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点了点头,继续问道:“那厢军的军官。在军校里面的表现怎么样?”
问到这个问题,狄青自信地笑了笑,说道:“到了皇家军校,这些小兔崽子还能蹦达到哪里去?不到两日。便已经服服帖帖。老臣可是要恭喜陛下,要是把大顺所以军官都收入皇家军校,能用之军之日可待啊!”
狄青这句话的意思,暗藏了陆承启的野心。陆承启对此毫不隐瞒,反攻辽国是陆承启制定的国策。不管是出于皇朝生存的角度,还是出于民族对立的角度,两个国家是不可能和平共处的。
但陆承启是不会正面对抗一个领土和大顺差不多的强大国家,哪怕是拥有了威力巨大的火器。因为那样是不理智的,要想打败辽国,最好是挑拨女真人与契丹人的关系,让他们自相残杀,大顺在后面收割就成。
陆承启的想法,就是要整顿大顺的所有军队,然后再慢慢换上最新装备。整合全国的厢军。就是在计划之内。陆承启下了密旨给狄青,要他接手禁军大营的训练,目的就是在此。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取消厢军的编号,只分边军、禁军。然后再把禁军派去边境驻守,换回边军。再取消边军编号,到了那时,就只剩下禁军一支军队了。这样一来,军队的凝聚力便会上升,互相之间的配合。也会比各自为战好得多。
这个计划,只有天知,地知,陆承启自己知道。和狄青知道。狄青不涉及兵权,他知道也没关系。再加上陆承启相信,狄青是不会背叛大顺的,这个机密,他定然守在心中。哪怕是儿子,他都不会讲。
听了狄青的话。陆承启不置可否,而是说道:“狄卿,朕刚刚去了军器监,火炮一事,已然有了眉目……”
狄青闻言,立时瞪大了眼睛,喃喃地说道:“难道老臣有生之年,真的能看到陛下开疆扩土吗?”
陆承启哈哈一笑,说道:“八字还没有一撇呢,要是后勤跟不上,最多占领辽国一两座城池。两国交战,打得其实是后勤、和国内的经济。其实正常来说,朕不该开战的。因为辽国发动战争的成本,可比大顺小得多。朕如果向辽国开战,得不偿失。”
狄青知道后勤的重要性,可经济这个概念,他狄青原先可没有想得到。不过陆承启这么一说,狄青就理解了:“没错,辽国士卒都是征召,无需辽国出钱招募。可我大顺士卒,全凭钱银支撑。若是开战,国库必定空虚。若是有甚么天灾**,后果不堪设想。老臣现在总算明白,为何陛下一定要剿匪了,癣疥之患,任其发展,日后成了大祸也不定。”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没错,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攘外必先安内,此乃古圣先贤训诫,不能忘却。”
狄青突然问道:“陛下,老臣胆敢问一句,如果大顺不打辽国,辽国还会南下打草谷吗?”他对契丹人的残忍,深恶痛绝。简直如同过境蝗虫,所到之处,赤地千里。不论金银财宝,还是镰刀锄头,甚至老弱妇孺,都一并掳掠。
而边军投鼠忌器,哪怕是战力占优,也不敢担负杀害同胞之名。契丹人气焰越来越嚣张,以至于近几年更是猖獗,每年都要南下入侵。好在陆承启毅然出兵,成功反击了辽国,取得了文宗以来,对辽最大战果。逼得辽国签下协约,三年不得侵犯。双方开通榷场,互通买卖。
陆承启沉吟了一番,说道:“十年内或无战事,但我大顺经济远超辽国,假以时日,贸易顺差,辽国钱银都被我大顺赚完,再起刀兵也是意料之中。不过,三五年之内,契丹人是不会再打草谷的了。”
狄青不明白经济,只能信服陆承启的判断,说道:“那陛下准备什么时候攻打辽国?老臣愿披坚执锐,冲锋在前,为陛下开疆扩土!”说得激动,狄青又想挣扎起身。
陆承启苦笑地把他按在床上,为他盖好被子,说道:“狄卿之愿,何尝不是朕的心愿?只是老将军只需等着好消息便是,朕已有计划,五六年后,辽国实力必然大举削弱。到时后,恢复汉人故土,不再是梦。”
见狄青尚有话要说,陆承启继续说道:“老将军且好好修养,此事急不来。朕出来已久,是时候该回宫了。朕已为狄卿安排了御医,要依照医嘱,好好吃药。不得偷工减料,此乃朕的旨意,知道了吗?”
