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征天下-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系奶冉厝徊煌�

    孙承宗不禁赞道:“不愧是我朝名将戚继光带出来的队伍!若我大明的将士均能如此,何愁建虏不灭!戚千户治军严谨,颇有先祖风范!”

    戚美凤听见孙承宗夸赞,忙谦虚地道:“督师大人谬赞了。先曾祖清剿倭寇,斩首十余万级;后出镇蓟门,使得蒙古人再不敢觊觎中原。末将何德何能,迄今寸功未立,岂敢与先曾祖相提并论?”

    “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胜于蓝,戚千户不必过谦!眼下九边不宁,朝廷正在用人之际,有的是功劳等着你去立!”孙承宗捋着花白的胡子笑道,“戚千户麾下兵马士气如此高昂,可有什么秘诀么?”

    戚美凤恭谨地答道:“军中士气,一靠粮草充足,军械齐备,军饷准时足额发放,如此将士方能无后顾之忧;二靠实战锤炼,胜绩越多,士兵越自信,上阵之时也就越加勇猛。而这第三点,末将以为最为要紧,就是平时反复向士兵言讲,让他们明白自己是为何而战!”

    朱由检听得认真,见戚家军居然懂得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也不禁暗暗称奇。

    孙承宗也眼前一亮,高声问道:“戚家军的将士们,你们是为何而战?”

    五百名戚家军的士卒齐声吼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说得好!”孙承宗激动地在马上一拍大腿,“老夫等着看你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戚千户,戚家军行军之时,可有些军歌以壮声势?”

    “将士们!唱个《满江红》,让督师大人听一听!”戚美凤自豪地道。

    五百名士卒得令,在夹杂着大片雪花的寒风中,一边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行进,一边唱起了岳飞的千古名作:“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雄浑的歌声久久在雪原中飘荡,让人听得热血沸腾。

    一曲唱罢,孙承宗抚掌大笑道:“唱得好!殿下,岳少保这阙《满江红》,您可曾读过?”

    朱由检本来也沉浸在这悲壮的气氛中,闻听此言却老大不高兴。敢情孙承宗还是觉得自己不学无术。在前世,只要是龙朔国人,就连小学生都会背这首词,这老孙头也太把人看扁啦!

    他胸中来气,故意笑道:“督师大人,这首《满江红》好是好,只是如今正值隆冬,哪里来的潇潇细雨?我这里还有一首词,倒与眼前的景致更为契合,督师大人想不想听?”

    孙承宗倒真没想到,这信王朱由检平时言语粗鄙,居然还喜欢附庸风雅,当即忍着笑道:“老夫洗耳恭听!”

    朱由检微微一笑,即于马上吟诵道:“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货将老人家的《沁园春?雪》吟诵完毕,得意洋洋地看着孙承宗。

    哪知孙承宗在马上呆了半晌,突然“扑通”一声,翻身落马!

第107章 密商诡计() 
孙承宗突然坠马,把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

    朱由检赶紧甩镫离鞍,下马将孙承宗从地上扶起,关切地道:“督师大人,没摔坏吧?您这是怎么了?”

    孙承宗颤抖着双唇,眼中放出异彩,直勾勾地盯着朱由检道:“殿下,方才这首词,是您所作?”

    朱由检就是再不要脸,也绝不敢把老人家的千古名篇据为己有啊!况且这首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字眼,在老人家而言是无比贴切,但在这个时代,自己又是这种身份,说出来可有有点犯忌了。

    他赶紧正色道:“我哪写得出!信王府中藏有许多古书,其中一卷上有这么一首,作者为毛润之。”

    孙承宗先是露出了失望的神色,但又转为狂喜,连声道:“好词,绝妙好词!此词意境恢宏磅礴,气吞山河,实乃老夫所见之古今第一强音,比苏学士的《念奴娇》更胜一筹!却不知这毛润之是哪朝的古人,老夫竟没听说过!”

    朱由检口中应付道:“那古书残缺不全,我也不得而知。”心中却暗想,你老孙头要想见老人家,还得往后穿越三百年!

