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3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顾这一年,其实魏国也发生了许多事。

    比如在今年的四月份,有一伙贼人在许县打家劫舍、占山为王,不过还没等大梁朝廷这边做出什么反应,那伙人就被召陵军给剿灭了,为此,朝廷事后嘉奖了召陵军的陈适、王述、马彰等几名将领。

    五月份的时候,前工部尚书曹稚过世,享年六十九岁。

    得知此事后,赵弘润亦颇觉伤感,遂领着皇后芈姜,亲自前往曹府吊丧,让曹稚的几个儿子诚惶诚恐之余,亦倍感荣幸虽然这么说并不合适。

    当时跟赵弘润一同前去的,还有卫骄、吕牧、穆青等在禁卫军就职的宗卫们。

    不夸张地说,前工部尚书曹稚,这是赵弘润与宗卫们当年最早熟悉的朝中大臣,当时赵弘润还住在宫内,想要鼓捣什么东西时,就叫宗卫们跟工部去打交道,这一来二去的,双方也就熟络了。

    在赵弘润的印象中,当时还担任着工部尚书之职的曹稚,就是一位看起来颇为慈祥的老头子,整日笑呵呵的,好多次还捧着茶盏站在旁边,观瞧赵弘润与宗卫们正在鼓捣的什么东西,且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议。

    也正是因为这样,在朝廷六部中,赵弘润对工部的印象最好,无论是当年还是如今。

    可惜岁月不饶人,这样一位让赵弘润敬重的长者,终究抵不住岁月,最终还是过世了。

    在丧礼中,赵弘润亲笔写下了魏之基柱四个字,赐予曹氏一门,让曹氏一门的家属们感动涕零。

    毕竟这可是某位殿下在登基为王之后第一份主动送出的墨宝,而且写的还是魏之基柱这种极高评价的字,这足以成为曹氏代代相传的传家宝。

    而此事传遍朝野之后,朝野亦对赵弘润更加拥护:民间的百姓感兴趣的是赵弘润与曹稚君臣二人相识结交的过程,并通过某些闲人的脑补,改编出许许多多的故事;而朝中的官员们,则眼红于那份魏之基柱的评语。

    这是多么荣耀的事啊!

    正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前礼部尚书曹稚过世后不到二十日,前吏部尚书贺枚也过世了,享年六十七岁。

    对于前吏部尚书贺枚的过世,赵弘润其实倒没太大的感受,毕竟他跟这位贺尚书非但不熟,而且曾经还发生过一些矛盾,但考虑到在十几天前,当前工部尚书曹稚过世的时候他非但亲自前往,还当场亲笔题书,赵弘润觉得过于厚此薄彼,倒也不好,于是也去参加了葬礼。

    虽然这两场葬礼,赵弘润皆曾亲自到场,但相信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其中的区别:曹稚过世时,赵弘润可是带着皇后芈姜一同前去吊丧,且持后辈礼;而贺枚过世时,赵弘润仅孤身前往,也没有说持后辈礼的意思。

    两者的差别,仿佛云泥之别。

    不过,看在死者为大、且贺枚生前也称得上兢兢业业的份上,赵弘润还是亲笔题书,写下了文臣风骨赠予贺氏一门,让贺氏一门大感惊异。

    事后,原宗卫、现禁卫军大将穆青私底下询问赵弘润:陛下不是与那贺枚不合么?为何赠字?

    赵弘润平静地解释道:我确实是看他(贺枚)不爽,但并不能因此就磨灭他对国家的贡献。

    没过几日,某个嘴巴不严的宗卫,便将这次对话传了出去,让朝野对赵弘润这位君主大为敬服。

    为此,前兵部尚书李鬻更是欢喜,暗暗思忖着,既然有贺枚这个先例外,纵使他与赵弘润此前矛盾重重,但相信当他过世的时候,那位年轻的君主还是会赐予高评价的墨宝。

    但让这位老大人感到困扰的是,他在离职后的身体状况很好,为他诊断的医师断定,他最起码还能再活个数年,这就让人有点不知所措。

    十月至十一月,户部开始变得愈发忙碌,在这段时间内,地方郡县将他们当地该年的秋收数额呈报上来,而户部则在此基础上,设法调控市价,既不能使国内的米价虚高,但也不能使其跌破,严重损害到平民、小地主阶层的利益。

    不得不说,由于今年魏国的军队全面实施了军屯的策略,这使得魏国在粮食方面的压力骤减,在经过朝廷的缜密估算后,全国的产粮非但可以满足国人的需要,甚至还能余下一小部分本来这一小部分可以储藏起来作为战争储备,但因为魏国此前私底下通过川雒联盟与南阳羯族人达成了罪恶的奴隶贸易,因此,这一部分粮食,为魏国换取了大量的巴奴,极大的弥补了魏国在同时开启数个大工程后处于严重人手不足的窘迫。

