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以“小中国”自居的高丽了,更是把大顺的铜钱当做了自身货币,把通货膨胀的危险,转移到了中原。
大顺铜钱,相当于后世的美元,6承启又怎么会坐拥宝山,却不利用?这不,高丽一不听话,大顺就“不与之贸易,胆敢卖货与高丽者,抄没家产”。高丽因为没钱用了,只能自己加大铸币了。因为其铸钱太过粗糙,不足额,所以往往是一文大顺铜钱,相当于十文高丽铸钱。高丽经过这一场不见硝烟的经济战争,其国力竟缩小了三分一,更加无力与大顺、辽国争锋了,甚至连女真,他都防范不过来。(。)
第七百一十九章:盛世初显(五)()
这还是6承启心善的结果,不然的话,他分分钟能用经济牌打死高丽。Δ6承启不是夜郎自大,而是有所依据的。
在春秋时,齐国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管仲跟齐桓公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就这三句话,开启了齐国霸主的地位。所谓:举世滔滔,唯知己渺渺。管仲越说越投机,句句正中下怀。于是齐桓公告示百官:“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
管仲的才华终于有了用武之地,他厉害就厉害在:在他眼里,普通百姓都是“人”,免不了好逸恶劳、贪财好色、自私自利,但也有人情亲情。同样,官员和皇帝也是“人”,只是多了一些**野心和责任而已。在管仲眼里,这个世界不是由“好人”或“坏人”组成的,而是由“自私自利”的人组成的,所以“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他不强调道德,也不迷信强权,一心务实。他改革的本质是将人性的弱点变成劳动的动力:集大家之私,成社会之公。6承启就是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的新政,都是捧一撮人,打一撮人,可又不打死,留有余地。久而久之,既得利益集团没有对新政有多抵触,百姓对新政更是欢迎。
管仲的成名作,就是动经济战,迫使楚国臣服。时管仲高价收购楚国的鹿,楚国活鹿的价格为八万钱一头,齐桓公就派人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搜购。楚王见有利可图,便动全民去捕捉鹿,连田都不管了。这时管仲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楚国靠卖活鹿赚的钱,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楚国因此却误了农时,而这时管仲下令封闭与楚国的边境。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本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过了不久,管仲又把目光转向衡山国。当时衡山国盛产兵器,天下无双。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国高价收购兵器,于是衡山国百姓纷纷放弃农业转而打铁。一年后,齐国派人购运粮食,当时粮价每石十五钱,齐国却按每石五十钱收购。包括衡山国的其它国家百姓都运粮卖给齐国。然后就在夏收前的一天,齐国突然封闭关卡、停止收购粮食和衡山国兵器。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而这时齐国又忽然对衡开始举国出兵。此时衡山国已经无粮可用,兵器也差不多卖光了,又不能在别国买到粮食,在经济和军事两个战场上败的精光,只得奉国降齐。
当然,在6承启看来,管仲的经济战有点粗糙,但点子不怕旧,管用就行。6承启只要照葫芦画瓢,高价收购高丽的人参,自然会使高丽百姓弃田去采参,再派人去高丽大肆高价采购粮食,然后等到高丽生饥荒了,就出兵高丽。如此一来,不战而屈人之兵,高丽自然举国投降。
这一招,6承启已经用过,但只是稍稍警告一番高丽而已,没有真的把高丽打死。饶是如此,高丽都大伤元气,现在连女真人都打不过了。
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6承启的眼光前太多了。另一个平行时空的宋朝,坐拥宝山而不自知,白白浪费了称霸亚洲大6的机会。若是当时有个能臣,有个明君,用此计算计辽国,辽国能不能撑得住五十年都难说,还用打生打死么?