    孙承宗略显惆怅,良久才道:“想不到殿下竟有如此珍贵的藏书。若辽东战事顺利,他日返京之时,老夫可否到府上一观?”

    朱由检慌张地道:“啊…行,没问题!”腹中却打起了小鼓,心想自己的除了金银财宝,就是那些黄色图片了,真要是让孙承宗看见,还不得把自己骂个狗血喷头!

    正当朱由检与孙承宗在马上冒雪行进之时,二百里外的蓟州城内,管宁与蓟州镇守太监涂忠正坐在温暖如春的议事厅中,啜着热气腾腾的香茶,进行秘密的商议。

    这涂忠年纪约在四十多岁,过去一直在宫中的惜薪司当差。他在宫中从最底层的小太监做起,熬了二十多年,由于没有门路,混得很是不如意。

    后来因为业务上的关系,他与尚膳监少监管宁结识,这才开始平步青云。

    靠着大笔的行贿与拼命的巴结,他与管宁成了好友。又经过管宁的引荐,拜入魏忠贤的门下。由于他既听话又会来事,很得魏忠贤的赏识。半年之前,魏忠贤大笔一挥,竟将他直接调任蓟州,成了大明九边之一的蓟州镇的镇守太监。

    因此,管宁可以说是涂忠的大恩人。此次管宁出任勤王兵马总监军,行经蓟州,涂忠当然要尽地主之谊,以最高的规格接待管宁。

    但管宁却不领情,只寒暄数句,即挥退众人,神秘地道:“老涂,旁的话先不说了。这是厂督给你的密令!”

    说着他就从怀中掏出一小粒冰糖样的东西,交到涂忠手中。

    涂忠毕恭毕敬地接过来,见是一颗蜡丸,也知道事关重大。

    蜡丸这种东西,是这个时代传递保密信息才用得到的。制作时,先在不怕烫的油纸上,用特制的墨汁写上信息的内容,将其塞入一个小球状的容器中,再往这个容器里灌蜡汁。当蜡汁冷却凝固后,剥去外面的容器,一枚光滑且不透明的蜡丸就制成了。

    蜡丸比起书信来,体积要小了许多,携带更加方便隐秘。万一遇到严密搜查,携带蜡丸之人可以一口将其吞入腹中。

    而且,若想看这种蜡丸里隐藏的信息,就只有掰开蜡丸。掰开的蜡丸自然无法复原,有效地防止了信息在传输途中泄密的问题。

    那字条上的字迹,遇到空气后也会迅速氧化,变得模糊不清,因此也只能看一次。

    涂忠向厅外扫视了一眼,确信无人偷窥,才小心翼翼地将蜡丸掰开,展开用油纸制成的字条,认真地看了起来。

    不多时,涂忠看罢字条,脑门上已经冒出一层细密的汗珠。他赶紧将字条连同蜡丸,就着旁边烧得正旺的一支大红烛点燃,直至化为灰烬。然而由于紧张,他的双手不禁微微颤抖,一不小心,将一****泪滴到了手上,立时烫得瓷牙咧嘴。

    管宁在一旁冷眼观看,此时不禁微微一笑道:“老涂,慌什么!都记住了没有?”

    “记…记住了!”涂忠颤声答道。

    “我说老涂哇,你不会是不敢做吧?”管宁阴阴地一笑,“这可是厂督的意思,你怕个鸟!难不成你还对厂督的命令有意见?”

    涂忠浑身打了个激灵,忙不迭地道:“不不不,咱家哪敢不听从厂督大人的命令!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但说无妨!”管宁将脸凑近涂忠,语气中透出威压。

    涂忠犹豫了片刻,终于胆怯地道:“只不过开弓没有回头箭,这种事一旦事机不密,泄露了出去,那咱家可就万劫不复了!”

    “那你做得干净点不就行了?”管宁不以为然地笑道,“厂督不是都教给你怎么做了么,你只管照着去做!咱家还给你透个底,这件事厂督是下定决心,一定要做成。即使你这没弄成,咱们还有别的准备,你也不必太过紧张!”

