支持他继续锁国,朕乐意看到一个闭关锁国的日本,愿意看到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也许一百年,两百年,三百年,甚至四百年之后,日本仍然在我们的保护下,继续实施着锁国令,那个时候的日本,会给我们提供什么呢?”
想到那个日本,朱明忠笑道。
“也许,会给我们的学者提供一个研究的机会,研究17世纪的人类生活现象。那个时候的日本,也许会是人类历史文明的保留地……”
说到这,朱明忠想到了另一个世界里的安达曼群岛的博部落,他们自力更生,但却与世隔绝,对外部的世界一无所知,他们是把访客拒之门外,也把自己锁在里面。他们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新石器时代部落。而世界也是善意的,根据法律,任何人在距离这些岛屿5海里以内都是非法的,人们千方百计的保护着这个地球上最脆弱的部落。对于日本,朱明忠也可以带着同样的善意,让他们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之中。
“未来,也许朕会出台一些法律,让日本人与世隔绝,活在他们的天堂之中!这是朕的善意!”
强调着自己的善意之后,朱明忠的语气突然一变。
“可如果他们打开国门,那怕对大明构成一丝威胁,朕就会立即发兵,将日本完全占领,日本如此,其它国家同样也是如此,他们可以选择成为朋友,或者敌人,对待朋友,我们会以礼相待,保持善意,但如果他们敢冒犯大明,作为敌人,就必须要彻底消灭,灭其国、亡其史、纳其土、教其民!”
陛下冷冰冰的,近乎没有丝毫情感。听在顾炎武的耳中,让他相信陛下不是在开玩笑,他相信如果有那个国家敢冒犯大明,那么等待他们的恐怕不仅仅是国亡族灭。
“陛下,你就那么自信。我朝的军队一定会胜利?”
尽管这种问题十分忌讳,但顾炎武还是忍不住脱口而出,看着陛下说道。
“陛下,出征异国,我们的将士将在一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作战。那里的百姓非但相貌与我汉人迥然不同,而且习俗也是相差甚远。他们有着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即便是我们征服了他们的国家,他们又岂会心甘情愿的遵从大明?遵从大明的教化?”
“会的。”
朱明忠毫不犹的说道。
“南洋诸夏能做到的事情,我们同样也能做到!”
“不一样,当地土人文明落后且愚昧,其所谓“国”,往往不过只是大部落土邦,土人往往无国家观念。诸夏是以教化者的身份进入,教化土人,最终土人所认同的国是诸夏,而不是土邦。”
看着陛下,顾炎武道出了他担心的地方,这几年,他一直在研究着这一切,而在南洋的经历,让他很清楚,南洋土人与其它国家百姓的不同之处。
“陛下,出西域往西,有欧洲诸国,亦有波斯等国,这些地方的百姓,自有他们的风俗习惯,而且千年来,早就形成了其正统的国家观,或许我大明官军可以在战场上击败他们,灭亡其国家,但是如果我们试图让其信圣教,习汉字、从汉俗,势必会激起他们的抵触,正如当年我汉家百姓可以为保留衣冠不惜一死一般,那些国家的百姓,未必不能为其风俗顽抗到底。陛下,就像伪周于孟加拉等地推行佛教,不就遭到当地百姓的反抗吗?”
顾炎武特意提到了吴三桂创建的伪周,尽管吴三桂已死,但是伪周却仍然屹立于天竺,甚至与莫卧尔帝国屡有交战,当然也是各有胜负。
“但是,他们不也让佛教在当地复兴了?甚至当地的土人,也纷纷改从汉姓,许多人开始说汉语?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