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帝国-第7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在经历了不小的损失后,一辆谢尔曼坦克,出现在了桥对面,然后缓缓驶上大桥。这辆正面堆满备用履带板的坦克,一时间吸引了所有斯图尔特坦克的注意力。它的正面装甲,一时间挨到了至少15发高速穿甲弹的攻击。日军火力,不顾一切地考验着这辆坦克的前装甲,但是这辆迟缓的坦克,似乎从一时的晕眩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慢慢转动炮塔。

968 新战线形成() 
谢尔曼坦克的第一炮,就将守住桥头的斯图尔特炮塔炸飞,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这期间它又挨了大约数枚37毫米穿甲弹。十几枚日军动能弹连续击中坦克,并非没有收获,动能通过装甲传递,崩起的金属碎屑击伤了装填手,使得第二发装填格外缓慢。但是如同打不死的痴呆巨怪,坦克炮又开始转动。炮手透过被巨大裂痕遮挡的瞄准镜搜索目标。

    日本人发疯一样攻击这辆坦克的炮盾部分,在大约200至300米距离上,他们可以准确射击目标的任何位置,但是没有日本人想过射击主动轮先让敌人坦克瘫痪。实际上,如果一辆谢尔曼横在桥中央,热海的计划,几乎就完成了一半。

    显然热海在满洲研究战术的半年时间,没有更新必要的数据。他的大部分车长们只知道,炮盾后面站着车长和装填手,一旦击穿大概率引爆弹药,或者摧毁火炮耳轴,是解决对手的捷径。在测试了斯图尔特37毫米炮的炮口初速后,他们坚信,这种火炮配上钨合金弹药,可能在500米内击穿谢尔曼炮盾。但是这里其是谢尔曼正面最厚的一块装甲,以及,装甲后面还贴着一张“神盾加持,无坚可催,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符咒。大部分缅北过来的坦克老兵都会有一两个关于符咒救命的故事,他们会告诉新手,符咒可以等效增加装甲厚度三成。

    谢尔曼继续点名,摧毁第二辆坦克。一分钟后,它又摧毁了第三辆。由此,正面的压力开始减弱,日军坦克开始倒车寻找掩体。

    谢尔曼坦克意识到,一时找不到完全暴露的目标,开始联络后方的二号车,同时以极低速度,缓缓开过大桥。单量谢尔曼无法通过装甲应付一群轻型坦克,某种程度上,只是因为大桥的特殊地形,限制了日本人的两翼包抄战术。但是两辆,谢尔曼,通过适当的战术配合,几乎可以立于不败之地。这两辆战车可是从缅北一路杀过来的老手,最初的装备也是斯图尔特,所以,日本人一撅屁股知道憋什么屁。

    桥中的桥面有一些破损,那是爆炸造成的,坦克必须冒险开过去。如果大桥支撑不住30吨的坦克塌陷下去,那只能怪太上老君注意力不集中了。

    一架日本99式轰炸机企图俯冲下来,企图撞击大桥,但是渐渐集结起来的211师地面防空车辆,以密集火网射击,一举摧毁了机翼,飞机失去控制擦着谢尔曼炮塔掠过,掉进一侧河里。

    热海下令各车组暂时停火,后撤,等待目标继续过桥。他意识到,敌人正面很难敲开,不如等待其过桥,利用自己扇形部署的坦克群,出其不意,攻击其侧翼。

    这个设想显然是唯一正确的,但是第二辆谢尔曼出现在东面引桥上,隔着一百米慢慢推进。

    这辆坦克与第一辆保持良好的无线电通讯,实际上热海就能听到内部通话,甚至知道他们的分工,但是没有破解之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还算不错的中国话,在电台里叫骂,试图挑衅激怒对方。

    对方电台通话被打断后,倒是一愣,但是并未与之对骂,只是随即改成了他听不懂的潮州话。

    开着三倍重的钢铁怪兽,没必要做口舌之争。在中国坦克手看来,藏在岩石和树丛后面的日本人,基本上已经是死人了,前提是自己不犯错。

    因为故障,等待零件而掉队,被迫与211师挤在一起后撤的这两辆,原本属于202师的坦克,现在成为了决定性力量。他们很清楚,敌人的唯一机会在于射击主动轮,让坦克停在桥中间,成为路障,但是日本人认起死理来,真是八头牛拉不回来。

    第一辆坦克停在桥头时,第二辆同步停到桥中间。第二辆的车长甚至不时伸出头来,进行观察,经验告诉他,这样的冒险显然是有必要的。尤其他知道附近没有讨厌的,会打冷枪的步兵。

