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杨怀恩、杨怀仁、杨怀兴有条不紊,依托运粮车,以箭矢、火器打击。
三万人马,几乎过半是远程攻击部队。再加上特制的运粮车,升起的铁板,足以阻挡契丹人的大部分弓箭。
楚国王见状,就知道碰上了硬茬,他见部族勇士死伤严重,交战仅仅一瞬间,就死伤逾千。
虽说汉人近战不如契丹人,但这么大的死伤,还是让楚国王揪心不已。
喊杀声震天,这些契丹骑兵,已经漠视生死,眼中只有那堆得高高的运粮车。骏马一加速,这段距离不过瞬息即到。
杨怀仁见状,喝道:“骑兵上马,随我冲杀!”
这些禁军骑兵训练有素,听得军令,立即上面,挚出了马刀。
杨怀仁的武艺不是盖的,作为一名勇将,还是极为称职的。
冲阵是一门技术活,杨怀仁的武艺又强,瞄准了楚国王大军的薄弱之处,猛地率领万余骑兵冲杀而出。
这禁军骑兵大多装备锁子甲,根本无惧横飞的箭矢。
如同尖刀一样,这支万余人的骑兵,猛地扎进了契丹大军的心脏。以杨怀仁为刀尖的骑兵,真个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
契丹人也是人,他们原本以为这些运粮军人数少,好欺负。谁知道碰到了一个刺猬,浑身都是刺。
步卒就不说了,依靠着升起铁板的运粮车,围成了一个大圈,在里面不断地抛射弓弩、射击弹药。
楚国王见了,哪里不知道这些汉人是早有准备的?他阴沉着脸,死死地盯着那个围成的大圈。
终于,有一个契丹骑兵冲到了运粮车前面,用枪尖挑开帷帐一看,登时全身冰冷:“上当了,没有粮食!”
于是,这就好像传染一样,契丹骑兵都愣住了。没有粮食,他们为何要打呢?契丹人也不傻,唿哨一声,拨转马头,逃也似的往回跑了。杨怀仁率军追了一阵,却怎么都追不上。没办法,马匹质量相去甚远,怎么都是徒劳的。
这一场大战,来得快,去得也快。清点战损,竟然也损失了好些人马。但击退了契丹人十万兵马,也算是一件振奋士气的大功劳了。
第九百四十章:扬威大漠()
战报传回中军,所有禁军士卒都为之一振,继而是羡慕。
有了军功,就意味着有军功田分发,虽然不多,仅有五亩,也要交税,但那也是自己舍命换回来的。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感,是别国想象不到的。只要是自己的土地,哪怕再贫瘠,再不堪,汉人都会视若珍宝。
要是家中无人耕种,还能折现成钱银。战殁了,还有抚恤。更重要的是,要是立了大功,升迁是免不了的。一旦做上了军官,再进入皇家军校学习,那出来绝对是一员小将了。做了将军,就等于步入了仕途。有什么比当了官更好的事吗?对于中国人来说,还真没有。
于是乎,禁军的士气为之一振,更加渴望来一场大战了。
大军更沉默了,但沉默,比喧闹更具力量。
契丹人似乎也明白了,这支大军似乎并不是来耀武扬威的,而是真正来讨伐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辽国上京临潢府!
临潢府,是辽国的心脏,哪容有失?
