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10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叶卡捷琳娜一下子慌了神,带着哭腔哀求道:“王子阁下,请您一定要收留我!只要不杀死我,您要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怕我是间谍,您可以把我锁起来!”

    包玉怜和戚美凤听不懂英语,见朱由检对叶卡捷琳娜叨咕了几句,竟惹得她快要哭起来,忙问朱由检是怎么回事。

    等听完朱由检的翻译,包玉怜将俏脸一沉,嗔道:“王爷!您可不能这么狠心啊!番邦的女子也是女子,也一样可怜!您既能救玉怜于风尘之中,为何就不能救叶卡捷琳娜!”

    戚美凤也劝道:“殿下,当日在集市上,她是那般光景,都被殿下您…看过了,以后还怎么嫁人?不如殿下将她暂且留在身边,待回京师后,再请王妃娘娘妥善安置!”

    其实朱由检也只是开个玩笑而已,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把一个弱女子扔在荒郊野外啊。于是他笑着对叶卡捷琳娜道:“这二位小姐一定要我收留你,我只好听她们的了。不过,以后你要快点学会汉话,否则整天让我来回翻译,我可受不了!”

    叶卡捷琳娜听懂以后,喜极而泣道:“谢谢王子阁下!谢谢二位夫人!我一定会努力学好汉话的!”

    她见朱由检说要听包玉怜和戚美凤的,还以为这二人是朱由检的妻妾,也没细想便改了口。

    当朱由检一脸坏笑地将这句话翻译给二位美女听时,包玉怜和戚美凤不约而同地羞红了脸颊,转身匆匆跑开!

    众人如此晓行夜宿,又过了五六天,终于远远地望见了大海。那蜿蜒向东的万里长城,也终于将要抵达终点山海关了。

    孙承宗在路上已经得到消息,原来努尔哈赤听说大明又调集了数万军队至山海关防守,倒也没敢轻举妄动。

    而且广宁之战后,明军几乎放弃了关外所有的地方。努尔哈赤突然一口吃成了个胖子,也怕能力有限,消化不良,是以只是略作试探之后,大军仍退守广宁,他本人则返回沈阳,居中指挥。

    如此一来,眼下的局势就变成了明军屯重兵于山海关,努尔哈赤止步广宁。而这两地相距不下数百里,中间的地带就暂时成为一个缓冲区,既无明军也无女真人。

    孙承宗得报,知道山海关暂时无碍,不由得放下心来。此时他兴致颇浓,笑着为众人介绍道:“各位请看,前方那长城的尽头处,即是重镇山海关了。山海关又称榆关,乃是开国大将、魏国公徐达所设。因其北倚燕山,东临渤海,故此得名。戚参将,你的曾祖武毅公戚继光,曾镇守边关十余年,你今番到此,也算是故地重游了!”

    戚美凤也感慨万分地道:“是啊!先曾祖还曾赋《出榆关》诗一首,末将记得是:‘飞羽辽河上,移军滦水东。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但期常献馘,不敢望彤弓。’”

    孙承宗见朱由检一脸痴呆的表情,知道他听不懂,只得耐心为他解释道:“此诗正是武毅公率军出山海关之后所作。诗中‘大将’、‘元戎’者,都是我军的火炮名。献馘,即是献上敌军首级之意。‘彤弓’一词,出自《诗经》之中的《小雅?彤弓》一节,此处是指圣上的赏赐。

    “此诗抒发了武毅公一心报效朝廷,并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武毅公文武双全,不但战功卓着,还着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等兵书,且长于诗作,真乃一代奇男子!不过戚参将,恕老夫直言,此诗意境若与殿下之前吟诵的那首《沁园春》相比,则又略逊一筹了。”

    朱由检暗道这孙承宗可算得上是老人家的一位超级粉丝,自从听过《沁园春?雪》之后,总是念念不忘,走到哪说到哪,也不给戚美凤留点面子。

    不过这也难怪,想老人家乃是千古伟人,而戚继光虽是民族英雄,若论起雄才大略和伟人情怀,和老人家自是无法相提并论。

    众人说笑着逶迤前行,离山海关越来越近。

    朱由检在前世也没来过山海关,此时自是认真观看。他见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四面城墙各长约二里,每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和凸出城外的瓮城,气势雄浑,丰采异常,不由得大为赞叹。

