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赞扬的!然而,存在着不可调和的阶级斗争,就没有不流血牺牲的。农民起义运动中的死伤的民众让人瞠目结舌,动辄成千上万,可谓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
其实,中国的农民习惯于做安顺良民。忠于自己生活的朝廷,而且农耕时代农民对物质的要求比较低,较能安于现状,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和老婆孩子一起过着平淡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是懒得起来造反的。除非是天灾**,社会大乱,触及自己的根本利益。使自己生活不下去时,才会被迫铤而走险,起来造反。然而充满激情的农民起义在革命冲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大多数的农民起义者可能仅为了能填饱肚子,而盲目地跟从一些起义领袖参与斗争。他们很容易被一些欲施展报复而不得志的封建中下级地主阶级的蛊惑、利用,甚至成为个别人性扭曲,嗜杀贪财的小人为打击报复,破坏社会的工具。而许多农民起义者却不能明白,反倒一次又一次地成为他人掌控之物。何其痛苦?何其悲哀?
在农耕时代,农业生产是头等大事。经过战争的破坏,不要说农时的耽搁,田园的荒芜,即便是战争平息之后,青壮年男丁伤亡无数,这使得农业生产缺乏足够的劳动力,造成“十室而九空”,妇女、老人不得不从事繁重的农务活动。
如果想要跳出这个怪圈,必须要摆脱仅靠土地出产这个落后的生产模式。因为靠天吃饭的风险太大。一旦有了灾荒,就会让历史重演。建立粮食储备是很必要,同时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也是可行的办法。如果鼓励农户养殖家禽家畜。则更能抵御天灾。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可以上升到国家安全角度的,半点都疏忽不得。
而大顺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江南的土地都没有经过深度开垦,很多地方都还是荒无人烟的。没办法,在这个时空。经济还是集中在中原地区,江南那是“南蛮之地”,经济落后。
正当陆承启静静思索着施政方法的时候,坐在陆承启身旁的唐勋轻轻推了陆承启一把,说道:“陛下,军器监到了。”
陆承启这才回过神来,马车不知何时已经在月台上停住。马车停稳之后,车夫大声吆喝道:“军器监站到了,要下车的下车了!”
笑了笑,陆承启也站起来,转头问唐勋道:“从出发到现在过了多久?”
唐勋回答道:“约摸用了一盏茶。”
一盏茶也就是一刻钟,陆承启心道:“这速度不慢嘛!”在他看来,没有了马匹的自行震荡,这公共马车应该会比较慢,却不料远超预期。可能也是跟载客未满有一定关系,陆承启无心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他更关心的是新铸出来的火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从车厢后面下了马车,在军器监站也有稀稀疏疏几个乘客上了车。见到一车厢的带刀官差,这些农户打扮的百姓吓得都不敢说话了。
公共马车绝尘而去之后,陆承启也来到了新建的军器监大门外。亮了一下令牌,守在门口的监察士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地请陆承启进了军器监。而苏颂也闻讯赶来,只见他疲惫的脸上,藏不住兴奋,对陆承启开口就道:“陛下,快跟臣来,火炮已经铸成了,和陛下所说的并无二致!”
说罢,一个箭步上前,拉起陆承启的手就往试射场跑。陆承启被苏颂拉住走了两步,苦笑地挣脱了他的手,说道:“苏卿,莫急莫急。朕知道你们都没用过早饭,先吃了再言其他。这俗话说得好啊,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话音未落,身旁众人便哈哈大笑起来。苏颂知道自己出了丑,可他一副为了火炮拼了性命的模样,却让陆承启感到十分欣慰。只是看到苏颂脸上的倦容,那一脸憔悴看得陆承启十分心疼。这样的科学狂人,要是弄坏了自己的身子,那可是他的损失,大顺的损失,汉人的损失啊!
陆承启高声说道:“各位工匠为了铸炮都辛苦了,朕命御膳房熬了些粥羹,大家先吃了再做事吧!”
这些铁匠和学徒们,哪里见过如此关心他们的皇帝,一个个感激得痛哭流涕,跪下哽咽道:“谢陛下圣恩!”