    年关将近时,魏国嫁出去的玉珑公主、秦太子妃赵,乘坐船只返回了魏国大梁,对外称回娘家探亲,但实际上嘛,无非就是闲在秦国住得太闷了而已。

    谁让她名义上的丈夫秦少君实际上此刻就在魏国呢?秦少君在秦国时,她与秦少君这对名义上的夫妇、实际上的好姐妹还能做个伴,可秦少君一去魏国,玉珑公主就难免感到寂寞了。

    于是,玉珑公主索性就返回了魏国,准备在大梁住上一阵子,毕竟此时此刻,让她又爱又恨的父亲赵已经过世,不至于再对她造成什么影响。

    对此,赵弘润感到十分高兴,不过最高兴的,相信还是赵卫、赵川、赵邯、以及赵楚这几个小家伙,毕竟玉珑公主这位姑姑,对他们可是非常溺爱的。

    “姑姑、姑姑、姑姑”

    “嘻嘻,看姑姑给你们带什么礼物了。”

    在几个精致的小礼物的诱惑下,赵弘润的三个儿子与一个女儿,都被玉珑公主拐跑了。

    对此赵弘润只是暗暗祈祷,毕竟玉珑公主先是在宫内被压抑了十几年,随后碰到六王叔赵元,跟着这位六叔到处跑,性子一下子就野了论性格,这位公主可能比出身草原的乌娜还要奔放洒脱,赵弘润非常担心那四个小家伙被教坏了。

    毕竟,玉珑公主就是被六王叔赵元给带坏的,记得曾经,这是一位多么恬静的公主,可后来……唉!

    回到大梁后,玉珑公主先去拜见了赵弘润的养母沈淑妃。

    自从乌贵嫔被睿王赵昭接去齐国之后,沈淑妃就再没有理由住在皇宫外的寺园里了,因此,在赵弘润的强烈要求下,沈淑妃最终还是接受了儿子的孝心,虽然嘴里多番抱怨,但心底却十分欢喜、欣慰地搬到了皇宫内为她而新建的宫殿福延宫,成为皇宫内除寿延宫王太后外的另外一位太后。

    在瞧见玉珑公主返回魏国时,沈淑妃如今应该称作沈太后,她亦十分高兴,拉着玉珑公主的手说长道短,仿佛是对待出嫁返家的女儿。

    其实倒也跟女儿没差,毕竟当年玉珑公主年幼时的种种遭遇被揭露后,沈太后对这个苦命的丫头感到莫名的心疼,虽然并未开口,但实际上却是将其视为了养女,而玉珑公主呢,也从沈太后这边感受到了早已忘却的母亲的呵护与关怀。

    当日,赵弘润在母亲沈太后的福延宫,摆设了筵席,庆祝家人团聚。

    在这次的‘小家宴’中,赵弘润邀请了住在寿延宫的太后王氏,毕竟在名义上,王太后亦是他的母亲。

    但王太后还是比较识趣的,没有参合其中,借口身体不适就推辞了。

    唯一遗憾的是,弟弟桓王赵宣此刻远在河东安邑,而赵弘润身边最不听话的女人赵莺亦守在卫国,随时准备设法除掉躲藏在魏国的萧鸾,否则,若是弟弟赵宣领着弟媳、也就是那位韩国公主一同来到福延宫的这个小家宴,再将赵莺也抓到这儿来,那么,一家人才算是团聚了。

    不过沈太后对此倒不介意,毕竟她知道他小儿子赵宣就在安邑,并且目前正忙着军屯、操练等事宜,倒也不感到担心,至于寂寞嘛,身边有大儿子赵润在,还有芈姜、赢璎、苏苒、羊舌杏、乌娜、赵雀等儿媳,还有干女儿玉珑公主,最最重要的是,还有一口一个称呼她“祖母”的赵卫、赵川、赵邯、赵楚这四个小家伙,她怎么会感到寂寞?