狄青想说的话都被堵上,只好说道:“臣遵旨!”
陆承启见他服了软,便离开了房间。门外,通过驰道,用皇家马车请来的刘御医已经等候多时了。
刘御医说道:“老臣见过陛下,陛下圣安。”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刘御医无须多礼,狄卿乃国之重臣,须得用心诊断。”
刘御医说道:“臣定当竭力为老将军诊脉开方。”
陆承启见此际没事了,便说道:“朕先回宫了,刘御医,你开了方子之后,必须到垂拱殿向朕禀告一番。”
刘御医说道:“臣遵旨!”(。)
ps: 谢谢书友疏影麒麟的打赏!
第三百八十一章:作坊兴起()
陆承启知道这些个御医的职业素质还是值得信赖的,也不用多说什么,交待完刘御医之后,便径直往皇家大学外走去。和来时一样,没有坐上陆承启专用的皇家马车。而是在站台等了约摸一刻钟,上了回城的公共马车。
不得不说,公共马车的出现,大大改变了长安城百姓的出行方式。在长安城地价上升的同时,一些作坊顶不住租金的压力,纷纷把作坊转移到了城郊。而作坊的学徒、工匠和掌柜,几乎都是住在长安城里的。每日刚刚天亮,他们就要出城,等候这公共马车,去城郊给作坊开门,迎接一天的生意。这般一来,居然形成了公共马车的上下班高峰期,居然和后世社会没有什么两样。
这些作坊之中,以印刷作坊为最。报馆的兴旺,也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而想要接到各个报馆更大的订单,扩大作坊似乎成了唯一的选择。而长安城中地价如此金贵,这些作坊老板哪里吃得消?出于成本考虑,不得已把作坊搬出长安城。而搬出长安城的优势在于,既离长安城不远,城郊的地价还比城里便宜,在城里的租金都可以在城郊买好大一块地了。
而经过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扩张是必须的。这些印刷业作坊,和一些小作坊,在搬离了长安城之后,迎来了黄金发展时机。许多作坊发现,即便是在城郊,利润不仅没有没有降低,反而进一步增加了。他们只需在长安城中,租下一个小小的铺面,处理订单既可。生产的事,就交给城郊的作坊。租金仅仅上升一些,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有了这些先行者的经验,越来越多的作坊开始模仿了。一时间,长安城郊的作坊如同雨后春笋般兴起。还把城郊的土地价格炒高了,一些农户看有利可图,便匆匆卖了土地。拿了钱银再去京兆府其他地方买地。
不得不说,这招还算是颇有成效。长安城郊的农户,生活本来就不错,再得了这些意外之财。足够去其他地方做一个小地主了。只是以他们的目光不会看到,日后长安城周遭的土地,都是成千倍,成万倍地往上翻。等他们回过味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形成了产业链之后。长安城郊的经济也发展起来。慢慢地形成了初步的产业集约,比如说造纸的作坊,便会与印刷作坊毗邻;酒坊就会和磨坊毗邻……如此类推。
坐在公共马车上,陆承启看着这些作坊里忙碌的百姓,不由地有些感触。他一手扶起了商业,却没有很好的制约。这样粗放的管理,一个不慎很可能会使得大部分的作坊赔的血本无归。毕竟这个时代的需求不高,盲目扩大生产的话,很可能便是商品过剩,导致作坊破产。作坊破产之后。大批工匠就会失业。一旦没有了工作,他们拿什么养家糊口?
