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13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谷守许历,乃是前上谷守马奢非常倚重的副将,文武兼备、老成持重,他在思索了一番后说道:“虽然此举很容易与魏军造成摩擦,继而引发战争,但大王有命,我国绝不能在此时示弱……只要我方不主动开战,无论魏国做什么,我方都要还以颜色!”

    有了许历的支持,靳黈的底气足了许多,当日亦下令向东南方向扩建军营,同时将阵地防线,同样向邯郸方向推进了三里,跟魏军争锋相对。

    不得不说,燕王赵疆的暴脾气丝毫不亚于他的兄弟赵润——事实上,赵润在继承了王位之后,他张扬的性格已有所收敛。

    但是燕王赵疆可没有,毕竟他本来就是一个直肠子的耿直人,看到武安韩军居然敢如此挑衅,气地大骂:“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但由于魏军这边也有来自魏王赵润的「不得主动开战」的严令,燕王赵疆只能按捺心中的愤怒,愠怒地给巡逻的南燕骑兵下令:若碰到韩军的哨骑,立刻攻击,不必留情!

    将令下达,南燕骑兵立刻照办,在野外若撞见韩军的哨骑,便当即发动攻势。

    而韩军哨骑那边呢,显然也没有示弱的意思,一旦被南燕骑兵攻击,就立刻还以颜色。

    几日下来,双方互有损伤。

    当然,这只是两军哨骑之间的摩擦,并未影响到魏韩两军的主力。

    在魏韩两军的主力这边,他们还是不约而同地恪守着「不得主动开战」的王令,以至于到后来,武安方的韩军与邯郸方的魏军,双方的阵地已相互推进至相距只有区区六七里的地步,甚至在天气好的时候,隐隐还能够看到对面的阵地,可即便如此,魏韩两军的主力还是没有爆发战争,反而是加强了防守,各自打造了许多拒马、鹿角,摆在阵地前沿。

    而与此同时,身在雒阳的魏王赵润,也收到了来自燕王赵疆的最新书信。

    当赵润看到兄弟赵疆在信中写到,说武安韩军营地中出现了许多铁甲战车跟巨型抛石机时,就连他也有些错愕。

    铁甲战车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因此赵润也不感到奇怪,可是巨型抛石机,那可不是简简单单将寻常抛石机放大即可。

    『韩国……攻克了抛竿材质的问题?』

    赵润心中很是惊讶。

    事实上,就算是魏国这边的巨型抛石机,也并没有完全攻克抛竿材质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一架巨型抛石机最多尝试抛投一两枚巨型石弹,然后就会出现抛竿开裂的迹象——它更多的作用还是体现在威慑方面,让韩人误以为他们魏军能够利用这种巨型抛石机,轻易就攻克任何一座城池。

    『韩然他……不会是跟我想到一处了吧?』

    赵润表情古怪地摸着下巴。

    他绝不相信,韩国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攻克了巨型抛石机的抛竿材质问题,既然如此,被运到武安城的那些巨型抛石机,应该也是一些样子货,跟魏军摆在邯郸一带的差不多。

    可就是这种样子货,却让双方的士卒都心惊胆战,说实话,这确实有点意思。

    在想了想后,他派人向冶造总署传令,叫冶造总署加紧铸造连弩、战车、抛石机等各种战争兵器,运往边境前线,哪怕是巨型抛石机这种中看不中用的样子货,也多造一些。

    面对魏王赵润的催促,冶造总署署长王甫有苦难言。

    因为他冶造局与兵铸局,此时已经饱和运作,哪里还能再加快速度?

    但是碍于王令,王甫也没有办法,在苦思冥想了许久后,他咬了咬牙,对冶造局内部下达了命令,命令加快铸造的速度。

    如此一来,冶造局锻造战争兵器的速度更快,在短短一两个月内,大量的魏连弩、龟甲车、武罡车,以及各种兵械、辎重,迅速被运往北疆,而燕王赵疆跟屈塍、庞焕这三位魏将呢,在收到这批军备后,仿佛就跟摆地摊似的,一样一样清清楚楚地摆在阵地前,对对面的韩军施加压力。

    对面的韩军一瞧:嚯!魏军这边又来这么多战争兵器?赶紧禀报大王!

