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侍郎严峰。几位卿家怎么看?”
李东阳作为首辅自然要先表态。
他沉默了片刻,缓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兵部左侍郎严峰最为合适。一来他是成化十七年进士,资历已经足够。二来他在兵部多年,多少有些经验。”
都察院这个官署太特殊,其官员全部是言官。
按照规制,大明巡抚总督一般都会由都察院高官兼任,任满再回都察院述职。
不过这些言官出身的官员很多不懂专业知识。
若是旁的巡抚总督也就罢了,大不了尸位素餐混日子。
可正德皇帝要设立的这宣府、大同、延绥、辽东四镇总督太重要。
如果叫一个酒囊饭袋去当总督,很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正德点了点头道:“次辅怎么看?”
谢迁恭敬道:“臣和首辅意见相同,严峰是最合适的人选。”
首辅和次辅都推举严峰,正德已经基本下了决心。
可谁知这时东阁大学士谢慎发声道:“臣以为这三人都不合适。”
这下不仅是正德,连李东阳都愣住了。
这三人都不合适,那谁合适?
谢慎不疾不徐的解释道:“陛下,两位御史自然不必说,对边军几乎没有了解。至于兵部左侍郎严峰严大人,虽然对边军有些了解,但气量却不足以撑起这个职位。”
正德好奇道:“那先生以为谁合适呢?”
谢慎顿声道:“户部左侍郎杨廷和!”
却说在原本历史中,东宫侍讲出身的杨廷和在正德即位后顺利入阁,赐东阁大学士,自此开始权臣之路。可因为谢慎到来,抢走了杨廷和的气运入阁做了第三大学士。杨廷和只做到了户部左侍郎的位置。
后来倒霉的韩文上书弹劾刘谨被害死在诏狱,户部尚书的位置便空了出来。
九卿廷推后推举杨廷和出任户部尚书,正德皇帝心中对这位先生也有愧疚便同意了廷推结果。
但杨廷和却坚决不受,让皇帝好不尴尬。
。。。。。。
。。。。。。
第四百零八章 杨一清()
其实杨廷和坚决不接受户部尚书的职位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此时内阁处于动荡期,几个老阁臣都上疏乞骸骨,剩下的李东阳和谢迁也隐隐有退居二线的意思。
这样一来,内阁就肯定要进新人。
如果他接受了户部尚书的职位,就意味着短期内很难再入阁。
毕竟户部不像礼部这样的清闲衙门,是实权部门。在六部之中,吏部是最重要的,户部则稳居次席。
杨廷和自视甚高,结果新君登基却没有在第一批入阁的成员名单中,难免觉得心中不快。发发脾气,闹闹情绪也是正常的。
他拼不过谢慎,难道还熬不过李东阳、谢迁吗?
在大明官场混,最重要的一个素质就是要能熬。熬到竞争对手都七老八十,不得不辞官那就算熬出头了。
如果当初正德皇帝要让杨廷和当吏部尚书,他没准还会答应。毕竟吏部尚书,是天官,是太宰,几乎可以和内阁大学士平起平坐。但若是老二户部尚书,那排场和地位就一落千丈了。
果然,正德皇帝听到杨廷和的名字,面容有些古怪。
“先生为何会推举杨卿?”
谢慎心中暗叹一声。看来正德还是对杨廷和拒绝担任户部尚书耿耿于怀啊。
“陛下,臣以为杨大人久居户部,对于钱粮筹措十分擅长。延绥、辽东、宣府、大同四边总督的职责不在于战术冲锋,而在于战略布局,在于对全局的把握。而且杨大人的年龄十分适合担任此职。”
却说杨廷和是天顺三年生人,今年正好是四十七岁。
对于一个官员来说,这可是黄金年龄。
常在官场混的,都听过一个说法叫做草三、银四、金五。
说的意思是,三十岁是最不值钱的年纪,这个年纪的官员一抓一大把,最多只能打打酱油。
四十岁时,一些有政治天赋的官员就开始崭露头角了,经过十几年二十年的打磨,他们待人接物越发娴熟,渐渐可以担任六部侍郎、巡抚等要职。
到了五十岁,人生和官场都已经基本看透,各种事情处理来得心应手,又是人之壮年,还担得起千钧重担。这个时期也是成为部院高官的黄金时期。
至于六十来岁,已经没有拼劲和争心,除非有机会入阁,否则没有多少人会想要拼命,反倒是不容易升迁。
正德苦笑道:“杨廷和且不论,先生以为让陕西巡抚杨一清担任这四边总督如何?”