    对手的战术,其实明摆着。日本人一定会突然从某个方向冒出来,他们的无敌双车配合战术,立足于有效弥补火力以及互不遮挡视线这两点,前提是先敌发现。所以观察就成为了决定胜负的重中之重。

    桥上二号车,看到不远处岩石后面,一团蒸腾的黑色烟雾起来,那是使用了劣质滑油的日本坦克从怠速启步的前兆。

    车长下令炮手转动炮管,同时提醒桥头车组稍稍倒车,用桥梁一侧被炸毁的碉堡,挡护自己侧翼。

    很快他看到了灌木上移动的天线。日本人以为自己的偷袭神不知鬼不觉,但是谢尔曼的火炮一直紧跟着天线移动。

    由于后方鸿翔部队一直在用各种火力骚扰热海部队,使得日本车长们都不敢把头伸出来观察,实际上,战损裂缝、各种污渍、清晨的露水以及本身视野不良的缺陷,使得车长通过潜望镜观察不到太多战场态势,而且随着坦克不断转向,通过固定潜望镜观察的车长,也很容易失去方向感。但是,在马强的狙击枪子弹不断击中炮塔,发出让人胆寒的砰砰声后,没人敢再冒这个险了。马强一直试图射击坦克顶部的光学设备,不过敌人坦克一直在移动,所以得手的不多,他当然没想到这些让人懊恼的失手,竟然还有一些深远意义。

    第一辆坦克急速驶出树丛,按照设想,此刻它已经占领了敌人2点钟,只需要快速行驶40至60米,就能抢到3点钟。然后急停射击,在敌人炮塔缓慢转过来前,足够连续射击两三次。但是坦克冲出后,车长才傻眼,他发现桥头目标倒回去了,躲到了正在冒烟的桥头碉堡(被马强破坏后还在冒烟)后面。炮手试图透过碉堡烟雾寻找目标。这功夫,后方谢尔曼稳稳瞄准。只一炮,就摧毁这辆日军坦克。

    后面一辆日军坦克收不住脚,冲了出去,发现不妙,企图冲下河堤,躲到对手死角内,结果冲大了,直接翻进了河里。这倒是在中国坦克手的预料之外,他们再次一起启动,一前一后冲出桥头。后面步兵缓缓推进。211师的机炮营趁着敌人坦克后撤,在河岸快速部署完成,现在他们的火力不但拦截日军飞机,还可以平射对岸坦克。热海的坦克部队,几乎陷入了绝境中。

    鸿翔部队与东岸步兵渐渐形成合围,如果不是担心伤亡,林秀轩早就命令步兵一举把对手吃掉了。现在眼看时机到了,他下令鸿翔与对方前后夹击,消灭最后的敌人。谢尔曼带来的巨大压力,使得敌人九成注意力都在那些移动巨兽身上,这给了步兵靠近的机会。在林秀轩指点下,士兵们用火焰喷射器,点燃了日军隐藏,企图伏击谢尔曼的树林,逼迫其向唯一的退路后撤。坦克群在混乱中根据热海的指令后撤。手榴弹和火箭弹不时在周围爆炸,它们不再是战场的主宰,反而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猎物。两辆希尔曼倒是从迟缓状态中恢复了活力,在几名等车步兵的指引下,突然加速,向敌人后方包抄。这一张一弛,完全出乎了日本人预料。

    林秀轩一直在监听热海的通讯,以此了解敌人整个态势,最近十分钟已经听不到热海的声音了,不出意外,敌人指挥官坐车已经被摧毁了。此时热海已经毙命与燃烧的坦克中,他的坦克在倒车时,被一只毛毡包裹的汽油瓶击中。火势起来太快,大尉来不及逃离,就被困在里面。直到这一刻,大尉才意识到,自己的名字可能犯了忌讳。他本人倒是精通中国文化,但是对中国人的那一套奇怪迷信嗤之以鼻,但是今天,火海真的降临到自己头上。

    其余坦克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盲目逃窜,有的试图穿越火海,但是很快被点燃。有的想从谢尔曼炮口下溜过去,但是很难得逞。一个小时后,整队日军坦克灰飞烟灭。211师退路打通,全军迅速向老挝方向后撤。周有福跳出敌人围困后,将在越柬老三地交界处形,重新集结,等待反击的机会。