    随即,韩王然咬咬牙,再次从捉襟见肘的国库中拨出款项,投入到军费开支当中。

    不过此时,韩王然已经有所领悟了:显然魏国是打算用逼迫他韩国加大军费开支的方式,拖垮他韩国的经济。

    但事已至此,无论是韩国还是韩王然,都已经骑虎难下。

    他唯有咬牙坚持,希望能渡过这个难关。

第187章:魏韩对峙(三)【二合一】() 
    可恶的赵润!

    在得知魏国的反应后,韩王然就意识到他韩国又被魏国,或者说被奸诈的魏王赵润给骗了,没想到那厮非但擅长在率军打仗时耍弄奇谋,纵使在国与国的较量中,亦是诡谋迭出,让人倍感压力。

    某日晚上,韩王然无心睡眠,依旧坐在宫殿内,再次审视着他韩国将领乐弈、许历、司马尚等几个人从边境前线送回来的那几份战报——事实上,那也谈不上是什么战报,毕竟内中记载的双方兵力损失,其实只是魏韩两军斥候、哨骑之间的摩擦而已。

    不过在这几份战报中,却记载有魏韩双方阵地的大致战争兵器数量与兵力分布。

    在空无一人的宫殿内,韩王然坐在御案后,一边审视着摊摆在桌上的那几份战报,一边轻轻揉着额角,对比着魏韩两方军势的大致实力对比。

    总得来说,目前魏韩双方的军势,实力大致还是相差无几的。

    当然,这得力于魏国有好几支精锐军队,目前都驻扎在国内的紧要之地扼守,并没有被调到北疆而已。

    比如魏武军,目前就负责扼守着整个河套地区,说实话,仅仅只有五万人编制的魏武军,还真不足以囊括这整个河套的防御,是故,像河套地区北部的朔方、九原、云中等地,地方魏军迅速建成——在这边,魏军目前正在与重新潜回阴山北部的胡人、匈奴发生小规模摩擦,仿佛是在孕育着新一场为了争夺河套的战争。

    这对于韩国来说,倒是一个好消息。

    而魏国的河东军,河东守、临洮君魏忌,此时亦未曾有所行动,大概是防备着雁门、太原等地的韩军——主要还是防备太原的乐成,毕竟雁门守李睦,早就被秦国的名将公孙起,把雁门通往太原的通道,也就是西河给堵死了,暂时没有余力对魏国施压。

    韩国的太原军系,实力还是颇为强劲的,其中两原大将,无论是太原守乐成,还是阳邑侯韩徐,皆是出色的将领,事实上,目前太原军其实正一对二同时牵制着两支魏国军队:由太原守乐成牵制魏国桓王赵宣的北一军,而阳邑侯韩徐呢,则驻守在马陵,防备着魏将姜鄙的上党军,防止后者故技重施,经由太原北部山区而偷袭太原郡腹地,甚至是直接杀向韩国腹地。

    至于商水军这支在中原名气最大的魏国军队,目前已调回商水郡,显然,这是因为魏国已经逐渐感受到来自楚国的压力。

    正因为这几支魏国军队都有各自负责的防区,无法被调到北疆,是故,韩国与魏国才会在北疆平分秋色。

    悲哀啊。

    想到这里,韩王然暗自叹了口气,不禁摇了摇头。

    还记得想当年的时候,在他韩国仍然无比强大的时期,驻守边疆的精锐军队根本无需调动,单单邯郸军与上党军,就足以令魏国如临大敌,可现如今呢,上党军系被魏公子赵润覆灭,邯郸军也被魏国打成了筛子,沦落为只能给上谷军、北燕军、代郡军这些精锐边军打下手的悲哀存在。

    而现如今,两国的局势完全颠倒了过来:魏国只出动了河内军、镇反军、鄢陵军这三支精锐军队,几乎仅仅只有魏国国内军队的三成,就逼迫韩国出动了近六成的军队——论全面战争,单凭韩国一己之力,已经完全不是魏国的对手了。

    而曾经在韩国赫赫有名的北原十豪中,剧辛被杀、暴鸢腿部留下残疾、冯颋投降魏国、廉驳亦被逼走魏国、马奢气郁而亡,虽然有司马尚、许历、骑劫等人被提名补充,但论威慑力,其实已大不如前。

    想到这种种,韩王然就感觉胸口一阵紧缩:究竟是从何时起,他韩国面对魏国竟会感到如此的无助呢?

    不可!我要振作起来!

