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五代群英-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家人商量什么呢?家人又不能参与朝政。很明显,赵光义在作秀,他边说边走进内室。

    这时候王继恩急了,他说了一句话:“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了。”这句话完全暴露了实情。“时间久了”是指什么?宋皇后派他出宫,久不见他回,必定派其他人去召皇子赵德芳。

    在王继恩的催促下,赵光义等三人冒着风雪赶往宫中。到了皇宫殿门外,王继恩请赵光义在外稍候,自己去通报。程德玄却主张直接进去,不用等候。说完就与赵光义一同闯入殿内。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了,开口问:“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禀:“晋王到了。”

    宋皇后乃朝中老将之女,她入宫时不过十七岁。为了让宋皇后的地位更加稳固,宋太祖特意把两个儿子都叫来,让宋皇后挑一个抚养,其实也就是让宋皇后认一个孩子当养子。如此一来,宋皇后以后即便没有生育孩子,也可以有一个依靠。

    当时宋太祖长子早死,二子赵德昭比宋皇后还大一岁,并且赵德昭乃是宋太祖原配所生的孩子,身份高贵。

    因此,宋皇后自然选择赵德芳当养子。一晃八九年过去,宋皇后始终没有生育子嗣,她与赵德芳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应该说,宋后是知道一些太祖死亡的状况的,也肯定对赵光义充满怀疑的,她只是不知道王继恩已经早就被赵光义收买,成了赵光义的人。所以当她知道来的人并不是赵德芳,而是赵光义的时候,她一下就明白,赵光义太强大太可怕了,她要是不低头求饶,可能结果就是死路一条。

    有王继恩做内应,赵光义就可以宣称他是得了兄长遗诏入宫。宋皇后当时如果反抗,保不齐就会血溅五步,加上赵光义撒谎说会善待嫂嫂,宋皇后于是选择了沉默。

    赵光义既然已经买通宦官王继恩,为何又要程德玄在府门外等候呢?因为程德玄精通医术,赵光义毒杀赵匡胤离开宫中时,赵匡胤即便毒性已发作,但还没有咽气。因此,赵光义必须保证万无一失,一旦赵匡胤不死,他还可以带上程德玄前去,以医治为名再次下手。

    皇帝死了,总该开个追悼会吧,再者宋太祖是突然死亡的,总要调查一下吧,只是赵光义这些都不做,迅速把大哥放进棺材。

    天亮,晋王在太祖灵柩前受遗诏继位毕,让近臣都站起来看太祖遗容,只见他脸色玉石一样白,就像刚洗完澡一样。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赵光义让人近前看太祖的遗容,他是不是想表明,太祖的死和他没有任何关系。不过,赵光义欲盖弥彰,太祖死后尸体的颜色“玉色莹然如出汤沐”,这样的体色变化就是中毒的表现,而且这种毒还非同一般。

    如果赵光义不是用暴力杀害了他的兄长,最有可能的就是他在酒中下毒。这种可能性应该是最大的。而且赵光义原本就是下毒的高手,有说后蜀国主孟昶就是被赵光义毒死的。更有名的是赵光义毒死南唐后主李煜的事,连同赵光义使用的“牵机药“也因此变得非常有名。太祖立国后,为化解矛盾,不杀亡国之君。这个想法到赵光义那里变得完全没用了。

    那么,赵光义为什么要害死亲哥哥赵匡胤呢?

    开宝年间,宋太祖为赵德芳做主,迎娶河南府尹、彰德节度使焦继勋的女儿。

    开宝末年,宋太祖两次提议迁都,想要将都城从开封迁移到河南洛阳。开封府尹赵光义强烈反对!

    赵光义为何反对?只因开封府乃是他的地盘,他在开封经营十多年,京城的军队基本被他掌控。若是宋太祖迁都洛阳,那么,他多年经营便会付之流水。

    一旦顺利迁都,赵德芳的力量必然极大,很有可能顺利登基。按照宋太祖的打算,先搁置迁都争议,把北汉拿下来再说。

    站在赵光义的立场,眼见得赵匡胤的声威震古烁今,如果北伐成功,他的功业将直追千古一帝李世民,那时候无论赵光义怎样广施恩惠,都不会有人陪他蹚浑水了。而且德昭与德芳,他们一个二十五岁,一个十七岁,早已成年;尤其是德昭,正宗的太子,而且连皇孙都生出来了,赵匡胤已经开始把他们往前台推。赵光义再不动手,以后恐怕就没有机会了!

