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魏宫廷-第2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弘润耸了耸肩,示意对方自己现在一切感觉正常。

    望着他这幅模样,芈姜显然也有些纳闷了,坐在那也不晓得在嘀咕些什么。

    见此,赵弘润在她对面坐了下来,好奇地问道:“你们巫女,以往就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芈姜犹豫了一下,淡淡说道:“祝融之墟的传承,如今已经没落了,当年我与妹妹所在的村子。也就只有几十名巫女而已……”

    可能是逐渐了解了赵弘润的关系,芈姜终于向他透露了一些『村子』的消息。

    在她的描述中,那是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村子。村内只居住着几十名年纪不等的女子,而这些女子,皆是祝融之墟的巫女,说得通俗些,就是侍奉楚国最大神祗之一火神祝融的巫女。

    “村子里,全是女人?全是巫女?”赵弘润纳闷地问道:“就没有一个是男人?”

    芈姜望了一眼赵弘润,理所当然地说道:“男子乃不净之体,如何能侍奉神祗?”

    『不净之体……』

    赵弘润眼角抽搐了几下,没好气地说道:“既然没有男子。那么你们巫女如何繁衍后代呢?你不是说那里也有许多年幼的女孩么?”

    芈姜显然是听懂了,扫了他一眼。冷冷说道:“是老妪收养的孤儿。巴黔之地,失却双亲无依无靠的女婴不计其数。……待其逐渐长大。有天赋的女婴会被留在村中,那些没有天赋的女婴,就会离开。”

    “明白了。”赵弘润点了点头,他大致是明白了芈姜口中的村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了。

    “那么,村子里的巫女,就没有发生过与别的男子……没有发生过那种事么?”

    “那是禁止的。”芈姜闻言眼神变得有些黯然,在目视了一眼赵弘润后,面无表情地说道:“若我带着你回村,你会被杀,而我会被绑在柴薪上烧死,当着所有村子里的巫女的面。……我这么说,你明白了么?”

    “为什么?”赵弘润有些难以理解了。

    “因为,巫女与寻常男子的结合,从来就没有幸免的,因此,上上代,或者是上上上代的巫妪,定下了新的规矩,不得与世间的男人有何瓜葛……”说到这里,芈姜抬头瞧了一眼赵弘润,淡淡说道:“本来,在解决了熊拓公子的麻烦之后,我与妹妹就准备返回村子。可如今,拜你所赐,我回不去了。”

    “关我屁事?要怪,怪你那个蠢妹妹!”赵弘润没好气地翻了翻白眼。

    可能芈姜也觉得这件事并不是怪罪赵弘润,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叮嘱赵弘润道:“莫要心存侥幸,以为那青蛊不过是吓唬人的骗局,你不会想知道,喂养青蛊究竟会用到多少种毒物……可能那些传闻的确有所夸大,并不是像先人所口传的那么吓人,但是有一件事你要记住,它存在着,一直就在这里。”说到最后,她伸出手指轻轻戳了戳赵弘润的心口位置。

    说罢,她轻轻又拍了拍赵弘润的胸口,转身离去了。

    呆呆望着芈姜离去背影,赵弘润心中那几分原以为蛊虫失效的好心情顿时沉到了谷底。

    “沈彧,沈彧?”

    “卑职在,殿下有何吩咐?”

    “你亲自去一趟宗府,将有关于巴、黔之地的书籍,取些过来。……我已与二伯打过招呼,宗府的文库会放行的。”

    “是,殿下!”(。)

第二百七十二章:魏游子手札() 
当日,宗卫沈彧等人便从宗府的库藏中搬来了一大筐的竹简,还有几块羊皮似的东西。

    望着那些竹简,赵弘润直皱眉头,要知道纸张在大魏已经较为普遍了,如今的书籍都是抄写纸张上的,甚至于,工部已经开创了雕版印刷,只不过还未达到活字印刷罢了。

    然而沈彧他们搬回来的资料,却是一筐竹简,外加羊皮式的玩意。

    这得是多少年前的古物?

    从这其中,难道真能找到什么青蛊的线索么?