    在长长吐了一口气,韩王然将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通通抛到脑后,专心致志于盘算边境战场上魏韩双方军队的实力相差。

    据他所了解的情况,韩将乐弈麾下经过补充扩军的北燕军,匹敌魏国的鄢陵军或者镇反军皆毫不逊色,而许历麾下的上谷军亦是精锐,更何况还有司马尚的一万五千重骑兵压阵,不夸张地说,就目前而言,倘若魏韩两国一旦果真在边境开战,事实上还是韩国这边的胜算更高,毕竟司马尚的一万五千名重骑兵,只要运用的时机合适,完全有能力一股歼灭数倍于己的兵力。

    但是随着魏国这边有越来越多的铁甲战车被运输到边境前线,无论是司马尚麾下的重骑,还是许历麾下的上谷轻骑兵,都将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故而胜算也就难免逐渐减低。

    魏国的新式战车,对骑兵的克制太厉害了。

    骑兵受到战场因素的限制,那么主力军就成了双方的弩兵,在这一点上,魏韩两军相差无几,毕竟韩弩并不逊色魏弩多少,再加上大量三棱箭镞被投入使用,倘若魏军企图强行进攻,那么,纵使是远在蓟城的韩王然,都有自信能叫对方损失惨重。

    至于最后的步兵嘛,其实倒可以暂时忽略,因为步兵除非是配合战车大批出动,否则,几乎是无法对战局造成什么影响的。

    真正让韩王然比较担心的,还是魏国的底蕴。

    一句话,魏国太有钱了。

    博浪沙港市的出现,使得魏国取代衰败的齐国成为了整个中原的经济核心,大量的财富在流通过程中逐渐被聚集到魏国,甚至于亦不乏有韩国的商贾,在博浪沙购置了家业,可想而知博浪沙港市目前在中原的影响力。

    还记得前两年,在齐国与楚国的战争中,齐国通过惊人的财力击败了楚国,而现如今,已拥有接近齐国财力的魏国,是否也能通过财富,将他韩国给拖垮呢?

    揉了揉额头,韩王然长长吐了口气。

    他此时已意识到,此次替楚国牵制魏国,很有可能使他韩国陷入万劫不复的地步,可是,倘若不这样做,楚国的发展根本赶不上魏国,又谈何有击败魏国的可能?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倘若他韩国不愿在这个时候为楚国做出牺牲,替楚国牵制魏国换取楚国宝贵的发展时机,那么,楚国永世别想对魏国造成什么真正的威胁,魏国将逐步掌控中原,将中原其他国家笼罩于阴影中。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魏王赵润这位雄主太过于年轻了。

    倘若赵润现如今已经年过五旬,那韩王然绝对不会替楚国牵制魏国,他会静静地等待时机,等待赵润将王权交给其子,因而使魏国出现些许不稳的时机,再联合其他国家骤然发难。

    但遗憾的是,魏王赵润今年才三十一岁,最起码应该还有近二十年的辉煌。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于中原其他国家,将在这位魏国雄主的阴影笼罩下,瑟瑟发抖二十年!

    韩王然无法想象,在赵润这个天纵之才的统治下,经过二十年扩张与发展的魏国,将会强大到什么地步?——大概是强大到令人绝望的地步吧。

    因此,哪怕要走的这条道路布满荆棘,十分艰难,韩王然亦坚定地认为,必须在这里打断魏国的势头,否则,包括他韩国在内,中原各国将永无出头之日。

    只是

    徐徐站起身来,韩王然漫步走到窗口,长吁短叹望着夜空中那轮月色。

    这些道理,他都懂,但看着国库内的资金一天天减少,他心中亦难免有些茫然。

    就连他也不知,他韩国还能坚持多久。

    所谓未雨绸缪还是与那些人交涉看看罢。

    韩王然心中暗暗想道。

    他心中所想的那些人,即是指掌握着他韩国国家命脉的各大贵族、各大家族。

    半个月后,庄公韩庚应邀而来,与韩王然见面。

    庄公韩庚此人,跟康公韩虎一样,曾经亦对王位有垂涎之心,可当韩王然以不可思议的手腕同时铲除了康公韩虎跟釐侯韩武的心腹、武安守朱满之后,这家伙就吓得立刻将这份心思收了起来。

    可能是鉴于庄公韩庚曾经对待自己还算客气尊重,再加上北燕守乐弈乃是前者一系的将领,韩王然为顾全大局,倒也没有对这位王族远房族叔做出什么惩罚——反而是庄公韩庚自己,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