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首辅-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本书荣获2016年星创奖之历史入围奖!)书友群:309429159!弘治五年,徐溥春风得意当了一朝首辅,李东阳初出茅庐做了会试考官。刘健熬成了文渊阁大学士,谢迁尚未入阁成就贤相美名。杨廷和奉旨参修《宪宗实录》,刘大夏一把火烧了《郑和海图》。王阳明抱着书本埋头苦读准备着即将到来的乡试,弘治皇帝与张皇后悠然自得的闲逗着绕膝玩耍的萌娃正德。在这个大师云集,名臣辈出的美好时代,春风迷醉的余姚城里出身贫寒的穿越少年谢慎登高远望,心中已经埋下了梦想。谁言寒门再难出贵子,我便要入一入内阁,做一做首辅,提两壶美酒,拥一方佳人。世人有云:谢阁老一只秃笔安社稷,一张薄纸定乾坤。无人不知谢文正,无人不晓谢余姚。
 85003

三江感言() 
转眼间,寒门首辅已经写了快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老坤看见书的成绩越来越好,追书的书友越来越多,心里非常开心。十月九号,本书要上三江推荐了!

    常在起点看书的书友大概都知道三江的重要性,老坤这本书能够上三江推荐,要感谢编辑的大力支持和各位书友的鼎力支持。

    在这里老坤要感谢我的主编锐利,责编徐徐,以及历史频道的另外两位编辑虎牙和竹篱。

    锐利大大是历史频道的主编,非常认真负责,老坤跟他学到了很多。

    我的责编徐徐也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编辑,老坤写这本书的时候也常常和徐徐探讨剧情,徐徐总会很负责的对老坤作出针对性的指导。

    另外两位编辑虎牙和竹篱也都很负责任。

    老坤可以负责任的说,历史频道的编辑非常敬业!

    一本书要出成绩很不容易,除了编辑的支持,老坤的努力,还得需要各位书友支持。

    故而,老坤要在这里向各位收藏本书,给本书投推荐票,评论本书,打赏本书的书友道一声感谢。你们就是老坤的衣食父母,就是老坤写好书的动力。

    寒门首辅这本书老坤花了很多的心思构思剧情,雕琢细节,今后也会更加努力的写出好剧情回报诸位。

    最后恳请大家给本书投一投三江票,在起点旧版三江频道每天都可以免费领取三江票,还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寒门首辅,多投三江票,多谢诸位!

第一章 积善之家() 
(求收藏,求推荐票!)

    弘治五年,春和景明。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

    县城里靠近城隍庙的一处小巷口,一个年约十二,身着淡蓝色粗布长衫,头戴黑色幞头的少年望着不远处熙熙攘攘的人群不发一言。

    他叫谢慎,是土生土长的余姚人。但是也不尽然,因为他的灵魂来自后世,是穿越而来夺舍附着在这个与他同名同姓的少年身上。事情的经过他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个少年应该是不慎落水,被人救上后就一直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直到自己穿越才鸠占鹊巢,成了这具身体的主人。

    不过有些奇特的是,谢慎还兼有原先身体里的一部分记忆,他拼命检索这才对身处的环境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

    如今是弘治五年,当今天子朱祐樘立志中兴,招贤纳士,敕令各省提学官巡视省内各府、州、县学,选拔参加乡试的人选。今年是乡试之年,明年则是会试,殿试连着两场大试,是出进士的年份。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明朝读书自然是最有前途的事情。不过这似乎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原先的谢慎也算是个读书人,可却并没有功名在身,最多只能算一个半吊子童生。

    谢慎前世可是苦修明史的研究生,虽然主攻方向是嘉靖万历两朝,但对弘治朝多少也有些了解。浙江一直是科举强省,在弘治朝也是绝对的霸主,而绍兴府则是浙江省中出进士最多的府。若要落在县一级,那魁首非余姚莫属。山阴,会稽两县加在一起,所中的进士数目都不比余姚的多。这么说来,余姚绝对是科举的死亡之组了。王阳明,谢迁,王华,一想到余姚出的那些名人,谢慎便免不了自嘲。

    谢慎虽然前世苦修明史,对八股文也有所研究,但要让他在明代科场竞争最恐怖的余姚县脱颖而出,确实有些艰难。

    可当他垂下头看了看自己瘦弱的身体,不免摇了摇头,长叹了一声。

    不科举还能干什么呢,就他这副竹竿子般的身体,肩不能抗,手不能提,杀鸡没准还被鸡调戏。。。。。。

    何况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不科举就只能为民,不管是务农还是经商终归都是被官府压着,没有出头的机会。大明朝那个著名的沈万三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还不是随意一个罪名就成了别人茶余饭后唏嘘慨叹的谈资?