作为上位者,不仅要看到繁荣,也要看到背后的危机。居安思危,永远是处于不败之地的不二法则。只是怎么规范行业,到是需要斟酌一番。打压过甚,很可能会让天下百姓丧失对商业的信心。好不容易才恢复一点元气,这么打压下去,似乎也说不过去。可如果不管的话,这些作坊又会盲目生产。不顾市场的需求。
还未曾想出一个好点子来,公共马车便已经到站了。下了马车后,陆承启在贴身小太监的引路下,径直往皇宫走去。此刻已经过了午时。未曾吃饭的陆承启,早已饥肠辘辘了。
习惯了一日三餐,一顿不吃饿得慌。长安城北距离皇宫很近,只需一盏茶时间,便到了御街上。御街是皇亲国戚专属道路,在两旁的民宅几乎没有白身。都是非富即贵。御街两旁,大体来说也算得上是皇庄的一种,不过是以民宅的形式,专门用来赏赐给立了大功的臣子。
御街上是不准摆卖的,可还是有迫于生计的货郎,冒着入狱五日的风险在这里沿街叫卖。毕竟这里是高级住宅区,有钱人多。随便一日的收入,也比寻常百姓家要高得多。
陆承启倒是觉得好笑,这些货郎属于走鬼档,在后世天、朝,绝对是被城管驱逐的对象。只是身为大顺最高统治者,陆承启知道这些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下面的官吏也怕背上一个不体民情的罪责,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们去了。只要他们按时交税,他们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吧。
陆承启注意到,这些个货郎,通常都是挑着胭脂水粉,小巧首饰等女性用品居多。他猜测,估计是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又想买胭脂水粉,就靠这些货郎了。
难道大家闺秀和货郎有着秘密约定,才没有官吏敢管?陆承启越来越觉得有这个可能性,这可是非富即贵的大小姐啊,官吏怎么敢管?要是惹到了当朝权贵的家眷,岂不是自讨苦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都是拿着俸禄混日子的胥吏,又怎么可能去得罪自己得罪不起的人?
看透了背后的虚实,陆承启叹息了一声。果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当了高官,连门童都是二品官了。这可是中原皇朝的特色,想要改变,非一日之功。长路漫漫,还需继续努力!
怀揣着心事,回宫之后,陆承启便直奔御膳房。做皇帝就是有这个好处,什么都是最高级的享受。那些个御厨,早就备好饭菜。陆承启到御膳房才坐下不到半刻钟,三菜一汤便被宫女端了上来。
大快朵颐之后,陆承启在宫女的服侍下擦了擦嘴,便往垂拱殿走去了。还未进入垂拱殿,便看到殿檐下,刘御医在等着他。见到陆承启后,刘御医连忙躬身说道:“臣参见陛下……”
陆承启倒是有点惊讶:“朕不是让你去给狄将军看病了吗,怎么这么快回转了?”
刘御医躬身说道:“回禀陛下,老将军的病根在箭创,当时处理不当,以致今日之患。而狄将军也寻过名医,为他开了一奇方,颇具神效。臣医术不精,没有更好的方子,还望陛下治罪。”
听了这话,陆承启算是明白了。狄青每战必冲锋在前,虽然屡立奇功,可是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功勋。年轻时还能扛得住,一旦老了,当初受过的创伤留下的隐患,随着精血衰退,便浮现了出来。
陆承启沉吟了一会,开声说道:“那以你之见,狄老将军现在情况如何?”
刘御医不敢隐瞒,说道:“若是平心静气,老将军当可无碍。若是动气,积郁在胸,恐怕……”(。)
第三百八十二章:辽国之痛()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听了这话,陆承启倒是明白了过来。正史上狄青就是做了枢密使,屡受皇帝和朝中大臣猜忌,最后年仅四十九岁便郁郁而终。在这个时空,因为狄青没有做到枢密使这个官位,所以受到的猜忌比较小,所以活到了现在。
陆承启点了点头,说道:“岐鹊骋技而弗救,岂药石之能追?刘御医既然已经尽力,那便尽人事而听天命吧。刘御医辛苦了,若是没用午饭,御膳房尚有菜肴,朕赐你一顿午饭。”
刘御医说道:“陛下圣恩,臣岂敢不受?只是臣已然用过午饭,累得陛下牵挂了。”
“如此甚好,若是无事,你可退下了。”陆承启淡淡地说道。
刘御医告辞道:“陛下当保重龙体,臣告退。”
陆承启也不含糊,径自踏入了垂拱殿之中。果不其然,陆承启不在的时间内,一本奏折都没有。估计是内阁发挥了巨大作用,帮助他处理了大部分国事。
无所事事的陆承启,走到龙椅前坐下,开始提笔练起了书法。练书法,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