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风华路-第4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际,明月从东方升空,照亮渭河大江发白,熊熊篝火噼啪燃烧,四处全是豪放狂笑的声音。

    李世民领头提起一个酒坛子,挥手一掌拍开泥封,皇帝鼻子微微抽吸,随即哈哈大笑赞了一句,好酒。

    下一刻,皇帝将酒坛高高举起,大声道:“诸位臣工,一起胜饮,但祝你我君臣,同与大唐百年……”

    “谢陛下,同百年!”无数大臣起身站立,这一刻无论文臣还是武将,全都人手领着一坛子高度酒,皇帝仰头猛灌,大臣仰头猛灌,文臣们摇摇欲坠,武将们哈哈狂笑。

    李世民使劲擦了一把嘴角酒渍,转头醉眼朦胧看向韩跃,悠悠道:“儿子,说两句吧。”

    韩跃上前两步,把酒坛子同样高高一举,他微微沉吟一下,忽然道:“诸位臣工,请皆胜饮,今日喝完此酒,明日奋发力行,我大唐能不能傲立云端,就看大家能不能拧成一股绳了……”

    “谢殿下,同胜饮!”大臣们再次举起酒坛,对着喉咙又是一顿猛灌。

    这可是高度酒!

    不是甜甜腻腻的三勒浆……

    韩跃酒涌上头,身体有些摇摇晃晃,他陡然放声高歌,大叫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诸位臣工,万事已然具备,大唐只欠东风,明日起,科举开,来啊,喝!”

    他将酒坛子猛然直灌,然后砰一声狠狠砸在地上,忽然仰天哈哈大笑,连说三声痛快,整个人遥遥一晃,身体歪歪斜斜软了下去。

    旁边蹭蹭窜过来三个人影,却是李世民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过来,父子三人小心扶住韩跃,皇帝轻轻叹息一声,道:“不要吵醒他,让你们大哥睡一会……”

    李承乾和李泰连忙点头,小心翼翼扶着韩跃不敢惊动。

    后面豆豆等女问询而来,拿着一床毯子仔细给韩跃裹上,然后罗静儿和王玲雪接手过来,夹着韩跃慢慢回家而去。

    李世民遥遥目送孩子离开,脸上既有感慨也有疼爱,皇帝忽然伸手拍了拍李承乾肩膀,语带深意轻声道:“待到科举开完,你大哥就要南下,你也不小子,要学着好好做皇帝……”

    这话让李承乾一惊,下意识看了看旁边的李泰。李泰嘿嘿一笑,耸耸肩膀道:“你可别来看我,如今我可不想干这种累活儿。当个闲散王爷多爽啊,读书听曲睡媳妇,不亦乐乎!”

    李承乾迟疑一下,心中渐渐激荡,脸色渐渐涨红,他鼓起勇气勇敢看向李世民,郑重道:“父皇,儿臣准备好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再次用力拍了拍儿子肩膀。

    “喝酒,今夜之畅,当一醉方休……”皇帝转身又拎起酒坛,举步走向喝酒撒泼的大臣们。

    这一夜,所有男人都喝醉了!

    又哭又笑,又打又闹!

    仿佛一群回到童年的孩子!

    月色沉沉掩去,直到后半年快要黎明之际,各家的正妻平妻才从七横八竖的人堆里找到自家老爷,然后亲自扶持着慢慢出了田家庄,各自乘着车马回家而去。

    天边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今夜田家庄一番营炊,竟然比史实大事更为重要,无数史官将其记载下来,称其为大唐腾飞之营炊议事记。

    次日清晨,天刚放亮。

    长安数大城门突然全部开启,几千个红翎急使纵马疾驰而出,边跑边大声喝道:“大唐贞观十二年,新式科举正式启,奉皇帝命,奉赵王命,科举乡试,天下同开……”

    科举乡试,天下同开!