    赵匡胤表面上十分谦让,想方设法让朝政的变化变得平和些,所以他决定迁都,从开封迁到洛阳。一句“在德不在险”,又让他无法坚持迁都。可是赵匡胤会一直迁就下去吗?如果他撕破面皮,赵光义根本没有机会还击!因为赵匡胤真正掌握着当时的国政大权!

    于是那个和善淳朴,教育良好的弟弟决定先下手为强,以终结哥哥生命的办法,来实现自己的美梦。

    至此,赵光义抢在侄子赵德芳之前登基为帝。所谓“斧声烛影”之谜,就是赵光义精心策划的一桩谋杀案。

    10月21日之后,赵匡胤冰冷的尸体躺在棺柩里,被孤零零地安置在皇宫的一个角落,第二年的春天,他才被运往洛阳,葬入由他本人选定的陵墓里。

    他死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当他落葬入土为安时,他的故乡洛阳已经春满人间,柳絮纷飞了。后人有诗叹曰:

    耿耿陈桥见帝星,

    宏开宋运际光明。

    干戈指处狼烟灭,

    士马驱来宇宙清。

    雪夜访求谋国士,

    杯酒消释建封臣。

    专征一念安天下,

    四海黎民仰太平。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158章 烛影斧声() 
却说赵匡胤死后,留下皇后宋氏,宋氏的出身相当显赫,生母是后汉的永宁公主,父亲是左卫大将军宋偓,宋氏从小便知书达理,进退有度,因为无后;宋氏对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颇为照顾。

    世事难料,随着赵匡胤离世,宋后失去了保护,赵光义即位后,为堵别人的嘴,封其为“开宝皇后”,可是四年后又叫她移居宫外,宋氏在孤独中病逝,她去世后也未能得到前朝皇后该有的礼遇,而且赵光义不仅自己不为皇嫂守孝,也禁止群臣去参加宋氏的葬礼,更为过分的是他还不让宋氏与宋太祖合葬,牌位也不能供奉祖庙之中。

    公元981年3月,赵匡胤次子赵德芳又像他的父亲一样暴病而亡,时年二十三岁。赵光义显然脱不了干系。

    因为宋太祖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的种种存疑,所以在大宋臣民的眼中,赵光义的上台是颇不光彩的。为了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赵光义必须寻求一个继统合法的法律依据,才能取得天下臣民的信任。

    据宋史记载,公元961年,杜氏患病,宋太祖服侍杜氏用药不离左右。病情加重时,召丞相赵普来听取遗命。杜氏问宋太祖说:“你知道你得到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呜咽着不能回答。杜氏再次问他,宋太祖说:“我所以能得天下,完全是父母积德所致!”杜氏说:“不是这样的,只是由于周世宗让小孩子主宰天下之故!如果周氏有年长的皇帝,天下难道会成为你的吗?你去世后应把皇位传给你的弟弟光义,光义再传给三弟廷美,最后由廷美传回给你的长子德昭。天下太大,头绪太多,如能立长者为君,这是国家的福气啊!”宋太祖叩头悲泣说:”我不敢不听你的教导。”杜氏对赵普说:“你一起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命赵普在床榻前写下誓书,赵普在纸尾写上“臣普书”。把它藏在金匣里,命令谨慎小心的宫人掌管。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赵匡胤就把皇位传给了赵光义。

    听起来有理,事实上狗屁不通!为什么呢?

    一是柴荣英年早逝,死时38岁,孩子7岁。杜太后说这话时宋太祖只有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而太祖长子赵德昭已经十多岁了;当时太祖身体健康,杜太后凭什么认为赵匡胤早死,幼子继位会重蹈柴荣的覆辙呢?黄泉路上无老少,弟弟、儿子比哥哥、父亲先死也有可能,三十五岁时就写下誓书传位给弟弟岂不荒唐?

    二是如果真有遗诏,杜太后选定了储君,赵匡胤生前为何不公布?及早立储不是更能让天下安定吗?即使是突然死亡,宋皇后也应该知道此事,掌管金匮的宫人同样也知道此事。如果他想违背杜太后的命令,最后把皇位传给自己儿子。那么,他就应该特别照顾知道这个“秘密”的人赵普。要么特别重用,要么杀人灭口。他为何两者都不选择,而是因为赵普贪贿,只把他罢相呢?他不怕罢相后赵普随便乱说吗?

