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到底要甚么说法?”祁康丰听到还没有打起来,心中便知道还有救。“唉,真个是流年不利啊!”

    李捕头脸上怪异:“他们不知道中了甚么邪,居然要联名上书朝廷,抗议新政……”

    “嘶……”

    祁康丰和师爷一听,都不约而同倒吸了一口冷气,抗议新政,开什么玩笑!小皇帝把新政视作禁脔,绝不许别人染指,要是知道了青州的商贾和地主联合起来了,他这个州牧还能讨得了好去?

    “不行,要阻止他们!”

    祁康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然后第二个念头腾起来了:“他们肯定是有备而来,粮商为了卖粮,这个可以理解,朝廷说不定也不怎么追究,最多就是居中调停。可这乡绅、缙绅横插一手,这就难办了,可是在和朝廷做对啊!”

    在祁康丰眼中,这胳膊是拗不过大腿的,你地方乡绅再厉害,也抵挡不住朝廷施行新政的决心吧?这联名上书,估计还未曾递到小皇帝龙案上,监察司的暗报就到了,这不是在给他难堪吗?

    “师爷,这件事你怎么看?”

    祁康丰踌躇无措,不得已求到了师爷。这师爷原是青州人士,见多识广。当然了,这个广指的是人脉,不论黑白灰,都要给他几分薄面。若是有所不诀之事,问师爷就对了。

    “老爷,这事必有蹊跷!”

    师爷沉思了一番,然后很肯定地说道:“青州乡绅,历来讲究礼法,怎会突然纠集家丁,气势汹汹地涌向衙门,反对新政?若说新政对乡绅的影响确实有,但并不大。老爷不是早就贴出告示了吗,皇庄愿以市场价回购田地,来者不拒……”

    李捕头的脸色又是一阵古怪,打断了师爷的话:“小的去乡间看过了,那些告示,尚未贴出一刻钟,便已经被人揭掉了……”

    “什么?!”

    此刻不用说师爷了,祁康丰都察觉出了不妥:“全都被揭了?”

    李捕头很肯定地说道:“不论贴出多少,半日之内肯定被揭得干干净净,一张都不剩……”

    “老爷,这下麻烦了,众怒难犯啊,若是朝廷知道老爷办事不力,一个政绩考察下来,得个中下,岂不是要贬职?”师爷忧心忡忡地说道,“到底是谁胆大包天,居然连衙门的告示都敢揭?”

    祁康丰想到一个更为可怕的事情,连忙问道:“那内阁连同封驳司送来的告示呢?”

    李捕头叹息一声道:“也是一般,只不过是在夜晚丢的……”

    祁康丰差点没晕过去,皇帝的圣旨归圣旨,但准确的政令,却是有内阁、中书舍人和封驳司共同拟定,审核再发布各个州府的。现在政令都丢了,他这个罪过就大发了。没人弹劾那还好,要是御史台铁了心要弹劾他,莫说这个青州州牧做不成了,怕是要一贬再贬,最后贬到琼州去……

    “坏了,快,出去瞧瞧……”

    祁康丰火急火燎地冲了出去,师爷和李捕头也在后面紧跟着,怕他出了什么事。毕竟祁康丰怎么说也是青州最高长官,他要是出了事,他们也讨不了好去。还未曾到衙门门口,便听到嘈杂的声音,夹杂了叫骂,甚至还有丢东西的声音。

    祁康丰堪堪抬脚出了衙门,就中了头奖。一块烂菜叶正巧打在他的脸上,那股臭熏熏的味道,让祁康丰几欲做呕。恨恨地把菜叶丢在地上,他脑子的热血一上涌,怒喝道:“你们这是要造反吗?!”

    人的名,树的影,祁康丰再不怎么出名,他的一身官服也很有说服力了。众人先是猛地静下来,然后爆发出了更大的声音:“青天大老爷,你要为小民做主啊!”

    “朝廷要是再施行新政,我等就活不下去了!”

    “这是在要我们的命根啊!”

    “就是就是……”

    ……。

第七百三十二章:一发不可收拾() 
祁康丰被这声音淹没了,众人真的太“热情”了,纷纷冲了上来。祁康丰被推推搡搡,差点没摔倒在地,一身官服,也被挤在衙役和那些家丁之间,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是皱巴巴的,活脱脱像个逃难的灾民。

    地上还有家丁们扔的烂菜叶、臭鸡蛋、甚至是潲水,十分湿滑。再加上积雪,推推搡搡之间,祁康丰又哪里是身强体壮的家丁们的对手?脚下一滑,便摔了个四脚朝天,背脊着地之下,加上那积雪的青石板又硬,差点没晕死过去。

    “官人呢?”