谢慎微微一愣。
杨一清?这位也是一代名臣啊。
谢慎知道杨一清的主要政绩是出在陕西督理马政期间,照理说如果担任四边总督上手应该很快。
“这封奏疏,先生看看吧。”
说完竟然示意张永将一封奏疏递给了谢慎。
谢慎接过奏疏恭敬的展开看来。
“陕西各边,延绥据险,宁夏、甘肃扼河山。惟花马池至灵州,地域宽延,城堡复疏,寇毁墙入,则固原、庆阳、平凉、巩昌皆受患。成化初宁夏巡抚徐廷璋筑边墙,绵延二百余里;在延绥,余子俊修边墙坚固,因此,寇不入河套地区二十余年。后边备日弛,墙堑日夷,弘治末年,寇连侵略,以至于今。秦竑仅伪四五小堡及靖虏至环庆治堑七百里,不足捍敌。臣久官陕西,颇悉形势。寇动称数万,往来倏忽,未至征兵多扰费,既至召援辄后时,欲战则彼不来,久持则我师坐老。臣以为防边之策,大要有四:修滩墙堑以固边防,增设卫可以壮边兵,经理灵夏以安内附,整饰韦州以遏外侵。今河套据三面之险,当千里之蔽。国初舍河套而卫东胜,已失一面险;其后又辍东胜以就延绥,则以一面而遮千里之冲;遂使河套沃壤,为寇巢穴,深山大河,势乃在彼。而宁夏外险,及南备河,此边患所以相寻而不可解。诚宜扼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而属宁夏,使河套方千里之地,归为耕牧,屯田数百万亩,省内地转输,方为上策;如或不能,及今增筑防边,敌来存御,犹愈无策。武宗允准一清所议,大发帑金数十万,使一清筑墙。不久,因刘瑾构陷,一清所筑边墙仅成四十里之地而止。”
奏疏写的很长,其中心思想便是要在陕西等地修建边墙。
自出任陕西巡抚以来,杨一清颇有建树,将边防马政搞得有声有色。现在他又上呈一封奏疏给正德皇帝,请求皇帝降旨修建边墙。
大明朝不缺清流,缺肯塌下心办事的官员。杨一清就是这样一个官员。
怪不得正德会提到杨一清,原来是这位提出建设性意见了啊。
“陛下,杨大人这封奏疏写的十分在理。”
谢慎也不得不佩服杨一清,这奏疏写的鞭辟入里,让人挑不出一点错来。
不过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杨廷和更适合担任这个总督。
“不过,臣以为,在统筹全局上,杨巡抚可能不如杨侍郎。这倒也不矛盾,不如陛下再设个甘陕总督,让这杨一清去总制宁夏、固原、甘肃、延遂四镇。给杨廷和杨侍郎减减担子,让他专心去管大同、宣府、辽东。”
“让杨廷和去管宣府、大同、辽东,让杨一清去管陕甘?这倒也有几分道理。”
正德皇帝的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陛下英明。”
谢慎拍了一记马屁道。
不得不说,把延绥分给杨一清去管更为妥帖。毕竟陕甘一体,管理起来也更为方便。加之杨一清对陕西的情况很熟悉,他去节制延绥不需要适应时间。
而大同、宣府、辽东又是一个大的战区,另外派一人更为合适。
如此一来大明九边重镇中有七边被两位总督节制,基本解决了各镇之间互不统属的尴尬情况。
正德思忖了片刻,沉声道:“谢阁老和李阁老以为呢?”
“老臣以为,四明所言在理。”
“老臣附议。”
两个老油条见缝插针的说道。
。。。。。。
。。。。。。
第四百零九章 病入膏肓()
从皇帝寝宫一出来,李东阳便凑上前来咳嗽道:“四明啊,你真觉得介夫适合做这三边总督吗?”