    涂忠这才松了口气道:“有管公公这句话,咱家就放心大胆地去干了!管公公请放心,咱家来蓟州虽只有半年,该搭的线都搭上了!只要咱家派人递个口信,您就瞧好吧!”

    管宁哈哈大笑道:“咱家没出京师的时候就跟厂督大人说了,老涂这人办事踏实用心,再难的事,交给他办准没错!事成之后,你就等着高升吧!说,你想去哪?尚膳监还是司礼监?到时候我在厂督大人面前再给你美言几句,包管趁了你的心意!”

    涂忠也得意地笑道:“那咱家就先谢过管公公了!不过说实话,自打从宫里出来,咱家还是觉得在外面好,不是有那么句话么,山高皇帝远!要真能再往上走一步,咱家倒想换到江南去。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咱家还真想去领教领教!”

    两个太监乐了一阵,管宁似想起了什么,漫不经心地道:“差点忘了,咱家要派几个人出关往北边去,你还得安排安排。”

    涂忠闻言吃了一惊,下意识地问道:“北边?北边可是蒙古人的地盘,去那边能干什么?”

    管宁本来还是笑吟吟的,闻听此言却突然变了颜色,阴恻恻地道:“老涂,不该打听的事情,你就不要打听了。有时候,知道得太多了,反而给自己惹麻烦,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

    看着管宁那可怕的面孔,在温暖如春的议事厅中,涂忠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连声道:“管公公说的是!安排个把人出关,本来也不是什么难事。可前一阵辽东大败,弄得蓟州这边也紧张了起来。蓟辽总督阎鸣泰刚来,新官上任总要来个三把火,我怕他那里不好通融啊!”

    “阎鸣泰那里你不用担心。”管宁笑道,“待会儿他还要请咱家去总督府,咱家亲自和他打声招呼不就完了?他也是厂督的人!不过他毕竟是文官,和咱们的身份不一样。有的事,咱家只敢和你老涂交底!”

    正事谈完,管宁起身就往外走。涂忠忙道:“管公公,您好不容易来一次,千万得多盘桓两日!咱家早都准备好了,吃喝玩乐一条龙,您要走了,岂不是白准备了?”

    管宁轻轻咬了咬牙道:“这次顾不上了。你那套把戏,就留给那个人吧。让他上路之前,再好好地享受享受!这样一来,他就更没有防备之心了,你也更好下手!”

    两个心怀鬼胎的太监在蓟州密议,百里之外的朱由检却全然不知。连续两天,他与孙承宗的大队人马一路向东偏北行军,地势也渐渐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逐渐过渡到了起伏不定的丘陵地带。

    第二天下午,刚过三河镇不久,前面望见一座小村落,村北即是白雪皑皑、莽莽苍苍的大山。

    孙承宗这两天对戚美凤颇为赏识,有意考较她:“戚千户,你可知此地何名?”

    戚美凤在马上一抱拳,恭谨地答道:“回督师大人,此地名为段甲岭。过了段甲岭,再往前不远即是蓟州了。”

    朱由检奇道:“美凤,你来过这里么?”

    戚美凤笑道:“回殿下,末将虽未来过这里,但先曾祖却曾在此地驻兵,并将蓟州各地山川形势绘成地图。末将也是从地图上得知这段甲岭的,地图上还记载着,山上有一座道观,香火颇盛呢!”

    众人遥望山上,果然有一座红墙灰瓦的建筑,其上还有袅袅飘起的香烟。孙承宗虽然上了年纪,目力却是极佳,对朱由检笑道:“殿下看见了么?那匾额上写的是‘冲虚观’三个字。”

    朱由检极目远眺,却根本看不清楚,心中暗自惭愧。没想到在前世只顾玩电脑游戏、看光盘太多,视力大受影响,穿越过来,还不如一个老头子眼神好使!

    孙承宗却并未注意到他的尴尬,兴致勃勃地道:“此观名为‘冲虚’,当从列子所着的《冲虚经》而得名。殿下读过没有?”

    朱由检尴尬地摇了摇头。戚美凤却看出他的窘态,微笑着接口道:“末将不懂道家经典,只知道《孙子兵法》有云: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孙承宗大笑道:“说得好!咱们也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