    读书,还是得读书,便前方是刀山火海硬着头皮也得上。他才十二岁,还有可塑性。。。。。。

    “小郎,你怎么在这儿呢,快快随我回家去。你落水后被救起身子本就虚弱,若是在此时再染上了风寒,那可了不得。你嫂嫂给你特地煮了鸡汤,你多喝上几碗也好补补身子。”

    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打断了谢慎的沉思,他抬了抬头见来人是自己的胞兄谢方,心中不由得泛起一抹暖意。

    谢家门丁不旺,到了他们这一代只有他和谢方二人,不过这个便宜大哥似乎对他还不错,吃穿用度上绝不短着缺着。

    谢方在余姚县城里开着一家茶铺,将每年收上的茶叶运到县城售卖,质地更好的一些会有人收走在府城售卖。

    明代浙江绍兴府各县几乎都种植茶叶。最著名的要数杭州府钱塘县的龙井茶以及宁波府象山县的珠山茶。至于余姚虽然也种植茶树,但其出产的茶叶并不像其种植棉花所产的“浙花”那么出名。

    不过似乎余姚本地的百姓很喜欢这种清淡的姚江茶,其在本县的销路并不差。

    靠着辛勤的工作,谢方也算撑起了一个家。在谢方的一再坚持下,谢慎从小便被送去开蒙,如今已经学了六年了。不过原先的谢慎最多只能算是中上之资,跟神童绝对沾不上边,照着原有轨迹发展下去,能不能取得秀才功名都是一个问题。

    不过现在谢慎穿越而来,肯定要比原先那小子考的好,至于能走多远,还得看运气。

    谢慎自从落水被救起后,就像换了一个人般,不但言语谈吐更为得体,对儒家典籍,经义注疏的记忆也是大有提升,谢方自然大喜,小郎苏醒才不到十日便仿佛开了窍,他相信小郎不日便能考中功名,为谢家光耀门楣。

    二人结伴绕过大半个县城,在城西一处青砖小院前停了下来。

    这院子并不大,不过位置却很好,就在茶铺对街,这样谢方每日关了铺子也不用走很远便能回到家中。

    谢方扣了扣门,一个年约二十,身着碎花对襟衫的小娘子开了门。

    谢慎心中咯噔一声,这貌美小娘子自然就是他的嫂嫂谢陈氏了。听说她原先在家中的豆腐铺帮工,后被媒人介绍给谢方后一见钟情,自此嫁入了老谢家。

    乖乖,这小娘子竟然嫁入谢家已经三年。。。。。。十七岁的如花年纪啊,就已经嫁做人妇,万恶的封建主义啊。。。。。。

    “小郎和夫君别在门口站着了,奴家已经将饭菜做好,快进来吃吧。”

    谢陈氏的声音柔如丝竹,听得谢慎心中一阵荡漾。他赶忙甩了甩头,定下心神来。

    随着谢方进入院子,谢慎熟练的将背着的布包放在自己的东厢房里。

    布包里都是一些文房用具,有笔墨纸砚,还有一套《孟子》,一套《四书集注》。

    他今日本来是要去城东刘老夫子开的学堂上课的,可是刘老夫子染了风寒,这几日不能授课,谢慎这才背着布包和谢方提前回了家。这样也好,有充足的时间留给谢慎思考。毕竟刘老夫子也是秀才出身,识人的本领还是有的。若是应对不当,怕是这第一关就闯不过去了。

    小院子不大,饭厅更是小的可怜。

    不过总共也就三口人,倒也勉强能够坐下。

    看来卖茶叶并没有让谢家致富,如今他们家的情况也只比家徒四壁好那么一点。

    谢慎与谢方,谢陈氏围坐桌前,刚想夸耀一番嫂子的手艺,却听得院门一阵响动。

    谢方皱了皱眉,放下手中碗筷起身朝院门走去。不多时的工夫,一个五短身材,满脸横肉的中年男子跟着谢方一起回到了饭厅。

    。。。。。。

    。。。。。。

第二章 兄友弟恭() 
(求收藏,求推荐票!)