于是乎,这些契丹贵族再不敢掉以轻心了,而是趁着大顺禁军安营扎寨,开始集结大军,准备将他们阻拦在饶州。
辽太祖年间,辽国设置永州,匡义军节度使。将渤海国遗民迁居到饶州。下辖长乐县、临河县。
说是州城,其实只是低矮土城,并不具备防御能力。
大顺禁军,也对此毫无胃口,他们打算从饶州的麝香河跨过,直取临潢府。
耶律洪基急了,连下五道圣旨,饬令各个契丹贵族,一定要阻挡禁军。
迫于压力,这些契丹王公贵族,再也顾不得保存实力,准备与大顺禁军决一死战。
饶州前面,是一马平川的草原,最适合骑兵集团冲锋。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王公贵族愿意决一死战的原因,毕竟对他们有利。
契丹人不善于攻城,更不善于守城。一旦大顺禁军突破到了临潢府,那么临潢府就真的岌岌可危了。临潢府一旦失陷,被他们一时压制住的女真、室韦、萌古、敌烈八部、粘八葛部、梅里急部、茶扎剌部等等,就会蠢蠢欲动,要瓜分辽国。
毕竟辽国是由多个游牧民族组成的,北部、西北、东北,几乎全都是这些部族的领地。再加上小冰河时期的到来,这些部族早就受够了苦寒之地,若不是忌惮辽国的大军,他们早就想南下了。一旦临潢府被攻破,就等于宣告辽国战败。辽国战败后,这些部族就再也没有了掣肘,南下似乎就顺理成章了。
契丹的王公贵族也不傻,他们之所以有今时今日的地位,是因为祖上强大,驱逐了另外的游牧民族,奠定了契丹的地位。一旦契丹失势,他们也会变成那些部族一样,或者像匈奴、突厥一样,远走西方。
怎么看,都是一条不归路。
为了契丹族的兴衰,他们不得不认真对待了,再也不计得失,不计生死。
于是乎,两军在麝香河前相遇,各自安营扎寨,准备决一死战。
夜幕降临,草原上一片寂静,除了马匹的嘶鸣声,还有远处的狼嚎之外,便是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春季的草原,夜晚还是异常寒冷。若非禁军有了棉衣,根本不敢在春季北伐。天气,永远是军队的大敌。
就算是耐得住苦寒的契丹人,也因为衣裳单薄,冻死了不少士卒,更别说牛羊了。
双方也没有偷营,大家都知道,偷袭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到了这个地步,契丹人哪里不知道,汉人已经把粮草化整为零?偷袭,已经成了昏招。除了徒增伤亡以外,再无其他用处。
看着那坚韧的,层层密布的铁丝网,见识过厉害的契丹骑兵,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绝对是骑兵的克星!
要是决战的时候,他们步步为营,慢慢推进,那么辽国真的就无计可施了。
一旦战马被铁丝网挂上,就算跳得过障碍,但战马绝对会被划伤。划伤的战马,还能算得上是战马吗?它们会癫狂,不受控制,再好的骑兵,也会被颠下马来。
他们都想得到,汉人会想不到吗?
契丹人只想知道,是谁想出了这个缺德的法子,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很不巧,正是陆承启想出来的。
真正决战的时候,陆承启的设想是壕沟加铁丝网,彻底封锁敌人的机动兵力。战壕层层密布,战马是绝对没有驻足之地的,更别说冲锋了。
这就是二战的时候,为什么战马退出战场的缘故了。在如此密集的战壕下面,又配备了强大的远程火力,别说战马那么大的目标,就算是穿着全身盔甲,也会被扫射成筛子。
当然,现在没有连射机枪,火力不够强大。但战壕配合铁丝网,也够用了。
如果实在没时间挖战壕,还有各种铁皮车。围成一个大圈,根本不惧骑兵冲锋。
黎明渐渐到来,决战即将展开。
种诊为了隐藏这个作战意图,并没有挖掘战壕,而是调动了所有能调动的铁皮马车,放在了最前面。
后面,则是依靠着铁皮马车的刀枪盾兵,再往后,则是弓弩手,火枪手,最里面,则是大杀器子母炮。
禁军的行军速度慢,就是因为携带了这些子母炮。不然的话,他们在平地,一日行军一百八十里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待得契丹骑兵中的大纛竖起,契丹骑兵开始咕呱乱叫,似乎在蓄力,准备冲锋了。
“太尉,子母炮已经调好诸元,随时能准备射击!”
“太尉,后方已经埋有伏兵,挖好战壕,一旦有契丹人想要袭击,绝对有来无回!”
“太尉,左右两翼骑兵随时能出击!”
……
听得一个个战报,种诊坚毅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潮红的神色:“好,三军听令,各守其位,迎击辽国大军!”
“得令!”
众将士听得热血沸腾,终于要决战了。
他们知道,此战绝不能败。败了,就是死亡。胜了,才能继续往临潢府而去。他们也坚信禁军不可能会败,孙子兵法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们知道契丹人的所有攻击手段,可是契丹人知道他们的攻击手段吗?很显然,契丹人并不知道。
信息不对称,永远是残酷的。
商场上,信息不对称,你就是被赚钱的一方;战场上,信息不对称,你就是失败的一方。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一个疏忽,都是致命的。更别说信息不对称了,那简直就是自己送死!