陆承启倒是被他们又笑又哭的弄迷糊了,连道:“莫要多礼,快快平身!不过是一锅粥,值得如此么?”当即让贴身小太监拿出食盒,端来碗筷,给所有工匠盛粥。只是两个贴身小太监,只能提着两个大食盒,装不了多少粥。军器监起码有三百余人,每人只能喝到半碗而已。即便如此,此举已经收买了所有工匠。可以预见,只要陆承启一句话,这些工匠肯定会赴汤蹈火的。没办法,这个时代纲常礼教深入人心,皇权至上是普通百姓所认同的事情。
。(。)
第三百六十九章:火炮初成(二)()
那些工匠千恩万谢之后,每人分了半碗粥,激动地半天不舍得吃下去。倒是苏颂被陆承启逼得吃了一碗粥之后,才准许他去试射场。
当场在长安城北郊设立军器监的时候,就预留出了大片空地,为的就是日后军器监的发展和远程武器的试射。饶是当时开征商税,多收入了两百多万贯。可一下子支出百多万贯,投入到军器监、皇家大学和皇家军校的建设之中,还是让刚刚当上了内阁首辅的徐崇光心疼不已。习惯了过苦哈哈的日子,这一下富裕起来了,徐崇光这抠门的习惯还是没有变。
特别是军器监,投入这么多钱银,才鼓搞出一种神弓,神臂弓。虽然凭借着这神臂弓打赢了契丹大军,还逼契丹人签订了协约。可军器监的投入实在太大,若不是驰道有所回报,恐怕户部的官吏早有怨言了。
没办法,古人的历史局限性看不到火器的发展前景,只盯着冷兵器看,也是情有可原。这些朝中大臣不懂,已经好几次递上奏疏,影射军器监“糜费甚大,兵刃出产不丰”,希望减少对军器监的投入。
这些大臣的心思,陆承启都明白。他们所想的不过是光明正大挪用公款罢了,哪怕是陆承启下旨,申请衙门用度之时,一定要交付公款使用计划。可这些专门钻空子的老油条,早已洞悉了规则,故意夸大要使用钱财的地方,好从户部多拿些钱,然后装入自己的口袋之中。
陆承启早已通过监察司,得知哪个官员手脚不干净了。只是他们很小心谨慎,每次都拿得不多,这让陆承启觉得,不够教育意义,所以便放过了他们。若是他们胆敢私吞超过百贯,陆承启肯定会罢黜他们的。即便大顺朝从来没有过罢黜官员的先例,可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不是么?
在这些官员眼里,国库里面的钱,不拿白不拿。这和中国人贪小便宜的性格分不开,在这个时空。有监察司严密督察着,这些官员还是铤而走险。这就难怪后世那些大贪、官敢如此受贿、挪用公款、公款消费……在他们看来,这些钱不用白不用啊!不患寡而患不均,特别是经手钱财的官员,每日要经手这么多钱。再对比一下自己的工资,能控制得住自己不贪的,已经是圣人级别了。
而像李诫、李然、苏颂、唐勋、沈括、苏轼这些正直的臣子,已经少之又少。陆承启的职责,就是要把这些有德又有才的臣子,放对位置。毕竟大顺疆域广阔,仅靠陆承启一个人,哪能管理得过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由来,便是如此。
跟随着苏颂的步伐,陆承启来到了位于军器监后方的试射场上。这个试射场为了安全起见。方圆近二十里。单单是购置这片土地,就花去了不下五十万贯。
要是按照以往大顺朝廷的做法,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朝廷征用你的田地是看得起你。这天下都是陆家的,用你家的田地,给你些许补偿都算仁义了。这般一来,不论农户还是官绅地主,都敢怒不敢言。
陆承启重生前就知道。强占民田的,强征民地的,不给补偿的,到了后面都闹得不可开交。这田地是农户的命根子。失去了土地就等于没了饭碗,还不给补偿,那不是逼人家去死吗?