    说实话,赵弘润很难说服自己抱持自己期望。

    不过话虽如此,在目前毫无任何线索的情况下,赵弘润也就只能老老实实地从这些古老的文献中查找线索。

    他坐在前殿的主位上,随手拿起桌上一块羊皮。

    只见在羊皮上,十分抽象地绘制着一副图画:一个人,一口锅。

    根据图画判断,这个人似乎在炼制什么东西。

    『难道是在炼蛊么?炼蛊需要用火?』

    赵弘润仔细检查了一番,这才发现,在这块羊皮的左下侧,那那片污垢中,其原来的主人备注着一段话,意大意是:“巴黔之巫,善巫变之术,可从黄泥中提炼出一种特殊的黄沙,可服用,能够预防脖子粗大的病症。”

    『我去!』

    赵弘润险些一口血喷出来。

    他随手将这张羊皮丢入竹筐内,同时心中不免嘀咕起来:还以为是什么,竟然是『卤土制盐法』。

    摇摇头,赵弘润再次拿起另外一块羊皮。

    只见这块羊皮上,画着一头看似十分威武的熊,唯一遗憾的是。这种高大而肥胖的熊身体由黑白两色组成,眼睛位置,更是有着两个黑色的眼圈。

    “……”

    赵弘润轻吐了口气。抬手托住额头,同时目光扫了一眼皮痒左下方的备注:巴蜀之地有异兽白罴。身宽、体肥,毛发玄白,喜食嫩竹。

    “啪嗒。”

    又是一张羊皮给赵弘润丢到竹筐里。

    『就没有什么有用的么?』

    粗略扫了几眼那几张羊皮,发现羊皮所描述的皆是这类所谓的“奇事奇兽”,赵弘润难免有些焦躁了,想了想,他拿起一卷竹简,观阅了起来。

    据开篇的记载。赵弘润手中的是一篇出访巴、黔、蜀等地的使节记录,是一名叫做『魏游子』的人所写的。

    毋庸置疑,『魏游子』是一个化名,毕竟『魏』乃大魏的国号,大魏举国上下是没有魏这个姓氏的,据说韩、齐两国倒是有这个姓氏,不出意外的话,那应该是几十年前或上百年前,从魏国流亡到其他的国家的人。

    因此,从『魏游子』这个化名判断。赵弘润认为那很有可能是他姬氏一族的先人,甚至是宗族的先人,毕竟从字面理解。『魏游子』可理解为『游方在外的魏人』,而一般的魏人出访巴蜀黔是没有必要隐瞒真正身份,除非那人是姬氏一族的人。

    毕竟赵弘润的父皇魏天子曾提起过,巴人与魏人是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深仇大恨的。

    而这一点,赵弘润在此人文中描述中,找到了充分的证据:在文中,魏游子有提过蜀人,有提过黔人,但唯独就没有巴人这个词。倒是有不少『蛮人』、『夷』这类的代指,由此不难猜测。这位『魏游子』极有可能对巴人恨之入骨。

    不过尽管如此,魏游子对巴人的深入了解。可绝没有敷衍了事,他非但在文中注明了『巴』、『樊』、『目覃』、『相』、『郑』这五个巴族最大的族群外,还详细地记载了这五个大族群所分化的小族群,以及巴人以虎为图腾,善于狩猎、捕鱼,甚至能驯服猛兽等等的讯息。

    然后就没了,这一卷竹简,所记载的就是巴族的由来、人文以及习性。

    『我看这玩意有个屁用?』

    无奈地将手中的竹简放归竹筐内,赵弘润又取过另外一卷竹简来。

    很遗憾的,这一卷竹简也没有记载他想要知道的知识,而是记载了蜀人的人文。

    跟被魏游子记恨的巴人不同,魏游子在文中大篇幅地赞扬蜀人的文化,当提到蜀人养育一种白色的“纱虫”,用它吐出来的丝编织成滑溜的绸缎时,魏游子对此的评价是『叹为观止』、『真乃天虫』。

    赵弘润翻了翻白眼,他总算是明白蚕为何叫做蚕了,可不是嘛,天虫!

    “嘿!”

    随手又将一卷竹简丢入竹筐内,这次赵弘润倒是没有什么焦躁,因为他感觉,魏游子的游记手札的确有点意思,当然,如果这位先人能刨除一些主观成见,别用什么蛮啊夷啊之类的代称去称呼巴人,赵弘润相信自己能读地更加通顺。

    还别说,在这个缺乏娱乐途径的时代,看一看先人在游历其他国家时所留下的记录,哪怕其中有些东西是赵弘润本来就知道的,他也感觉挺有意思。

    不得不佩服,这位魏游子绝对是一位会“玩”的主,根据游历的记录,赵弘润感觉这位先人的足迹似乎遍布巴黔蜀的每个地方,他“告诫”魏人:蜀人并不是他们魏人曾经所以为的,是茹毛饮血的野人,事实上蜀地有着其悠长的人文,他们懂得耕种、懂得养蚕、懂得捕鱼,是勤劳的人。