    “我说谢家小哥,这租金你们可拖了有两个月了,到底想不想给你来个准话行吗。我家大管家说了,若是再交不上租金,你们就赶紧利落的滚出去,也好让我们继续把宅子租给别家。”

    他话说的粗鲁无礼,完全是一副鼻孔朝天的样子,谢方却是陪着笑脸说道:“看您说的,这不是刘老夫子那里要交束脩吗,我们全家先紧着把束脩给刘老夫子送上。至于租金,小子一直没有忘记,一定在三日后把租金交到大管家手里。”

    那满脸横肉的男子鼻孔呼出一阵冷气,皮笑肉不笑道:“那就好,其实某也就是个传话的,自然不希望你们被赶出去没个遮风避雨的去处。这次我便先回去向大管家知会一声,若是下次。。。。。。”

    “下次我们一定把租金双手奉上。”谢方赶在横肉男说话之前将话头堵上,对方冷哼一声起身便走。

    谢方本想出去送一送,可见横肉男这般态度也不想弄巧成拙惹人嫌弃,便叹了一声目送他出了院子。

    “大兄,这是怎么回事?”

    谢慎对这个横肉男并没有什么印象,不过看的出来,谢家租的这个院子租金应该不少,不然谢方也不会舔着脸求着那跋扈恶人延缓宽限几日。而且似乎谢方是把原本应该交的租金扣下来给谢慎交了束脩,结合他以前的记忆和这十几日的感受,谢慎确定自己这个大哥谢方和嫂子谢陈氏都是实打实的好人,就像戏文里写的那般淳朴良善,没有一分坏心眼。

    看惯了穿越小说和影视剧的谢慎自然很怕自己一穿越就要面对无休止的宅斗。至于什么分家分田打官司,嫡出庶出子大打出手的桥段,更是可怕。现在好了,至少后院不会起火,留给谢慎足够多的时间去准备科举。

    这一点很重要,谢慎毕竟精力有限,若是还在这些俗事上面分心,要想考取功名就很难了。

    谢慎此刻感叹,好的家庭环境真的很重要!

    事实上,谢方和谢陈氏对谢慎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般。不但吃穿用度短不了谢慎,更是坚持供谢慎读书。要知道在大明弘治朝,读书可是一件极花钱的事情。不但要自己购置笔墨纸砚以及必须的书籍,更要每年送给教书先生一笔不菲的束脩。束脩就是学费,在明以前多是实物,但最后渐渐演变成了银钱。

    这笔银钱可不少,便拿送给这刘老夫子的束脩来说,一年便是一贯银钱。对于谢家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数字。要知道他们租下的小院,一月也不过三百钱的租子,这一贯束脩钱相当于谢家三个月的房租。

    谢方虽然开着一间茶铺,每月有一些进项,但远不算富裕,除去宅子的租子,每日饭菜的耗损,真的也剩不下什么了。

    不过呢,这银钱却是必须要给的,不给的话就相当于不尊重教书先生,先生自然也可以将这等学生扫地出门。

    在大明这样一个人脉社会,这就相当于自断了科举前程。

    谢家的希望如今都寄托在谢慎身上,谢方自然不希望谢慎再走自己的老路经商。

    谢方和谢陈氏对自己这么好,让谢慎真的有些感动。

    虽然他不一定能够成为举世名臣,但也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尝试。

    不就是科举吗,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他可是后世的精英阶层,也许在八股文的造诣上不如这些当世大牛,但却研习过许多大家的文章。加上谢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一些会元状元的文章他都能够默颂出来。

    明朝科举的题目都要从四书五经中出,又有县府院,乡会殿六级考试,题目实际上根本不够用。故而很多题目都是重复的,只不过稍稍变换了角度,采取截搭的方式进行包装。

    谢慎只需要进行整合,再填一些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很好的完成一篇时文。那些考官又不是穿越客,如何能知道谢慎这些文字观点都是后世大家的?

    所以只要能够取得秀才功名,接下来的路并不难走。不过谢慎最担心的却是这小三元考试。

    越大的考试越公平这放到哪里都是真理。像县试这种级别的考试,主考官本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