    乡绅们在后面,才注意到祁康丰不见了。这时候,师爷失声叫了起来:“你们谋害朝廷命官,这是要造反啊!”

    捕快们听了这句话,全都掣出腰刀。看见了明晃晃的刀刃,这些家丁就差没有一哄而散,都不敢靠近衙门门口了。师爷把祁康丰扶起来后,才发现祁康丰脸色发青,嘴唇乌黑,幸亏还有神志,师爷才带着哭腔道:“老爷,你怎么了?”

    祁康丰在这大冷天里,还是满头大汗:“闪……闪了腰……”

    “老爷,你先别动,来人啊,还不去请大夫!”那师爷叫了起来。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祁康丰这一摔,这些乡绅、商贾就老实了,再也不敢有什么过激的行为。要是祁康丰挂在这里,在场的人都要背负一个弑官的罪名,要连坐的。

    这一连锁反应下,驻青州监察司也被惊动了,调出了弓弩手,隔开了围观的百姓,静静地乡绅、商贾们对峙了起来。幽冷的箭头,对准了那些蠢蠢欲动的家丁们,吓得那些商贾、乡绅都不敢再动了。有道是刀枪无眼,箭矢无情,官字两个口,伤了你,是你活该。你伤了官,那就是大罪了。

    祁康丰强忍着腰间的疼痛,虚弱地说道:“本官担保,朝廷有政令,但凡田产,可以现时价格授与皇庄,不论多寡皆可。若是授给皇家银行,钱银还多给百份一。本官言尽于此,望诸位好自为之!”

    此刻衙门门口静得可怕,祁康丰的话虽然声音小了点,但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有乡绅壮着胆子问道:“那为何我等不知道?”

    师爷解释道:“冬日道路阻塞,大顺民报一时送达不了。若再过两三日,天气放晴,各位自可明白,孰是孰非了。而青州城贴出的告示,被恶人全都揭去,致使此事全城知道之人寥寥无几,实乃可恨。今日之事,你们且速速散去,老爷仁慈,念你们被人教唆,不予追究。你们若再不知好歹,就莫怪刀箭无情了。”

    那些乡绅听明白了,自己的田产总算有了着落,也存了离去的心思。一时间,临时组建起来的“联盟”,眼看就要土崩瓦解。

    而那些粮商就不乐意了,他们囤积粮食,就为了发“国难财”。现如今财没赚到,还亏了许多,怎能心甘?

    “那我等的粮食怎么办?”一个囤积了万石粮食的粮商,愤愤地问道。

    祁康丰此刻痛得说不出话来,只能使了个眼色。幸亏这师爷察言观色的本领不俗,立时会意,满脸正气地说道:“你们这些奸商,见有利可图,便不顾百姓死活,先前一斗米竟敢卖三百文钱,足足翻了三倍!若非圣上仁慈,即令皇庄调来五十万石粮食,还真的让你们赚了这等黑心钱!你们要是知趣,就乖乖平抑米价,老老实实卖米,如若不然,衙门治你的罪时,有得你哭!”

    “好!!!”

    周围观看的百姓,不由地鼓起掌来。这些奸商,不仅抬高米价,还在米里面掺沙子,掺陈米,实乃可恶至极。现如今好了,他们的米价就算再低,也没有人去买了。而皇庄高价从常平仓里买粮,再平价卖出,已经亏了不少,现在就算米价比这些奸商的高一些,许多百姓也还是信皇庄,纷纷到皇庄买米。薄利多销之下,皇庄仅仅亏了一小点,却收获了百姓的心,这笔帐算起来还是值得的。

    反过来看那些奸商的米行,每日门可罗雀,差点没倒闭,再对比皇庄米行前门庭若市,可见一斑了。这些奸商不服气啊,哪怕他们换成了优质大米,可青州城的百姓都不买账了,他们的米卖给谁去,难道要自家吃完吗!

    出于这等心思,他们就是要闹得天下皆知,好让自己亏得少一点。殊不知他们闹得越凶,百姓就越不买账,甚至更信赖皇庄。皇庄仅仅亏损了几十万贯钱,就在山东东路打响了名声,可比在大顺民报上做广告强多了。

    师爷的一番话,让那些奸商都无地自容,暗道自己自讨没趣。就在这些乡绅、粮商和家丁们要散去,场面再度乱哄哄的时候,猛地传来一声弓弦声。

    “啊!!!”