当然,别说宋朝内部斗争矛盾重重,就是大顺的内部,也不见有多和谐。不过大顺怎么也比宋朝好一点,起码长安的位置易守难攻,比一马平川的汴梁好多了。再加上北宋承平日久,已经忘记了居安思危的古训,被闪电般灭国,也是咎由自取。再加上北宋的党争,内耗了元气,禁军又孱弱,才有那靖康耻,臣子恨。到了南宋,本来岳飞有机会收复旧日河山的,却被担心抢了皇位的赵构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临安,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汉人武圣岳飞。而奸臣秦桧为赵构背了几百年的黑锅,也不算冤枉了他,谁叫他是投降派呢!
历史的兴衰,极具借鉴意义。现在大顺一切步上正轨,只要政策得当,十年内达到北宋巅峰时的水平不是问题。但盛世下,掩藏的危机也逐步突显,最为明显的就是当今官员钻朝廷的空子。其实这也是人的劣根性,就好比后世还有大锅饭时,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何不少出点力?现在也是这般,人性驱使下,既然有国家的空子,别人都钻了,你不钻,那就是笨蛋。这是人性使然,也是政策的漏洞。如果不加以制止,也会一样重蹈覆辙,灭国亡朝。
6承启何尝不想一步到位,以雷霆之势,强势扫清寰宇,还一个朗朗青天?只是大顺立国百余年,各种势力盘根错节,牵一而动全身。这不是撸下一个宰辅这么简单了,而是要与整个官僚阶级做对。哪怕6承启自视再高,也不敢轻易去碰这个禁忌,万一处理不当,祸起萧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治大国如烹小鲜,6承启的根基不算稳当,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调理。
想到这,6承启把监察司的暗报搁置在龙案上,一手无意识地摩擦着“镇山河”,一边思量着该怎么使全民纳税,彻底收回官员的这个特权。官商勾结,永远是最快捷的赚钱门路。要是官商一体,就更不得了了。6承启担心,就是担心这个。
“唉,思来想去,还是得有子翤,我才敢放手一搏……”
6承启苦笑一声,想来这也是人之常情。即便他的新政弄得风生水起,拉拢了一批忠于他的臣子,可要是没有子翤的话,不要说新政了,就是大顺皇朝,都是镜花水月罢了。
“不对啊,我每日辛勤耕耘,怎么就不见中彩?”
6承启忧心地想着,觉得这简直是他的死穴。“难道非得要计算好排卵日期,才能命中?”
6承启摸了摸自己的胸肌、肱二头肌、腹肌,已经锻炼得有点规模:“不应该啊,我的身子这么健壮,比之前亚健康的装态好多了……”(。)
第七百二十章:无色琉璃()
6承启正自恋的时候,高镐悄悄地走了进来,看到了如此“萌”的6承启,强忍着笑意,立在一旁不说话。Δ6承启很自然地放下了量自己肱二头肌的手,皱眉道:“高镐,你进来作甚?”
“启禀陛下,工部侍郎唐勋、工部主事沈括、军器监监正苏颂求见。”
高镐强忍笑意,低着头说道。
“他们来作甚?”6承启有点不好的预感,皱着眉说道:“宣他们觐见吧。”6承启一向重视高端科技人才,这三人组代表了大顺的科技尖端力量,一起求见,肯定是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生了。
高镐退出去后,不到一会,向阳的垂拱殿殿门登时一暗,三个人鱼贯而入,纳头便拜:“参见陛下!”
6承启挥了挥手,说道:“众卿平身,可是有要是面奏?”
这时,高镐带着几个内侍,很主动地给三人搬来了椅子,奉上了香茗。三人坐定后,才由资格毕竟老的唐勋说道:“陛下,臣等率领皇家大学学子,研制出了一种无色琉璃,堪比水玉……”
6承启一惊,他知道水玉就是水晶,是们出于对水晶这种玉石的珍爱,赋予它一个极富美感的雅称,意谓似水之玉,又说是“千年之冰所化”。水玉一词最早频繁出于《山海经》:“又东三百里,日堂庭之山……多水玉”;“丹山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逐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中多水玉”。司马相如《上林赋》曰:“水玉磊河”。水晶得名水玉,古人是看重“其莹如水,其坚如玉”的质地。
除此之外,水晶还有水精、水碧、石英等称呼,都是指纯净的水晶。现在唐勋说研制出了一种无色琉璃,那岂不是玻璃?