    三是既然杜太后有这个“传约”,赵匡胤去世后,赵普当时为什么不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让赵光义名正言顺地坐稳天下?为什么要在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赵光义当皇帝五年后才拿出来。而那时候,赵匡胤的儿子及弟弟先后去世,赵光义正遭遇天下人私议。如果当时就拿出来,这样的私议不就不存在了吗?

    赵普拿出“金匮之盟”的时候,他在政治斗争中正被政敌卢多逊死死压制,几乎看不到翻身的希望。于是他找到赵光义,说:“其实当年你妈留下过遗嘱,就是要你哥把皇位传给你。我有件东西可以证明这一点。”

    久旱逢甘霖啊!正苦于没有继承合法性的宋太宗欣喜不已。【太宗肯定知道是假的!若果真有,赵普五年后才说,岂不是找死?】

    赵普拿出的正是由他自己记载、赵匡胤亲手放在金匮中的杜老太太的遗嘱。

    当然,这一切都是赵普自己说的。

    按照赵普的说法,当时有三个人在场:杜老太太、宋太祖赵匡胤、赵普。赵普很有些象现在的遗嘱执行律师。可是前两个人都死了,还不是随便律师怎么说。

    至于遗嘱,伪造一份很难吗?

    因此这个所谓的“金匮之盟”,是赵光义在遭遇天下人对他的信任危机以后,由他与赵普合伙炮制的。此处有“金匮之盟”与“此地无银三百两”其实是一样的自欺欺人!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不知道赵普是傻子,还是赵光义是傻子?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有“金匮之盟”的人肯定是傻子。

    那么,赵光义为什么要编造这样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呢?

    因为有了“金匮之盟”,赵光义的皇位是因为杜太后的临终遗嘱才确定下来,所以他勉为其难地接了哥哥的班,他完全是身不由己,一如他哥哥在陈桥兵变时一样身不由己。不过别人给你什么你就要什么吗?如果给你一口棺材你也躺进去吗?

    所以赵光义你就不要再装了,抢的就是抢的,何况抢皇位一点都不丢人。你哥哥也是抢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可以去偷去抢却不必愧疚的东西就是——皇位。

    而且人类有史以来,欢呼声都送给了那些不择手段摄取皇位的人。唐太宗光天化日之下公开杀了他的大哥和三弟,天可汗可以永享英明;那么赵光义抢了哥哥皇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呢?

    退一万步说,杜太后真有什么临终遗嘱,赵氏兄弟当皇帝也不见得就合理合法。皇位是从柴氏孤儿那里抢的,不能让别人抢去你就有理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在民间是笑话,在皇帝那里就是金科玉律。皇帝可以做,但你不能做。他做是天经地义,你做就是天诛地灭!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偷了人家的东西,妈妈很高兴,小孩又去偷,后来成了大盗,被斩首。大家都认为妈妈很坏。赵匡胤抢了柴宗训的皇位,杜太后很高兴,吩咐他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怎么就成了英明伟大的好妈妈呢?

    当然,世事无绝对,数千年勾心斗角的皇位争夺战中,却出现了一大“异类“,此人就是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

    身为皇长子,赵元佐自幼聪明机警,文武兼备,十三岁即练就一身百步穿杨的本领,某次打猎时露过一手,把一旁的契丹使者吓个半死。赵元佐不只出类拔萃,长相气质也与老爹十分契合,因此,宋太宗喜爱有加,很早便将其视作大宋朝的接班人。

    如果一直风平浪静下去,赵元佐基本就是未来的大宋皇帝了,但很不巧,所谓“金匮之盟”的兄终弟及继承方式,注定了不会太平。

    所谓金匮之盟,其实是把双刃剑,按照杜太后与太祖拟定的接班顺位:赵匡胤传位给二弟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三弟赵廷美,最后由赵廷美传回给赵匡胤长子赵德昭。

    如果赵光义认定金匮之盟合理合法,则他死后必须传位给三弟赵廷美;如果他认为不合法,那他自己就不该继承皇位。所以赵光义既希望它是合法的,又希望它是不合法的!

    人定胜天,天命不可违,但人力可以改变它。

    首先是太祖长子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