    行至关下时,越发觉得山海关的城墙巍峨屹立,高不可攀。

    孙承宗已经远远地望见了迎接他们的队伍,却不急于前行,继续对朱由检介绍道:“殿下,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朝廷对此关极为重视,经营多年。如今,此处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全以青砖筑成。东有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城楼;西有迎恩门,南有望洋门,北有威远门。

    “每座城门之外,尚有瓮城和箭楼增强防御。护城河宽三丈,深两丈,河水直通大海,海船可溯河而上,由水门入城。又在城外东西各二里处设东罗城、西罗城,南北各二里处设南翼城、北翼城,与山海关互为犄角之势,可谓是固若金汤!”

    朱由检顺着孙承宗指的方向极目远眺,果然见城楼之上高悬一块巨匾,上面龙飞凤舞,书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长宽均超过三尺,不由得诧异地问道:“这么大的字,是怎么写上去的?”

    孙承宗笑道:“此匾为我朝成化年间致仕官员萧显所书。说起这块匾额,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各位要不要听?”

    众人见这老爷子又要打开话匣子,也都颇感兴趣,纷纷围拢上来静听。

    孙承宗微笑着讲道:“话说当时负责挂匾的主事听说萧显书法精湛,找他题字。萧显虽然应承下来,却告知对方不能急,不能催。

    “过了二十多天,主事忍耐不住,去萧显家打探进度,却见萧显只在院子中耍一根长扁担,一个字也没写。

    “又过二十多天,他再次去看,萧显却在屋内吟诗,尽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之类,还是一个字也没写,只说再过一个月就可动笔了。

    “孰料转过天,兵部来了急件,说新任蓟辽总督要代天子视察挂匾事宜,明日即到。这主事慌了神,只得将巨匾、巨笔和一坛子墨汁抬到萧显家,要他立即书写。

    “萧显无奈,也只得奉命。只见他提笔绕匾疾走,忽而大笑,忽而凝神,突然落笔,有如高山流水,一气呵成,写完已是满身大汗道:‘老朽本想再用一个月的时间阅读古诗,陶冶性情,眼下仓促写就,神韵犹显不足。’“那主事见字写得极好,如获至宝,连夜将巨匾挂上城楼。可在第二天即将迎来总督之时,突然发现那‘下’字少了一点,再摘下补写已来不及。

    “萧显急中生智,命人研好了墨,将一块擦桌布团成一团,蘸满墨汁,用尽平生之力,往那匾上扔去,正好补上了那一点。众人齐声喝彩,皆赞道:‘神来之笔!’”

    众人听罢大笑,均觉得这故事有趣至极。朱由检却暗想道,原来这戏说之风,古已有之。如此扯淡的故事,竟也让人津津乐道,这编故事的人若要能穿越至现代,当个编剧,那还不得完爆《戏说乾隆》!

第141章 辽东诸将() 
当朱由检一行人抵达山海关外之时,城内的所有文官武将都出来迎接。

    为首的,自是此地最大的官员,领兵部尚书衔、兼任右副都御史、辽东经略王在晋了。他看起来比孙承宗还要苍老一些,不但须发皆白,而且脸上的皱纹沟壑纵横,犹如刀刻斧凿一般。

    他先给朱由检行过礼,又对孙承宗笑道:“督师大人此次率大军远道而来,沿途辛苦。”

    孙承宗与王在晋是老熟人了,当即笑道:“岵云兄(王在晋号岵云),你我之间还客气什么,还是直呼其名更舒服一些!”

    “恺阳兄(孙承宗号恺阳)还是旧脾气!”王在晋哈哈大笑着,将山海关内的武将一一引荐给朱由检和孙承宗。

    首先上前行礼的是副总兵赵率教。他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小老头,长着一张小圆脸,两只绿豆般的小眼睛不停地眨着,看上去既狡黠又有些滑稽。

    其次是从三品游击祖大寿。此人年约四旬,身高九尺,魁梧彪悍,太阳穴高高鼓起,眼中精芒闪烁,一看即是外家的高手。

    祖大寿之后,却全是他军中的部将了,军阶较高的有何可纲、祖大乐、祖大弼、吴襄等人,分别担任都司、守备等官职。其中,祖大乐和祖大弼均是祖大寿的同胞兄弟。

    朱由检心中默念着祖大寿的名字,依稀记起妻子蕊儿曾对自己说过,当今武林六大世家中,有一家叫做辽东李家。这李家不但在武学上独树一帜,且和另一武林世家戚家军一样涉足军界。自从前任家主李成梁出任辽东守将之后,更是将许多李家子弟收入军中,一时权势大盛。