“这一次,我们汉人,要扬威大漠!”
种诊高声的话语,让周遭的禁军都热血沸腾起来,猛地发出了“虎!虎!虎!”的呼喝声,士气为之一振!
第九百四十一章:大战一触即发()
“汉人开始布阵了!”
一名斥候拍马疾驰,跑到辽国中军,立即下马单膝跪地说道。
“难道汉人想布下一个‘平戎万全大阵’?哈哈哈……”一干王公贵族被这话也惹笑了,差点没笑得跌下马来。
所谓的“平戎万全大阵”,其实就是个笑话。大顺仁宗时,皇帝不知兵,却又怕战败,所以授意枢密院弄了个战阵给禁军操演。
这一年,也是顺辽攻守异位的一年。
辽国终于发现,原来大顺自高宗之后,就是一只纸老虎,除了张牙舞爪之外,根本没有一丝可畏之处。于是乎,契丹人为了生存,开始偷偷摸摸打草谷。大顺边军追击不上,久而久之就听之任之了,只是约束百姓,不得出长城边界。
时日一久,辽国怎么不知道大顺的军事实力已经下降了?他为了试探大顺的军力,派出了五万骑兵和汉人军组成的攻城部队,吓得仁宗连忙调遣禁军去防守。
奈何统领大将志大才疏,想着以竟全功,却不料布下这个“平戎万全大阵”,被契丹人生动地教育了一课。
“平戎万全阵”由前锋、殿后、中军、左翼及右翼组成。其主力为中军,由并排三个方阵组成,各以一名大将统领;每阵各方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二百步;三阵之间皆相隔一里,阵面共宽达十七里;在中军内三个方阵中,每五百步设战车一乘,每车配备“地分兵”二十二人;每阵战车计一千四百四十乘,每阵另配有“无地分兵”五千人。合计中军三阵共配备车四千三百二十乘、士卒十一万余人人。
中军每阵除拥有战车外,士兵分别配备有拒马、长枪、床子弩(大型连发弩机)、步弩、步弓、刀剑、盾牌等武器装备。此外,每阵还有“望楼车”(可移动的瞭望楼)八座,每楼有“望子”士兵八十人。左、右翼军阵各两列,前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五十骑,共六千二百五十骑。后列一百二十五队,每队三十骑,共三千七百五十骑。即左、右翼每阵一万骑,两阵共计两万骑,另有探马六百五十骑。
前、后军阵亦各两列骑兵,前列六十二队,每队五十骑,共三千一百骑。后列六十二队,每队三十骑,共一千八百六十骑,另有探马四十骑。前后阵各五千骑,共计一万骑。左、右、前和后军阵全部由骑兵组成,包括轻骑兵和使用骑枪、骨朵及团牌等装备的骑兵。
“平戎万全阵”共投入兵力十四万余人,在所布置的五个军阵中,其主力无疑为超过十一万人的中军阵。需要指出的是,中军阵所拥有的战车与先秦车战之战车应完全不同,并无冲锋攻击的作用。是用车体为掩护战具,在平原上防御敌人骑兵冲击。
投入的战车,配有拒马等装备,主要承担防御功效。因此,中军阵以步兵为主体。而前、后、左、右四阵由骑兵组成,总数仅有三万骑,显然为中军之辅助力量,主要承担警戒和掩护任务。
纸上谈兵容易,可超过十几万人的部队,想要如使一臂,又怎么可能?
在那场战斗,区区四万余骑兵的中军突破,两翼牵制,后方袭扰,生动地给大顺军队演绎了什么叫应接不暇。大顺军队也错漏百出,不到一个时辰,就给契丹骑兵的骑射那机动性完全给拖垮了。
四万人大败十几万人,一战使得辽国成名,大顺威名扫地。
要不是边军救援得快,恐怕真的是兵败如山倒。至此之后,没有大顺军队敢驰越长城一步,都是怕了契丹人。
因此,所谓的“平戎万全大阵”,在契丹人看来完全是一个笑话。
想想大顺开国两代君主如何英明神武,所到之处望风披靡,为何仅仅到了仁宗一朝,就萎靡成这样?
究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