    她只是有些遗憾,遗憾先王赵过世太早,未能有机会享受这天伦之乐。

    当然,在高兴之余,沈太后亦不忘提醒秦少君赢璎以及赵雀,毕竟这几个儿媳中,就只有这二女还未生诞。

    值得一提的是,沈太后还提及了赵雀的姐姐赵莺,她当然是巴不得赵润有更多的子嗣,反正她是不需要去考虑立嗣之事的。

    然而让沈太后万分欣喜的事,在这次小家宴后,素来坐落大方的秦少君嬴璎,扭扭捏捏地私底下跟她说,说是肚子似乎有了动静,喜得沈太后连忙唤来宫内的御医,为秦少君诊断。

    一探脉,秦少君居然还真有了,这可真是喜上加喜。

    得知此事后,禁卫军将领穆青笑着说道:“商君终于要出世了。”

    于是乎,就只剩下赵雀始终没有动静,这让赵雀感到莫名的哀伤,甚至开始有点胡乱猜测,以为自己年幼时为了练武,服用了药物导致绝孕,为此慌了神的她,私底下设法与姐姐赵莺联络,确认自己的猜测。

    几日后,赵莺念及妹妹赵雀的状况,风风火火赶回大梁,在一番安慰以及保证后,终于使得赵雀不再胡思乱想。

    当晚,姐妹俩与赵弘润久违地来了一出一龙二凤,唔,干了个爽。

    可能是新年将近的关系,赵莺难得地没有立刻离开,以一副雍容华贵仿佛贵妇人的打扮,在宫内住了几日。

    卫骄、吕牧、穆青等宗卫出身的禁卫军将领们,当然清楚这个女人的底细,与称呼其妹妹赵雀相似,恭敬地称呼其为莺妃,倒是宫内的宫女们感到十分纳闷,不知这个长得跟狐狸精似的骚魅女子究竟是哪里冒出来的,却也不敢打听,更不敢得罪。

    新年过后,魏国迎来了兴安三年,正月初一,赵弘润作为国君,亲自前往祖庙告祭先祖,檄文是温崎所写,辞藻华丽,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意思:魏国目前正在蒸蒸日上,祖宗们不必担心。

    而同日,礼部尚书杜宥,则领着朝中百官前往城内城外的各处神庙,祈祷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莫使出现天灾**。

    而在此之后,礼部就更加忙碌了,因为开春之后,即是诸国会盟于大梁的日子,作为这个时代的新霸主,魏国首次号召诸国,自然要办得荣隆,将国家强大的一面展现在诸国使者面前。

    可如何展现魏国的强大呢?

    礼部诸官员苦思冥想,甚至于,礼部尚书杜宥还将这个问题带到了内朝,让内朝的诸位大臣一同帮着出主意。

    但在一番商议之后,礼部尚书杜宥还是不满意,感觉总是差那么一点。

    于是,杜宥征求了赵弘润的意见。

    没想到,赵弘润在听完之后,随口就给出了一个让杜宥感到极为满意的建议:阅军!

    阅军,顾名思义,就是让魏国目前的各个军队,挑选出各自军队内的精锐,前来大梁军事演习,将魏**队强大的一面,确确实实地展现在诸国使者的面前。还有比这更能体现魏国强大之处的主意么?

    杜宥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他感觉,虽然这位年轻的君王很多时候非常不靠谱,但在关键之处,这位年轻的君主却极为可靠。

    身背后有这位雄主在,无论是礼部尚书杜宥还是其余朝中大臣,都感觉倍有底气。

    正月下旬,来自韩国的使臣队伍率先抵达魏国王都大梁,这支队伍以上将暴鸢为主使,韩晁、赵卓两位熟悉的礼使作为副使,着实称得上是重量级。

    要知道,暴鸢可是韩王然为数不多非常信任的将军,纵使暴鸢在面对魏国的时候打了好几场败仗,但韩王然依旧对他信任百倍,任命暴鸢为邯郸守。注:邯郸郡北部还是韩国的土地。

    第一个抵达大梁的,居然是韩国的使者,这让赵弘润与朝中诸臣们颇感意外。

    要知道,韩国最富饶、交通最方便的乃是邯郸郡,越往北,路况就越差,这也正是唐沮、范应二人花了两个月才从大梁赶到韩国新都蓟城的原因。

    而继韩国之后,第二个抵达大梁的,则是卫国的公子瑜。

    对此,魏国倒是毫不意外,毕竟卫国跟魏国实在太近,乘船两三日就能往返与大梁与卫国的王都濮阳哪怕卫公子瑜再晚个十天半月前来,也完全赶得上诸国会盟。

    又过三两日,秦国的代表亦抵达了大梁。

    有些出乎赵弘润意料的是,在秦国使臣的队伍中,居然有三位嬴姓王族:渭阳君嬴华、阳泉君嬴、蓝田君嬴谪。

    经过询问赵弘润这才得知,其实这次秦国的重量级代表乃是渭阳君嬴华,秦王最信任的亲弟弟,而阳泉君嬴主要是负责来与魏国商量军备交易之事的,至于蓝田君嬴谪嘛,这个嬴姓纨绔纯粹就是来凑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