    大唐十二个道,三百六十个府,一千六百八十县,六万个已经建成的大镇。

    无数贫寒之家的蒙童,又或者富裕之家的士子,很快都会告别家人慢慢上路,然后去各个乡试科场迎接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次考试。

    时隔七年之久,大唐终于又开了科举。

    此科举比武则天大兴推广提前了足足三十年,最主要是制度经过了韩跃删减更改,摒弃了科举所有弊端,吸收了千年积累的精华,从此寒门士子必然要走上前台,天下英才尽归朝堂所用。

    待到所有人才拧成一股绳,为了同一个目标去奋斗的时候,大唐这架雄伟无匹的战车即将隆隆开动,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的前行。

    汉民族苦难的历史,必将永永远远的成为过去。

    都说历史大势不可改,可是在韩跃穿越第十二个念头的时候,大势终于出现了第一个拐点。

    ……

    ……今日爆更第8章,26000字,这章是二合一大章节,等于今天爆了9章,折合别的作者13章更新,求票,求票啊,山水码字头晕眼花,整整拼了37个小时没睡觉了,求大家给我点票,让我今晚睡个开心的觉。

第737章 让人泪流满面的离家远行() 
    大唐地域广阔,南至岭南,北到漠北,囊括辽东,俯视西域,十二个道的土地加起来何等浩瀚,想要举国同时开启科举只有一个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约定一个时间,然后用飞禽传书通知。虽然各地得知消息的时间有早有晚,但是开启科举的时间必须一致。

    几千名红翎急使并非通知消息的主力。

    这一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大声呼喊。

    皇帝给众人的命令是能跑多远就跑多远,能喊多大声就喊多大声,要让更多臣民知晓此事,要让科举的风潮涌动冲天。

    真正负责通知消息的是飞禽传书,早已在今晨天刚亮的时候放飞出去。

    天下十二道,三百六十州,一千六百八十县,六万多个已经建成的镇子,然后是数之不清的散落百姓村庄……

    六天时间过去,整个大唐皆知消息。

    “于贞观十二年九月九日,举国同时开启乡试,科场设在附近建镇之中,由镇级官员组织监督,东北研究院的士子作为阅卷,望天下臣民早作准备,送家中学子上路前往科场,寒门难得读书贵,科举风雨不能挡!”

    这是正式的朝堂圣旨,类似于后世的开考通知,只不过这个通知是用飞禽传书发出,所以天下各道接到消息的时间有所不同。

    但是不管如何,六天时间终于所有人都得到了消息。

    于是,万千学子举步上路,踏上了征战科举的人生征程,乡试只是开始,过关才能继续,唯有过关斩将一路向前,才能最终聚集京城终极一试。

    ……

    大唐东方,山东各地!

    山东并非大唐富裕之地,相反民间生活略显疾苦,然而毕竟是孔孟史书之乡,所以民间贫寒之家多有读书者。

    这一日,清晨!

    “娘亲,孩儿去了……”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小童,独自背着一个沉重的大包裹,他站在狭窄的小路上回头而望,仍旧看见破败的村口处全都是人。

    全村四十七户,二百二十三口,无论男女老少,全都送他科举出行。

    有位老大娘满脸风霜,忽然遥遥对着小童大声道:“娃娃,好好考啊,路上不要节省吃喝,把咱们给你准备的吃食全吃掉,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有了力气才能写出好的诗文……”

    山村穷苦,在百姓眼里吃喝乃是大事,这位老大娘的叮嘱很平凡,然而平凡的语言却最宝贵。

    全村一起努力,积攒了一个大包裹干粮,这是送给村中唯一学子的资助,要让孩子在求学科考的路上不能饿着。

    小童忽然觉得眼中酸楚,有种叫做泪水的东西模糊了视线。

    一人去考科举,全村动员相助,大家太穷了,只能每一家节省一点点口粮给他做盘缠。

    身后的大包裹很沉重,里面装着刘家省下来的面饼,装着李家刚煮熟的野鸟蛋,装着老大娘从山上挖来的山药,装着小花儿妹妹最喜欢吃的煎饼……

    小童泪水模糊,他再次看了一眼站在村头的百姓们。

    李大娘,王老爹,从小一起玩的铁蛋哥哥,住在家旁边的小花儿妹妹……

    虽然泪水模糊眼帘,然而乡亲的音容笑貌却清晰出现在脑海,最终所有乡亲的音容笑貌渐渐消失,变成了一张饱含期望面带沧桑的脸。

    那是他的娘亲!

    小童忽然放声悲号,噗通一声跪在地上。

    他大声哽咽道:“娘亲,孩儿去了,西府赵王赐下机会,天下寒门再启科举,此去孩儿必然奋勇争先,要给娘亲博一个科举童生的荣耀……”

    由于隔得老远,他娘亲并不能听到小童说了什么,但是母子之间隐约有种天性,只见那个含辛茹苦的女人遥遥不断挥手,大声道:“儿子,好好考啊!”