    师爷扭头一看,差点魂飞九天:“老爷中箭了,老爷中箭了,封锁这里,一个都不能放过!”

    “弟兄们,这些狗官不给我们活路,不如反了吧!”

    “反了,反了!”

    ……

    人群里,传来一阵阵煽动的声音,却不料围观的百姓一个个往后退去,仅留下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兀自在那叫嚣着。监察司的弓箭,哪里认得他们?“咻咻咻……”几声,这几人身上登时插满了箭羽,眼见是不活了。

    而祁康丰被衙役们抬进了衙门,紧闭上朱门后,大夫才姗姗来迟。

    “大夫,我家老爷怎么样了?”

    那老大夫欣喜道:“父母官福大命大,仅仅射中腋窝罢了,只要起出箭镞,再修养一段时间,那就没事了。至于腰伤,却有点麻烦……”

    师爷听了,心头大石总算落地。衙门外,监察司已经控制住了这些乡绅、粮商和家丁,然后又展开了全城大搜捕,差点没把青州城翻了过来。青州城戒严了,可山东东路其余州府,还是陆陆续续传来了有人造反的消息,简直一发不可收拾……。

第七百三十三章:进入视野()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青州城的事,仅仅几日时间,就已经传到了长安,甚至与监察司的暗报都相差无几。一时间,长安城内谣言四起,竟有点压不住舆论的势头。

    其实这也是大顺百姓对朝廷没有多少信心的缘故,虽然前不久才大胜过辽国,但那只是侥幸,所有人都明白其中的猫腻。国家军力不强,直接反应的就是国民的心态,硬气不起来啊,稍微有点什么风吹草动,就像蚂蚁炸窝一样,惶惶不可终日。

    陆承启还未起床,就接到了监察司的暗报,气得立即起身穿衣,撇下了满脸怨言的瑾萱,火速前往垂拱殿,召集了内阁、枢密院、参知政事、中书舍人、参谋部等等朝廷大臣,准备商讨怎样处理此事。任何一个帝王,最不愿意见到的就是有人谋反,而且绝对是要以雷霆之势镇压的。正史上的宋朝就是这样,对外不强硬,对内却一直在镇压反贼。禁军的精锐,都编入地方去了,哪里还有力量拱卫京畿?怪不得后人评论说,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可宋朝也无奈啊,要是不镇压吧,这些泥腿子就会把中原弄得烽火四起镇压吧,兵力又捉襟见肘了,两边都不讨好。

    正史上明朝就是放任自流,所以都以为朝廷好欺负,纷纷起来造反,大明就这么没了。陆承启是知道这段历史的,所以才如此重视。

    当陆承启来到垂拱殿之后,当值的内阁大臣已经全都到了,其余的大臣,也有几个在这里。分别是中书舍人刘庚、参知政事文彦博和内阁首辅徐崇光。等了好一会,枢密使姜瑜、枢密副使潘兴艺等都到了,陆承启才黑着脸说了青州城的事。

    简单介绍了一下形势,陆承启沉着脸问道:“……众卿皆朕之左膀右臂,对此事可有何见解?”

    参知政事文彦博当即说道:“陛下,此事不容姑息,当强力镇压!”

    徐崇光是江南主事人,缓缓地说道:“此事因新政而起,可见百姓对新政尚有误解,若政令不通,恐天下大乱也。青州是首例罢了,其余州府,说不得还有此事发生。”

    内阁大臣卫须惊说道:“按理来说,地方州府应当贴出告示,百姓估摸也会知晓皇庄、皇家银行收购田产之事,为何还是引起了暴动?”

    陆承启淡淡地说道:“有人故意揭掉了告示,朕就知道,有些人耐不住了,要向朝廷亮出自己的爪牙!”

    枢密使姜瑜开口道:“陛下,此事非同小可,若不火速弹压,恐日后有人照样学样,朝廷脸面何存?请陛下下旨,臣虽不才,愿乞三千精兵,日夜兼程至青州,将闹事之民,就地处置!”

    陆承启内心是不想对自己的百姓动刀子的,除非他们真的是反朝廷,反他的统治。现如今看来,不动刀子是不成的了,有些人是不见血不知道朝廷的可怕,凭他们就敢说出甚么“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来?也不看看,能真正从草根起家的人,正史上除了朱元璋、刘秀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