    总而言之,就是赞美蜀人,贬低巴人,通篇都是如此。

    由此赵弘润猜测,这可能与当时大魏的国策有关:拉拢蜀人,对付巴人。

    而相比较巴蜀,魏游子对黔地的评价就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可能在于他在文中评价黔地是『穷山恶水』,甚至于在文中又着重注明,『地不可养人、水不可活鱼』。

    赵弘润起初实在很纳闷,纳闷于魏游子在文中所描写的『不能使鱼活命的黔水(黑水)』,究竟是什么,直到他看到了『玄(黑)且粘稠』、『气味刺鼻』等描述后。他险些要吐血。

    他怀疑那是石油。

    石油能养鱼么?不能!

    出产石油的地方能种植农作物么?不能!

    魏游子对这片土地所评价的『穷山恶水』是没错,只不过,他没有意识到这片土地的真正价值。

    『天然易开采的石油……』

    不得不说赵弘润有些心动。毕竟石油那可是重要能源之一,不过仔细想想。目前他大魏好像并没有用得到石油的地方,这份心动也就逐渐退了下去。

    但不可否认,赵弘润还是记了下来,就跟他记下巴蜀之地的那种白蜡树与白蜡虫一样。

    等日后有机会的时候,他并不介意将这些珍贵的资源全部收归到他们的大魏的囊中,为子孙后代谋福。

    至于对黔人的评价,魏游子比较巴人也显得客观许多,他在文中猜测。黔人或有可能是曾经某些国家流放的囚犯之后,也有可能是巴蜀两地的迁移之民,但不管怎样,黔人的数量不会太多,因为那片土地,在他看来实在是不适合居住。

    『倒也不是丝毫收获没有,好歹是得知了一个出产石油的地方……』

    在心中安慰着自己,赵弘润将手中的那卷逐渐放入了竹筐。

    其原因就在于,在他桌上,就只剩下最后一卷竹简了。倘若这卷竹简内也没有任何有关于巫术的记载,那么,他要么再去宗府翻箱倒柜找。要么就只能放弃,改变策略从其他途径想办法。

    微微吐了口气,赵弘润摊开最后一卷竹简,早已不抱持什么期待的他,还真是没想到,那位魏游子的先人还真在这卷竹简内描绘了有关于巫术的事。

    只不过,并非是赵弘润所以为的巴蛊,而是黔蛊。

    『……巴、黔之地,有族黔苗。敬畏天地万物……』

    根据魏游子在竹简内的记载,他在这卷竹简内推翻了他曾经误以为黔人乃巴、蜀迁移子民的猜测。而更加倾向于另外一个说法:这极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各国争夺领土失败,而遭到驱逐的人。因为魏游子在文中写下了『亡于黔』的注解,根据前后文猜测,应该是『向黔地逃亡』的意思。

    赵弘润总结前后推断,黔人的前身,很有可能是曾经与中原某个大国争夺领土失败遭到驱逐的族群,他们逃到了黔这个穷山恶水,并且中原大国也不稀罕的不毛之地,顽强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存了下来,逐渐演变了敬畏大自然的苗族人。

    在演变的过程中,黔人因为黔地的贫瘠,不得不与巴人接触,甚至是通婚,久而久之地,黔人的文化与巴族的文化交汇到了一起。

    而让赵弘润感到欣喜的是,魏游子还真的提到了黔人的蛊术。

    魏游子在文中记载道,因为黔地穷山恶水,因此黔人往往会因为误食了什么东西,或者被什么毒虫、毒蛇咬到而毒发身亡。

    起初,敬畏大自然的黔人认为这是上天的惩戒,直到一名被毒蛇咬到的黔人自暴自弃,吞食了另外一株毒草,却侥幸活了下来,黔人这才学会了以毒攻毒。

    别说赵弘润,就连魏游子也在文中用惊叹的口吻记载这件事:黔人养蛊祛毒,竟使必死之人而活。

    而随后,随着巴黔两族人文化的逐渐交汇,巴人的巫文化与黔人的蛊文化也逐渐融汇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巫蛊。

    更让赵弘润欣喜若狂的是,魏游子在文中对一种『相思蛊』的下蛊方式的描述,与他当时被芈芮下蛊时的情景十分相似,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