对敌人凶残那是应该的,对自己子民凶残,那是个傻、逼。陆承启宁愿得罪天下所有读书人,也不敢得罪真正决定大顺命运的农户们。秀才造反。十年不成,陆承启并不担心。他担心的是,要是农民没有生计,被有野心的人一组织,那就完了。不管最后是否镇压,都会给当地造成巨大的伤害,不知道要多少年才恢复得过来。所以陆承启严令户部,一定要按照市场价,足额补偿这些农户。
而被征地的农民,原本已然认命,都打算去给京兆府的地主们当佃农了,却不料朝廷如此“体贴民情”,翌日便送来了足额的钱财。
长安城的地价,用寸土寸金形容并不过分。哪怕是近郊的田地,都要卖到一亩地五十贯钱。农户们收到这笔巨款,皆对着长安城的方向跪下来拜了又拜,眼里含泪地说道:“圣上万岁,圣上万岁!”
这一幕让前来送钱的监察士看了,也为之恻动。他们乃是边军出身,没参军前也是穷苦百姓,若是当初天下是小皇帝执掌,他们又何至于选择了当兵这条不归路?有道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有活路,谁肯去当兵?那会边境不太平,契丹人每年都会南下打草谷,一个不好运便死在了疆场上。要是像这些农户这样有条活路,他们也不会做了这大头兵。只是一饮一啄自有天数,他们不当兵,哪里有今日的监察士身份?
监察士们也隐隐有些明白了,为何陆承启要这么收买人心。这些农户其实要的真不多,能活得下去就行了。这不,拿着这笔钱,再去京兆府边远地区购置田地,都能当一个小地主了。
这些事陆承启下了旨意后,甚少追进。他知道若是有人不遵圣旨,肯定会被御史台弹劾的。这些御史官只恨没有官员弹劾,唯恐清闲没事做。再者,陆承启每日处理国事,哪里能面面俱到,能稍微留意一下,都是“圣恩”了。
只有陆承启在意的事物,他才会放下国事,前来观看一番,就比如眼前这个硕大的玩意。陆承启惊愕了:“这……这是火炮?”
苏颂和唐勋无不自豪,点了点头,说道:“陛下,要不要臣等试射一发炮弹,好让陛下检验一番这火炮的威力?”
陆承启心中涌起一阵无力感:“这丫什么破玩意啊,分明和天、朝的宫廷神剧里面的青铜炮差不多嘛!费了这么大的心机,钱财,就只造出个只能守城的死物?这尼玛不科学啊,我明明把火炮的尺寸画了出来,额,虽然画得有些差,可还是能看得清楚的啊!你们别告诉我,你们根本没看过我的设计图!”
苏颂见陆承启舌挢不下的模样,以为陆承启被这玩意震惊了,不无得意地说道:“陛下,要臣等演示一番吗?”(。)
第三百七十章:火炮初成(三)()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祝大家五一快乐!)
陆承启也知道,想一下子铸成威力、射速、移动能力都上佳的火炮,那是在痴人说梦。能根据火炮原理,造出一门能打得出去的火炮,都算是很成功了。
只是眼前这黑乎乎的大块头,也太寒碜了点吧?陆承启忍不住在心中一阵吐槽,难道这丑不拉几的火炮,还能有什么上佳的表现来?
瞥了一眼跃跃欲试的苏颂和唐勋,陆承启也不动声色,打定主意先观察一下这样子丑陋的火炮到底有什么表现。想到这,陆承启说道:“既然苏卿和唐卿都对这火炮有强烈的信心,朕当然要一睹为快了。”
苏颂和唐勋得了皇帝的许可,立时便找来两个学徒,让他们开始装填黑、火药、以及颗粒极小的木炭,然后再装填炮弹。这些木炭,乃是助燃物,为的就是充分燃烧。苏轼和唐勋从洪祥式步枪的装填里面得到经验,颗粒越小的木炭,燃烧就越充分,火炮的威力就越大。待这两个学徒把引线放入炮门之后,这前装滑膛炮才算是完成了装填。
装填完毕之后,再把炮口昂起来,约呈三十度角那样子。弄完这一切,陆承启估摸已经用去了差不多一刻钟的时间。这也许是这两个学徒没有熟练装填的缘故,陆承启估计如果熟练的话,装填时间大概会缩减到七八分钟那样子。
就算不是军事迷的陆承启也知道,在没有标尺的情况下,想要一炮命中,那是撞大运。离得远远的陆承启发现,这火炮用的炮弹,居然还是实心弹。这实心弹虽然射的比较远,可杀伤力只有一条直线。实心炮弹要是打在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