    与此同时,远在西宫的板垣征四郎,还在不断地等待着前面的消息。他自己定下的无线电保密策略,随着攻势进展,渐渐暴露出问题。到目前,指挥部对前方的敌情掌握已然失控。他与影佐祯昭都未深刻理解电磁战攻防的本质,虽然直觉上,感觉靠近了症结。然而,单方面的无线电静默,并非治本,只是把头缩进龟壳的逃避,会严重削弱己方的指挥侦察能力。

    他的监听小组,连续听到海军航空兵的失的报告。那些轰炸机携带沉重的樱花弹,从马来横跨南海飞来,但是所有导弹却在最后半分钟失灵。而热海的坦克部队也不见了。现在他只剩一两张牌,包括用核弹来摧毁那座桥,但是又不太值得。即使整个211师被堵在桥头也不值得扔那个东西。在参谋部综合评估中,211师只是褚亭长的二线部队中比较善于防守的一支,与他期待的,势必一举消灭的敌人主力部队完全不在一个等级上。

969 褚亭长的新学说() 
周有福的部队正在恢复秩序,除了热海控制的大桥,其余碍口均已被褚亭长的纠察大队控制。周的撤退计划本身留有余地,5个师以及配属部队,各自从不同的通道后撤。大概是上次核弹攻击,让他有所提防,他的部队大部分时候都相互远离,避免被一锅端。

    美英情报单位发布的“敌情通报”中,已经猜测敌人的下一颗核弹除了威力会提升,还会增加投放模式。按照美国专家推测,日本人的核弹,是一个5至8吨的大家伙,由一大一小两部分高纯度的铀235构成,当它们合为一体时,就会达到临界质量。这种猜想显然来自于美国人自己的技术路线,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

    关于投放的办法,英国人推测,既然第一颗是塔架引爆,第二第三用潜艇和货船运输,那么日本人显然在追寻更快速的办法,那么轰炸机甚至于日本人已经投入使用的导弹必是后面的运载手段。

    当然整个通报,缺乏支撑论点的具体证据,虽然有些猜想还算靠谱。

    日军核弹的存在,显然给周有福带来了很大的束缚,包括这次指挥部被端,其实也是因为对核弹的忌惮。为了避免被敌人飞机侦察到指挥部位置,他故意缩小了周边部队规模,这样敌人仅仅从电台规模判断,他的指挥部很容易隐藏进其余几个师部指挥部中间。

    无论如何,日本人使用轰炸机投送原子弹的可能性正在不断增强。

    褚亭长为了防范日本人的空中偷袭,已经用尽了手段。他当然有足够的本钱支使英美,不过这个层面,更多需要的,还是足够整合资源的现代军事科技的常识。

    英国人在英伦三岛对抗德国空军的作战中,对早期预警有了一些心得,而美国在大洋上的海战中,对远程警戒也颇有收获,但是他们全都缺乏山区建立有效对空防御的经验。

    既然盟军没有经验,那就只有自己动手。褚亭长迫使英国将珍贵的拖车雷达,优先部署到了老挝的高山上,建立起最初的早期预警。随后通过不断堆砌雷达数量,将英国人觉得稳妥的单部雷达搜索区域减小,增加重合区域,以消灭死角,同时在所有雷达站连接电话线,将空情汇总互相核实,以防范虚警和漏报。

    褚亭长对这些米波雷达仍然不太放心,在大山之间较低的次高点上,部署最新式的厘米波雷达。日本人在缅甸,几次使用了低空突袭,有时候还是夜间,虽然每每被秦小苏施加的电子欺骗干掉,搞的无法返航,但是核弹非同小可,他必须早做防范。

    他的雷达组网的思路,也让美英也耳目一新,看似如同一个狗屁不懂的门外汉,利用与罗斯福丘吉尔的私人关系,强行伸手要这个那个,然后按照他的一套堪舆显学,把不同型号雷达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属性(详细参加褚亭长参谋部编纂的现代武器五行分类1943年版),部署的乱七八糟的,但是仍然一名年轻的英国空军情报军官——达斯汀豪尔,发现了其中的一些门道。这些混乱的中国古代迷信不仅仅是制造混乱,实际隐含着内在的次序。

    豪尔少校发现,地图上那些杂乱,如同狗牙一般的部署点,表面上存在大量的,诸如天线指向错乱,搜索范围重合的问题,但是本质上起着互相补充的作用,而且高度上还互有错落,甚至于,相邻雷达在使用频段上,有所区分,防止了互相干扰产生虚警的机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