“样品在哪?”6承启也不多说,他要自己判断,到底是不是玻璃。他知道,烧制琉璃的手法,和后世玻璃不同,那他们是怎么烧制出玻璃来的呢?中国古代烧制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古法琉璃,是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琉璃石是一种有色水晶材料,琉璃母是一种采自天然又经人工炼制后的古法配方,可以改变水晶的结构与物理特性,使其在造型、色彩与通透度上有明显改善。
而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烧制而成,两者原料不同,怎么做到纯净而无色的呢?
很快,6承启就得到答案了。只见唐勋从袖子里掏出一块圆乎乎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呈到6承启面前。6承启定睛一看,原来是个玻璃球样子的东西。触手之下,冰冷如玉。6承启仔细把这个“琉璃”看了又看,现除了一些打磨的痕迹之外,真的是纯色,好似天然水晶一样。但到底是不是玻璃,6承启无从判断。
6承启放下这颗“琉璃”后,直接询问道:“朕想知道,这无色琉璃是如何烧制的?”
这三人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才由沈括老实地说道:“回禀陛下,臣等烧制琉璃,原是为陛下寿辰献礼,不曾想一个学子竟忘了放‘琉璃母’,窑火也猛了些,竟误打误撞,制成了这无色琉璃出来……”
6承启明白了,原来是一个美丽的失误,才让玻璃问世。这么说来,琉璃实际上取决于琉璃母的原料与配制方法,正是因为琉璃母的存在,才使古法琉璃与水晶乃至西方的玻璃,有了色彩的变化和差异,但其中的烧制方法,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6承启怎么会不知道这玻璃的妙用,欣喜之下,当即拿过宣纸,草草地画了一个简图,递给唐勋他们,说道:“诸位卿家可知,这凹透镜与凸透镜的妙用?”
唐勋看了一会,只觉得这两片镜面,不知道有什么稀奇的,摇了摇头。6承启笑道:“这凹透镜和凸透镜合在一起,即能制成千里目,千里之外,无所遁形。”
“甚么?!”
这三人大吃一惊,要知道“千里眼”和“顺风耳”,都是汉人传说里面的事,现在居然能由凡人“制造”出来,他们怎能不心惊?
6承启严肃地说道:“格物而致知,不实验一番又怎能知道不行?朕敢说,绝对能制成千里镜。日后行军布阵,少不得它。若是将之装到洪祥式步枪上,当可提高命中,两百步外穿杨,不无可能。”
苏颂是三人中最为稳重的,此刻也惊得舌挢不下,喃喃地说道:“若是如此,万军从中取敌军级,岂不是如探囊取物一般?”
6承启哈哈大笑:“确实如此,朕将装载了千里镜,又精心制成的火枪,称之为狙击枪。选能射之人,于战阵上专门射杀军官,则战事一举可定也。”6承启不是夸夸其谈,此时的军队,都是靠军官统率,才能挥战斗力的。一旦群龙无,自然就是兵败如山倒。
“除此之外,将此无色琉璃一面镀银,则可为镜,观之毛毕现。卖之,可获利万千。”6承启怎么会忘记这玻璃镜的暴利,这可是增进税收的利器啊!
沈括深深被震撼了:“陛下是如何得知此无色琉璃之用法?”
6承启心中一惊,连忙搬出说辞道:“朕曾看过一本西洋传来之书籍,上面记载有此事,是以得知。朕原以为是夷蛮鼓吹自身,嗤之以鼻,殊不知竟有几分可信。”这借口他已经用了无数遍了,都是被诘问到无法证明的时候搬出来用的,这三人对6承启的借口已经熟稔于心,都快背下来了。(。)
第七百二十一章:盛世著典()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说自己是看书看来的,难不成6承启要跟他们说,自己是生而知之的圣人?他心中虚得很,万一被人看出破绽来,他这个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