    而李家的弟子并非全部姓李,除了正经八百的李氏后人,如李成梁之子李如松、李如柏等人外,李氏家中原来的仆人子弟,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而这位祖大寿,似乎就是其中的一位。

    祖大寿见朱由检不住地审视自己,心中不由得打起鼓来。他当然不知道朱由检在想什么,还以为此次广宁大败,他是主要的领军将领之一。若要认真追究责任,他也难逃干系。正自惴惴不安之时,朱由检突然开口道:“我想起来了!”

    祖大寿吓得浑身一颤,孙承宗也诧异地问道:“殿下,您想起了什么?”

    朱由检用手一指祖大寿这边,急急地问道:“你是不是有个儿子?”

    祖大寿心中叫苦,暗想自己不知哪里得罪了这位信王千岁,头一次见面就问自己的儿子,难道是想将我全家满门抄斩不成?

    可是信王发问,他又不敢不答,只得向上磕头道:“回殿下,末将有三个不成器的儿子,分别名为祖泽润、祖泽溥、祖泽洪,眼下均在军中效力,担任百户、总旗等职。因官职低微,不敢至殿下驾前参见…”

    “我没问你!”朱由检急道,“我问你后面那个,吴襄!”

    他此言一出,吴襄差点没吓尿裤子,心想和信王是初次见面,自己又只是个正五品守备,这位小王爷怎么会对自己的儿子感兴趣呢?

    他哆哆嗦嗦地答道:“回…回殿下,末将确有一子,名为吴三桂,今年只有十七岁,现在军中任正七品把总。不知犬子之贱名,何以惊扰殿下之听?”

    “哦!原来如此!”朱由检似笑非笑地道,“吴三桂现在何处?”

    吴襄见朱由检皮笑肉不笑,似是不怀好意,心中更加害怕,颤声道:“去岁贱内病故,犬子守制丁忧,扶灵途经通州,回末将的祖籍高邮去了。因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已对犬子下旨夺情起复,眼下他应该在返回山海关的途中。”

    朱由检怔了片刻,喃喃地道:“你大爷的…”

    众人皆是一愣,心想难道这吴三桂曾经得罪过信王?尤其是吴襄,心中早将儿子骂了无数遍,暗道这逆子仗着武功高强,总爱惹是生非。可你惹谁不行,非要招惹信王!这下可好,彻底坑爹了!

    他们当然不知道朱由检是穿越过来的人,对吴三桂的“光辉事迹”可谓是了如指掌。

    在龙朔国历史上,民族英雄很多,汉奸也很多,而这位吴三桂,无疑是汉奸中的极品,是这个禽兽不如的群体中最无耻、最卑劣、最臭名昭着、也是为祸最深的一个,没有之一!

    即使是像朱由检这样对历史一知半解的同学,也知道在若干年后,明军的着名将领如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等人死的死、降的降,实是再无出众的将才,能与剽悍的后金铁骑抗衡。

    无奈之下,朝廷矬子里面拔将军,让这位吴三桂出任山海关总兵,统领大明仅余的四万精兵,镇守这道最后的防线。

    即使是后来李自成率大顺军自西安起兵,势如破竹般直取京师,崇祯皇帝都没舍得调吴三桂勤王。他宁愿城破自尽,也不肯放弃山海关,让异族的后金军队长驱直入中原。

    而吴三桂可倒好,本来他已打算投降李自成。可听说李自成抢走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这货“冲冠一怒为红颜”,竟开关降清!清军没费一兵一卒,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开进山海关!这座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穷数十年之力也没能攻破的雄关,就此陷落!

    此后的历史发展,堪称龙朔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刻。吴三桂甘当清军的马前卒,先是击溃李自成的大顺军,又挥戈南下,扫平南明,接着进军陕西、四川、云贵,剿灭张献忠的大西军。最后他引军入缅,对南明的残余势力穷追不舍,终于抓获永历帝,亲手用弓弦将其绞死!

    凭借着“赫赫武功”,这个双手沾满同胞鲜血的超级大汉奸,被清廷封为平西王,永镇云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