    好好考啊!

    多么简单的话语!

    然而就是这简单到极致的话语,却包含了穷苦百姓最大的希望。

    科举选拔士子,天下寒门皆有机会,这是不需要去投奔大家世族就能逃脱苦海的机会,也是能让自家孩子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机会。

    小童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忽然咬牙从地上站了起来,他再次看了一眼村口众人,毅然转身朝着远方奔跑。

    日光浩浩之下,照出一个略显单薄的身影,小童背着一个大包裹发足狂奔,口中不断发出呜呜呜呜的悲号。

    ……

    大唐西北,陇西荒凉。

    黄土高坡此时尚且布满绿植,并非后世那种一望苍凉昏黄的颜色。

    山林沟壑之间,也有小童踏上征程。

    这次却是三个小童,在一个少年的带领下背着包裹。

    身后是一条泥泞的土路,刚下完秋雨显得特别湿滑,然而无数百姓正站在村头遥遥相送,有人高声浑放在唱送行的歌。

    三个小童泪流满面,少年同样泪水沾襟。

    他们陡然一起回头,噗通噗通跪倒在泥泞的大地上,四个嚎啕放声道:“娘亲,诸位村中父老,我们去了,去科场之上博一博……”

    皇帝昭告天下的圣旨说得明白,西府赵王写在圣旨上的诗句让人鼓舞,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乡亲们,等着我们回来吧,我们会考中乡试,然后去争锋府试,道试,甚至前往长安冲击殿试。

    唯有奋勇争先,寒门才有机会,穷人的孩子早懂事,他们想要改变祖祖辈辈受穷的悲苦……

    ……

    大唐南方,江淮之地。

    一条小河水流颤颤,一条小舟缓缓泅渡,撑舟的汉子浑身肌肉虬结,奋力将船篙恶狠狠插向水中。

    远处小河岸边站着几十个百姓,正在不断挥手送别小舟,有个老大爷颤巍巍不忘高叫叮嘱,道:“老四你撑船慢一点,不要让娃娃们颠簸了舟船,考科举是大事,万不可在路上有了疲乏。”

    撑船的汉子哈哈大笑,面上却带着一股少有的凝重,大声回答道:“二爷爷放心,小舟稳着呐,都回吧,你在再这样送下去,娃娃们哭也哭坏了……”

    他说的没错,小舟上几个童子少年此时正哭的稀里哗啦,有个最小的娃娃约莫也就十岁年纪,隔着小河不断在呼喊娘亲娘亲。

    但是,虽然不舍得离开母亲,虽然口中呜呜呜呜不断在哭,但是小娃并没有说一声我要回家,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去参加乡试的念头。

    小舟两侧放着很多鱼干,这是江淮之地百姓用来果腹的粮食,鱼干缺少盐巴吃起来腥膻,然而童子少年们却感觉万分的珍惜。

    这是村中宿老东奔西走,这是各家各户咬牙拼凑而来,他们没有银钱当做盘缠,这些鱼干就是赶赴考场唯一的资粮。

    来吧,科举!

    来吧,科举!

    我们穷人什么都不怕,只要饿不死,就能向前冲,西府赵王赐下了机会,就算再苦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小舟悠悠,不断泅渡,岸边相送的人影渐渐模糊,几个小童忽然拿出各自手抄的书本,对着日光大声朗读起来。

    “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出渊,鳞爪飞扬……壮哉我大唐少年郎,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这是西府赵王的劝学诗,写进了皇帝昭告天下的圣旨之中,殿下的劝学诗写的真好啊,原来我们穷人家的孩子也是壮哉少年郎。

    白云悠悠,变幻苍狗,小舟在河流上不断前行,儿童们的读书声盖过了水声,远处天水相接之处,日光照在水面宛如鱼龙在舞,仿佛真想赵王诗句中写的那样,潜龙出渊,鳞爪飞扬。

    壮哉我大唐少年郎!

    ……

    大唐西南!

    大唐东南!

    大唐漠北!

    大唐东北!

    天下十二道,风起而云涌,无数小小的蒙童,无数贫寒之家的少年,甚至无数已经被岁月蹉跎了年龄的中年。

    贫寒士子背着包裹,带上了全村人勒紧裤腰带积攒的口粮,跨越千山万水,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