对于杨一清做甘陕总督,李东阳是没有任何意见的。
毕竟杨一清是一步一个脚印过来的,又有巡抚陕西的经验,属于实力派。
可杨廷和却不同。他虽然担任户部侍郎,但毕竟没有巡抚地方边镇的经验,就这么把大同、宣府、辽东三镇交给他,李东阳还真不太放心。
但他还是选择相信谢慎,他相信谢慎推举杨廷和一定有他的理由。
谢慎笑道:“西涯公,别的某不能说,不过杨大人今后肯定会成为大明股肱重臣。”
李东阳心道,你小子还卖起关子了。
“既然如此,老夫便不多问了。”
他接下来要去户部传达皇帝的意思。杨一清要在陕地修建城墙,这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明国库岁入不过两百余万两,要是一下拿出十几、几十万两修城墙,恐怕不仅是天子,连他这个内阁首辅都要肉疼不已。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皇帝醉心玩乐,政务都是他这个内阁首辅操持,不精打细算怎么行。
出了豹房,三人分道而行。李东阳去往户部,谢迁回内阁当值,谢慎则是回到府中。
甫一进门,陈虎儿便凑上前道:“老爷,方才有个姑娘在府门外徘徊,小的上前询问,她说是您的故人。”
谢慎愣了一愣,问道:“故人?她现在何处?”
陈虎儿挠了挠头道:“小的想把她请进府来喝茶,可那姑娘说什么都不肯答应。只把这个纸条交给了小的。”
说完陈虎儿便将一个用细线绑好的纸条递了过来。
谢慎取过纸条拆开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小字。
“日落前于国子监外相见,窈娘。”
谢慎心中不由得咯噔一声。
窈娘,她怎么来京师了?
“老爷,老爷?”
见到谢慎这般表情,陈虎儿不由得有些担心,忙在一旁问道。
“备轿,去国子监。”
谢慎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吩咐道。
虽然他和窈娘只有一面之缘,可那感觉却是如前世相识一般。如今窈娘来到京师,谢慎无论如何还是要和她见一面的。
很快陈虎儿就将轿子准备好。在鲁种田的侍奉下,谢慎坐上轿子径直朝国子监而去。
。。。。。。
。。。。。。
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学府,在此进学的都是公卿之子,都是不差钱的主。
故而其周边的服务业极为发达,上至青楼歌馆,下至酒楼茶肆应有尽有。
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下了学后,便会三五成群到酒楼喝酒听曲享乐。
人生苦短,当及时行乐。这些监生不是科举出身,屁股本就不正做到四品以上高官是没戏了,再不放纵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与国子监正门相对的一家酒楼,二层临窗处坐着一个身着布袍的书生。
这书生面容白皙,皮肤光滑,身材极为痩挑。
他只要了一壶清茶,一碟蚕豆,有滋有味的吃着。
小二不免对他冷眼相向。来这家酒楼吃酒的哪个不是王孙公子,京城阔少。他殷勤点侍奉着,光打赏就能获得不少。可这位倒好,只要了一碟豆子,一壶茶,一共就是五文钱,还有个屁的打赏。
打赏没有也就算了,这厮还一吃吃了一个下午,赖在这里不走。
可来者是客,总不能把这穷书生赶走吧?
哎,真是烦啊!
小二一边擦着桌子,一边暗骂穷书生无耻,他思忖着该不该上前委婉暗示,让这货赶快腾出位置来。
便在这时,那穷书生猛然起身,大步朝楼下走去。
小二还没反应过来书生便已经下了楼。
还好钱已经结过了,不然为了五文钱他还得追下去。
那穷书生离开酒楼,走到一顶轿子前猛然止步,拍了拍身着锦袍的男子后背,冷冷道:“你。。。。。。来了?”
那锦袍男子转身,愕然的望着眼前的穷书生:“窈娘?你怎么这副打扮?”
这锦袍男子不是旁人,正是东阁大学士谢慎。
他看到窈娘留下的纸条,便急忙赶到国子监外。四下张望却没有看到窈娘的人,正自发愁,却被人拍了一记,转过身来窈娘便出现在他身前了。
还真是来去无踪的侠女!
“怎么,认不出了吗?我也差点认不出你了。你现在可不是那个余姚小秀才了,而是当朝内阁大学士。”
窈娘拿谢慎开起了玩笑,引得谢慎一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